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7 17:0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一)(试题)-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选择下列题中都有一个字的注音是错的选项( )
A.荒(huāng)野 B.功(gōng)课 C.罚(fá)站 D.放假(jiǎ)
2.下列词语互为反义词的是( )
A.湿润——潮湿 B.碰撞——碰触 C.干燥——湿润
3.下列词语互为近义词的是( )
A.轰响——轰鸣 B.干燥——湿润 C.急急忙忙——慢慢悠悠
4.有新鲜感的词语能带给我们丰富的想象,对下面词语展开的想象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咿咿呀呀(想起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B.绚丽多彩(想起春天花园里开放的各种各样的鲜花)
C.急急忙忙(想起同学们早上起晚了,往学校跑的样子)
D.鸦雀无声(想起同学们认真学习,教室里十分安静的样子)
5.请用两个词语概括私塾先生是怎么教学生学习的。( )
A.教读 B.讲解 C.背诵 D.练习
6.《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讲的是_______小时侯_______的故事,他不仅会_______,会_______,还知道_______。 ( )
A.孙中山、读书、读书、背书、不懂就要问
B.孙中山、读书、背书、提问、思考
C.孙中山、读书、读书、背书、要思考
7.下列句子中,有关朗读重音标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强调听时的神态)
B.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强调家的位置)
C.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强调没有弄明白)
D.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强调没有用)
二、填空题
8.初知内容。(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填空)
课文的叙述顺序很清楚,先写__________和__________时的情景;再写_______和________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明中心。
9.火眼金睛。(比一比,再组词)
晨( ) 扮( ) 所( ) 洁( )
辰( ) 盼( ) 听( ) 结( )
10.词语解释 (根据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_______:潮湿而润泽的。
_______:荒凉的原野。
_______:接触、碰撞。
_______:学生的课业,家庭作业。
11.先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做题。
摇( )晃( ) 披( )散( ) 提( )吊( )
张( )舞( ) 口( )舌( ) 眼( )手( )
手( )脚( ) 面( )耳( ) 眉( )眼( )
(1)我发现每个成语都与人体的_____________有关。这样的成语我还能再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词填空。
①豆豆打碎了妈妈心爱的花瓶,怕妈妈发现之后责备她,一直________________。
②今天客人很多,店主有些___________,幸亏来帮忙的阿姨___________。
1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__________,在绿草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窗外十分安静,树枝______________,鸟儿____________,蝴蝶__________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3.留心观察,写一写。
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请选择一个场景写一段话:
①上课时,同学们在教室里……
②下课了,同学们来到操场上……
③放学后,在安静的图书馆里……
④校园的大榕树下……
__________________
14.仔细对比下面两个句子,注意加点部分的写法,再仿照例句进行改写。
例:湿润的东风吹过荒野,在竹林中发出响声。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改写:几只黄鹂在枝头跳跃,一群百灵在枝头鸣叫。
几只黄鹂在枝头_____________,一群百灵在枝头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花的学校(节选)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5.选文中,“________________”字表现出花孩子们急切地想回到家的心情。
16.画线句子中的“一……便……”句式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给花朵们带来的变化。
17.用“▲”标出选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18.选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作者说“他们”的家在( )
A.花孩子 B.地上 C.妈妈 D.天上
19.“他们”急急忙忙地要去做什么?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心读,认真想。
的孔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对周礼的知识已经很熟悉了,可是他仍旧不断地努力钻研。
有一回,他去参加太庙里的祭(jì)祀(sì)典礼。由于是第一次碰上,什么都觉得新奇有趣。见到每一项礼节、每一件祭物,都虚心地向内行人打听。有人嘲笑他:“谁说这个陬(zōu)邑大夫(孔子的父亲做过的官职)的后代懂得礼呢? 瞧他这样没完没了地问,大概什么也不懂。”孔子听了却很坦然:“不懂就问,这正是礼呀!”
祭祀结束后,人们要回家了,可他还抓住人家的袖子不放,非要问个明白才行,弄得人家都有些不耐烦了,便称他是“每事问”。孔子听见了心里还挺高兴哩。“每事问”怎么不好?难道不学不问还能从天上掉下知识来不成?就这样,执着的孔子很快对周礼达到了精通的地步。在他30岁的时候便有人专门向他学习周礼了。
20.选择一个合适的词将标题补充完整。( )
A.虚心打听 B.勤学好问 C.努力钻研
2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①孔子认为“每事问”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
②孔子知道“每事问”让人不耐烦后,就不再抓着别人问问题了。( )
③孔子坚持“每事问”,后来成为一个精通周礼的人。( )
22.读了少年孙中山“不懂就要问”和孔子“每事问”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请结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提问的经历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3.表达与交流
题目:猜猜他(她)是谁
要求:选择一个同学,从他(她)的外貌、兴趣、特长、优点、缺点、习惯……
中选出你印象最深的一两点来介绍,但在文中不能出现名字。
参考答案:
1.D【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本题中注音有误的是D项。放假jiǎ——jià
2.C【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本题中符合题干要求的是C项,干燥: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湿润:意思是不干燥,浸润、润泽、舒适。
3.A【详解】本题考查了近义词的掌握情况。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时要在理解所给词语的基础上辨析是否互为近义词即可。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A 轰响:指(发出)巨大的声响。
轰鸣:指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大声音。
由此可知词语互为近义词。
B 干燥:指缺乏水分。犹干旱。
湿润:指潮湿润泽。
由此可知词语互为反义词,不是互为近义词。
C 急急忙忙:因为着急而行动加快,匆匆忙忙。
慢慢悠悠:意思是不着忙,慢条斯理的。
由此可知词语互为反义词,不是互为近义词。
综上,词语互为近义词的是:A。
4.A【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BCD正确。
B.有误。咿咿呀呀:想起小儿学语或低哭声。
5.AC【详解】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不懂就要问》讲述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中大胆问老师,不怕被批评,最终得到了老师的解答的故事。通过阅读可知,私塾先生通过“教读、背诵”教学生学习。
6.A【详解】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不懂就要问》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
7.C【详解】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对朗读技巧的掌握,其中重音是指朗读或说话时,需要强调突出的词、短语,或者某个音节。
ABD说法正确。
B.有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强调说的内容。而不是强调没有弄明白。
8. 上学的路上 来到学校 课上 课下【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吴然写作的散文,原名《民族小学》 ,选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改名为《大青树下的小学》,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的感情点题。
9. 早晨 打扮 所以 洁白 星辰 盼望 听见 结果【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书写时要注意“晨、辰、扮、盼、所、听、洁、结”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0. 润湿 荒野 碰触 功课【详解】考查学生根据意思来归纳概括词语的能力。平时多积累词语,理解词语,才能一看见句子,就能想到对应的词语。
润湿:潮湿而润泽的。
荒野:荒凉的原野。
碰触:接触、碰撞。
功课:学生的课业,家庭作业。
11. 头 脑 头 发 心 胆 牙 爪 干 燥 疾 快 忙 乱 红 赤 开 笑 人体部位 虎头虎脑 亲如手足 提心吊胆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详解】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
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12. 跑出来 跳舞 狂欢 不摇了 不叫了 停在 读课文【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识记默写。
(1)出自《花的学校》,原段: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2)出自吴然的散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原段: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3.下课了,同学们像小鸟一样飞到了操场上,操场立刻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同学们有的踢毽子,有的跳绳,还有的打乒乓球……瞧,这边的几个同学正在跳大绳,小红和小云弯着腰,身体前倾,手握绳子的 一端,只听见上下翻飞,耳边传来摇绳子的声音,和绳子打地的声音。而跳绳的小刚随着绳子的节奏,上下跳跃着,动作是那么的灵活……【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想象写话的能力。
要求选择一个场景写一写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完成时要注意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想象后写话。结合自己学校的环境,任选一个场景,将同学们的活动表述出来。写作时可以运用一定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将内容写生动。
14. 跳舞 歌唱【详解】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本题例句中“走过荒野”、“吹着口笛”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故在仿写句子时要运用同样的修辞即可。示例:改写:几只黄鹂在枝头跳着舞蹈,一群百灵在枝头唱着歌儿。
15.冲 16.雨来了 17.紫 黄 白 18. A D 19.找自己的妈妈
【分析】15.此题考查关键字词的检索能力。表现孩子们急切想回家的字是“冲”,冲了出来是指五颜六色的花儿们争相开放。原句是: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上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16.考查句子的理解,句子“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时候指的是下雨的时候,雨一来它们就放假了,说明下雨的时候,花儿就茂盛地开放。 “一……更……”就说明雨对花儿们带来的变化。
17.考查词语的检索,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文章表示颜色的词语在第二自然段,就是花孩子们穿的衣裳的颜色。
18.考查词语的理解的能力。从句子“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可以看出“他们”指的是花孩子。他们的家在天上。
19.考查文章的理解能力,从句子“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可以看出他们急急忙忙的去找妈妈了。
20.B 21. √ × √ 22.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问,只有勤学好问才能不断获得知识,才能取得进步。
【分析】20.考查词语搭配。
文章主要写孔子为了学习周礼的知识,不断向人请教的故事,因此用“勤学好问”来形容孔子。
21.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②错误,结合“祭祀结束后,人们要回家了,可他还抓住人家的袖子不放,非要问个明白才行,弄得人家都有些不耐烦了,便称他是‘每事问’。孔子听见了心里还挺高兴哩。”可得出答案。
22.考查开放性题。
少年孙中山“不懂就要问”和孔子“每事问”的故事都告诉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懂的事情要主动去请教别人,只要不断地勤学好问,才能有所成就。从勤学好问的益处回答即可,答案不唯一。
23.范文:
猜猜他是谁
我有一个朋友,他长得很帅气。他有一张瓜子脸,大眼睛,高鼻梁,薄嘴唇,身材瘦瘦高高的。
他为人大方善良。上美术课时有同学忘了带水笔,或是忘了带颜料,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去帮忙。有什么好吃的,总是会和我分享。有一次,我去他家玩,因为那天我午饭没吃饱,所以一进门就直嚷嚷:“有没有吃的呀?我的肚子咕咕叫啦!”他马上说:“有,有!你等着!”说着,便拿出了一大堆的零食,还有水果来招待我。看我吃得又急又快,他马上笑着说:“你别急啊,慢慢吃,慢慢吃。”
他酷爱篮球,球技也很好。平时,他一有空就出去打球,我们也经常一起玩。有一次,我和他一起到小区篮球场打篮球。我们两人做了会儿热身运动后,就决定进行对抗赛,一方进攻,一方防守,交替进行。一开始我们并没有使出全部实力,你进我退,左扑右挡,这都是为了互相试探对方的实力。比分交替上升,几个回合以后,他开始设法突破我的防线了。只见他弯着腰,篮球在他手下前后左右换着方位不停地拍着。他两眼滴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左突,右冲,冲过了我的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过一条漂亮的弧线,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这个投球实在精彩,他果然技高一筹!我也不甘示弱,使出浑身解数,腾挪跳跃,推挡抢断,我们的比分一直咬得很紧。最后,他以17:15的比分胜利了。
这就是我的好朋友,每天和我一起学习和玩耍。你猜到他是谁了吗?【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习作能力。
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猜猜他(她)是谁”为题,选择一个同学,从他(她)的外貌、兴趣、特长、优点、缺点、习惯……进行介绍,要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介绍,表达自己对他(她)的情感。
写作思路:
开头:简单的介绍人物的外貌特征。
中间: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外貌、语言、动作、兴趣、个性、生活习惯等诸方面去考虑。一个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写作文时,我们应根据中心思想有所选择地写。
选用典型事例,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
可使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对能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细小环节作具体、细致的描写。
结尾:照应题目,以疑问结尾,你猜到他是谁了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