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7 17:0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家雀(qiǎo) 账单(zhànɡ) 囚犯(qiú)
B.船舶(bó) 洋溢(yì)  障碍(zhànɡ)
C.蝙蝠(fú)    潜(qiǎn)入 揭开(jiē)
D.舒(shū)适   获得(huò)  依赖(lài)
2.下列词语中有错字的一项是( )
A.超过 探索 奥秘 家雀儿
B.联系 紧密 物质 因特网
C.震撼 喧嚷 斑斓 原子核
D.轻盈 屋檐 躲辟 萤光屏
3.下列哪一项不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愿望。( )
A.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
B.直接飞进月亮里去。
C.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
D.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4.《蝴蝶的家》的作者燕志俊“想到这里,我简直是没法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作者着急原因是什么,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A.蝴蝶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
B.蝴蝶的彩粉是那样的素洁,一点水都不能玷污
C.蝴蝶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禁不起猛烈的风雨。
D.蝴蝶的家被雨水冲垮。
5.下列对《夜间飞行的秘密》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语句运用设问的形式引出下文,激发了我们的阅读兴趣。
B.“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从关联词“即使……也……”看出蝙蝠夜间飞行动作敏捷,本领高超。
C.“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从句中“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形象地看出了蝙蝠耳朵被塞上,嘴被封上后根本无法正常飞行。
D.“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从句中“反复”一词看出了科学家不是一次两次做这样的实验,而是很多很多次,工作态度很严谨。“终于”说明了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需要反复做实验,反复研究,非常不容易。
6.如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
B.从课文的写法上来提问。
C.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来提问,想到什么就提问什么。
D.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标点符号、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等来提问。
7.下列语句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不久就要被打开了!”豌豆们说,于是它们就等待这件事情的到来。
B.“我倒想要知道,我们之中谁会走得最远!”最小的一粒豆说,“是的,事情马上就要揭晓了。”
C.“现在我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你来吧!”第一粒豌豆说完就飞走了。
D.小女孩望着最低的那块窗玻璃说:“有个绿东西从窗玻璃旁边探出头来,它是什么呢?”
8.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
A.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呼风唤雨)
B.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腾云驾雾)
C.归结到根本上。(归根到底)
D.形容纵横杂乱。(乱七糟八)
二、填空题
9.给形近字组词。
竖( ) 堤( ) 记( )
坚( ) 提( ) 纪( )
10.把成语补充完整。
若( )若( ) ( )平( )静 水天( )
人( )鼎( ) ( )耳( )聋 呼( )唤( )
11.观察总是伴随着爱与关注,你曾观察过家人喜欢吃什么菜吗?请你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再谈谈你的发现吧!
家庭成员 爱吃的菜
妈妈 _______
爸爸 _______
奶奶 _______
爷爷 _______
我的发现 _______
12.“账”的形旁是______,表示和____________有关,这样的字还有________、________;“猾”的形旁是______,表示和____________有关,这样的字还有_________、_________词句段运用
1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故事讲的是成熟了的_________裂开了,里面的五粒________飞到广阔的世界里去。但是那粒________豆子却是最值得称赞的,因为它发芽、开花,给窗子里的________________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14.感知内容
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一百年间_____的发展历程,展示了______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________________,唤起我们______、______和______的浓厚兴趣。
三、语言表达
15.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在你认为表达效果更好的句子后面的括号里打“√”,并说明理由。
①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
②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 )
理由:
(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叫。
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叫,发怒的时候也叫。
这里景色优美,有无边的森林、巍峨的群山和淙淙的小河。
(3)与“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表达形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B.竺可桢每天去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不是。他是去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
C.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呢?
D.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
(4)自己尝试着写一个设问句。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晚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6.想想现实生活中,“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会是什么?
千里眼:__________________
顺风耳:__________________
腾云驾雾: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引用诗句的作用是( )
A.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B.科学给世界带来了美丽的自然景观
C.表达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18.请你用“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背阳光的猫
艾儿坐在草地上,享受着温暖的阳光。突然,一只灰猫在附近的一座草房好不远处的一棵枯树之间穿梭……“小猫,你在忙什么?”艾儿好奇地问。“我在背阳光呢!小姑娘有兴趣不妨进屋坐坐……艾儿坐在草地上,享受着温暖的阳光。突然,一只灰猫在附近的一座草房好不远处的一棵枯树之间穿梭……
“小猫,你在忙什么?”艾儿好奇地问。“我在背阳光呢!小姑娘有兴趣不妨进屋坐坐。”小猫说。
艾儿跟着小猫进了屋。忽然,艾儿听到一阵呻吟。“那是个奄奄一息的老太婆。”猫说。
艾儿走到床边,问:“老婆婆,你哪儿不舒服呀?”“这屋里冷呀!可把我这把病骨头冻坏了!”艾儿搀住老婆婆的手,想扶她走出屋子。“不行呀!”老婆婆说,“在床上躺了太久,动不了了。唉——”怎样才能帮助老婆婆呢?艾儿突然眼睛一亮,向灰猫恳求道:“请你给老婆婆背点儿阳光吧!”“哼!”灰猫傲慢地说,“我只给自己背。不过,如果你愿意做一只猫,这事还能商量商量。”“永远都变作一只吗?”“也许。”“嗯,那好吧,其实当一只背阳光的猫也不坏呀!”艾儿话音未落,浑身就被一团金光笼罩了,身体渐渐缩小,最后变成了一只小白猫。
灰猫把艾儿带到枯树下,说:“只有这儿的阳光能背,你上树吧!”
艾儿爬上了树,在树枝上静静地蹲着,果然,她觉得背上越来越重。当爬进屋子时,她发现自己通体金光。然后她把阳光往床上轻轻一抖,老婆婆双眼顿时有了光泽,高兴得喊道:“阳光!阳光!”艾儿听了,更卖力的背着阳光。
阳光洒落在地板上,洒落在桌子上,洒落在老婆婆布满皱纹的脸上,屋子里变得亮堂堂的,老婆婆也变得精神矍铄。艾儿觉得开兴极了,但她实在太累了,便一头扎在桌子底下,甜甜地睡着了……
19.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老婆婆也变得精神矍铄”,此时还可以用( )( )等成语来形容。
20.艾儿跟着小猫进屋后,她发现了什么?她为什么要帮助老婆婆?
_______________
21.在文中用“____”划出描写艾儿为老婆婆背阳光的动作的词语。
22.你觉得艾儿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语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3.小练笔。(选做)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发明都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选择一种发明,查资料或者猜测一下它和动物之间的关系,并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对汉字读音的掌握。选项C有误,潜(qiǎn)入可以修改为:潜(qián)入。意思是:钻进(水中),偷偷地进入。
2.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字形积累与运用。
D.躲辟应为躲避。
辟bì
1.君主:复~。2.姓。3.排除:~邪。4.同“避”。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举(征召和荐举)。
辟pī
辟头(pī tóu)同“劈头”。
辟pì
1.透彻:精~、透~。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谣、~邪说。3.法律、法:大~(古代指死刑)。
避bì
1.躲开、回避:退~、~而不谈、~一会儿雨。2.防止:~雷针。
3.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并结合题干进行分析哪一个不属于文章中所交代的内容。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有五颗小豌豆出生了,一个小男孩捡到了他们,便把他们当做气枪子弹用。第一颗被鸽子吃了,第二颗被射到一个房顶上,第三颗第四颗溜走了。第五颗被发射到一个花盆里,这户人家有一个多病的小女孩,当她看着小豌豆一天长大时,她对生活也有了希望,身体开始一天天好起来。当豌豆藤结出一串绿色的豆荚时,小女孩的病全好了。关于这个小故事,安徒生在手记中写道:“这个故事来自我儿时的回忆,那时我有一个小木盒,里面盛了一点土,我种了一根葱和一粒豆。这就是我的开满了花的花园。”
B.豆子们的愿望分别是: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直接飞进太阳里去;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包括飞向月亮中。
4.D
【详解】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蝴蝶的家》,这篇课文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的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本文中的“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这句话是说作者想到了蝴蝶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蝴蝶的彩粉是(那样的素洁,一点儿水都不能沾污)。并没有说蝴蝶的家被雨水冲垮。
5.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夜间飞行的秘密》一文的理解以及语句分析的能力。
《夜间飞行的秘密》课文在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时,使用了十分浅显的语言来说明这一深刻的道理。对超声波这一科学术语的描述非常浅显易懂,它是人的耳朵听不见的一种声音。用这样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说明蝙蝠探路的方法,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A.“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采用了反问的形式并非设问的形式。
6.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句子的理解能力,这种题型除了理解以外要抓住句子的关键词和整体表达内容进行细致分析。最后再判断对错。
C.“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来提问,想到什么就提问什么。”的关键处可以看出是在问询如何结合文章启示联系生活进行提问。首先要理解文章表达的主旨,然后结合生活相同处进行提问,并非想问什么问什么。
7.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情况。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
A.“我们不久就要被打开了!”豌豆们说。于是它们就等待这件事情的到来。
8.D
【详解】本题考查了词语意思,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A.呼风唤雨: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 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
B.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C.归跟到底:归结到根本上。
D.乱七糟八:形容毫无秩序及条理,乱糟糟的样子。意思不对应。
9. 竖立 堤坝 记住 坚强 提示 纪律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竖:竖起、横竖;坚:坚定、坚固。
堤:河堤、堤岸;提:提供、提拔。
记:记得、忘记;纪:纪委、世纪。
10. 隐 现 风 浪 相接 声 沸 震 欲 风 雨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补全成语。
要求我们平时加强对成语的累积。要对成语的空缺部分进行仔细分析,所填字要符合成语的完整性,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水天相接:形容水天共融的景象,清澈的水域映照着湛蓝的天空,形成清美而秀丽的大自然空间景象。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呼风唤雨:指神话中道术的一种,能使唤风雨来去。比喻能够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有褒义。现常用来比喻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有意兴风作浪,有贬义。
11. 炒青菜 红烧肉 凉拌黄瓜 东坡肘子 我家的女性爱吃素,男性爱吃肉。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的整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这道题重点结合生活识记搜集整理出家里人爱吃的菜,并且总结特点即可。
12. 贝 金钱 贺 财 犭 动物 猫 狗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同音形近字的辨析和对形声字的理解。
答题前,要认真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然后再结合平时的积累来做题。第二题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辨析。
13. 豆荚 小豆粒 飞进窗子的 躺着的一个生病的小女孩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安徒生创作于1853年的一篇童话。通过描写五粒豆子的经历,来赞叹生活,描写了五粒豆子的不同的方面,第五粒豆子的事情,让人感动,让人敬佩。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豆粒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但是那粒飞进窗子“一个长满了青苔和霉菌的裂缝里去”的豆粒的经历,却是最值得称赞,因为它发芽、开花,给窗子里的躺着的一个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14.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 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热爱科学 学习科学 探索科学
【解析】略
15.(1)①√ ①句中的三个“没有”起强调作用,更能突显出那时候什么也没有,十分落后的状态。
(2)这里景色优美,有无边的森林,有巍峨的群山,还有淙淙的小河。
(3)C
(4)琪琪为什么哭了?她被这个故事感动了。
【详解】考查句子练习。
(1)①句中连用三个“没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气势,起强调作用,“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突显出那时候条件的落后。
(2)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仿写时也要运用同样修辞手法。
可以改为这里景色优美,有无边的森林,有巍峨的群山,还有淙淙的小河。
(3)考查修辞手法和仿写句子.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提出问题,“当然是人类”是回答问题,一问一答是设问句。
A.一问一答,是设问句。
B.一问一答,是设问句。
C.“怎么能”表示反问,是反问句。
D.一问一答,是设问句。
比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16. 望远镜 电话 飞机 17.C 18.我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没有夏天的炙热,没有秋天的萧瑟,没有冬天的单调,也没有严寒天气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限制。
【分析】16.考查了词语意思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以及实际生活可知,“千里眼”会是望远镜、潜望镜;“顺风耳”会是广播、电视、手机;“腾云驾雾的神仙”会是飞机、飞船。
17.考查了句子意思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可知,这句话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18.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19. 容光焕发 精神抖擞 20.她发现一位奄奄一息的老婆婆。屋子里冷,老婆婆又动不了,所以决定帮助老婆婆。 21.爬上、蹲着、爬进、轻轻一抖。 22.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善良姑娘。
【分析】19.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能力。精神矍铄的意思是指老人有精神老而强健不失风采。与“容光焕发”“精神抖擞”意思相近。
20.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联系短文,我们知道艾儿跟着小猫进屋后,发现一位奄奄一息的老婆婆。因为屋子里冷,老婆婆不能动,也不能晒阳光,就决定帮助老婆婆。
21.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描写艾儿为老婆婆背阳光的动作的词语有:爬上、蹲着、爬进、轻轻一抖。
22.此题考查人物品质的概括总结。根据文本信息,我们认识了一个舍己为人、乐于助人的艾儿。她为了帮助老人,自己变成一只猫,为老人背阳光。
23.我知道声呐是受到蝙蝠、海豚、鲸鱼等很多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声纳是利用超声波来进行测距和定位的设备。蝙蝠、海豚、鲸鱼等很多动物,由于在夜间活动或者在视线不佳的海水中活动,不能依靠视觉来进行定位,因此进化出了利用超声波定位的本领。人类受到启发,发明了声纳。
【详解】考查课外搜集和积累。
生活中有很多的发明都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鱼——船体,鱼漂——潜艇,萤火虫——人工冷光等。
比如:
蝇眼照相机。昆虫的眼睛是复眼,人们根据昆虫眼睛的原理,制造出了“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这种照相机已经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微小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质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