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易错点综合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溢出(yì) 隙缝(fèng) 水笕(jiàn)
B.囚犯(qiú) 青苔(tái) 按照(àn)
C.舒适(shí) 暖和(hé) 框架(kuāng)
D.豌豆(wǎn) 豆荚(jiā) 僵硬(jiāng)
2.下列“观”的意思和其他三组不一样的是( )
A.观潮 B.天下奇观 C.纵观天下 D.走马观花
3.下面不是描写春景的诗句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D.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此刻,顶楼窗子旁那个女孩——她的脸上洋溢着健康的光彩,她的眼睛发着亮光——正注视着豌豆花,快乐地微笑着。”句中的破折号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转移
C.反语,表示否定 D.表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5.“近处的那只船上,有个渔人正坐在船尾悠闲地吸着烟。”这句话插入下列语段的哪一处最准确?( )
①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镜子。②岸边有几棵垂柳,垂柳那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③几只又窄又长的渔船浮在湖面上。④十来只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A.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蝙蝠和雷达》开篇先描写飞机,目的在于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B.“小女孩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
C.“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中心句。
D.《蝴蝶的家》一文中,作者最后终于知道下雨时的蝴蝶藏在哪里了。
二、填空题
7.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赖( ) 潜( ) 索( )
哲( ) 素( ) 质( )
8.比一比,再组词。
豌( ) 硬( ) 愉( ) 曾( )
碗( ) 更( ) 偷( ) 增( )
9.写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这里既温暖,又舒适。 ( )
(2)我觉得外面似乎发生了一些事情。 ( )
(3)这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 ( )
(4)因为它使女儿对生命产生了愉快的想象。 ( )
10.课文内容回顾。
(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其中有三粒豌豆都被________吃掉了,还有一粒豌豆落到了_________里,只有_________的那粒豌豆开出了花。
(2)《夜间飞行的秘密》第4-5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做的____次实验,证明了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_______。
(3)《_________》讲述了____________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激起了我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4)《蝴蝶的家》通过记叙“我”对________的思考和担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动物的________之情。
(5)好问则裕,________________。 ——《尚书》
(6)博学之,___________,慎思之,______________,笃行之。 ——《礼记》
(7)智能之士,不学不成,____________________。——王充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孰能无惑?——韩愈
三、语言表达
11.语言实践。
(1)在小组讨论中,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请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下面的片段,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目前发现的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被感染,其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似乎更容易被感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语段一: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语段二: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未,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语段三: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波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现在,这句话依然适用。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我们的生活。
读语段一,完成练习。
13.仿写句子: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一读,说说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你能说出有什么发明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
①一天,我正在超级市场玩具部忙着。大厅里人来人往,熙熙(xī)攘攘(rǎnɡ)。这时,一位30多岁的母亲走了过来,身边跟着一位7岁的小男孩,模样像是小学一二年级。
②她请求说:“小姐,您能抽点时间听一听我孩子想说的话吗?”
③我立即迎上去,蹲下来问小男孩有什么事。只见他的小嘴巴紧闭着,两眼盯着自己的鞋子。一双小手微微发抖,拿着当时深受儿童欢迎的机器人玩具。
④“快点说!小姐没有那闲功夫等你。”母亲疾言厉色地命令道。
⑤突然间,气氛变得紧张。母亲气得掉眼泪,男孩哭了起来。我顿时预感到,可能有什么重要的事,自己必须耐心地听孩子说出这句话。它或许与母子俩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甚至重要的将会影响小男孩今后的成长。
⑥过了几分钟,小男孩好不容易结结巴巴地挤出一句话——“小……姐,我没……没想……拿,对……不……不……起。”他边说边伸开手,机器人玩具在被揉摸得皱巴巴的包装盒里露了出来。
⑦听完这句话,母亲轻轻地叹了口气。随即要我把负责人请来,她得把事情讲清楚。
⑧她的行为很使我感动,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一片爱心,理解到教育子女的不易。我动情地说:“夫人,不必了,玩具钱我收下就行了,让这件事成为我们三个人的秘密吧!孩子既然明白错了,也就够了。”
⑨从此,这个秘密永远藏在我心里,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而那位母亲离去前几次向我鞠躬致歉的身影,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16.“它或许与母子俩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它”指的是:________。
17.仔细读原文第⑥自然段,“过了几分钟”说明小男孩__________________,从“结结巴巴”你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听完这句话,母亲轻轻地叹了口气。”母亲叹了口气的原因是 。
A.母亲很生气。 B.母亲很无奈。 C.母亲很伤心。 D.母亲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19.请给这篇文章选一个最合适的题目。( )
A.感动 B.秘密 C.机器人玩具 D.母亲
20.文章中有你感动的人吗?写写你感动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1.习作。
你觉得自己和哪种动物比较像?为什么像?请大胆想象一下,写一写,写好后读给家人听听吧!题目自定。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水笕(jiàn)—— jiǎn。
B.字音无误。
C.舒适(shí)——shì;暖和(hé)—— huo;框架(kuāng)——kuàng。
D.豌豆(wǎn)——wān;豆荚(jiā)——jiá。
2.B
【详解】考查对字义的正确理解。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含义及词语意思来理解,还要注意平时积累。
观潮:观赏涨潮。特指观赏钱塘江的大潮。
天下奇观:世界上最奇异的景象。
纵观天下:放眼世界,看看整个天下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ACD的“观”的意思都是看的意思,B项的“观”的意思是景象。故选B。
3.B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理解。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 ,桃花既在竹外,可知竹多桃花少。竹子一片,桃花疏疏落落三两枝,横出竹林外,临水而开。描写的是春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出了雪后美景,用春花比喻冬雪,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中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出自盛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冬景。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岁月流逝,当年的伊人不知道去那了,可桃花不管岁月怎么流逝,依旧在春风中盛开。出自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写的是春景。
杜甫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出自《江畔独步寻花》,嬉闹的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写的是春景。
故选B。
4.D
【详解】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
破折号有解释说明、声音延长、意思的转换或转折、表示插说、加强重点、分行举例、标明作者、补充说明、引出下文、意思递进等作用。
根据句意,本句中的破折号表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第一个破折号是对描写“顶楼窗子旁那个女孩”的具体内容的补充,第二个破折号是对描写“她的眼睛发着亮光”具体内容的补充说明。故选D。
5.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序辨析,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本题中题干的语句描写的是有一个渔人坐在船上吸烟。应该插在③后面,因为③句点出了渔船,所以接题干中的语句合适。
6.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蝴蝶的家》主要讲述围绕蝴蝶的家,既体会到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也体会到了他对未知充满了好奇,努力去探索未来的决心。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以问题为线索,思考蝴蝶的家有哪里,以雨天蝴蝶躲藏在哪里贯穿全文,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具有的善于思考,长于观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对失去的乡村生活的追忆和怀念,以及对城市化进程的忧虑。风格清新流畅,文笔轻松自然,充满人文关怀和人生感悟,可读性强。作者最后并没有知道蝴蝶藏在哪里了。
7. lài qián suǒ zhé sù zhì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正确读准字音,注音时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
赖:lài,依赖;依靠。
潜:qián,隐在水下。
索:suǒ,大绳子或大链子。
哲:zhé,智慧卓越或有卓越智慧的人。
素:sù,白色;本色。
质:zhì,以人或财物作为抵押。
8. 豌豆 硬度 愉悦 曾经 大碗 三更 小偷 增加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比一比,再组词。
完成时要注意仔细区别每组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此为常用同音字和形近字,指导学生在对比中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在运用中达到理解与巩固。
豌(豌豆)、碗(碗筷)
硬(强硬)、更(更加)
愉(愉快)、偷(偷偷)
曾(未曾)、增(增多)
9. 舒服 好像 相符 欢快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掌握。
(1)舒适:轻松愉快而安逸。近义词:舒畅、安闲、称心等。
(2)似乎:好像。近义词:宛若、如同、彷佛等。
(3)相称:事物配合得当、合适。近义词:相当、相配等。
(4)愉快:(形)快意;舒畅。近义词:喜悦、欢愉、怡悦等。
10. 鸽子 水沟 被青苔包裹 三#3 眼睛 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雷达 呼风唤雨的世纪 现代科学技术 蝴蝶雨天躲在哪里 关爱 自用则小 审问之 明辨之 不问不知 人非生而知之者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理解与填空,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多阅读。
(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安徒生创作于1853年的一篇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成熟长大后被人摘下取出,来到外面的世界,三颗被鸽子吃掉,一个掉进水沟,最后一颗落在一个生病女孩的窗前发芽开花,为女孩带去了幸福,快乐和希望,使女孩康复了。通过描写五粒豆子的经历,来赞叹生活,描写了五粒豆子的不同的方面,第五粒豆子的事情,让人感动,让人敬佩。
(2)《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一篇科普短文。全文用浅显的语言说明了飞机在夜间也能安全飞行的秘密,揭示了雷达的工作原理。科学家通过实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且把这种原理应用在飞机上,使得飞机也可以在夜间安全航行。
(3)《呼风唤雨的世纪》主要内容讲述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人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蝴蝶的家》主要围绕蝴蝶的家进行描写,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表现出了作者对蝴蝶的担心和关爱。
(5)“好问则裕,自用则小”,谚语,意思是勤学好问,学到的东西就多;骄傲自大,学到的东西就少。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7)“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的意思是,即使是有聪明、智慧的人,要是不好好学也不会有成就,不向他人请教也不会知道更多的知识。
(8)“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出自唐朝文学家韩愈的《师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告诉了我们要多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知识。
11. 现代科学技术对我们有利也有弊。有利之处,如,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方便等,我们应该善加利用。其弊端,如,长期使用电子产品,让人视力.下降;“低头族”沉迷网络世界无法自拔等,我们则应该引起重视,采取措施避免问题恶化。 有了高铁和飞机等便捷的交通工具,心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长途旅行,既节省了时间,又使人感到舒适、方便。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的能力。
(1)示例:现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好处,又有弊端。需要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用现代科技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筛选。
(2)示例:这句话是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事物会不断出现,这些事物会改善我们的生活,让生活更加便利。再从我们身边被科学技术改变的生活开始思考,想想社会上一些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变化,通过查找资料明确最近一个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变化,最好可以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合理地预见未来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
12.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还可能有哪些?
生活中,我们应当如何预防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详解】本题考查提问的能力。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提问,可以是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也可以从课文的写法上来提问,还可以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来提问。
本片段主要讲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的传播途径,针对内容可以提问:还有哪些传播途。
联系生活实际可以问:如何预防?如何保护自己?
13.谁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当然是父母。 14.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15.飞机 电话
【解析】13.(1)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这是一个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的形式,根据这个句子可仿写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因为光合作用。
14.本题考查在理解语段内容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回答本题,可从文中的这两句话“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中总结出答案。这两句话明白的告诉我们人类呼风唤雨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15.本题考查对知识的拓展情况。
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很多很多,如:飞机、电话、电动车、电子眼等。
16.小男孩要说的话 17. 内心矛盾,纠结 小男孩害怕 18.B 19.A 20.母亲气得掉眼泪,男孩哭了起来。让我感动的是母亲对自己孩子的一片爱心。
【分析】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联系上下文分析作答。
“它或许与母子俩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这句话出现在第④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我顿时预感到,可能有什么重要的事,自己必须耐心地听孩子说出这句话。”可知,这里的“它”指的是小男孩要说的话。
17.本题考查文章重要字词句段的理解,注意联系上下文分析作答。
第⑥自然段主要是对小男孩说的话的描写。第⑤段母亲已经让小男孩快点说了,但是小男孩过了几分钟,说明他内心在矛盾,纠结,在做心理斗争。联系前文第⑤段“只见他的小嘴巴紧闭着,两眼盯着自己的鞋子。一双小手微微发抖”可知,小男孩“结结巴巴”是因为害怕。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联系上下文分析作答。
母亲叹气是在看到了小男孩伸开的手中的机器人玩具在被揉摸得皱巴巴的包装盒里露了出来,才做出的反应,再结合“轻轻”一词可知母亲叹气是因为无奈,为小男孩的行为感到很无奈。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联系全文分析作答。
通过阅读文章可知,本文主要描写了一个母亲和自己的儿子去超市,儿子把超市的玩具的包装弄烂了,母亲让他自己去跟“我”承认错误的故事,最后“我”被母亲的行为感到很感到,至今令人难以忘怀。结合文意,因此“感动”更能体现文章主题,故选A。
2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注意联系文章作答。
文章一共描写了三个人物,分别是母亲、小男孩、“我”。母亲是一个教育有方、对孩子严格要求的人,让孩子主动去承认错误是为了教育孩子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并且为小男孩的行为气得掉眼泪,这都是因为对小男孩的爱。
小男孩最终经过自己的思想斗争,最后把自己做错的事情也坦承说了出来;小男孩的行为并没有告知另外的人,可看出“我”是一个善良,有宽容之心的人。
结合以上人物的特点,选择一个觉得令自己感到的,围绕人物行为特点、品行去写理由。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21.例文:
我是可爱的“猫咪”
大家都说我像猫,为什么了?且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我和猫咪外形上有共同之处,都有着一双大大的眼睛,长得非常可爱,邻居们都特别喜欢我。我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名,叫咪咪。因为可爱,每次去楼下水果店买时,水果店老板都会多给几个。
其次,猫咪很灵活,我也是。有次和爸爸妈妈去乡下果园玩,我一下子就爬上树,还摘了一筐果子。妈妈回家用它给我做了我喜欢吃的果酱。猫咪还很活泼,我也喜欢出去玩,广交朋友。还喜欢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学习了很多特长,什么弹吉他、跳街舞我都会一些。
最后,猫咪喜欢吃鱼,我也喜欢各种用鱼做成的料理,什么红烧鱼块、松鼠鳜鱼等等,百吃不厌。
小猫咪真可爱呀,希望我这个小可爱也可以永远这么可爱。
【详解】本题考查自命题作文。
要求把自己想象成“一种动物”,写一写自己像哪种动物。那就要发掘自己与动物的相通之处,可以是和小狗一样调皮的自己,树懒一样懒洋洋的自己,孔雀一样爱美的自己,还有和猫咪一样傲娇的自己等等,学生一定要通过详实的人物描写说出自己和动物的相似之处,注意要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想象,找出自己与这种小动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从生活中取材,写出创意、写出趣味。注意内容充实,写出具体事例,并且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开头:开门见山,说明自己是哪种小动物。
中间部分:中间为重点,抓住自己的外貌、性格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描写,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自己与这种小动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结尾:可直抒胸臆,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