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重难点预习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窗框(kuàng) 青苔(tái) 囚犯(qiú) 船舶(bó)
B.敏锐(ruì) 收获(huò) 无赖(lài) 荧屏(píng)
C.蝙蝠(piān) 铃铛(dāng) 躲避(bì) 哲学(zhē)
D.屋檐(yán) 喧嚷(xuān) 震撼(hàn) 潜入(qián)
2.结合所学,下列句子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呼风唤雨的世纪》告诉我们,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B.安慰朋友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还可以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C.读文章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随时都可以作批注。
D.神话故事都是想象出来的,许多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与科学解释不一样,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多读神话故事。
3.“其他昆虫,如螳螂、蜻蜓、蜗牛,它们的家又在哪里呢?”结合《蝴蝶的家》一文,想一想:这个问题是从什么角度提出来的?( )
A.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来的
B.从写法上提出来的
C.从得到启示的角度提出来的
D.从创作目的提出来的
4.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今天的表现有点儿让人出乎意料。
B.我们班获得了这次拔河比赛的冠军,老师不问青红皂白,奖励了我们一节自由活动课。
C.他很气愤地站在那里,呼风唤雨地吼道:“你们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
D.我们在学习时,要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多向老师请教。
5.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是排比的一项是( )
A.科学技术像一位出色的魔法师,让我们登月球,潜海底……
B.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C.望着中秋的圆月,我不禁吟诵起李白的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母亲(虽然)不相信(但)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植物支起来。
B.(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也)能灵巧地避开。
C.(只要)有人告诉我蝴蝶的家在哪里,我(就)不着急了。
D.科学(如果)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就)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二、填空题
7.看拼音,写词语。
mǐn ruì fēi é líng dāng
( ) ( ) ( )
cāng ying jiē kāi duǒ bì
( ) ( ) ( )
8.形近字组词。
架( ) 航( ) 楚( ) 僻( )
驾( ) 船( ) 禁( ) 避( )
9.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叶子 ( )地吻 ( )的花朵
( )地躺着 ( )的光彩 ( )地坐着
10.照样子,写一写。
呼风唤雨(带“风”“雨”的四字词语)________ ________
千里眼(有特殊意思的三字词语)________ ________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 ),也在改变着人类的( )。
(2)科学的确创造了( ),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 )的生活。在新的( ),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 ),不断( )我们的生活。
12.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把序号填到下面的句子里。
①一不做,( )。②一是一,( )。
③( )除二。④八九( )。
⑤不管三七( )。
(1)对于这次考试成绩,她能猜个( )。
(2)她( ),很快就把地板上的斑点给搞掉了。
(3)爸爸为人很实在,说话办事( )。
(4)我看,干脆( ),要累就再累点,咱们到山顶上去看看。
(5)我立刻兴奋起来,( ),从妈妈手里抢过救生圈,光着脚,欢呼着奔向大海的怀抱。
三、语言表达
13.按要求写子。
(1)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它们是那么高兴,那么鲜艳。(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
(2)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
(3)树叶也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
四、信息匹配
14.选词填空。
因为……所以…… 不仅……还…… 不是……而是…… 即使……也……
(1)蝙蝠( )能在夜里飞行,( )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2)(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开。
(3)蝙蝠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嘴和耳朵。
(4)(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中,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发现 发明
(5)地质工作者在塔里木盆地( )了大油田。
(6)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史,“四大( )”充分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五、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没有双手的塑像
巴尔扎克是法国的一位伟大的作家,他逝世后,法国作家协会为了纪念他,请当时国内著名的雕塑大师罗丹塑一座巴尔扎克像。罗丹为塑这座像伤透了脑筋。因为巴尔扎克其貌不扬,身材又矮又胖,头大肚圆,这样的形象如何塑造呢?罗丹左思右想,决定把刻画的重点放在巴尔扎克的脸部。
罗丹为了雕刻这座像,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经过整整七年的时间,巴尔扎克的雕像诞生了。只见他身披宽袖长袍,双手叠合在胸前,昂着一颗硕(shuò)大的脑袋,额纹紧皱,两眼注视着前方,目光中带着深深的思考,好像在构思新作……
雕塑完之后,罗丹叫他的学生来欣赏。几个学生一踏进工作室,立刻惊呆了,他们不断惊叹:“这双手简直像真的一样,无与伦比啊!”听着听着,罗丹的眉头皱起来,突然,他操起一把斧子,“咔嚓”砍掉了雕像的两只手。看着学生惊讶的目光,罗丹解释说:“我要着重表现的是巴尔扎克的脸部,但是,你们一进门就被双手吸引住了,说明这双手比他的脸部更突出。只有砍去这双手,才能突出巴尔扎克的脸部!”
然而,大家纷纷指责罗丹的想法和行为,法国作家协会也不要这座塑像了。但是罗丹坚信,有一天人们会认识这座雕像的价值的。果然,罗丹逝世后,人们重新发现并认识了这座雕像,把它敬放到巴黎艺术馆。现在每当人们站在雕像前瞻仰巴尔扎克的风采时,无不对罗丹的独具匠心由衷敬佩。
15.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废寝忘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瞻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具匠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短文的内容填空。
巴尔扎克是法国的________,罗丹是法国的________。
17.罗丹接受塑造巴尔扎克像的任务后,为什么伤透了脑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罗丹为巴尔扎克塑造的像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针对本文,你能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大自然的启示
传说我国西汉末年,就有人身插大鸟的翅膀,从高处滑翔下来。但直到20世纪初,由于航空发动机的发明和新材料的出现,才真正完成飞机的发明。
更有趣的是钢筋混(hún hùn)凝土的发明。19世纪末,法国园艺家莫尼哀在观察植物的根部时,发现植物盘根错节的根系(xì jì)能牢牢地和土壤结合在一起,于是他联想到用铁丝来模(mó mú)仿植物的根系,用水泥来模仿土壤,让厚厚的水泥将铁丝包裹起来以制作花坛,结果花坛坚实异常,于是就(发现 发明)了钢筋混凝土。
科学发展到了今天,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仍然不断受到大自然的启示。由于深入地研究了蝙蝠高度(灵敏 灵活)的超声定位的本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并且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仪器外形像一副眼镜,鼻梁架上装有超声波发射器。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回来后,经过仪器上的传感器接收,变成人耳可闻的信号,通过颞(niè)侧的两个耳机提供(gōng gòng)给盲人的双耳,从而使盲人可判断出障碍物。因此,戴上这种超声眼镜,经过一段训练后,盲人便能辨认各种障碍物。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于是一门新型的边缘科学“仿生学”便应运而生了。人们必将充分利用来自大自然的启示,为人类造福。
20.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1.用“\”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盘根错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胜枚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运而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盘根错节(交错) B.不胜枚举(胜过)
C.应运而生(顺应) D.人耳可闻(听见)
24.说说文中加点的“西汉末年”“许多”在表达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5.作文。
你喜欢卡通人物吗?假如有一天,你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出现在了你的面前,我们之间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请以“我和 的故事”为题,根据卡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挥想象,写一个既有意义又好玩的故事吧!不少于350字。
参考答案:
1.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本题中读音有误的是 C项
蝙蝠piān——biān
铃铛dāng——dang
哲学zhē——zhé
2.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
神话故事是指关于人类和世界变迁的神圣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表现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是一种精神寄托。神话故事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劳动者的愿望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
多读神话故事的好处:1.帮助孩子探索世界2.促进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发展3.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由此看来D项叙述错误。
3.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课文的内容,本题考查的是课文《蝴蝶的家》本文以问题和思索为主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串首尾,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其他昆虫,如螳螂、蜻蜓、蜗牛,它们的家又在哪里呢?”这个问题中根据蝴蝶的家在哪里,从而因为思考得到启示,想想其他动物的家。所以是从得到启示的角度来提出问题的。
4.A
【详解】考查词语的理解和搭配能力。
出乎意料:超出人们的料想之外。
青红皂白:比喻事情的是非、情由等。
呼风唤雨:原神话小说中指神仙道士能使风和雨都听他的使唤的法术。多比喻具有能够支配自然或社会的力量
不耻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知识少的人请教,不觉得耻辱。
B项,有误。
结合“我们班获得了这次拔河比赛的冠军”和“奖励了我们一节自由活动课。”来看搭配“青红皂白”有误。
C项,有误。
结合“他很气愤地站在那里”来看搭配“呼风唤雨”有误。
D项,有误。
结合“有不懂的问题多向老师请教”来看搭配“不耻下问”有误。
5.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A项:该句用了比喻,将“科学技术”比作了“魔术师”,形象写出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作用之大、神奇。
B项:该句“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用了排比,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故B项正确;
C项:该句用了引用,引用了唐代李白《静夜思》中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关联词。
A恰当。“虽然……但是……”表示转折关系。
B恰当。“即使……也……”表示假设关系。
C恰当。“只要……就……”表示条件关系。
D不恰当。“如果……就……”表示假设关系。这里应该换成“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
7. 敏锐 飞蛾 铃铛 苍蝇 揭开 躲避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同学们做题前要认真读拼音,了解要书写的内容,写完后要检查书写是否有误。书写时要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要求工整、规范、正确。
同学们在书写时要多留意“蝇”“揭”“避”这几个字。
“蝇”字由“虫”和“黾”组成,“黾”要写清楚,不要错写或漏写笔画。
“揭”字由“扌”和“曷”组成;“曷”可以拆为“日”“匃”,不要错写或漏写笔画。
“避”字由“辶”和“辟”组成,“辟”要写清楚,不要错写或漏写笔画。
8. 书架 航行 清楚 偏僻 驾驶 船只 禁止 躲避
【详解】本题考查对形近字组词。
完成时要注意仔细区别每组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此为常用同音字和形近字,指导学生在对比中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在运用中达到理解与巩固。
架可组词:吵架、框架、架势等。
航可组词:航行、航空、航班等。
楚可组词:清楚、楚国、楚楚可怜等。
僻可组词:偏僻、僻静、孤僻等。
驾可组词:驾驶、驾校、驾照等。
船可组词:小船、船夫、船长等。
禁可组词:禁止、禁用、禁用等。
避可组词:避开、避免、避难等。
9. 柔嫩 轻轻 美丽 安静 绚丽 直挺挺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叶子”可以用“柔嫩的”“翠绿的”“枯黄的”等词语修饰。
“吻”可以用“轻轻地”“温柔地”“开心地”等词语修饰。
“花朵”可以用“美丽的”“鲜艳的”“洁白的”等词语修饰。
“躺”可以用“安静地”“舒服地”“悠闲地”等词语修饰。
“光彩”可以用“绚丽的”“亮丽的”“迷人的”等词语修饰。
“坐”可以用“直挺挺地”“安静地”“欢快地”等词语修饰。
10. 风调雨顺 风雨同舟 敲竹杠 铁公鸡
【详解】本题考查按要求写词语。
带“风”“雨”的四字词语有:风雨凄凄:风雨交加,清冷凄凉;疾风骤雨: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风雨无阻:意思是比喻做事没有阻碍,畅通无阻等。
有特殊意思的三字词语有:擎天柱,古代传说能支撑天的柱子,比喻能在困难局面下转危为安的重要人物;空城计,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敲竹杠,利用他人的弱点或找借口来索取财物或抬高价格,利用别人的短处或不利地位,从中渔利;铁公鸡,形容生活中小气,吝啬,一毛不拔的人等。
11. 精神文化生活 物质生活 一个又一个神话 美好 世纪里 一个个奇迹 改善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语段选自《呼风唤雨的世纪》。文章主要讲述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人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1)课文原句: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2)课文原句: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12. 二不休 二是二 三下五 不离十 二十一 ④ ③ ② ① ⑤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词语及选词填空。
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选词填空时要依据意思结合语境来选。
①“一不做,二不休”指要么不做,做了就索性做到底;
②“一是一,二是二”意思是说怎样就怎样,不能更改。
③“三下五除二”形容做事干脆利索;
④“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⑤“不管三七二十一”意思是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1)根据“猜”填“八九不离十”。
(2)根据“很快就把地板上的斑点给搞掉了”选“三下五除二”。
(3)根据“实在”选“一是一,二是二”。
(4)结合语境选“一不做,二不休”。
(5)根据“从妈妈手里抢过救生圈,光着脚,欢呼着奔向大海的怀抱”选“不管三七二十一”。
13. 夏天的夜晚,是那么的宁静,那么的美丽。 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不能容它们藏身。 风经常把树叶吹得翻转不定。
【详解】(1)这道题考查学生的造句能力。
学生按照要求运用“那么……那么”这造句即可,注意书写正确、规范。示例:蓝天白云映照下的天池,是那么明亮,那么平静。
(2)这道题考查学生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即: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不能容它们藏身。
(3)本题考查改为“把”字句。
“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把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主动者,后面的“谁”为被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应改为:风经常把树叶吹得翻转不定。
14. 不仅 还 即使 也 不是 而是 因为 所以 发现 发明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和词语辨析。
(1)“能在夜里飞行”和“能捕捉飞蛾和蚊子”之间表示递进关系,故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还……;
(2)“一根极细的电线”和“能灵巧地避开”之间表示假设关系,故用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即使……也……;
(3)“眼睛”和“嘴和耳朵”之间表示并列关系,故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不是……而是……;
(4)“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中,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和“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之间表示因果关系,故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
发现:经过探索研究认识或找到前人没有认识或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
根据词义,结合语境:(5)本题指地质工作者在塔里木盆地找到了大油田,应选择“发现”;(6)本题指我国创造了新的事物,应选择“发明”。
15.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勤奋专心。文中指罗丹为了雕刻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勤奋专心。 恭恭敬敬地看。文中指人们看巴尔扎克的雕像。 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文中指罗丹雕刻巴尔扎克的雕像具有巧妙的构思。
16. 作家 雕塑大师
17.因为巴尔扎克其貌不扬,身材又矮又胖,头大肚圆,这样的形象不好塑造。
18.他身披宽袖长袍,双手叠合在胸前,昂着一颗硕大的脑袋,额纹紧皱,两眼注视着前方,目光中带着深深的思考,好像在构思新作……
19.一:为什么要塑一座巴尔扎卡的像?二:为什么罗丹要砍掉雕像的两只手?
【解析】15.本题考查词语解释。废寝忘食,废寝忘食意思是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结合“罗丹为了雕刻这座像,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理解即可。瞻仰,意思是怀着崇高的敬意、严肃而恭敬地看着某人或某物。结合“现在每当人们站在雕像前瞻仰巴尔扎克的风采时,无不对罗丹的独具匠心由衷敬佩”理解即可。独具匠心,多指技术或艺术方面有创造性。结合“现在每当人们站在雕像前瞻仰巴尔扎克的风采时,无不对罗丹的独具匠心由衷敬佩”理解即可。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文章第一段“巴尔扎克是法国的一位伟大的作家,他逝世后,法国作家协会为了纪念他,请当时国内著名的雕塑大师罗丹塑一座巴尔扎克像”可知答案。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文章第一段“罗丹为塑这座像伤透了脑筋。因为巴尔扎克其貌不扬,身材又矮又胖,头大肚圆,这样的形象如何塑造呢”可知答案。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第二段“只见他身披宽袖长袍,双手叠合在胸前,昂着一颗硕大的脑袋,额纹紧皱,两眼注视着前方,目光中带着深深的思考,好像在构思新作……”可知答案。
19.本题考查思维拓展。短文写巴尔扎克是法国的一位伟大的作家,他逝世后,法国作家协会为了纪念他,请当时国内著名的雕塑大师罗丹塑一座巴尔扎克像,罗丹左思右想,决定把刻画的重点放在巴尔扎克的脸部。经过整整七年的时间,巴尔扎克的雕像诞生了。他的学生看了后赞扬巴尔扎克的手简直像活的一样,无与伦比,罗丹的眉头皱起来,操起一把斧子砍掉了雕像的两只手。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写出问题即可,答案不唯一。示例:①为什么罗丹要砍掉雕像的两只手?②为什么罗丹要塑造那样一个巴尔扎克的形象?
20.hùn xì mó gōng
21.发现 灵活
22. 树根盘绕,枝节交错;形容事情或关系等相互交织,纷繁复杂。 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
23.B
24.“西汉末年”表示时间,使所举事例时代明确,使语言表达周密。“许多”表示范围,指范围广而又不是全部,语言表述十分严密。
【解析】20.本题考查字音识记。混:[hùn](1)搀杂在一起。组词:混杂、混合、混为一谈。(2)苟且度过。组词:胡混、混事(3)蒙、充。组词:蒙混、混充、鱼目混珠。 [hún](1)糊涂;不明事理。组词:混蛋。混凝土[hùn níng tǔ]: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系:[xì](1)关联;连接(多用于抽象事物)。组词:关系、维系、联系。(2)挂念,牵挂。组词:系念、系恋、心系。(3)系统;有联属关系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组词:水系、派系、世系。(4)高等学校中按学科分的教学单位。组词:中文系、化学系。[jì]打结;扣上。组词:系鞋带、系上。根系[gēn xì]:一株植物全部根的总称。模:[mó](1)规范;标准。组词:模型、模式。(2)仿效。组词:模仿、模拟。(3)指模范。组词:劳模。[mú](1)模子。组词:模板、模具。(2)形状;样子。组词:模样、装模作样。模仿[mó fǎng]: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供:[gōng]提供东西或条件给需要的人应用。组词:供应、供给、提供。 [gòng](1)把祭品陈列在祖先、神佛的像或牌位前以示敬奉。组词:供奉、供案。(2)旧时祭祖先或求神拜佛用的祭品。组词:供品。(3)受审者口述案情,也指叙述案情的话或文字。组词:口供、供认。提供[ tí gōng ]:供给(意见、资料、物资、条件等)。
21.本题考查词语搭配。发现:看到或找到以前不知道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法国园艺家莫尼哀通过用铁丝来模仿植物的根系,用水泥来模仿土壤,让厚厚的水泥将铁丝包裹起来以制作花坛,创造出钢筋混凝土。根据词语和句意,钢筋混凝土是由法国园艺家莫尼哀创造的,应该搭配词语“发明”,应划去词语“发现”。灵敏:指具有容易受影响或受感动的能力;能够显示微小差别。也指头脑机敏。灵活:极敏捷而不死板;毫不拘泥而善于随机应变。蝙蝠的超声定位是依靠着能够察觉微小差别的听觉。根据词语和句意,应该用“灵敏”来形容蝙蝠的超声定位的本领,应划去词语“灵活”。
2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盘根错节:原义是树木根干盘曲,枝节交错;比喻事物的关系错综复杂,很难处理。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应运而生:旧指顺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23.本题考查字词解释。A.盘根错节:原义是树木根干盘曲,枝节交错(盘:盘曲;盘旋。错:交错。节:枝节);比喻事物的关系错综复杂,很难处理。B.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胜:尽。枚:个。C.应运而生:旧指顺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应:顺应。运:原指天命,泛指时机。D.人耳可闻:人的耳朵可以听到。闻:听见。选项B的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故选B。
24.本题考查分析字词的含义与作用。西汉末年:指的是西汉末期。(末年:历史上一个朝代或一个统治者统治的末期。)“西汉末年”表示时间,使所举事例时代明确,使语言表达周密。许多:若干;很多。“许多”表示范围,指范围广而又不是全部,语言表述十分严密。
25.范文:
我和哆啦A梦的故事
有一天,我起床后发现,哆啦A梦在我身边站着。我捏捏自己的脸发现有痛感,哆啦A梦对我说:“你快别捏了,这是真的,你快点洗脸吃早饭吧,我们还得去探索小人国呢!”
我赶紧吃完饭,和哆啦A梦一起从任意门到了小人国里面。到了小人国,那里面果然像哆啦A梦说的一样,里面的人和物都非常小。而且哆啦A梦居然用缩小神器把我们也变成了和他们一样小的人,我们边走边看,发现他们的东西都很精致而且他们还有专门的小人国钱币,他们就是用这个来买东西的。我们走着走着就到了皇宫,刚好城门开着。于是我和哆啦A梦就悄悄地溜了进去。我们去宫殿里参见了小人国的国王,那个国王非常慈祥,给了我们许多宫殿里的神奇玩意儿,还给了我们许多金币,最后还把我们送出了门。我们走在街上,买了许多的好吃的和好玩儿的,等到吃饱喝足之后,哆啦A梦才又用神器把我们带到了城外。
在离别的时候,哆啦A梦还送给我一本书,并且对我说:“再见,我们下次再见。”我也和他挥了挥手。突然,起床铃声响了,我才知道我原来做了一个梦啊!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本次习作为半命题作文,要求把题目“我和 的故事”补充完整,注意所补充的内容为卡通人物。想想你和它会发生些什么故事?语句通顺,内容具体。
开头: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故事的起因。
中间:具体写我和卡通人物之间的故事,注意抓住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语句通顺,事情的先后顺序。
结尾:写出故事的结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