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现代文阅读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植物的花香有着许多作用。
植物的花有香味是为了传宗接代。植物花朵为了引诱昆虫前来授粉,不仅呈现各种艳丽夺目的色彩,还会散发各种迷人的花香。于是引来蜂蝶竞相采蜜,正所谓“蜂争粉蕊蝶分香”。结果,花粉黏附在昆虫的身上,随着昆虫的飞行迁移而四处落户安家了。
香花内部有一个专门制造香味的“工厂”——油细胞,这个“工厂”里的产品就是令人心醉的芳香油。这种芳香油除了散发香味,吸引昆虫传粉外,它的蒸气还可以减少花瓣中水分的蒸发,形成一层“保护衣”,使植物免受白天的强烈日晒和夜晚的寒气侵袭。
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大多数还有益于人类。香气能刺激人的呼吸中枢,从而促进人体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由于大脑供氧充足,因此能使人保持较长时间旺盛的精力。此外,香味信息能够深刻地留在人的记忆中,刺激嗅觉,使人的记忆增强。
利用花香来保健和防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圣华佗,曾用丁香等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悬挂在室内,用以防治肺结核、吐泻等疾病。古代民间把金银花放入枕内,用来去头痛,降血压,同时还有消炎止咳的作用。
不同的花香,能引起人们的不同感受。如桂花的香味使人疲劳顿消;菊花的香味使人思维清晰。不过,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有些花香也会给人带来副作用。如百合、兰花的浓香,会引起眩晕和瞬时的迟钝。
1.本文的说明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段说花香“有益于人类”是从哪两个方面说的?
(每方面六个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的花香“大多数还有益于人类”中的“大多数”为什么不能删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5)段中列举了两个例子,目的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天是那样低沉,云是那样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气它们能躲在哪里呢?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儿;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斑斓,一点儿水都不能沾;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但是,一位小朋友非常确信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回家里去哩!”不过它们的家在哪里呢?人家的屋宇里从没有见过有蝴蝶来避雨。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松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园里的花是它们的家吗?花儿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就连老树干的底面,也是顺下水来,湿漉漉的。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6.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低沉——( ) 轻盈——( ) 确信——( )
7.用“——”在选文中画出一个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并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选文内容回答问题。
(1)“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作者为什么那样着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猜想蝴蝶的家会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雨中的蝴蝶是那么让人牵挂,那么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张开你想象的翅膀,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松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中学习方法
快妈妈
我的妈妈有个特点,就是不管干什么事都很快。我管妈妈叫“快妈妈”。
妈妈不是会织毛衣吗?她不知道一年中给大伙织过多少毛衣毛裤。一次,我家的邻居给别人加工毛衣的前身,结果期限快到了,还剩下十多件毛衣前身没织出来,正在发愁,这事恰巧被妈妈知道了,她便去拿了五件。
回到家里,我对妈妈说:“你拿这么多毛线回来干啥呀?”妈妈微微一笑说:“这几天邻居张阿姨家活紧,我闲着也没事,帮她织毛衣。”我极不情愿地小声嘟哝:“家里的活就够你忙的了,自找麻烦。”“看你说的,咱有难处时,邻居们不是都很照顾吗?人帮人图个啥?还不是图个心里踏实吗?你前些天不是还给我讲你们老师告诉你,能给别人做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吗?怎么这么快就忘了?”我不好意思了。晚饭后,妈妈就不停地织起来。当我一觉醒来时,妈妈还在“飞针走线”,蒙眬中,我看见妈妈的手在飞快地抖动,却辨不出何时“飞针”,何时“走线”,只见线团在变“瘦”,毛衣在“长”长。 不过一天一夜的工夫,妈妈就织了三件,五件活两天的时间就织完了。你说这不是“快妈妈”吗?
妈妈不但织毛衣快,干家务活更快。
一天晚上,邻居张阿姨家里有客,包饺子忙不过来,便叫妈妈帮忙。这回她算请对人了。妈妈去了不到一个钟头,饺子就包完了,乐得张阿姨眉开眼笑。
你说,我妈妈够得上是“快妈妈”吧!
10.本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来写的。
11.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12.本文记叙了“快妈妈”的两件事。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第( )件事是作者重点记叙的。
13.文中的“妈妈”有什么特点?从所记叙的两件事中,可以看出“妈妈”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思想品质?
(1)妈妈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思想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快妈妈”让我想到了奔跑很快的________(填动物名称)。
巨伞下的城市(节选)
如果说,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你一定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而付之一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随着建筑科技、材料工业的飞速进展,这个“神话”已成现实。
威努斯基市是美国佛蒙特州的一座小城,地处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的地方,人口不足两万,每年入冬,风紧雪骤,奇冷刺骨。可是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高撑起一顶擎天巨伞,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房屋、街道、桥梁、广场、绿地等,全在伞下。居民们有了这顶巨伞的庇护,再也不怕严寒的袭扰了。
举世罕见的巨伞是怎样撑开的呢?原来这把巨伞的伞柄是全市最高的一座11层的塔楼,楼顶上架起中心钢轴,在市区周围地面,深埋了60根合金钢的桩柱,从中轴纵拉60根高强度尼龙绳索与桩柱连起来,绳索之间串着许多支索,并把透光的有机玻璃塑料膜覆盖在上面加以固定。全部装置由电机控制,像伞一样可张可收,全城犹如一座巨大的玻璃亭子。
寒冬腊月,阳光射入,聚热不散,温暖如春。
伞面上还分组设置了轻巧的太阳能收集器,充分利用日光为全城供应热水。太阳能收集器可发挥聚热功能,虽然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但只要一个冬天,全城节省下来的取暖费用就可以补偿。
伞下的威努斯基市因此闻名全球,成为美国一处新的观光胜地。每到隆冬,各地游人络绎不绝,会聚于“巨伞”之下。
(选自《海外华人散文精粹 下》)
15.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四字词语。
(1)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 )
(2)什么奇怪的事物都有。( )
(3)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 )
16.“这个‘神话’已成现实”中的“神话”是指:______________。
17.文中用数字来说明巨伞,请写出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巨伞给居民带来的好处有( )(可多选)
A.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
B.巨伞下的小城居民,从此不受气候剧变之苦。
C.全城节省下了很多取暖的费用。
19.用一句话概括建伞的原因、时间、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鲁 班 造 锯
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造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他和徒弟们只好上山用斧头砍树,效率非常低。
一次上山的时候,鲁班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野草,一下子将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 于是他摘下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都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huá huà)破的。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食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
这两件事给了鲁班很大启发。于是他就砍来一支大毛竹,用斧头削(xiāo xuē)成一条带有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干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这怎么能长久使用呢 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gēng gèng)换竹片。鲁班立刻想到了铁片,便请铁匠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不久的功夫,铁片做好了,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做试验,只见他俩一来一往拉了起来,不一会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shěng xǐng)力。鲁班有了锯的帮助,按时完成了宫殿的建造任务。
20.把文中不正确的音节画掉。
2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鲁班在建造宫殿时的烦恼是 。他从 和 那里得到启发,最终发明了 。
22.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句子。
2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改为陈述句。
24.读了《鲁班造锯》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苍蝇与宇宙飞船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科学家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科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一种别具匠心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3-6年级)》2016年第2期)
25.解释词语。
声名狼藉:________
别具匠心:________
26.画线的句子中,“鼻子”一词加引号是因为________。这和文章前面一句________相呼应。
2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苍蝇是非常脏的动物,所以它一无是处。
B.苍蝇是依靠嗅觉神经细胞闻到气味的。
C.科学家仿制的小型气体分析仪的探头是金属。
28.你还知道哪些模仿生物的发明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植物的花香有着许多作用 2. 精力或保持精力或使人保持精力; 记忆或增强记忆或使人记忆增强。 3.过渡或承上启下 4.“大多数”表示范围,如删去则变为“全部有益……”,与事实不符,因为有些花香也会给人带来副作用。 5.为了说明利用花香来保健和防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解析】1.略
2.略
3.略
4.略
5.略
6.高昂 沉重 质疑 7.天是那样低沉,云是那样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
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这对于柔弱的蝴蝶来说是非常无情的打击,表现出了作者为蝴蝶担忧的心情。 8. 作者想到了这样柔弱的蝴蝶如果没有自己的家遮风挡雨,猛烈的风雨一定会摧残它们的。作者不忍心蝴蝶受到伤害,所以非常着急。 作者猜想蝴蝶的家会在人家的屋宇里、麦田里、松林里、园里的花、老树干的底面,但是最后都觉得不够合理,心中还是疑虑重重。 9.示例:蘑菇下呢 到处溅着水花 树洞中呢 一片黑暗潮湿
【解析】6.略
7.略
8.略
9.略
10.总—分—总 11.妈妈不但织毛衣快,干家务活更快。 12. 织毛衣快 干家务活快 一 13. 心直口快,干活麻利 乐于助人 14.马
【解析】10.略
11.略
12.略
13.略
14.略
15.(1)无稽之谈 (2)无奇不有 (3)络绎不绝 16.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 17.示例: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房屋、街道、桥梁、广场、绿地等,全在伞下。 运用数字描写,具体写出了巨伞之大。 18.BC 19.因为美国的威努斯基市冬天奇冷,所以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高撑起一顶擎天巨伞。
【解析】15.略
16.略
17.略
18.略
19.略
20.画掉:huà xuē gèng xǐng 21.用斧头砍树效率非常低 野草叶子上的细齿 蝗虫的牙齿结构 锯 22.示例:一株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 23.这怎么能长久使用呢 这不能长久使用。 24.示例: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愿意思考和创造的大脑,这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方便与收获。
【解析】20.略
21.略
22.略
23.略
24.略
25. 形容一个人的名誉坏到极点。; 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26. 这里说的鼻子并不是真正的鼻子; 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 27.B 28.科学家模仿鱼鳔的原理,发明了潜水艇。
【解析】25.略
26.略
27.略
28.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