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7 17:3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屹立(yì) 横贯(guān) B.霎时(shà) 稻穗(suì)
C.跳跃(yuè) 闪烁(suò) D.巢穴(cháo) 愚昧(wèi)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余波 依旧 农历 B.修补 风俗 招侍
C.传说 牵引 填写 D.堵 塞 震惊 鹅卵石
3.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不久前,“无人超市”在杭州闪亮登场。人们用智能手机扫码完成支付,不用排队结账。一场“消灭收银员、导购员”的“革命”浩浩荡荡地开始了。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高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
A.“无人超市”的创立一定会令劳动者们失业
B.“双刃剑”的意思是指这件事情有利也有弊
C.“无人超市”里不需要收银员、导购员,消费者也可以完成购物
D.人们用智能手机就能在“无人超市”完成购物
4.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描写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向前滑行,左右转弯,猛然停止,又倒退滑行……(动作描写)
B.阳光照亮了一张张兴奋的脸,每张脸都像一朵花。(神态描写)
C.“怎么可能呢?”我自信十足地说,“我一定要考第一名!”(语言描写)
D.我匆匆地一路小跑,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前几天爸爸刚说过,放学后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别处去玩。(动作、神态描写)
5.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发扬——传统 作用 民主 威力 B.保存——实力 古迹 纪录 信息
C.交流——思想 经验 文化 意见 D.改善——生活 环境 条件 关系
6.“卉、蕊、芋、藕”按音序排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卉 藕 蕊 芋 B.藕 卉 蕊 芋 C.卉 蕊 藕 芋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金榜题名(写上,签署)
B.著书立说(写文章,写书)
C.顽固不化(愚蠢,愚笨)
D.呆若木鸡(死板,发愣)
8.下列句子中表述完整、准确的一项是( )。
A.他不但跑得特别快,而且跑得十分轻松。
B.在老师的帮助下,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C.写作对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当这位英雄走进会场时都热烈地鼓掌。
二、填空题
9.查字典
昂 音节 ________ 音序 ________ 部首 ________ 笔画 ________ 结构 ________
10.比一比,再组词。
潮( )堤( )震( )犹( )屹( )
朝( )提( )振( )忧( )吃( )
11.根据描述的画面写成语。
(1)国庆节,街上到处热闹非凡。很多单位敲锣打鼓,庆祝祖国母亲的生日。( )
(2)小明和小红是极好的朋友,课后总是能看到他们头挨着头说着悄悄话。( ) 
(3)冬天下雪了,一片片雪花悄然飘落在大地上。( )
(4)“轰”的一声,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随着发出的轰鸣声,火箭腾空而起,直插云霄。( )
12.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______往东望去,江面还是________,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_________,只见东边________的地方出现了_________,人群又________。
(2)《秋晚的江上》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面。“秋晚”点明了_____,“江上”交代了_____。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
(3)我和阿妈走月亮,走到溪水边,我仿佛听到了_________;走到果园边,我好像闻到了_________。
(4)黄昏,小林和爸爸一起在树林里散步,此时他看到太阳的余晖映入到深林里,照在林间的青苔上,他不由得吟诵起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朋友们敞开心扉的交流让我知道了读文章时,我们要想象______,“听”到_______,“闻”到_______。我们只有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才能深入文章内容,有更多的收获。
三、语言表达
13.口语交际。
一些同学正聚在一起议论有关保护环境的事。有的同学说,我们现在还小,保护环境是将来的事;有的同学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现在也能做一些事……你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观点明确,语句通顺。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问一问(疑难)
通过预习《走月亮》,我还有一个问题想和老师、同学们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儿子和列车
在德国的一个火车小站,一位扳道员正要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徐徐驶动的列车扳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方向隆隆驶近车站。假如他不扳道,这两列火车就会相撞,酿成巨大的灾难。
这时,他无意识地回了一下头。突然,他发现自己的小儿子正在铁轨那一端玩耍,而行驶的列车马上就要驶上这条铁轨。
怎么办?他可以立即飞奔过去,把儿子抢救上站台。但是,迎面驶来的列车将会有上百人面临丧生的厄运。
他强忍巨大的痛苦,决定不违反自己肩负的巨大责任。这位工人向他的儿子大吼一声:“卧倒!”随即快步奔向岗位扳动了道岔。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安全进入了预定铁轨。
他的儿子由于平素就习惯了服从长辈的命令,没有显出丝毫的慌乱,立即笔直地躺倒在铁轨中央,一列满载的火车从他的头顶呼啸而过。
车上的旅客们毫不知情,他们的到来给一颗崇高的心灵带来了多么巨大的痛楚,他们的生命曾千钧一发。那位父亲向着儿子的方向狂奔而去,不敢想象儿子那惨不忍睹的情状。然而,他的儿子站立起来了,竟未受一点伤。
据说,德皇知道了这位扳道员的勇敢举动,就派人去把他召来,奖给他一枚荣誉勋章,一方面是奖励他( )的行为,另一方面是感谢他教育出一个( )的儿子。
15.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哪一个句子的表达更好,好在哪里。
①一列满载的火车从他的头顶呼啸而过。
②火车呼啸而过。
我认为第____句更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16.两列火车同时进站,扳道员面临怎样的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那位父亲向着儿子的方向狂奔而去”中“狂奔”一词表现的人物心理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括号内。
极端尽职 足智多谋 机灵听话 遵从纪律
阅读
一只巴掌也能拍响
她从小就“与众不同”。因为患有小儿麻痹症,不要说像其他孩子那样欢快地跳跃奔跑,就连平常走路都困难。寸步难行的她非常悲观和忧郁,当医生教她做——一点运动说这可能对她恢复健康有益时她就像没有听到般。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忧郁环和自卑感越来越重她________拒绝所有人的靠近。但也有个例外,邻居家那个只有一条胳膊的老人却成为她的好伙伴。老人是在一场战争中失去一只胳膊的,老人非常乐观,她非常喜欢听老人讲故事。
这天她被老人用轮椅推着去附近的一所幼儿园操场上孩子们动听的歌声吸引了他们。当一首歌唱完,老人说道:“我们为他们鼓掌吧!”她吃惊地看着老人,问道:“我的胳膊动不了,你只有一只胳膊,怎么鼓掌啊?”老人对她笑了笑解开衬衣扣子露出胸膛用手掌拍起了胸膛……是一个初春风中还有几分寒意,但她却________感觉自己的身体里涌动起一股暖流。老人对她笑了笑,说:“只要努力,一只巴掌一样可以拍响。你一样能站起来的!
那天晚上她让父亲写了一张纸条,贴到了墙上,上面是这样的一行字:一只巴掌也能拍响。从那之后她开始配合医生做运动。无论多么艰难和痛苦,她都咬牙坚持着。有一点进步了她又以更大的受苦姿态来求更大的进步。甚至父母不在时,她自己扔开支架试着走路。蜕变的痛苦是牵扯到筋骨的。她坚持着,她相信自己能够像其他孩子样行走,奔跑。她要行走,她要奔跑……
11岁时她________扔掉支架,她又向另一个更高的目标努力着,她开始锻炼打篮球和参加田径运动。1960年罗马奥运会女子100米跑决赛中,当她第一个撞线后,赛场上掌声雷动,人们都站起来为她喝彩,齐声喊着这个美国黑人的名字:威尔码鲁道夫。那一届奥运会上,威尔玛,鲁道夫成为当时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她共摘取了3枚金牌,也是第一个黑人奥运女子百米冠军。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哪怕只剩下一条胳膊;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梦想,哪怕残疾得不能行走。
19.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连一步都难以进行。形容走路困难。( )
比喻事物发生巨大的改变。( )
20.在文中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下面正确的一项是(  )
A.甚至终于突然 B.甚至突然终于
C.终于突然甚至 D.突然甚至终于
21.“她从小就‘与众不同’”。她的“与众不同”不包括(  )
A.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欢快地跳跃奔跑。
B.她拒绝所有人的靠近。
C.她喜欢到幼儿园去听孩子们唱歌。
D.她和邻居家那个只有一条胳膊的老人成为了好伙伴。
22.她为什么拒绝所有人的靠近,唯独和这位老人成为好伙伴?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因为这位老人和她一样,身体有残疾。
B.她觉得自己的命运和这位老人一样,只有老人才能对自己的经历感同身受。
C.老人乐观的精神感动着她,她乐意听老人讲故事。
D.老人经常给她带好吃的,她感觉只有这位老人对自己好。
23.她让父亲写了一张纸条,贴到了墙上,纸条上写着什么?请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努力,一只巴掌—样可以拍响。 B.你—样能站起来的!
C.一只巴掌也能拍响。 D.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梦想,哪怕残疾得不能行走。
24.仔细阅读短文第2自然段,将描写老人语言、动作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从这些语言和动作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并在下面横线上写出并做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通读全文,写出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读了文章,你明白了什么,联系生活,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7.小小练笔场。
让我们一起来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一写你有哪些感受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横贯(guàn)
C.闪烁(shuò)
D.愚昧(mèi)
2.B
【详解】招待:对宾客给予应有的待遇;接待客人的服务员。
3.A
【详解】A选项的语言太过绝对,“一定”太严谨,“无人超市”只会让小部分人失业,并不是全部的劳动者。
4.D
【详解】D选项是动作和心理描写
5.A
【详解】正确搭配应是:发扬传统;发挥作用;发扬民主;发挥威力
6.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音序的掌握能力。
卉:读音为“huì”,首字母是“H”;
蕊:读音为“ruǐ”,首字母是“R”;
芋:读音为“yù”,首字母是“Y”;
藕:读音为“ǒu”,首字母是“O”;
故按音序排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卉 藕 蕊 芋,选A。
7.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的解释。
A.正确。金榜题名: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 指科举得中。题:写上,签署。
B.正确。著书立说:撰写著作,创立学说,泛指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工作。著:写文章,写书。
C.不正确。顽固不化:坚持保守或反动的立场观点,拒不改变。顽:坚持、坚守。
D.正确。呆若木鸡:死板板的,好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呆:死板,发愣。
8.A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B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该改为: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C项:主客颠倒,“写作”与“我”颠倒,应该改为:我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该改为:当这位英雄走进会场时我们都热烈地鼓掌。
9. áng A 日 八 上下
【详解】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10. 潮水 堤岸 地震 犹豫 屹立 朝阳 提包 振奋 忧伤 吃饭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11. 锣鼓喧天 窃窃私语 悄无声息 响彻云霄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含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学生平时注意词义的积累,这里可以结合题目的提示得出答案。
锣鼓喧天: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窃窃私语:背地里小声说话。
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也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
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12. 踮着脚 风平浪静 越来越大 水天相接 一条白线 沸腾起来 时间 地点 归鸟 夕阳 芦苇 潺潺的溪流声 果子的香甜气味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画面 声音 味道
【详解】(1)此句出自课文《观潮》。《观潮》的作者是赵宗成。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2)《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3)此句出自课文《走月亮》。《走月亮》的作者是吴然。吴地传统民俗,中秋夜妇女盛妆出游,踏月彻晓,谓之“走月亮”。《走月亮》一文不仅给我们展现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更多的是母女俩之间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
(4)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此句的意思是: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它出自王维 《鹿柴》。
(5)通过平时的学习我们知道,读文章时,我们要想象画面,“听”到声音,“闻”到味道。我们只有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才能深入文章内容,有更多的收获。
13.示例:我赞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点。环境是我们大家的,每个人都应该为它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们现在还小,但是环保不是大人的专利,它也可以体现在一些小事上,我们小学生也应该有环保意识,为保护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解析】略
14.“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详解】本题作答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提出自己非常想知道的问题。可从词句、中心入手提出质疑,也可以就阅读中特别感兴趣或特别受启发的部分提出问题入手。问题表述合理,明确无误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5. ① 写出了当时情况的万分危险 16.一是不扳道,那么旅客会发生事故,二是扳道,那么自己的儿子会遇到危险或灾难。 17.父亲心急如焚,担心儿子已经遭遇不测 18.极端尽职 机灵听话
【解析】略
19. 寸步难行 蜕变 20.B 21.C 22.D 23.C 24.老人对她笑了笑解开衬衣扣子露出胸膛用手掌拍起了胸膛……
这是一位乐观、坚强、热爱生活的老人。 25. 威尔码·鲁道夫因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寸步难行,所以感到自卑,不愿与他人接触。 邻居家那个只有一条胳膊的老人是她的好伙伴,给了她很多鼓励。“一个巴掌也能拍响”激励着她,影响了她。 她不断的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威尔玛·鲁道夫成为当时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她共摘取了3枚金牌,也是第一个黑人奥运女子百米冠军。 26.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哪怕你已经走在人生的尽头。生活中我们遇到问题不要逃避,要勇于面对,你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完全可以战胜。
【解析】略
27.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详解】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