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重难点预习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重难点预习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7 22:0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重难点预习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横线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张牙舞爪(zhuǎ) B.提心吊胆(diào)
C.眼疾手快(jí) D.口干舌燥(zào)
2.下面关于句子中加点部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慢读更能表现出作者对边疆小学的喜爱)
B.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重读更能强调“问”的重要性)
C.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重读能感受到花孩子们此时难过的心情)
3.下列成语或诗句中加点字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张牙舞爪(张开) 牧童骑黄牛(放牛的孩子)
B.面红耳赤(红色) 歌声振林樾(道旁成荫的树)
C.眼疾手快(快,迅速) 意欲捕鸣蝉(将要)
D.提心吊胆(悬,挂) 忽然闭口立(站立)
4.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傣族的小学生们在一起上学、放学的情景。
B.《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C.《不懂就要问》讲的是周恩来小时候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勤学好问。
5.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鸟儿、蝴蝶、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B.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C.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D.风抢走了我的帽子,又把它扔在了路上。
6.下列词语中,不是近义词的一项是( )
A.湿润——潮湿 B.鲜艳——艳丽
C.详细——纤细 D.流利——流畅
二、填空题
7.读拼音,写词语。
xià jiàng( ) shī rùn( ) gōng kè( ) yī shang( )
8.看拼音,写词语。
1.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luò xià( )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huāng yě( ) ,在竹林中吹着kǒu dí( )。
2.期末考试结束了,同学们从教室里兴奋地冲出来,挥舞着shuāng bì( ) ,在操场上tiào wǔ( )、kuáng huān( ),庆祝即将到来的jià qī( )。
9.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国旗 ( )的服装 ( )的小鸟
( )的铜钟 ( )的老师 ( )的枝干
1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小路 一( )教室 一( )小学
一( )学生 一( )小鸟 一( )树枝
11.照样子,写一写。
一群一群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急急忙忙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2.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
(2)为了弄清楚( )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3)这时候,窗外十分( )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
13.交流平台。
学完本单元,同学们在班级微信群里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毛毛虫: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素养是“阅读时,学会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有新鲜感的词语中,我感到这是一所体现______________的学校。
小甲虫:《花的学校》中“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运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豆子:《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小蜜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把“__________、_________”看作了人,运用了_______的手法,我能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再写一句:_______________。
花蝴蝶:看到“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这样的词句,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4.生活与表达。
愉快的暑假生活结束了,你都是如何度过的呢?有哪些新鲜的事?请你写一写,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信息匹配
15.照样子,给下列句子中的重读部分加点。
例: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强调作者对这所小学的喜爱)
(1)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强调孙中山背书背得好)
(2)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强调花朵的学校是在地下)
五、现代文阅读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阅读语段,完成学习单。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先生让学生背诵,却从来不讲书里的意思。
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
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6.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背诵(bēi bèi) 圆圈(quān juàn) 糊涂(tú tu)
戒尺(jiè jiàn) 挨打(āi ái) 霎时(sà shà)
(1)牧羊人在羊圈(quān juàn)旁画了个圆圈(quān juàn)做记号。
(2)我背(bēi bèi)完课文后,就背(bēi bèi)着书包回家了。
17.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1)“鸦雀无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的表情是“_______”,教室里变得“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提问这一举动在当时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18.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加点部分表现了孙中山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孙中山的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孙中山背会了先生圈的内容后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文中画线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你认为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下课了
下课了,活动时间到了,学校的操场上立刻沸腾(fèi téng)起来。
东墙边,一群男同学正在兴致勃勃地跳高。“嗖”的一声,一个同学纵身一跃,他的身体
轻盈得如燕子一般,一下子跃过了高高的横竿。
南墙边,一群女同学正在开心地做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可爱的“小鸡们”在慈爱的“老母鸡”的精心保护下,躲过了“老鹰”来势凶猛的追捕。
西墙边,一群低年级的同学正在津津有味地玩“丢手帕”的游戏。丢手帕的同学动作真隐蔽(bì),围成一圈的同学们都警惕(tì)着自己身后有没有被丢下手帕。
北墙边,几个高年级的男同学正在爬竹竿。看,那个穿白衬衫的同学像小猴一样灵活。他一会儿爬上,一会儿爬下,好像全不费工夫。
操场中央,跳绳比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着。甩绳的同学手捏长绳,使劲地甩着,只见那绳子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让人看得眼花缭(liáo)乱。跳绳的同学更是竭(jié)尽全力。他们排成长龙似的队伍,一个接一个地在绳中穿行往来,动作真敏捷。
课间的操场真热闹啊!
2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兴致勃勃地( ) 津津有味地( )
23.读短文,完成填空。
下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有的__________,有的玩“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游戏,有的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课间的操场真__________啊!
24.短文中把跳高的男同学比作_____,把爬竹竿的同学比作___,把队伍比作______。
25.短文中哪句话读起来很有新鲜感?请摘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6.习作。
你了解自己的朋友吗?请选择其中的一位,先想想他(她)的外貌、性格、兴趣、特长……然后请你拿起笔,把他(她)介绍给大家吧。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爪是多音字,读zh o时,意思是鸟兽的脚或趾甲。组词:鹰爪、虎爪、张牙舞爪。
读zhuǎ时,意思是爪子,动物带尖甲的脚。组词:鸡爪子、猫爪子。
张牙舞爪的意思是形容野兽凶猛可怕;现多比喻人的猖狂凶恶的样子。故选A。
2.C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和作用。
C.有误,语段选自课文《花的学校》。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现得自然深厚。“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冲”这个词体现下雨时花孩子们迫不及待钻出来的情景,表现他们愉快的心情。
3.C
【详解】本题考查字义辨析。
A.张牙舞爪,意思是形容猛兽凶恶可怕,张开嘴巴又挥舞着爪子,也比喻猖狂凶恶。张是张开的意思。牧童用拆词的方法,牧是放牛的意思,童是儿童的意思,所以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B.面红耳赤的意思是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赤是红色的意思。 歌声振林樾的意思是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林樾指道旁成荫的树。
C.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疾和快同义,迅速的意思。意欲捕鸣蝉的意思是心里想要捕捉知了。欲是想要的意思,不是将要的意思。
D.提心吊胆形容对事情不能放心,非常害怕。提和吊同义,都是悬、挂的意思。忽然闭口立的意思是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立是站立的意思。
故选C。
4.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A选项错在“傣族”应改为“各民族”,正确的说法是:《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各民族的小学生在一起上学、放学的情景。
B选项是正确的。
C选项错在“周恩来”应改为“孙中山”,正确的说法是:《不懂就要问》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勤学好问。
5.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A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鸟儿、蝴蝶、猴子当做人来写,会好奇地听着。
B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东风当做人来写,会走过荒野,会吹着口笛。
C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学生跟着先生念的内容比作唱歌。
D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风当做人来写,会抢帽子,会扔帽子。
6.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本题中不是近义词的是C项。
A项:湿润:潮湿,润泽。
潮湿:(形)指环境、物质所含水分太多;又潮又湿。是一组近义词。
B项:鲜艳:(形)鲜明美丽。
艳丽:(形)鲜明美丽。是一组近义词。
C项:详细:意思是完备、仔细。
纤细:指纤柔,细小;也指细长柔美,多形容女子身材。不是一组近义词。
D项:流利:(形)说话又快又清楚或文章读起来通畅。
流畅:(形)文章读起来很通顺。
7. 下降 湿润 功课 衣裳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拼读题目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课、裳”笔画较多,书写时注意。
8. 落下 荒野 口笛 双臂 跳舞 狂欢 假期
【详解】本题考查拼写能力。
“荒野”的“荒”字要注意竖折那里不要多加一点;
“双臂”的“臂”字要注意下面起笔是书,不要写成撇,变成“月”;
“跳舞”的“舞”字笔画较复杂,要注意;
“假期”的“假”字要注意右上部分不要封口,写成“口”。
9. 飘扬 华丽 美丽 古老 敬爱 细长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
中间为“的”,后面为名词,则前面需搭配合适的形容词,认真分析所给名词的特点,然后搭配,如“鲜艳的国旗”“漂亮的服装”“快乐的小鸟”“可爱的铜钟”“温柔的老师”“弯曲的枝干”等。
10. 条 间 所 名 只 根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小路”常搭配的量词:条。
“教室”常搭配的量词:间、个。
“小学”常搭配的量词:所、间。
“学生”常搭配的量词:名、群、个。
“小鸟”常搭配的量词:只、群。
“树枝”常搭配的量词:根、条、堆、捆。
11. 一只一只 一颗一颗 一张一张 慌慌张张 躲躲藏藏 认认真真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仿写。
从例子“一群一群”可以知道填空处要填带量词的ABAB式词语,如一只一只、一颗一颗、一串一串、一条一条、一排一排、一滴一滴、一张一张……
从例子“急急忙忙”可以知道填空处要填AABB式词语,如慌慌张张、躲躲藏藏、认认真真、安安静静、快快乐乐、开开心心……
12. 仔细 明白 特别
【详解】本题考查了写近义词的能力。
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第二种是根据词语的意思去找,想想和所给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
(1)认真:严肃对待,不马虎。近义词:郑重、仔细。
(2)清楚:对事物了解很透彻。近义词:明白、明晰。
(3)十分:非常,表示程度相当高。近义词:非常、特别。
13. 民族大团结 拟人 花草树木皆有童趣 不懂就要问 鸟儿 蝴蝶 拟人 黄橙橙的橘子在枝头笑弯了腰。 多读几遍,然后抄下来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①“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都是不同的少数民族,不同民族的学生在同一所学校上课、游戏,所以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
②吹口笛是人才有的行为,这里说东风吹口笛,运用了拟人修辞。③从中感受到花草树木充满童趣。
④“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直接点明“不懂就要问。”
⑤、⑥“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把鸟儿、蝴蝶当作人来写,听同学们读课文,运用拟人修辞,⑦填拟人。⑧运用拟人修辞写句子,答案不唯一。可以是: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小草在风中舞蹈。
⑨这样的词句很有新鲜感,值得我们去积累。可以多读几遍,然后抄下来。
14.我暑假没有出去玩,而是在家里学习。放假前,我和妈妈一起制订了提升自我的计划表。我和妈妈一起看书,并且互相分享;一起练毛笔字,互相指正;我们还研究了新的菜品,现在我可是一个小厨神哦!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题干中暑假生活结束了,要和大家分享暑假的生活,写出一些暑假新鲜的事情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15.(1)一字不漏 (2)地下的
【详解】本题考察朗读。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正确处理语言和的断和连(停顿),轻和重(重读),抑和杨(语调),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还使语言具有表现力和音乐性。
(1)孙中山把那段书怎样的背出来了:一字不漏。因此朗读重音是“一字不漏”。强调孙中山背书背得好。
(2)花朵在哪里上学:地下的学校里。因此朗读重音是“地下的”。强调花朵的学校是在地下。
16.bèi quān tu
jiè ái shà
(1)quān juàn
(2)bèi bēi
17. 指人沉默不语,保持安静 吓呆了 鸦雀无声
18. 勤学好问 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应该大胆地提出来。
19.孙中山这样想的:糊里糊涂地背显然无用。他是这样做的:问老师背书的意思。
20.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什么用。
21.我认为他是一个不懂就问,爱学习的人。
【解析】16.本题考查选择汉字的正确读音。
背,读音bèi;背诵。本字还有读音[ bēi ]负担;承担。
圈,读音quān;环形,环形的东西。本字还有读音[ juàn ]养家畜的棚栏。
涂,读音tú;使油漆、颜色、脂粉、药物等附着在物体上。“涂”字的原调读二声,在生字表中是给这个字注音,所以注它的原调。“涂”在“糊涂”这个词里读轻声,给“糊涂”这个词注音时,“涂”字读“tu”。
戒,读音jiè;指禁止做的事情。
挨,读音ái;遭受;忍受。本字还有读音[ āi ]靠近;紧接着。
霎,读音shà;短时间。
(1)圈:[ quān ]环形,环形的东西。[ juàn ]养家畜的棚栏。故“羊圈”、“圆圈”依次读“quān、juàn”;
(2)背:[ bèi ]背诵;违背;违反。[ bēi ](人)用脊背驮;负担;承担。故“背完课文”、“背着书包”依次读“bèi、bēi”。
17.本题考查课文理解和词语理解。
(1)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2)结合文中“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可知,同学们的表情是“吓呆了”,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提问这一举动在当时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18.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1)结合句中“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可以看出孙中山的勤学好问。
(2)“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明白不懂的问题,我们要敢于提出问题。因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19.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可知答案。
20.这道题考查学生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什么用。
21.本题考查了对文章人物特点的理解。
从“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可知他是一个不懂就问,爱学习的人。
22. 跳高 玩游戏
23. 跳高 老鹰捉小鸡 丢手帕 爬竹竿 跳绳 真热闹
24. 燕子 小猴 长龙
25.示例:可爱的“小鸡们”在慈爱的“老母鸡”的精心保护下,躲过了“老鹰”来势凶猛的追捕。
【解析】22.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我们要通读片段,勾画出与题目相关的语句,然后筛选出有效信息,总结作答即可。结合文中“一群男同学正在兴致勃勃地跳高”“一群低年级的同学正在津津有味地玩‘丢手帕’的游戏。”可得出答案。
23.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结合文中“一群男同学正在兴致勃勃地跳高”“一群女同学正在开心地做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群低年级的同学正在津津有味地玩‘丢手帕’的游戏。”“ 北墙边,几个高年级的男同学正在爬竹竿。”“操场中央,跳绳比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着。”“课间的操场真热闹啊!”作答即可。
24.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
结合文中“一个同学纵身一跃,他的身体轻盈得如燕子一般,一下子跃过了高高的横竿。”“ 北墙边,几个高年级的男同学正在爬竹竿。看,那个穿白衬衫的同学像小猴一样灵活。”“跳绳的同学更是竭尽全力。他们排成长龙似的队伍,一个接一个地在绳中穿行往来,动作真敏捷。”可知,短文中把跳高的男同学比作燕子,把爬竹竿的同学比作小猴,把队伍比作长龙。
25.本题考查摘抄句子。
选择你认为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写下来即可。例如:操场中央,跳绳比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着。甩绳的同学手捏长绳,使劲地甩着,只见那绳子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让人看得眼花缭(liáo)乱。
26.范文:
我的好朋友
小明同学长的胖胖的。只要一说到小明,我的脑海里就想到一个词“胖墩”。他的头发一点也不飘逸,即使跳起来或被风吹,头发也像被胶水黏住了一样,和他的脑袋紧紧贴在一起。我发现有句诗很适合他的头发——“咬定青山不放松”。他的耳朵神奇得可以做一些人做不到的动作,可以轻微地晃一晃。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他也教不会我。
小明同学是名副其实的吃货,又能吃又吃得快。一次我俩在一家面馆吃面,我先分了他七八口才能吃完的量。他拿个勺子拨着面就往嘴里倒,他的嘴就像个无底洞,那么多面竟然全倒进去了,而且还没噎着。我两个眼睛瞪得溜圆,一动不动地看着他。我曾跟小明炫耀自己吃得多,结果小明说他有一次吃了三个汉堡,七八个鸡腿。这次我直接吓成了金鱼眼,呆呆地看着他。关于吃饭,我最佩服他的“不怕辣神功”。他在那家面馆要了一份特辣的豆腐皮,我也能吃辣,却吃不了这特辣的豆腐皮。第一次吃它的时候,感觉有一群白蚁在用吃奶的劲儿咬我的嘴,我觉得嘴都快肿了,想往外喷火。但是小明吃得津津有味,三五串的一起吃也没事,最后还把辣椒水给喝了,我心想他是不是四川人?
小明很有社交能力,他向陌生人问话时,都会用上礼貌用语,如:您好、请问、请帮我、谢……他一用这些礼貌用语,别人就无法拒绝他了。有一个星期天,我和小明去找小刚玩,敲门时听声音不是小刚,便说:“叔叔您好,请问小刚在吗?我是他同学。”“他去打羽毛球去了”。小明又礼貌的问:“请问可不可以让他打完羽毛球到洛浦公园门口找我们呢?”叔叔答应了。我对小明佩服得五体投地,虽然我也会用这些礼貌用语,可就是没他用得那么顺口。以后得多向他学习。
这就是我的“海口”朋友,擅社交的胖墩小明。
【详解】本题考查自命题作文。
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很多人,特别是自己熟悉的朋友。他们有的勤劳,有的懒惰;有的处处为别人;有的时时为自己;有的铺张浪费,有的俭省节约……将身边不同的类型的人用文字真实地记下来,就是写人的作文。而本次作文要求我们要抓住所写之人的性格、兴趣、特长,然后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写事例应做到:选择的事例要小、要精;要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刻画人物。
开头:抓住特征,明确对象。开头交代要写的朋友是谁,运用外貌描写把他(她)的主要特点写一写,让大家对他(她)有个初步的了解。
中间:多种描写,突出特点。可以选取一两件事来表现这个朋友的个性特征或者优秀品质。在写事的过程中注意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细致的描写,让别人通过这些描写来了解老师,知道这个朋友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特点。
结尾:表达赞美,抒发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