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7 23:0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二)(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食盐(yán) 鼎沸(fù) B.稻穗(huì) 坠落(zhuì)
C.睡眠(mián) 霎时(chà) D.霸占(bà) 怀抱(huái)
2.小雨点是音乐家。 _________ ,是它在水面弹琴; _________ ,是它在屋檐吹喇叭。(   )
A.轰隆轰隆 叮咚叮咚 B.叮咚叮咚 滴答滴答
C.滴答滴答 叮咚叮咚 D.哗啦哗啦 淅淅(xī)沥沥(lì)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鸦鹊无声 B.人声顶沸 C.文质彬彬 D.桃李争研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过老师的一番教导,他发生了呼风唤雨的变化。
B.平时总爱迟到的轩轩今天又迟到了,真是出乎意料。
C.疲惫的爸爸一下班就横七竖八地躺在床上。
D.飞机起飞时,乘客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
5.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B.最后一粒豌豆是最了不起的一粒吗?当然是。
C.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D.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6.根据文章中的描写进行想象,可以(多选)( )
A.想象具体的、生动的画面
B.想象动态、有变化的画面
C.想象画面中可能出现的声音
D.想象画面中可能出现的味道
二、填空题
7.看拼音,写字词。
宁静的月夜,我qiān( )着妈妈的手去散步。我们走过kēng kēng wā wā( )的村道,走过河床铺满é luǎn shí( )的小溪,走过鱼儿yuè( )出水面的池塘,走过dào( )穗低垂的zhuāng jia( )地,走过pú tao( )挂满棚架的果园,我们是多么快乐啊!
8.照样子,补充并仿写短语,体会叠词的韵律美。
例:沟水汩汩
河水 _______ ________
9.课文整体梳理。
(1)《秋晚的江上》描写了一幅倦鸟________、斜阳________的画面。
(2)《花牛歌》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3)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________。
(4)花牛在草地里坐,________。
10.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______,而我,用树叶做_________,运载许多________……
(2)本单元,我们观赏了被称为______的钱塘江大潮;我们来到了秋天的江边,看到了______的景象;我们跟随作家_______与悠闲的花牛一起散步,一起做梦;我们还跟着作家__________看繁星,领略了夜空不一样的美。
(3)下面是小刚同学学习《观潮》一课后的感想,请你也试着说一说学习了《走月亮》一课后,你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小刚:学习《观潮》一文时,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 )耳( )聋 ( )隐( )现 水天( )
漫天( ) 摇摇( ) ( )无声
(1)读到画“ ”的词语时,我脑海中浮现出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
(2)暑假时,我们全家去爬黄山。从山脚向上望,高耸的云梯让人感觉( ),山上云雾弥漫,所有的景物( ),感觉像是走进了人间仙境。
三、语言表达
12.口语交际。
小明在上学路上帮助一个老奶奶搬东西儿迟到了,对于老师的查问,他既不想炫耀自己做好事,又不愿意受批评,他该怎么说呢?请替他写好说辞。
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你展开想象,仿照《花牛歌》里每节诗的句式,再续写一节或两节。
花牛在草地里________,________。
花牛在草地里________,________。
四、信息匹配
14.选择读音,我能行。(正确读音打√)
闷( mēn mèn)热 薄(báo bó)雾
涨( zhǎng zhàng)潮 风号(háo hào)浪吼
归巢( cháo cáo) 芦苇( wēi wěi)
15.(拓展题)有趣的象征。(下面这些动物分别象征什么?选出正确答案填空。)
A.任重道远 B.吉祥如意 C.乖巧伶俐
D.温和善良 E.勇敢搏击 F.和平友谊
G.报春使者 H.勤劳团结 I.任劳任怨
鸽子—— ( ) 燕子—— ( ) 骆驼—— ( )
海鸥—— ( ) 黄牛—— ( ) 蜜蜂—— ( )
五、现代文阅读
课内文段阅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6.用文段中的一个词语来代替下面句意,较为恰当的是( )
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A.浩浩荡荡 B.山崩地裂 C.人声鼎沸 D.齐头并进
17.文段中“一条白线”指的是 ,“出现了一条白线”意味着 。答案是( )
A.人群 人群沸腾起来了 B.大地 大地震动起来了
C.战马 战马飞奔而来了 D.浪潮 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
18.第2自然段从( )两方面描写了大潮到来时的景象。
A.形状和声音 B.白浪和水墙 C.白线和江面 D.战马和大地
19.文段中“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说明了( )
A.江潮浪头很高,范围很宽 B.江潮拉得很长,变得很宽
C.白线拉得很长,横贯江面 D.白浪变粗,形成墙壁
阅读二。
繁星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wèi mèi)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zuì zhuì)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huái huán)里了。
20.这篇文章是( )写的《繁星》,表达了对星空的( )的感情。
21.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2.选文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不同时段在三个不同地方观赏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23.选文展示了三幅繁星满天的画面,分别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等地方看到的。
24.第3自然段不仅写了星空,还写了作者的想象与感受,用“ ”画出一个表现作者想象或感受的句子。
25.针对这篇短文,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6.习作。
根据下面的题目,完成习作。
真美!
观察一处自然景观,按一定的顺序写出它的样子和特点。
参考答案:
1.D【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鼎沸(fèi)。
B项,稻穗(suì)。
C项,霎时(shà)。
2.D【详解】本题考查拟声词的理解和运用。
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根据“弹琴”和“吹喇叭”可以知道不可能是“轰隆轰隆”和“叮咚叮咚”,因为弹琴和下雨的声音都不是这种。因此排除ABC。答案选D。
3.C【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辨析。
A 有误。鸦鹊无声,应为:鸦雀无声。意思是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B 有误。人声顶沸,应为:人声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现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炸开了锅。
C 无误。文质彬彬,意思原是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D 有误。桃李争研,应为:桃李争艳。意思是桃花和李花竞相开放,用以形容春色美丽。
4.D【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A项:呼风唤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常用来比喻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有意兴风作浪。用在句子中形容一个人的变化很大不合适。
B项:出乎意料:指事先对情况与结果的估计,超出人们的料想猜测。平时总是迟到的轩轩又迟到了,应该是意料之中,而不是意料之外。
C项: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用在句子中只形容爸爸,不合适。
D项:腾云驾雾:意思是神话描写神仙、妖魔或得道的人可以乘着云雾在空中飞行。也形容人在身体、精神处于不正常状态的举止。还形容有超自然的能力或技能等。用在句子中合适。
5.C【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ABD句子都是自问自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
C.不是设问句。“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前面问蝴蝶的家在哪里,后面没有回答前面的问题。
6.ABCD【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想象能力的理解。
读文章时,我能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想象文章中描写的声音,如读《麻雀》,我仿佛听到老麻雀尖叫着。还能“闻”到味道,如读《走月亮》,我仿佛“闻”到了从果园里飘来的葡萄的香味。想象具体的、生动、动态、有变化的画面,同时,想象画面中可能出现的声音以及想象画面中可能出现的味道。
7. 牵 坑坑洼洼 鹅卵石 跃 稻 庄稼 葡萄【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看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联合词语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牵、洼、鹅、卵、稻、稼、葡、萄”容易写错,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书写时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哗哗 果实累累【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充并仿写短语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例词在结构及内容上的特点,然后进行仿写与补充。
结合例词“沟水汩汩”可知这是ABCC形式的词语,故在补充与仿写时注意仿写正确即可。
根据词语的积累,可补充“河水 ”为“河水哗哗”、“河水潺潺”等;类型的ABCC形式的词语还有千里迢迢、风尘仆仆、文质彬彬、得意洋洋等。
9. 归巢 倒映江面 草地 白云 太阳 山峰 还驮着斜阳回去 压扁了一穗剪秋萝【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填空。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这首诗描写了鸟儿、斜阳、芦苇等景象,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秋晚的江上》这幅图主要描绘了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
原文: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著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花牛歌》这首诗歌描写了一头憨态可掬的花牛。它或坐或走或卧,都悠闲散漫,自由自在。随着它的行动,草地、野花、天空、白云、悄悄移动的太阳、青翠的山峰都一一出现在我们面前。这首诗通过描写草地上的花牛行动的各个情景,表现了花牛的自由自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表现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花牛在草地里 坐压扁了一穗剪秋萝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10. 洗衣裳 做小船 新鲜的花 天下奇观 倦鸟归巢、夕阳西下 徐志摩 巴金 读《走月亮》一文时,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浮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月景图。【详解】本题考查了对作家的了解及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要求我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所以我们上课要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1)“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出自课文《走月亮》。
(2)《观潮》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文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花牛歌》作者徐志摩,这首诗歌描写了一头憨态可掬的花牛。它或坐或走或卧,都悠闲散漫,自由自在。随着它的行动,草地、野花、天空、白云、悄悄移动的太阳、青翠的山峰都一一出现在我们面前。这首诗通过描写草地上的花牛行动的各个情景,表现了花牛的自由自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表现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繁星》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走月亮》是一篇充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主要描绘了在秋天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月亮的美好画面,文章情景交融、情谊深沉,体现了母女之间的那种温馨、甜美的亲情。
11. 震 欲 若 若 相接 卷地 欲坠 鸦雀 上课铃响了之后,教室里立刻停止了喧闹,非常安静 摇摇欲坠 若隐若现【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词语及选词填空。
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选词填空时要依据意思结合语境来选。
震耳欲聋:意思是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
水天相接:形容水天共融的景象,清澈的水域映照着湛蓝的天空,形成清美而秀丽的大自然空间景象。
漫天卷地:满天飞舞连地上的灰尘都被卷起。形容来势很猛,到处都是。
摇摇欲坠:形容极不稳固,就要落下来,或就要垮台。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1)根据意思想象画面。
(2)结合语境,根据意思应选“摇摇欲坠、若隐若现”。
12.老师不好意思,刚刚有个小孩遇到了些麻烦,我就帮了他一下,没想到迟到了,真不好意思。下次我会注意时间的。【详解】本题考查了口语交际。
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结合题目中的要求,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
结合题干语境,言之有理即可。
13. 跑 逗得草儿哈哈笑 跳 踩得草儿吱吱叫【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花牛歌》全诗四节,“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牛行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本题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牛当做人来写,将花牛在草地里的动作与会做的事情写出来即可。
14.mēn bó
zhǎng háo
cháo wěi【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闷热:mēn rè,由于天气热,气压低,湿度大而引起呼吸不畅快的感觉。[báo],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mèn],密闭;不透气
薄雾:bó wù,淡薄的雾气;霾。[báo],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
涨:[zhǎng],(水位)升高;(物价)提高 ~潮。河水暴~。物价上~。[zhàng],固体吸收液体后体积增大
风号浪吼:[fēng háo làng hǒu],形容风浪很大,比喻险恶的遭遇或严峻的考验。号:[hào, 名称 国~。年~。
归巢:[guī cháo],回窝、回家。
芦苇:lú wěi,植物名。禾本科芦属,多年生草本。
15. F G A E I H【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动物的象征意义的理解与掌握。
学生答题时可根据动物本身具有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等和人联系起来,猜想动物的象征意义,如人们用鸽子和橄榄枝来象征和平。国际和平年的徽标,就是用橄榄枝围绕着双手放飞一只鸽子的图案。因此它是“和平友谊”;春天来了,燕子就会从南方飞回来,因此它是“报春使者”;骆驼具有在干旱恶劣环境下生存的能力,素有沙漠之舟的美称。因此它是“任重道远”;海鸥时常出现在海岸线上,翱翔捕捉食物,并伴随着海浪,人们敬佩它不惧风浪的表现。因此它是“勇敢搏击”;黄牛给人们老老实实地耕地干活,因此象征“任劳任怨”;蜜蜂短暂的一生中几乎没有从工作中停歇过,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因此象征“勤劳团结”。
16.C 17.D 18.A 19.A
【解析】16.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
结合“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中的“人声鼎沸”可知,这个词比喻人声嘈杂,就像鼎中的水沸腾了一样。“人声鼎沸”与题目中的句意相符合,故答案选C。
17.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浪潮比作一条白线,把浪潮从远处慢慢出现再靠近时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出现了一条白线”指的是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故答案选D。
18.本题考查段意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选段中“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炫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可知,“隆隆的响声”“出现了一条白线”描述了潮来时发出的声音和样子,因此,选段从形状和声音两个方面描绘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故答案选A。
19.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浪比作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
20. 巴金 喜爱 21.mèi zhuì huái 22. 从前 三年前 如今 23. 家乡庭院 南京菜园 海上 24.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25.“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20.考查作家作品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选自巴金的《繁星》,作者在课文里写的是三次看繁星的感受,是为了表达他对星天的酷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1.本题考查根据词语选择正确拼音的能力。
根据词语选择拼音这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学生克服方言困扰,读音正确标准即可。
22.考查概括文章的内容。
结合“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三年前,”“如今在海上,”可知作者分别在从从前、三年前和如今三个不同时段观赏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23.考查概括文章的内容。
结合“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可知作者分别在家乡庭院、南京菜园和海上不同地方看繁星满天的画面。
24.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结合“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可知这是作者的想象,是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遐想。这句话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有一种朦胧的美、梦幻的美。
25.考查开放性题。
可以从文章内容,写作方法和文章启示等角度提出问题。
比如: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
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
26.范文:
我的家乡真美
我奶奶家的田野四季分明,风景如画,我爱这片田野!
春天,这片田野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春姑娘一来,地面的积雪开始融化了,解冻的河水唱着欢快的歌曲向着远方静静地流淌;道路两旁的小草一夜之间悄悄地探出头来,给大地穿上了新衣裳;田野里传来阵阵的隆隆声,农民伯伯驾驶着播种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忙个不停;菜园里阿姨们蹲在田间低头插着秧苗,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夏天,这里的田野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碧绿的玉米笔直地站在田埂上,好像一个个小战士,威武极了,他们手牵着手肩并着肩,微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响声;玉米刚刚吐穗,他们穿着靓丽的绿衣裳,带着浅褐色的小帽缨,像个不倒翁,可爱极了;一望无际的麦田像金色的海洋,等待收割的麦穗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在微风的吹拂下频频点头。
菜地里的蔬菜五颜六色,这里的西红柿像一个个小灯笼,又大又红;绿色的豆角一条条小辫子,又细又长;紫色的茄子像一个个电灯泡,又圆又亮,漂亮极了。
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自由地飞来飞去,尽情地嬉戏玩耍;勤劳的小蜜蜂嗡嗡飞舞,不停地穿梭忙碌;沟渠里传来蛙声阵阵,不遗余力地歌唱着,热闹极了。
秋天,这片田野秋高气爽,硕果累累。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大地一片金黄;挺拔的玉米抚摸着深褐色的胡须,像一位年迈的老爷爷在谈笑着。稻子熟了,金灿灿的;高粱熟了,红彤彤的;大豆熟了,黄油油的,美丽极了。
冬天,这片田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夜的大雪给整个村庄披上了银装。早晨起来,洁白的雪花发出刺眼的光芒;走在积雪上,脚下发出吱吱咯咯的响声;孩子们在雪地里快乐地堆雪人,打雪仗;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飘出袅袅炊烟,给人梦幻般的感觉。
我爱奶奶家的田野,我爱我美丽的家乡!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根据题干的要求,首先补全标题。根据标题的内容进行描写。明确要写的地点,主要的景色特点等。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开头:点明所描写的地点在哪里,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过程:对具体的景点进行描述,可以按照不同的时间来描写,也可以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描写等。
结尾:点明文章的主旨,升华文章的主题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