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三)(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7 23:0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三)(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
A.鼎沸(fèi) 霎时(shà) B.愚昧(mèi) 卵石(nuǎn)
C.霸占(zhàn) 屹立(yì) D.顿时(dùn) 民俗(sú)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振耳欲聋 浩浩荡荡 B.鸦鹊无声 响彻云宵
C.人生鼎沸 悄无声息 D.坑坑洼洼 风平浪静
3.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猫咪走路总是悄无声息的,怪不得能捉住老鼠呢。
B.九十岁的李奶奶从窗子探出头来,喊小孙子吃晚饭,那声音响彻云霄。
C.钱塘江大潮来时,那声音震耳欲聋,连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4.我会怎么说。与同学交流时,下列( )说法更加合适。
A.我发现咱班某某同学最不节约用电,他值日那天竟然忘记关灯,害得我们间操回来被大队辅导员老师批评了,说咱班不节约用电。
B.节约用电是我们现阶段能做得比较好的,比如关灯的问题。我认为最后离开教室的同学应该记得关灯,大家一起努力,做到不开“无人灯”。
5.下面说法有误的是( )。
A.《秋晚的江上》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B.《花牛歌》描绘了花牛在草地上悠闲的吃草、睡觉、走路、做梦的情景,表现了花牛对整天劳动的不满,对悠闲生活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6.对下面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A.这两句话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昂首东望”写出了人们的神态。
C.“等着,盼着”写出了人们的心情。
D.这两句话写出了潮初来时人们的动作、心情等。
7.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柔和的月光 B.闪烁的星星 C.古老的传说 D.耀眼的月光
8.厦门实验小学的王老师要求每个同学办一份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手抄报,下列宣传标语中不适合作为本次手抄报标题的一项是(  )
A.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B.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
C.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D.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二、填空题
9.看拼音,写词语。
早上,kuān kuò( )的江面上笼罩着一层薄雾,dà dī( )上guān cháo( )的人zhú jiàn( )多了起来。
10.你能在( )里填上恰当的词语吗?
小花花,记性好,唱支儿歌错不了:
一( )牛,两( )马,
三( )鲤鱼四( )鸭,
五( )书,六( )笔,
七( )果树八( )花,
九( )飞机十( )车,
11.按要求填写词语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 )斜阳回去。(表示动作的词)
(2)他使劲抿着嘴,半笑不笑,好像在思索着什么,两个眼珠( )乱转。(ABB词语)
(3)夏天的天气真是变幻莫测。刚才还是白云朵朵,( )之间就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一眨眼,形容时间极短)
12.积累填空。
细细的溪水,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着_________。……啊,卵石间_____________,每个小水塘,都_______________!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_____________……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________,看看___________,看看_____________。
13.积累填空。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近些,只见____,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________白色战马________,____________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____________,好像大地都被___________起来。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现代诗,回答问题
云之歌
我是云
我轻轻地飘
我爱漫游
忽而东去
忽而西来
早晨
我披着玫瑰紫的围巾
飞向原野去迎接日出
黄昏
我穿着灿烂的金衣
伫立湖畔去欢送落日
14.写出下列字词的反义词。
来________ 西________ 落________
迎接________ 灿烂________ 早晨________
15.诗歌中的云都有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
16.“伫立”的意思是:________。用“伫立”一词造句:________。
17.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下天上的白云像什么?
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钱塘江观潮
杨 洋
今年的国庆节我过得特别开心,因为我第一次去钱塘江观潮。
那天,天气晴朗,我们一家驱车来到海宁盐官观潮公园,那里已是人山人海。我拼命地挤到栏杆处,放眼望去,只见钱塘江一望无际,风平浪静,什么异样都没有。我正纳闷,这有什么好看的……
突然,人群一阵(骚 搔)动,有人大喊:“潮水来啦,潮水来啦!”我赶忙朝着周边人看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现出一条长长的银线,隐约传来阵阵急骤的雨声。那线条变得越来越粗,越来越近,化作一条横卧江面的白练;那骤雨声也渐响渐近,变为瓢(泼 沷)暴雨声,且越来越响,犹如闷雷似的滚来。等到潮水临近,江水猛涨,万顷波涛,(顷 倾)刻间一线白练变成了一道水墙,潮声犹如万马奔腾,惊雷贯耳。霎时,潮峰从我眼前呼啸闪过,向西面驶去。
江边有一些年轻人随着它一路狂奔,似乎在跟它比赛谁跑得快,惹得众人都在旁边加油助威。潮水过后的钱塘江,留下了一些小波浪在你追我赶,阳光(洒 酒)在上面,波光(粼粼 麟麟),煞是好看。这是我第一次观潮,听爸爸说,这次看到的只是一线潮,它还有回头潮等奇妙的景观。
拍照留念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江边,耳边还一直回荡着巨大的潮声,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再来观潮。
(选自《小学生分类作文示范大全》)
18.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
19.“人山人海”的意思是____,作者通过“人山人海”一词间接地表现了_________。
20.第二自然段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21.仔细阅读短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_________
22.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
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3.习作表达。
题目:这里风景独好
只要你留心观察,美丽的风景无处不在。以“这里风景独好”为题,写一写你见过的风景好的地方,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做到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参考答案:
1.B【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字音。
A鼎沸(dǐng fèi) 霎时(shà shí)
B愚昧(yú mèi) 卵石(luǎn shí)
C霸占(bà zhàn) 屹立(yì lì)
D顿时(dùn shí) 民俗(mín sú)
2.D【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字形。
A振耳欲聋——震耳欲聋
B响彻云宵——响彻云霄
C人生鼎沸——人声鼎沸
3.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A.恰当。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也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
B.不恰当。响彻云霄:响声直达极高的天空。形容声音非常响亮。句子讲的是九十岁的李奶奶从窗子探出头来,喊小孙子吃晚饭,声音没有那么大。
C.恰当。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4.B【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当中常见的题型,在平时我们要多注意,在与同学交流时,我们需要有礼貌,带有商量的语气,而不是强硬的语气,并且在与同学交流时,不能直接批评人,而是需要用委婉的语气进行交流。
5.B【详解】本题考查课文理解与掌握。
A 无误。《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B 有误。《花牛歌》这首诗歌描写了一头憨态可掬的花牛。它或坐或走或卧,都悠闲散漫,自由自在。随着它的行动,草地、野花、天空、白云、悄悄移动的太阳、青翠的山峰都一一出现在我们面前。这首诗通过描写草地上的花牛行动的各个情景,表现了花牛的自由自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表现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6.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注意结合细节分析。
A项,结合“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可知,句子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人的多。正确。
B项,“昂首东望”写的是人们向东望去,等待、盼望潮来的神态。正确。
C项,“等着,盼着”写出了人们等待潮来的心情。正确。
D项,结合“江潮还没有来”可知,这两句话写出了潮没来时人们的动作、心情等。该项说法错误。
7.D【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搭配,结合选项的内容进行辨析和理解。
本题中词语搭配有误的是D项,月光不能用耀眼来形容。耀眼的意思是光线或色彩强烈,使人眼花。本题中月光可以用明媚来形容。
8.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宣传语的理解与应用,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宣传语的目的,然后结合“保护环境”这一主题进行选择。
本题主题是“保护环境”,由此结合各项找出不适合这一主题的宣传语即可。
A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符合“保护环境”主题。
B “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不符合“保护环境”主题,这句宣传语是讲社会公德方面。与“保护环境”无关。
C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符合“保护环境”主题。
D “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符合“保护环境”主题。
综上,宣传标语中不适合作为本次手抄报标题的一项是:B。
9. 宽阔 大堤 观潮 逐渐【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一定要读准字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书写时要注意“阔、堤、潮、逐、渐”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0. 头 匹 条 只 本 支 棵 朵 架 辆【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况。
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填空时要按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如: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鲤鱼,四只鸭,五本书,六支笔,七棵果树,八朵花,九架飞机,十辆车。
11. 驮着 滴溜溜 一瞬【详解】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词语搭配的能力。
(1)结合题干来看需要写出表示动作的词,并且要搭配“怎样斜阳回去”,如:驮着或背着。
(2)结合题干来看需要写出ABB式的词语,并且要搭配“两个眼珠怎样乱转”,如:滴溜溜或直溜溜。
(3)结合题干来看需要写出表示一眨眼,形容时间极短的词语,如:转瞬。
12. 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月光 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 抱着一个月亮 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小水塘 水塘里的月亮 我采过野花的地方【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的默写,注意不写错别字。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语段选自《走月亮》。《走月亮》一文不仅给我们展现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还表达了母女俩之间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
13. 拉长 变粗 横贯江面 白浪翻滚 千万匹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震得颤动【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的默写,注意不写错别字。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语段选自《观潮》。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14. 去 东 起 欢送 暗淡 黄昏 15.玫瑰紫色和金色。 16. 长时间地站着 几百年过去了,这座建筑依然伫立在这里 17.天上的白云有的像正在奔跑的骏马,有的像温顺的小绵羊,还有的像自在游水的鱼儿。
【分析】14.考查了反义词。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
来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故反义词“去”。
西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落下去的一边。故反义词“东”。
落本义是指树叶掉下来、往下降,故反义词“起”。
迎接走向前接待;比喻作好准备,等候某一情况的发生或时节的到来。故反义词“欢送”。
灿烂形容光彩鲜明夺目故反义词“暗淡”。早晨指日出前后的一段时间。故反义词“黄昏”。
15.考查了内容理解。结合诗歌内容理解。
找出写颜色的词。从“我披着玫瑰紫的围巾”“我穿着灿烂的金衣”可知,诗歌中的云是玫瑰紫色和金色的。
16.考查了词语理解并造句。结合句子理解“伫立”的意思,并造句。“伫立”的意思是:长时间地站着。用“伫立”一词造句:他正伫立在窗前,凝神思考。
17.考查了思维拓展。按要求写一个排比句。
例:天上的白云有的像正在奔跑的骏马,有的像温顺的小绵羊,还有的像自在游动的鱼儿。
18.骚 泼 顷 洒 粼粼 19. 人群如山似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钱塘江大潮的奇特 20.B 21.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的,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描写出来的。 22.读了这篇短文,我感受到了潮来时的声势浩大,潮水汹涌和作者对 钱塘江大潮的赞美。
【分析】18.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 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19.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和辨析。
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平时对词语的积累,“人山人海”的意思是指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根据原文的语境“我们一家驱车来到海宁盐官观潮公园,那里已是人山人海。”可以得出“人山人海”一词表明了来看大潮的人非常多,间接地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
20.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判断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那线条变得越来越粗,越来越近,化作一条横卧江面的白练”“且越来越响,犹如闷雷似的滚来”等内容可以得出这段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我拼命地挤到栏杆处,放眼望去,只见钱塘江一望无际,风平浪静,什么异样都没有。”可以得出这是潮来前的场景,接着“突然,人群一阵骚动,有人大喊:‘潮水来啦,潮水来啦!’我赶忙朝着周边人看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现出一条长长的银线,隐约传来阵阵急骤的雨声。”可以得出这是潮来时的场景,最后“拍照留念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江边,耳边还一直回荡着巨大的潮声,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再来观潮。”这部分是潮来后的场景。所以整篇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描写出来的。
22.本题考查的是开放性题目。
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围绕对钱塘江大潮气势恢宏的赞美等方面来展开描写的。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23. 这里风景独好
画满枝梢时,却已经霜染红林;晴空蝉鸣间,却已是雪落残阳。——题记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熟悉的校园,熟悉的小路,平凡的故土,却陪伴了我春秋数载。奇山异水,名山大川,现代化十足的大都市,别具一格的乡下渔村,然而却是这个地方,四季如一,风景独好。
夏季的校园,是别有韵味的,悠扬的琴声仿若贯穿满天星斗,在空中萦绕,久久不散,晚风吹来,拂过远处林檎,如月下江水东归而去,鸿雁常飞天际,鱼龙潜跃成文,不绝于耳的林涛翻滚中,又夹带着些许捣衣砧板旁离人愁思,夹带着江上渔樵的孤苦无依,夹带着明月寒宫中丝丝缕缕的牵挂……正所谓“奇景出异情”,如此看来,比起黄山巍峨,此时校园绝不逊色与二者。
冬日落雪的黄昏,斜阳照耀着层层云浪,这些古朴素雅的教学楼暖意昂然的橘色霞衣,丝丝寒意,早已被寂寥惆怅代替了心中的一席之位,油然而生的,却是岁月无情,人生苦涩,一壶温酒,也许才是这里最搭配的风韵了吧。
阳春三月,柳条抽枝,桃李芬芳,齐聚于杏坛,百花争艳,鸟鸣啾啾,仿佛在倾诉整个冬天的苦闷。杨柳春风,迎来的是夏的登场,她的脾气火爆,却被校园的景色给陶醉,把架子也收敛了起来,宛如苦着脸的外婆,一板一眼,似乎在想如何留在这里,直到霜如繁星,秋风凛冽。
走遍千山万水,却总迷失了方向,回首重返故土,却发现,这里风景独好。千里昭昭求远道,无景何从谈心迹。两耳贯闻天下事,四季如一总是你。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是一篇写景的作文,写景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第一要抓时序的特点。第二要抓场所的特点。第三要抓景色的特点。二、动静结合,写好景物特点。三、以情观景,借景抒情。结构完整,表达出真情实感。语言表达要准确、生动,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景物环境渲染气引出下文)
正文:有顺序地介绍景物的特点,用上修辞使描写更形象。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