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强化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强化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7 11:1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一、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
下图为“2020年江苏和广东各地级市GDP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深圳人口合理容量最大 B.云浮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
C.连云港处于以农业为主体的初级阶段 D.广东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江苏省
2.关于广东省经济发展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老龄化水平迅速提高 B.近年来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扩大
C.高新技术产业向全省发散 D.深圳、广州经济辐射作用巨大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2022年2月24日,长株潭都市圈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下图为城市群发展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城市群发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心城市不断获取周边资源,产生虹吸效应,不利于城市群发展
B.城市群阶段开始体现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C.中心城市应当加快市内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城市群发展由强核阶段进入外溢阶段
D.城市群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较稳定
4.为加快推进城市群发展,应促进区域内城市( )
A.同质化 B.同城化 C.均衡发展 D.行政合并
5.长株潭都市圈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下列优势( )
A.有色矿产 B.政策倾斜 C.产业基础 D.土地价格
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中央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与上海市相比,武汉市、重庆市虽同为区域核心城市,但( )
A.产业带动功能最弱 B.都市核心功能最弱
C.交通枢纽功能最弱 D.金融服务功能最弱
7.上海市对长江上游的辐射带动作用较重庆市弱,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 B.距离 C.经济 D.科技
下图示意我国城市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上海市由制造业中心发展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市化,其作用表现在( )
①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
②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
③商业贸易的发展,使周边地区成为其广阔的消费市场
④交通线路向周边延伸,加强了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改变了农民的生活节奏和生活观念
⑤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④⑤
9.城市用地经济密度等于城市产业的GDP除以城市用地面积,城市用地人口密度等于城市人口除以城市用地面积,二者之比可以反映土地城市化质量。上海市用地经济密度与用地人口密度差值极大,可以说明上海市( )
A.城市化质量高 B.第一产业密度大 C.城市化速度快 D.地形平坦开阔
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会地带,经济活力强,开放程度高,是我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尤其在网络创新上。下图示意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空间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空间格局呈现( )
A.省域分布差异小 B.集中在中小城市
C.核心城市数量多 D.主要分布在沿海
11.上海创新主体数量远高于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在于( )
A.配套基础设施完善 B.经济发达,人才集中
C.信息网络巨头云集 D.地处沿海,思想开放
城市的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下左图示意长三角主要城市分布,右图示意2018年上海市对部分城市辐射强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2018年受上海辐射强度强的城市具有的共同特征主要是( )
A.城市行政等级比较高 B.处于交通枢纽位置
C.与上海空间位置相近 D.与上海产业部门接近
13.苏州嘉兴与上海市距离相当,但上海市对苏州的辐射强度远超过了嘉兴,其原因不可能是( )
A.苏州地形更平坦,有利于上海腹地范围的拓展
B.受京沪线、长江等主干交通线影响,苏州与上海的交通更便利
C.苏州与上海在产业上分布协作程度高
D.苏州相比嘉兴,经济发展基础更高
资源配置效率指生产资源实现产出效益的有效程度,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方式(如下左图)。作为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发挥着中心城市的功能。下右图为上海对长三角各省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作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基础是( )
A.人口素质较高 B.城镇体系完备 C.农业历史悠久 D.工业部门齐全
15.关于上海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发挥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统筹解决集聚与疏解的关系问题 B.统筹解决国土均衡优化布局问题
C.统筹解决城镇体系的合理配置问题 D.统筹解决公共服务用同一个标准
二、综合题(2小题,共40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辐射带动作用。城市之间主要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上海市是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唯一的超大城市,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区域协作的纽带。下图为长三角主要城市分布图和201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部分城市辐射强度示意图。
(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说明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6分)
(2)分析201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不同城市辐射强度的分布特征。(4分)
近年来,在上述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方,区域发展已上升到点轴开发模式,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其中“点”指增长极,“轴”为交通干线。
(3)试解释具备点轴开发条件的区域常形成经济活动密集区的原因。(6分)
1843年上海开埠后,港区沿黄浦江中下游和苏州河分布;新中国成立后,港区逐步扩展至黄浦江和长江交汇的吴淞口;改革开放以后的港区又逐步扩展至长江口南岸。2005年,洋山港一期建成开港,由配套建设的东海大桥连接洋山港与上海市。2017年,洋山港四期码头开港运行,这是一座全自动化码头,集装箱的装卸转运全部由智能设备完成,使用电力驱动。目前,上海港已是世界第一大港,正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除了上海洋山港四期外,国内还有厦门港和青岛港建设了自动化码头。下图为洋山港位置示意图及东海大桥景观图。
(4)分析上海在原有港口条件下,兴建洋山港的意义。(4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南京都市圈地处长江下游,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通东部中部两大板块,衔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枢纽区域,也是我国最早启动建设的跨省都市圈。
材料二:淮安:打造南京都市圈高能级产业合作发展平台,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位于淮安市盱眙县南部黄花塘镇境内,规划面积8.21平方公里,园区区域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良,距离南京市北部行政边界12公里,35分钟车程直达南京江北新区直管区;宁淮、宁连等6条高速公路交汇于此,是南京进入苏北的第一站、盱眙融入南京都市圈发展的桥头堡。下面两图分别为南京都市圈示意图和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位置图。
(1)说明南京在南京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中的优势区位条件。(4分)
(2)试提出推进淮安融入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措施。(6分)
(3)说明南京都市圈的建设对淮安市发展的意义。(6分)
(4)从产业协同的角度,为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共建园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参考答案
1.D 2.D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深圳国内生产总值最高,但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首要的是资源、其次还有经济发达程度、科技水平、人口文化和消费水平等综合因素,因此不能由图推断深圳人口合理容量最大,A错误;云浮的国内生产总值最低,但不知道云浮的人口数量多少,所以不能推断人均收入水平,因此也不能推断出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B错误;连云港处于工业化为主的阶段,C错误;由图计算可知,广东省总体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江苏省总体的国内生产总值,D正确。故选D。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广东省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快,迁入的劳动力人口比较多,因此老龄化水平较低,老龄化水平提高速度缓慢,A错误;近年来出现产业转移,佛山、东莞、惠州、珠海等地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在提高,因此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在缩小,B错误;劳动密集型产业由珠三角核心区向全省发散,高新技术产业还是集中在珠三角核心区,C错误;广州和深圳国内生产总值最高,形成广东省两大核心城市,经济辐射作用巨大,D正确。故选D。
产业转移原因:①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工资和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②开拓市场;③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影响: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
3.D 4.B 5.C
【解析】3.城市群阶段,周边的城市已经在中央城市的辐射带动下,发展出规模,此时是共同带动发展,A错误。外溢阶段开始体现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B错误。市内基础设施建设只是发展规划中的一部分,此外还包括自身产业经济发展等情况,C错误。城市群阶段,中央城市发展成熟,周边城市也进入发展强势阶段,都各种形成了产业规模,产业带动就业,情况稳定,D正确。故选D。
4.同城化是指一个城市与另一个或几个相邻的城市,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能够融为一体的发展条件,以相互融合、互动互利,促进共同发展;以存量资源,带动增量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以优势互补,相互依托,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在加快发展阶段,同城化发展最为有利,B正确。城市同质化发展不符合因地制宜,A错误。均衡发展和行政合并不一定适合城市群发展,CD错误。故选B。
5.长株潭都市圈不同城市之间的产业定位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形成了不同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差异化和多样性的产业结构增强了产业竞争力,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三大产业具有较强优势和竞争力,工程机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模位列全国首位,航空航天产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现出较强的创新活力,形成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C正确。长株潭发展的方向主要是技术类、资金密集类产业,矿产资源的优势体现不明显,A错误。对于都市圈的发展,政策倾斜程度差不多,B错误。长株潭在湖南省内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土地价格相比较高,D错误。故选C。
长株潭都市圈是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的都市圈之一,推进以长沙、株洲和湘潭为中心,以岳阳、益阳和萍乡为支撑的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有利于发挥省会城市长沙的引领带动功能和辐射延伸作用,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6.D 7.B
【解析】6.上海市、武汉市、重庆市同为区域核心城市,但上海市的经济总量巨大,也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上海市的金融服务功能最强,武汉市、重庆市与上海市相比,金融服务功能最弱,D正确。作为区域核心城市,对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对区域的产业带动功能、都市核心功能、交通枢纽功能虽然较上海弱,但也都相对较强,不是最弱,ABC错误。故选D。
7.上海市对长江上游的辐射带动作用较重庆弱,主要影响因素是距离,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距离长江上游地区遥远,对长江上游的辐射带动作用弱。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对长江上游的辐射带动作用强,B正确。上海市的交通条件、经济实力、科技力量都比重庆强,ACD错误。故选B。
城市的辐射功能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城市辐射功能的强弱与城市的规模等级高低及城市的功能有关,其辐射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城市腹地范围来表示。一般来说,城市腹地范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强。
8.C 9.A
【解析】8.根据材料“上海市由制造业中心发展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市化”可知,上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上海进行产业升级,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①②⑤正确。上海商业贸易的发展,使周边地区不仅成为其广阔的消费市场,也是商品供应地,促进周边地区二三产业发展,带动其城市化,③错误。交通线路向周边延伸,加强了区域间联系,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促进周边地区城市化,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根据材料“城市用地经济密度等于城市产业的GDP除以城市用地面积,城市用地人口密度等于城市人口除以城市用地面积,二者之比可以反映土地城市化质量”可知,上海市用地经济密度与用地人口密度差值极大,说明上海市城市产业的GDP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单位面积上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土地利用的密集程度比人口密度高,上海的经济规模大于人口规模,城市化质量高,而不是速度快,A正确,C错误。上海市城市化水平高,第一产业比重低,二三产业较发达,B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上海地形平坦开阔,城市用地较为完整,对上海市用地经济密度与用地人口密度影响相同,与题意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高低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城市人口是非农业人口。中心城市与其他区域之间的关系是集聚与辐射并存的良性互动过程,即先将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形成增长极,中心城市发展后又对其他区域产生辐射带动作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10.C 11.B
【解析】10.读图可知,长三角城市群中创新主体数量最多的城市为上海、南京、杭州,其它城市创新主体数量较少,因此表现为省域分布差异大,中小城市少,核心城市数量多,沿海地区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创新主体数量远高于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达,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芸集,人才分布集中,创新意识和能力强,B正确;长三角地区整体配套基础设施相对都比较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对创新能力影响不大,A错误;我国信息网络巨头云集的地点是在乌镇,C错误;长三角地区整体对外开放程度都较高,地处沿海、思想开放不是影响上海创新主体数量远高于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对某工业区位的评价,既要考虑自然因素,又要考虑人文因素。自然因素主要从土地、水源、地形、矿产资源等方面分析,人文因素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考虑;同时,还要分析工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12.C 13.A
【解析】12.读右图可知,苏州、南通、无锡在2018年受上海辐射强度较强,结合右图可知,这些城市与上海接壤或距离较近,C符合题意;苏州、南通、无锡等受上海辐射强度强的城市与南京、杭州相比,等级较低,排除A;苏州、南通、无锡等受上海辐射强度强的城市不都是处于交通枢纽位置,排除B;如果这些城市与上海产业部门接近,则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这样会使其受上海辐射较弱,排除D。故选C。
13.图中显示,苏州和嘉兴均位于长三角平原地区,在地形方面苏州并不比嘉兴具有优势,A符合题意;连接上海和苏州的交通干线,如京沪线、长江,受其影响苏州与上海的交通更便利,因此上海市对苏州的辐射强度超过了嘉兴,B不符合题意;在产业上分布协作程度上,苏州与上海产业互补性更强,协作更加密切,因此上海市对苏州的辐射强度超过了嘉兴,C不符合题意;目前苏州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嘉兴,经济发展基础苏州更高,因此上海市对苏州的辐射强度超过了嘉兴,D不符合题意。故选A。
城市辐射力,指城市对周围地区,以及其它城市的影响能力。辐射力的大小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关系。由于城市的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它不仅与城市周围地区有密切的关系,与其它城市也存在广泛的的联系,这种联系既表现为以交通通讯设施为联系途径的物质、人员和资本的流动,也表现为信息的流动和新思想、新技术的扩散。一个城市的经济越发达,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力就越大,与其它城市的交流也越广泛,城市的辐射力也就越强。
14.B 15.D
【解析】14.人口素质高,影响的是一个城市的人口道德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与经济一体化无关,A错误。城镇体系完备,并且在距离上很近,有利于城市之间分工协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B正确。农业历史悠久影响的是一个地区农业发展的水平和对工业的影响,C错误。工业部门齐全影响的是产业基础和产业升级,都是一个城市的组成部分,D错误。故选B。
15.区域一体化是区域发展的高级阶段。区域一体化包括经济、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具体领域的一体化规划、建设与治理。在动力机制上,既有市场力量的驱动,也是政策干预的结果。从市场角度看,区域经济的集聚与疏解动态演进,在核心城市集聚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通过级差地租、产业转移、涓滴效应等途径实现要素的空间流动,描述正确,A不符合题意。从政策角度看,政府通过空间规划、重大功能与设施布局等手段,统筹解决集聚与疏解的关系问题,国土均衡优化布局问题,城镇体系的合理配置问题,产业分工问题,公共服务的标准对接与共享问题等,对区域的一体化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描述正确,B不符合题意。按照一般规律,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区域通常都会有集聚和辐射能力超强的核心城市起龙头带动作用,描述正确,C不符合题意。公共服务用同一个标准描述错误,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具体情况,应从实际出发,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
2019年5月1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2019年12月印发实施。《纲要》提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其中,专门强调要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提升上海服务功能。
16.(1)位于长江入海口,可以利用内河航运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发展;位于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可辐射带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上海是我国重要的铁路、航空、水运枢纽,是内陆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纽带。
(2)苏州、无锡、南通、嘉兴由于距离上海较近,受上海辐射强度大;舟山、扬州等城市因距离上海较远,受上海辐射强度较小。
(3)增长极以其优势(投资环境良好,效益好,发展机会多等)吸引周边产业和人口向增长极集聚(产生规模效益);由于交通干线沿线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区域的资源和生产要素继续向增长极集聚的同时,也开始向沿线地区集中,沿线便成为经济活动密集带。
(4)弥补河港水深的不足,供大型船只停泊;增加上海港货物吞吐量,扩大港口规模;方便连接国际航道,提高运输效率;助力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
【分析】本题以城市的发展为材料背景,主要考查城市的区位条件,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同时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区域基础知识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1)
上海的地理位置主要体现在沿河、沿海且位于海岸线的中点。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可以利用内河航运,可以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城市和地区的发展;从海岸线来看,位于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可辐射带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上海还是我国重要的铁路、航空、水运枢纽,交通运输十分发达,是内陆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纽带,基本上能够辐射带动全国很多地区,特别是对长三角周边地区的城市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2)
读材料的第二幅图可看出,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受上海辐射带动的强度,与其和上海的距离呈正相关。据图可看出,苏州、无锡、南通、嘉兴由于距离上海较近,受上海辐射强度大;而舟山、扬州等城市因距离上海较远,受上海辐射强度较小。
(3)
由材料“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方,区域发展已上升到点轴开发模式,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其中‘点’指增长极”可知,增长极以其产业基础较好,投资环境改善,经济效益良好,发展机会多等为主要优势,将吸引周边产业和人口向该地集聚,以扩大规模,形成规模效益;材料中“‘轴’指交通干线”,可知该区域交通便利,沿交通干线分布有利于减少运输费用,从而节约生产成本;最后,区域的资源和生产要素继续在向增长极聚集的同时,也将逐步扩展沿交通干线聚集,使得点轴开发区域逐渐成为经济活动的密集带。
(4)
由图可知,上海港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泥沙淤积严重,水深不足,随着大型船舶的增多,港区停泊空间不足,不利于大型船舶停靠;洋山港为深水港,兴建洋山港可以弥补河港水深的不足,供大型船只停泊;2017年洋山港四期码头运行,港区面积大,兴建洋山港可以增加上海港货物吞吐量,扩大港口规模;上海港已是世界第一大港,正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方便连接国际航道,提高运输效率;兴建洋山港可以助力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等。
17.(1)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高校众多,科研力量雄厚;沪宁杭工业区中心城市,工业基础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发展的传导区域。
(2)完善交通运输网,加强与南京都市圈其它城市的联系;做好资源整合和整体规划;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发挥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结合南京都市圈发展战略,制定好相应的优惠政策。
(3)深度接轨南京,增强区域联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接纳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发展。
(4)发挥比较优势,寻找最优区位,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加强科技研发,促进人才、信息、技术、交通等要素协同:加强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集群,积极融入全产业链;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间的产业联动机制;促进产业园与服务业、城镇建设的融合。
【分析】本题以南京都市圈区域图及相关文字资料为载体,主要涉及城市群区位,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
(1)
根据材料,南京都市圈地处长江下游,是连通东部中部两大板块,衔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枢纽区域,说明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是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发展的传导区域;有南京大学等众多高校,科研力量雄厚,科学技术先进;沪宁杭工业区中心城市,工业基础好;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2)
解答本题首先应从加强区域间联系出发,完善交通运输网;其次应结合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的特点,做好资源整合和整体规划;第三为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江苏淮安以共建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为契机,积极承接南京产业转移,主动接受南京辐射带动,聚力打造南京都市圈高能级产业合作发展平台。第四,应结合都市圈内淮安等城市的规模、级别不同的特点,注意加强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最后,应结合南京都市圈发展战略,制定好相应的优惠政策。
(3)
对淮安区域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等方面。南京都市圈建设,有利于发挥南京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使淮安深度接轨南京,接纳产业转移,利于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淮安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有利于完善淮安基础设施。
(4)
从产业协同角度出发去提建议,就是推进产业内分工与合作,发挥各自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优质产业。由材料可知,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良,与南京市距离较近。因此应注意利用南京大学等众多高校,科研力量雄厚,科学技术先进的优势,加强科技研发,促进人才、信息、技术、交通等要素协同。为实现“打造南京都市圈高能级产业合作发展平台”,应注意加强分工协作,延长产业链,形成集群效应;实现产业协同,应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间的产业联动机制,促进产业园与服务业、城镇建设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