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0-26 22:0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知 诗
读 诗
悟 诗
品 诗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
哲学家.和柳宗元交谊很深,
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
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
善用比喻寄托手法,
有<<刘梦得文集>> 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尚无定论。
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盘,吟诗一首,题为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感慨万端,写了这首诗,答谢白居易。解 题 “乐天”指的是白居易,刘禹锡和白居易是闻名中唐的大诗人,彼此仰慕,常有书信往来,题目的意思是说刘禹锡在扬州同诗人白居易初次相遇,写这首诗是为了感谢白居易的“赠诗”。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用自己的话讲讲诗人描述了怎样的经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江精神。
这样的情节让我们想起一首贺知章写的诗: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23年来,我被朝庭抛弃在那里,回到故乡,故友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爷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刘诗营造的是一种凄凉、悲伤、无奈的意境,而贺知章的诗则充满了感时伤老的情绪,情感表达比较含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的原意是什么?现在人们又赋予了它们什么新意?“沉舟”、“病树”都是自比,意思是说,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发,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现今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自然和社会发展中,没落、腐朽事物的存在不足为奇,丝毫不能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进步的、新生的事物是在没落腐朽的废墟旁发展起来的。诗人用了这两句,使诗的情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前四句凄凉伤感,后四句则以昂扬的情绪和乐观的精神点明对友人赠诗的酬答,以意味深长的“长精神”自勉作诗,同时委婉地向友人表达了宽慰向上的劝告。品析名句
以自然的变化安示社会的发展, 个人的沉沦不算什么,社会总要向前发展,未来肯定比现在好,前景无限美好.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表现诗人 坚定和乐观的精神.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从805年被贬,到827年,只有22年。由于作诗时已是岁末,且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尚未接到新的任命,所以白居易干脆称为“二十三年”。
诗歌中的意象:
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等等。
诗歌中的意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蕴着诗人的感情。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意境:
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请根据古诗鉴赏方法,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小 结这首诗跌宕有致、意趣盎然,借景物表明哲理,寓哲理于事物之中,这也是刘禹锡诗歌的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