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期末复习考点大串讲
01
日本
期末复习考点大串讲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思维导图
考点梳理
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1)日本的地理位置
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半球位置);位于中低纬、北温带(纬度位置);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西临日本海,与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等国家隔海相望(海陆位置)。
(2)日本的范围
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及附近的岛屿组成,是四面临海的岛国。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3)日本的自然环境
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沿海平原狭小,首都东京所在的关东平原是最大的平原。
②河流:受地形影响,短小而短急,水能丰富。
③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海洋性特征明显。
④灾害: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为减少地震伤亡,日本传统民居多使用轻质建筑材料,并举行大规模防震演习等。
考点梳理
2.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1)日本工业发展的条件
不利条件:
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少;国内市场小;多火山地震灾害。
有利条件:
多优良港湾,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
(2)工业特点:“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考点梳理
2.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3)工业分布及其原因
分布:
工业集中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
原因:
a.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b.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
c.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d.产品主要出口。
考点梳理
2.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4)投资建厂对象:欧洲、美国、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考点梳理
3.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1)日本的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点(表现在建筑、饮食、服装等领域)。以大和民族为主体,大和文化与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同时与西方文化兼容并存。传统服饰是和服,传统饮食是和食,传统建筑是和屋。
1.如图所示,日本工业集中分布的地带是( )
A.人口最为密集的本州岛 B.日本海沿岸 C.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D.北海道岛
2.日本工业集中分布该地带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B.资源丰富,品种齐全 C.地形平坦,低价低 D.港湾众多,海运便利
C
D
典型分析
读日本工业分布图,完成1-2题。
3.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北海道附近海域 B.本州附近海域 C.四国附近海域 D.九州附近海域
4.该次地震是哪两个板块挤压碰撞引起的( )
A.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 B.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5.日本多火山、地震,图中乙图是( )
A.金刚山 B.富士山 C.阿苏山 D.珠穆朗玛峰
B
D
典型分析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读图,完成3-5题。
B
6.本州岛( )
A.地势西高东低 B.大江大河众多 C.水能资源丰富 D.矿产资源丰富
7.富山冬季降雪量大,主要是因为( )
A.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 B.东南季风带来暖湿气流 C.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 D.冬季平均气温低于0℃
8.富山是日本滑雪胜地,开展滑雪项日的自然条件是( )
A.高纬度地区,气候严寒 B.冰雪运动普及,历史悠久 C.以山地为主,坡度适宜 D.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
C
A
典型分析
富山县位于日本本州岛西部,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下图为本州岛地形图和富山县气候统计图。读图,完成6-8题。
C
9.关于日本举办奥运会,正确的是( )
A.地势平坦,利于建造众多体育场馆 B.远离地震带,避免地震带来的危害
C.海岸线长,利于开展海上运动项目 D.地处热带,适合举办夏季奥运会
10.运动员村广场由来自日本不同地区的4万根木头搭建而成,可拆卸再利用;奖牌从淘汰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小家电中提炼而成。这体现出日本( )
A.矿产资源丰富 B.注重资源循环利用
C.土地、森林资源匮乏 D.资源丰富、物尽其用
C
B
典型分析
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1年7月23日-8月8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下图是本州岛地图。读图,完成9-10题。
02
东南亚
思维导图
考点梳理
1.“十字路口”的位置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位于亚洲东南部,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2)马六甲海峡
①位置: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十字路口的咽喉”。
②意义:
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考点梳理
1.“十字路口”的位置
(3)范围
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
中
南
半
岛
马
来
群
岛
考点梳理
2.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气候分布
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2)农业生产
优势:
湿热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农作物:
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椰子出口国和蕉麻生产国。
考点梳理
3.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1)地形特点
中南半岛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特点。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
(2)城市分布
中南半岛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3)城市沿河流分布的利弊
①有利:
河流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水源和水运;河流中下游多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既有利于农业生产,也能为城市建设提供用地;河流上游落差大,水能丰富等。
②不利:
水污染、水资源浪费、水灾等。
考点梳理
4.热带旅游胜地
(1)丰富的旅游资源
许多著名的海滨旅游与度假胜地;多元民族文化并存,文化景观多姿多彩;名胜古迹众多,风土人情多样。
(2)华人和华侨
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华人和华侨主要来自广东和福建两省。
(3)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处境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①距离近,交通便利。
②热带旅游资源丰富。
③语言相同,习俗相近。
④名胜古迹众多,多元民族文化,文化景观多姿多彩。
1.新加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中转港的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工业发达 C.历史文化悠久 D.人口稠密
2.我国贷款给马来西亚兴建铁路的主要目的最可能是( )
A.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B.增加当地的就业
C.减轻我国对新加坡的依赖 D.获得高额的利息
A
典型分析
2016年11月1日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透露,中国提供约891亿人民币低息贷款给马来西亚政府,建设由中国承建的马来西亚东海岸衔接铁道工程,该衔接铁道将贯穿马来半岛的东西两岸。据此完成下1-2题。
C
3.从五带划分来看,东南亚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
A.热带 B.南温带 C.北温带 D.北寒带
4.中南半岛上的山脉、河流的分布特点是( )
A.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B.高原为主,地面崎岖 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地形复杂,中高周低
5.从地理位置判断,中南半岛上的粮食作物是 ( )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高粱
A
典型分析
下图是“中南半岛上的山河分布”图,完成3-5题
C
A
6.图中①是( )
A.马来群岛 B.阿拉伯半岛 C.印度半岛 D.中南半岛
7.图中水上通道②是( )
A.马六甲海峡 B.苏伊士运河 C.土耳其海峡 D.台湾海峡
8.图中①、④两地共同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玉米 C.小麦 D.小麦和玉米
9.图中航线⑤向东运输的货物最可能是( )
A.煤、铁 B.服装、食品 C.汽车、冰箱 D.石油
D
典型分析
东南亚与我国山水相连,岛屿众多,它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读下图完成6-9题。
A
A
D
03
印度
思维导图
考点梳理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印度的地理位置
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临印度洋,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主要邻国有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
(2)印度人口
特点:
人口众多,增长较快。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总人口12.1亿,仅次于中国。
优势:
是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消费市场广阔等。
劣势:
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短缺、饥饿贫困等。
措施:
印度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是实行控制生育政策。
10°N
北回归线
考点梳理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3)地形与河流
印度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印度的“圣河”是恒河。
喜 马 拉 雅 山 脉
恒河平原
德干高原
恒河
印度地势特征:南北高,中间低。
考点梳理
2.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1)印度的气候
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由于西南季风不稳定,印度水旱灾害频繁,使得粮食生产很不稳定。
当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盛,容易引发水灾;
当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较弱,容易引发旱灾。
(2)印度的农作物与分布
粮食作物:
主要是水稻和小麦。
分布:
水稻主要分布在恒河中下游和沿海平原地区了;
小麦主要分布在恒河中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
考点梳理
3.服务外包产业
(1)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条件:
英语普及,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等。
(2)服务外包产业的特点:
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等。
(3)世界办公室
印度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占全球市场的2/3,业务主要来自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
班加罗尔是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也是印度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1.图中阴影表示某种作物产区,该作物是( )
A.水稻 B.小麦 C.黄麻 D.茶叶
2.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该国开展了农业 “绿色革命”且成效显著,但粮食问题仍是该国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是因为该国 ( )
A.平原面积狭小 B.人口数量大且增长快
C.宗教氛围浓厚 D.气候干旱,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信息产业为该国经济腾飞插上翅膀”,本国著名的信息产业中心是 ( )
A.班加罗尔 B.新德里 C.孟买 D.瓦拉那西
典型分析
读下面某国图,完成1-3题。
B
B
A
4.为减轻人口对农业的压力,印度政府所采取的根本措施应是( )
A.努力控制人口数量 B.开荒种地,扩大耕地面积
C.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 D.选育良种,提高单产
5.印度人口规模大,人口众多的优势表现在( )
①消费市场大 ②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
③就业机会多 ④人均耕地少,粮食产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典型分析
今年3月,一则标题为“印度人口反超中国”的新闻成为热搜。据悉印度2022年暂无官方人口统计数字,但是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印度人口会超过中国。结合已学知识完成4-5题。
A
A
6.读图可知,每年6至9月印度盛行来自印度洋的( )
A.西南季风 B.东北季风 C.东南季风 D.西北季风
7.来自印度洋的夏季风极不稳定,容易造成( )
A.海啸 B.沙尘暴 C.地震 D.水旱灾害
8.印度成为欧美国家软件外包基地的优势条件有( )
①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 ②海运交通便利
③人口多,劳动力成本低 ④纺织、钢铁业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9.中国和印度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临海国家 B.都是发展中国家
C.都以热带气候为主 D.都是人口大国
典型分析
读“南亚盛行风向图”,完成下面小题。
A
D
D
C
04
俄罗斯
思维导图
考点梳理
1.横跨亚欧大陆北部
(1)位置和范围
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世界上跨经度最广、面积最大的国家。
横跨亚欧大陆北部,是地跨亚、欧两大洲的欧洲国家。
北临北冰洋,西临波罗的海,东临太平洋。
考点梳理
1.横跨亚欧大陆北部
(2)自然环境
①地形地势:
西部以平原为主,包括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
东部多高原、山地,分别为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
地势西低东高、南高北低。
②河流湖泊:
俄罗斯河流众多,欧洲部分的河流主要有俄罗斯的“母亲河”——伏尔加河,流量丰富,水流平稳,航运价值高;
亚洲部分的河流主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因纬度高,气温低,冬季寒冷而漫长,河流结冰期长,航运价值不高。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③主要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受纬度因素的影响,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
考点梳理
2.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1)丰富的自然资源
俄罗斯的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主要的能源出口国之一,被称为“世界加油站”。
(2)工业特点
重工业发达,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
(3)主要工业区
圣彼得堡工业区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最发达的地区,莫斯科工业区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还有乌拉尔工业区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4)工业分布
靠近原料产地和沿铁路线,对矿产资源的依赖度高。
考点梳理
3.发达的交通
(1)主要交通运输
客运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货运以铁路和管道运输为主,管道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
(2)交通网络分布
铁路在欧洲部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密集;在亚洲部分分布稀疏。
(3)五海通航
通过运河,伏尔加河与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相通,称为“五海通航”。
(4)西伯利亚大铁路分布在南部山区的原因
北部平原纬度高、气温低、冻土广布,而南部山区纬度低、气温高;
城市和人口集中在南部地区,运输需求较大;
矿产资源和工业区集中分布在南部地区。
(5)主要城市
首都莫斯科是俄罗斯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波罗的海沿岸的重要港口;
摩尔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的“终年不冻港”;
海参崴是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
1.下列关于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矿产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 B.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C.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泊 D.人口、经济、交通集中在亚洲
2.俄罗斯亚洲部分河流众多,但航运价值不高的原因有( )
①河流结冰期长 ②河流径流量小 ③流经地区人口稀疏
④河水含沙量大,河床易淤积 ⑤河流的流向与货物流动方向不一致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典型分析
读俄罗斯简图,完成1-2题。
B
D
3.俄罗斯传统上属于欧洲国家的原因是( )
①欧洲部分的面积比较大 ②欧洲部分人口比重大 ③欧洲部分的自然资源更丰富 ④欧洲部分工、农业产值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据图可知,俄罗斯地形特征是( )
①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②以平原、高原和山地为主 ③地势东高西低 ④地势北高南低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西伯利亚地区的B河流航运价值低,主要原因是( )
A.流速缓慢 B.封冻期长 C.水位的季节变化大 D.水量大
典型分析
读俄罗斯简图,完成3-5题。
D
B
B
1.俄罗斯的小麦集中产区的分布特点,是 ;主要原因是 。
2.俄罗斯北部,农作物分布稀少的原因是( )
A.人口稀少 B.交通落后 C.气候寒冷 D.水源不足
3.俄罗斯没有种植水稻的自然原因是( )
A.不喜欢吃稻米 B.缺少雨热同期的气候 C.土壤贫瘠 D.平原少
4.结合材料分析,俄乌冲突对世界粮食供给的影响。
典型分析
2020年,俄罗斯粮食产量为1.33亿吨,出口量为4870万吨,创下历史上第二个出口高峰,排在世界第四位,出口额达1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小麦出口3860万吨,增长21%,创历史最高记录。根据左图(俄罗斯农作物分布图)并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C
B
南部地区
南部纬度更低,热量条件更优,有利于小麦的生长。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俄乌冲突将使世界粮食供应紧张,世界粮食价格将进一步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