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附高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第一部分选择题(30题,每题2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我国领土最西端(约73°E)在帕米尔高原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帕米尔高原日出时间由最晚逐渐提早时,地球公转速度( )
A.接近最快 B.由最快转慢 C.接近最慢 D.由最慢转快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B.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该半球一定昼长夜短
C.赤道上全年既无昼夜长短的变化,又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所以也就没有四季的更替
D.太阳直射海口市(20°N)这一天,海口的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都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北京时间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下图为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美国洛杉矶(34°N,118°W)的华人在当地观看此次发射直播的时间应选择在( )
A.11月24日12时30分 B.11月23日12时30分
C.11月24日20时30分 D.11月23日20时30分
4.四大航天发射基地( )
A.角速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文昌、西昌、太原、酒泉
B.角速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酒泉、太原、西昌、文昌
C.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文昌、西昌、太原、酒泉
D.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酒泉、太原、西昌、文昌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在海南省文昌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下图为“天问一号”发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天问一号”发射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范围约为( )
A.53% B.61% C.70% D.79%
6.“天问一号”发射时( )
A.距日较远,获得的太阳辐射少 B.纽约(西五区)正值日落时间
C.太阳直射点将北移 D.北京地区昼长夜短
我国A市某中学(左图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7.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8.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
A.惊蛰到立夏 B.立夏到小暑 C.白露到立冬 D.立冬到小寒.
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10.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通俗理解,天坑就是一个巨大的“陷坑”,其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的岩壁,井状或者桶状轮廓,发育在厚度巨大、地下水位较深的可溶性岩层中。2019年我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发现大型天坑群,这是我国境内发现的又一世界级天坑群。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有关广西那坡县天坑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坑高差大、多瀑布发育 B.天坑属于流水的侵蚀地貌
C.坑底植被属于常绿硬叶林 D.坑壁岩石类型同图中的乙
12.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天坑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的是( )
A.③-④-⑤ B.②-③-④ C.⑥-①-③ D.④-⑦-③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3.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B.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C.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
D.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14.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流水作用 C.外力作用 D.风力作用
北京市某中学师生到中国延庆世界地质公园进行野外考察。图中a是某学生绘制的地质素描图,b是被誉为“小桂林”的龙庆峡景区照片,c是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据图a和图b景观判断( )
A.图a为背斜构造成山 B.图b为流水堆积地貌
C.图a地貌由外力作用形成 D.图b中山体由花岗岩构成
16.该中学师生向专家了解到了图c“硅化木”的形成历史。数亿年前,火山喷发使许多高大林木被掩埋于地下,这些林木在地下经硅化和变质作用,形成了特殊的“木化石”。后来有部分“硅化木”出露于延庆白河两岸的高坡上,才被人发现。延庆“硅化木”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岩浆活动——沉积变质——地壳抬升——风化剥蚀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侵蚀搬运
C.侵蚀搬运——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D.地壳下沉——固结成岩——变质作用——风化剥蚀
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由于流水的冲刷与侵蚀,河道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的湖泊被称为牛轭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牛轭湖的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④③①⑤ B.②④①③⑤ C.④②⑤③① D.①⑤③④②
18形成牛轭湖的主要外力作用( )
A.流水堆积 B.流水搬运 C.流水下蚀 D.流水侧蚀
19.有些牛轭湖是由于人工的“裁弯取直”形成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开始进行恢复河流弯道的工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善湖水水质 B.缩短航运里程 C.提高河流流速 D.减轻洪涝灾害
图4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0.图中岩层及构造( )
A.①断层发生在玄武岩形成后 B.②处底部的地质构造是向斜
C.③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D.形成的先后顺序④①②③
雅康(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是规划中川藏高速公路的一段,全线几乎“脚不沾地”。下图示意川藏高速公路(规划)沿线主要城市及海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雅康高速公路全线几乎“脚不沾地”的原因主要是沿线( )
A.高山峡谷多 B.河流众多 C.冻土分布广 D.海拔较高
下图为某日20时地面天气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2.此时刻,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3.图中( )
A.甲地盛行,上升气流,阴雨连绵 B.乙地有暖锋过境,气温升高
C.丙地未来几日可能有霜冻现象 D.丁地受台风影响,为偏南风
24.丁地附近的天气系统( )
A.夏季生成于我国的黄海海面 B.移动路径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C.气压最低值处的风速为最大 D.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下图中甲、乙、丙、丁、戊示意我国某市5天的天气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25.图中( )
A.甲日为多云天气 B.乙、丙两日最高气温相同
C.戊日的气温日较差最大 D.丁日的最高气温为2℃
26.图示天气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
A.哈尔滨的12月 B.北京的11月 C.昆明的9月 D.乌鲁木齐的1月
27.图示5天的天气状况呈现了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过程,则其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戊 B.戊→丁J→丙→乙→甲
C.乙→甲→丙→戊→丁 D.戊→丁→乙→甲→丙
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手绘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甲、乙示意风带,其盛行风向分别为( )
A.东南风、西北风 B.东南风、西南风 C.东北风、西南风 D.东北风、西北风
29.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0.图示季节( )
A.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 B.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南风
C.南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北风 D.非洲南部的草原区高温多雨草木葱绿
第二部分综合题(3大题,共40分)
31.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地理学科具有实践性特点。为了在“做中学、做中悟”,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进行了测定当地地理坐标的实践活动。根据下列实践报告,完成下列问题。
地理实践报告
活动主题:测定地理坐标
测量工具:自制支架一个、量角器一个、重锤一只(系有细绳)、手表一块(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校准时间校对了手表时间)。
安装方式:如图。A为量角器直线边投射的日影,AB⊥PA。
测量日期:2020年12月22日。
测量地点:校园内P点。
测量结果:在手表显示11时56分时角β最小,为54°26′。
(1)据资料推算当地的地理经纬度。(2分)
(2)说明当地该日的日出、日落方向和太阳直射点所在地的日出、日落方向。(4分)
(3)分析该日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4分)
(4)在下图上画出当日的太阳光照侧视图(C点当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要求绘制并标注:地轴、晨昏线、太阳光线、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极昼极夜区域界线(纬度),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4分)
32.读我国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甲地和丙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2分)
(2)乙地地貌是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
(3)图中①、②、③、④所构成的水循环称作______循环。目前,人类主要通过改变______(填数码代号)环节来影响水循环。(2分)
(4)丁处地貌是______,描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______。(5分)
33.如图为北京时间2020年2月14日14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hPa)分布(图a)和该日北京气温变化(图b)。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绘制甲地气流运动示意图,判断甲地天气特征并说明理由。(6分)
(2)据图分析北京气温变化的原因。(4分)
(3)简述此次天气过程对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影响。(4分)
高二地理上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B C C D C A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C A A A B D A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D C B C B D C C B
31.(1)121°E,31°N。
(2)东南;西南。东南;西南。
(3)该日北半球各地均为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均为极夜。
(4)绘图。
32.(1)向斜(或褶皱) 断层
(2)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外力侵蚀而成谷地
(3)海陆间 ④
(4)冲积扇(或洪积扇) 在山区洪水期,河流携带的砾石和泥沙在出山口处,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物质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
33.(1)示意图如右:
天气特征:晴朗。理由:甲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2)此时段北京经历了冷锋天气过程,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夜间,地面辐射减弱,气温下降;日出后有降雪,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降低。
(3)雨雪增加土壤水分,缓解春季旱情;低温冻死害虫;大风、降雪可能破坏农业设施(暴雪压塌大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