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7 17:0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与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2、宋初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
3、宋初分散机构权力的措施
4、宋初抑制武将权力的措施
5、宋初中央集权加强产生的影响
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2、宋初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
3、宋初分散机构权力的措施
4、宋初抑制武将权力的措施
5、宋初中央集权加强产生的影响
材料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2、宋初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
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宋初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
夺其权:
制钱谷:
收精兵:
派文臣到地方作知州,节度使变为虚衔
设诸路转运司,把地方大部分赋税上缴中央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2、宋初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
3、宋初分散机构权力的措施
4、宋初抑制武将权力的措施
5、宋初中央集权加强产生的影响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①中央: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二府三司
3、宋初分散机构权力的措施
依据材料分析,推行“二府三司”、设置“台谏”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目的:削弱宰相权力,强化君主权力。即分散中央机构权力。
材料一 枢密院原为唐代枢密使,权力不大;但中唐以后,随着宦官掌军,枢密使职权因而大增,后来还出现了专属的办事机构——枢密院。宋代保留枢密院,将其职权限制于军事管理,与中书门下合成“二府”。而“三司”本为出现于唐中叶以后的临时使职,后来逐渐形成体系。宋初,“三司”即为“度支”“盐铁”“户部”,成为管理国家财政的机构,。“二府”与“三司”互不统属,各自直接向君主负责。
材料二 台谏的言论对宰相的权位有直接的影响,这种情况在宋仁宗时最为明显。宋哲宗时苏辙曾说:“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余年……当时所用宰相二、三十人,其进退皆取天下公议,未尝辄出私意,公议所发常自台谏。”据统计,仁宗朝其实有宰相二十三名,因台谏弹奏而罢相者有十三人,可见台谏言论对宰相去留的重要。
②地方:
设立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
州一级增设通判 ,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四监司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2、宋初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
3、宋初分散机构权力的措施
4、宋初抑制武将权力的措施
5、宋初中央集权加强产生的影响
材料 961年,宋太祖邀石守信等高级将领宴饮。众人酒意正浓,太祖对他们说:“我依靠你们的力量才当上皇帝,可是当皇帝后却整夜不能安眠。”石守信等忙问原因。宋太祖回答说:“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那时也由不得你们。”石守信等惊惶下跪,问该怎么办。太祖乘机劝他们解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石守信等领会了他的用意,次日都称病辞去兵权。宋朝从此改变了“长枪大剑”的重武轻文局面。
4、宋初抑制武将权力的措施
方针:
措施:
崇文抑武
①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②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2、宋初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
3、宋初分散机构权力的措施
4、宋初抑制武将权力的措施
5、宋初中央集权加强产生的影响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北宋辽和战的背景及结果
2、北宋与西夏和战的概况
3、北宋财政危机出现的原因
◎宋辽交战形势图图
1、宋辽和战的背景及结果
北宋建立之前,辽朝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
背景:
◎宋辽交战形势图
1、宋辽和战的背景及结果
结果:
(1)北宋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
(2)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史称 “澶渊之盟”
材料 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 澶渊之盟”
盟约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使双方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对于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它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但是盟约也体现了北宋政府的贪图苟安,加深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
材料一: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
材料二: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盟约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使双方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对于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它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但是盟约也体现了北宋政府的贪图苟安,加深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
2、北宋与西夏和战的概况
材料一:元昊称帝后,先后与北宋进行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战。
——《宋史新论》
材料二: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元昊对宋称臣……宋每年予西夏“岁赐”……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直至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 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这次平等和议换得了宋夏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与西夏议和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背景:
内容:
影响:
北宋与西夏多次发生战争,屡战屡败
西夏向北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赐”
换得宋夏将近半个世纪处的和平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北宋辽和战的背景及结果
2、北宋与西夏和战的概况
3、北宋财政危机出现的原因
(2)养官: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也不断膨胀。
3、北宋财政危机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及。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材料一:宋太祖建国之初,全国军队总额才22万,太宗至道时达66万,真宗天禧年间为91万,到仁宗庆历时激增到126万之多。
(1)养兵:北宋通过募兵政策组建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
积贫
积弱
“三 冗 二 积”
3、北宋财政危机出现的原因
年代 收入(贯) 支出(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材料三: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
三、王安石变法
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2、王安石变法的核心
3、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4、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北宋积贫积弱,面临严重的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2)“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3)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范仲淹
王安石
范仲淹
【庆历新政】
改 革 者:
支 持 者:
改革目的:
改革结果:
失败原因:
范仲淹
宋仁宗
整顿官僚机构
失败
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
三、王安石变法
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2、王安石变法的核心
3、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4、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3、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富国: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_____、拨巨资______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________;
(2)强兵:对农民进行     和     ,希望借以逐渐恢复“    ”的___,取代___。
农业贷款
从事商业经营
开辟财源
编制管理
军事训练
兵农合一
征兵制
募兵制
三、王安石变法
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2、王安石变法的核心
3、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4、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遭到大官僚贵族和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
依据下列材料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变法中执行不善,加重了人民负担。
依据下列材料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两位太后也跑来起哄。
神宗后迫于压力罢免了王安石。
宋神宗的动摇
依据下列材料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 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九月行将兵法。
推行变法操之过急。
依据下列材料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四、南宋偏安
1、南宋建立的概况
2、宋金对峙的背景
3、宋金议和的概况
4、宋金对峙的影响
1.南宋建立的概况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即为宋高宗。
宋徽宗赵佶
◎徽钦二帝五国城关押地(复原)
靖康二年(1127)四月初一,金军押解被俘虏的徽、钦二帝及宗室、嫔妃、大臣、工匠、伎女等3000余人撤离汴京,返回北方,同时掠走金帛珍宝、法驾仪仗、天文仪器、图书乐器等,史称“靖康之变”。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下册)
《宋史·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岳飞《满江红》
岳飞庙塑像
岳飞庙前的秦桧夫妇跪像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偏安局面的形成
◎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