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桐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10月段考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要求第Ⅱ卷统一用黑色中性笔答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殷(yīn)切 埋(mán)怨 呱(guā)呱而泣 日薄(bó)西山
B. 陨(yǔn)首 栏楯(shǔn) 悲恻(cè)动人 相形见绌(chù)
C. 僭(jiàn)称 确凿(zuò) 口讷(nè) 同仇敌忾(kài)
D. 虫豸(zhì) 提(tí)防 菜畦(qí) 咸与(yù)维新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
A 喋血 绯红 以偏概全 佳宾
B 暇想 气馁 一哄而散 寥落
C 耸峙 连绵 无可挑剃 桀骜
D 拖沓 凝练 言简意赅 殉职
3、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 )
长期以来我们在吃四大发明的( ),在一种( )的怀旧安慰中构筑自己的民族自尊心。这种自尊心是必要的,但这种思想方法却制造着一种后顾的文化( )。因为后顾,我们对世界的许多新变化有一种阿Q式的"我祖先比你阔多了"的( )。这正造就了我们的长期封闭,亦造成了我们裹足不前。 A.本钱 虚妄 模范 情结
B.老本 虚幻 模范 情绪 C.老本 虚妄 模式 情结
D.本钱 虚幻 模式 情绪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现在,广播不景气,电视频道却越开越多,因而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难免汗牛充栋。
B.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纽约和华盛顿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使数百人死于非命。
C.1∶0,中国足球队提前杀入世界杯,赛前人们的怀疑与担心,在主裁判终场哨响这一刻全都寿终正寝。
D.这套书选题虽佳,但编辑水准却甚差,有几本简直有些不忍卒读。
5.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近日,首届中国曲艺节在天津举行,全国有20多个代表队共表演了100多个节目。
B.《向极限挑战》这篇访谈文章,最大的遗憾是由文字表达转化为口头表达时,由于知识欠缺,导致内容有误。
C.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厅”作为一种居室样式受到人们似乎越来越多的
重视。
D.在阐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时,他仅列举一个例子,就使教师和家长点头称是。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
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
B、现在国内有的大学二三年级虽都开有中文选修课,但每学年各只有25学时。
C、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写诗时旅居巴蜀,这是寄怀妻子的诗篇。
D、辛弃疾《青玉案》描写的是市民元夕(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观灯的情景。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2分,每小题3分)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
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
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
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臣之辛苦,非但蜀之人士及二
州牧伯之所明知,皇天后土,实所鉴见。伏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 送帝览之曰: “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7、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躬自抚养 躬自:亲自 ? ?
B.刘病日笃 笃:沉重?? C.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
D.矜悯愚诚 矜悯:夸耀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密奉事以孝谨闻 密以祖母年高?? B.有暇则讲学忘疲 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非但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D.齐桓得管仲而霸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9、下面文句全都体现“悲恻动人”的一项是 ( )?? ①密奉事以孝谨闻 ②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③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④门衰祚薄?? ⑤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 ⑥后刘终,服阕??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10、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作者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
B.强调祖母刘的病“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以突出李密的孝情不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
C.《陈情表》的第一自然段,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以发对祖母的孝情。
D.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宿愿。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2分,每小题3分)
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以奇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沫血饮泣,张空弩,冒白刃,北首争死敌。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夫仆与李陵……素非相善也。
A、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B、择其善者而从之
C、素善留侯张良D、京中有善口技者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B、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C、赴公家之难,斯以奇矣 敛资财以送其行
D、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凌迫死
13、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大臣忧惧,不知所出。
A、是鸟也,海运则徙于南冥也。 B、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C、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1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李陵敬老守信,谦让守礼,英武善战。在与单于作战中,由于寡不敌众又无援兵,最终失败。
B、司马迁与李陵关系并不密切,但非常敬慕他的为人。司马迁“为李陵游说”,完全出于公心。
C、当李陵兵未败时,使者送来捷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当失败的消息传来时,又各自“全躯保妻子”,而不为李陵说话。
D、李陵战败,汉武帝“听朝不怡”,可见主上为国而忧之心;司马迁为李陵游说,由于“未能尽明,明主不深晓”,措辞不当,导致皇上治罪,责任不在主上。
第Ⅱ卷(共108分)
四、
15、(12分)翻译下面语句。??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
(2)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题2分,共10分)
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
(《报任安书》)
② 碧云天,黄花地, , 。 ?总是离人泪。
(《长亭送别》)
③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 。
(《项脊轩志》)
④ ,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
(《逍遥游》)
⑤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
1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8分)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末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五、(18分) 阅读奥斯勒的《送花》,完成下面的问题。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记了,于是这才有点奥妙。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驶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子说:
“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孱弱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有意思了。我只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总寄钱来,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的这么想?”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妇人没有作答。她只是又小坐一会儿,默默祷告了一阵,没留话语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直率,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送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的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不错,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_____________。”
18、文中能体现“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妇人觉得“活着没意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使老妇人的病好转的真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结尾处说“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根据小说的内容,在下面横线上补充一句话,说明这个道理。(3分)
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小说中写了“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这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主要是为了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B.“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在守墓人看来,人活着就应该多关心那些活着的人们,至于死去的就大可以不管了。
C.小说主要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来表现老妇人,其形象虽有些模糊却表现了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
D.小说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情节的,在简洁的对话中交代了事情的经过,显得简练而丰富。
E.这篇小说构思精致,情节有起落,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六、(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枭(猫头鹰)遇到了鸠,鸠说:“您将到哪里去?”枭说:“我将向东迁徙。”鸠说:“为什么呢?”枭说:“乡里人都厌恶我的叫声,所以我将向东迁徙。”鸠说:“您能够改变叫声,就可以了。如果您不能够改变叫声,即使向东迁徙,那里的人们还是会厌恶您的。”
你同意鸠的意见吗?人是应该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还是应该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呢?请以“改变自己与改变环境”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