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三桐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10月段考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三桐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10月段考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10-25 14:3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桐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10月段考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写清楚。请将第Ⅰ卷(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2.试题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注意:本大题1—40题1-5班学生做,每题1.5分,共60分。1-50题18班学生做,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区域
A.都有明确的界限 B.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C.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2—4题。
2.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
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3.c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
A.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
B.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
D.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4. 造成c区植被变化原因主要是由于()
A.水分差异造成的 B.热量差异造成的
C.地形差异造成的 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
5.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A.干湿地区 B.行政区 C.热量带 D.自然带
6.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比如我国北方冬季穿衣比较厚重,而南方穿衣相对较单薄。下列关于南北方的地域差异,表述错误的是( )
A.饮食方面南米北面 B.建筑方面南尖北平
C.历史交通方面南船北马 D.气象灾害方面南旱北涝
7. 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
8.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的自然因素是( )
①河湖广布,水系稠密 ②地势低平,土质黏重 ③交通落后
④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图1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1回答9~11题。
9. 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10. 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
11. 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2010年8月5日,一块巨大的浮冰从格陵兰彼得曼冰川上崩离,形成一座260平方公里的巨大浮冰岛,这次冰川崩裂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北极冰川加速融化的关注。结合下图,
回答12~13题。
12.要监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应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13.要想动态显示北极冰川面积近30年的变化状况,并预测其变化趋势,需要应用的技术手段为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国庆60周年纪念活动于200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为此我国利用多颗气象卫星对北京的天气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据此回答14~15题。
14.国庆期间,气象卫星发回的卫星云图主要运用了(  )
A.全球定位系统 B.卫星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虚拟技术
15对寒潮、台风、暴雨、洪涝等进行监测,是提高气象预报准确度、减少气象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西北太平洋上形成的台风的监测,分析多幅卫星的云层图片,可以获得(  )
①台风中心位置 ②台风的强度和速度 ③台风所造成的降水范围 ④台风的移动方向 ⑤台风的登陆地区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6.要对我国的“三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发展进行宏观的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卫星遥感定期拍摄 D.人工科考
我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14日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16届会议高级别部分部长会上发言,呼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荒漠化挑战。各方应切实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提高自身应对干旱、防治荒漠化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据此回答17~18题。
17.下列现象不属于荒漠化范畴的是
A. 沙质荒漠化 B.石质荒漠化
C.次生盐渍化 D.过度开垦化
18.关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
B.是简单的荒漠扩张过程
C.气候因素,特别是降雨量的变化,影响荒漠化进程
D.荒漠化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形成的
读下图,回答19—21题
19.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20.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21.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22.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黄淮海地区——石漠化
23.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主要是因为森林具有 的作用。
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③繁衍物种
④维护生物多样性 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⑥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⑤⑥
24.下列关于热带雨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
B.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
C.有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之美誉
D.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25.热带雨林有别于其他生态系统优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强烈 B.土壤肥沃 C.生物生长迅速 D.生物循环旺盛
读下图“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
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26—27题:
26.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针叶林 B.苔原
C.硬叶林 D.草原
27.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化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酸雨 D.臭氧层破坏
28.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田规模。但由于灌溉措施不当,在西北干旱气候
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 ( )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裸岩 D.次生盐渍化
29. 对不同程度荒漠的治理思路,正确的是( )
A.半干旱农牧过度区和旱农区应当设置沙障
B.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设法扭转
C.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主要还是放弃
D.防治荒漠化的核心问题是植树造林
在我国大体沿长城沿线分布有一个农业和牧业的交错带,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0.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3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草原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草原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33. 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
A. 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C. 深刻影响着人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 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
34.下列自然带中,有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的是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热带季雨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5.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位于
A.东南亚地区、非洲、南美洲 B.南亚、南美洲、欧洲
C.北美洲、非洲、南美洲 D.南亚、非洲、南美洲
读图3“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36-37题。
36.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A.A B.B C.C D.D
37.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A.枯枝落叶 B.土壤 C.生物 D.养分供给
38、热带雨林是:( )
①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②“地球之肺” ③“地球之肾” ④最古老的生物群落  ⑤仅属于当地国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39、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40、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注意:选做题(以下试题1-5班不做,18班必做,填涂答题卡时一定注意)
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41~42题。
41.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  )
A.夏季高温多雨  B.城市化水平高
C.水资源丰富 D.重化工业基地
42.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 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读中国可利用风能时数分布图,回答43~45题。
43.下列应是我国风能资源开发重点地区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4.图中显示我国风能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A.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及沿海地区
B.主要分布于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C.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高寒气候区
D.我国广大的内陆地区均是风能贫瘠地区
45.山东半岛是我国最早进行风电建设的地区,其发展风电最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A.临海,风能资源丰富 B.经济发展快,能源匮乏
C.经济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 D.人们的环保意识强
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示意图,回答46~47题。
46.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的本地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 (  )
A.铜矿石 B.石油 C.铝土矿 D.石灰石
47.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的明显成效是 (  )
①改善了环境质量  ②提高了煤炭的附加价值
③使产业结构多元化 ④减轻了交通运输负担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根据材料回答第48-49题
材料一:美国、日本、中国产业产值比重及其能源消耗比重对照表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产值比重
能耗比重
产值比重
能耗比重
产值比重
能耗比重
美国
1.62%
-
24.93%
36.7%
73.45%
63.3%
日本
1.48%
-
32.13%
47.1%
66.39%
51.0%
中国
17.63%
4.7%
49.42%
69.7%
32.95%
21.2%
材料二: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2002年)
48.根据对材料一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各国第三产业的能耗比重大于产值比重
B.各国第二产业的能耗比重小于产值比重
C.就产业所创造的产值而言,第二产业能耗高
D.就产业所创造的产值而言,第三产业能耗高
49.我国为实现2020年GDP翻两番、能源消耗量翻一番的“节能高效,绿色GDP—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关键是争取做到( )
A.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第二产业的投入 B.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第三产业的投入
C.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第一产业的投入 D.调整产业结构,限制第一产业的发展
50.有关山西省能源基地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露天煤矿开采比较容易,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B.山西省以轻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
?C.山西应改变传统的煤炭开发利用模式,逐步建立一个统一品种、同一层次的清洁能源生产体系,减少环境污染?
D.山西应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第ⅠⅠ卷(选择题)
二、综合题
注意:(51-53题1-5班做, 51-54题18班做)
51.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在甲图中,写出山脉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在甲图中,写出平原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3)乙图所示的是我国 平原地区,气候类型为 。
(4)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
地区
土壤类型
耕地类型
人均耕地水平




(5).对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有利的自然条件(答2点)和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答2点)各有哪些?
自然条件: ; ;
社会经济条件: ; 。
52.(14分)阅读下面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新华网北京2010年4月28日电:从27日中午开始,一场大范围的浮尘天气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漫天飞扬的浮尘使空气相当混浊,夹杂的土腥味让人们的呼吸变得有些困难。
(1)按干湿地区划分,我国沙漠主要分布在______ _ 区和________ 区。
(2)我国沙漠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其形成原因是(2分):__ _ .
(3)给图中沙丘上空的风向画上箭头。(2分)
(4)图中显示的固沙措施有:①_______ _;②_______ _。
具体而言,我国为防止这一地区沙漠的南侵已营造了“三北”防护林带,该防护林带的生态作用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示地区植被的变化规律是:(3分)

5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新华网北京2009年4月30日电:迪斯尼电影公司的纪录片《地球》已上映一周,该公司在宣传影片时承诺,将为首映周购票观看影片的每位观众捐种1棵树,这意味着迪斯尼将在巴西的热带雨林植树270万棵。
据美联社报道:为庆祝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迪斯尼公司的纪录片《地球》于22日开始在美国上映。公司负责人说,在影片上映首周,每卖出1张票,就将在巴西大西洋沿岸热带雨林保护区植树1棵。
据迪斯尼公司统计,一周以来, 影片票房已达1 610万美元,这意味着需要植树270万棵。这些树由大自然保护协会负责种植,该组织计划在250万英亩(约合1万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重新造林。
(1)结合材料,迪斯尼公司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分析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3分)


(3)作为现代中学生,我们日常生活中应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3分)
(4)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如何正确处理森林保护与利用的关系。(3分)
注意:(54题1-5班不做,18班必做)
54.读下面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甲图中的M河是________,乙图中的N河是________。
(2)M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
(3)N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是________,此处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河流域开发治理与M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

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地理试题
参考答案
54. 【答案】 (1)田纳西河 长江(2)梯级开发 ①梯级开发分段修建水库和船闸,能改善不稳定径流,使各段水位相对平衡,利于通航。②水库建成之后,可以抵御洪涝灾害,蓄水后利用落差可以发电,电力充足用于冶金工业,既保护了森林,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③水源充足,小气候得以改善,地力和植被都可以得到恢复。反过来,植被得到恢复,又可以改善不稳定径流。④水库储存的水源,可以解决农业灌溉所需,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3)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气候 巫山以上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有丰富的降水和冰雪融水。地势: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系:长江上游有众多源远流长的支流,水系庞大(4)①通过兴修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②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③立足于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④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