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有理数的乘方(一)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七年级新教程第一章第6小节的内容。它是前一部分加、减、乘、除运算知识的完结与提升,对后面学习科学记数法又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特别是对于与乘方运算相关概念的理解,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探索、总结的数学思想。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处在数学思维的一个转变期,对于有理数的相关问题,特别是符号问题是个难点。在学习时要处理好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衔接。根据初一学生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课堂上采取由浅入深的启发诱导,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着动脑、动手、动口,在合作交流中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方式由“学会”变为“会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有理数乘方概念;
(2)掌握育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法则。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观察、类比、联想、归纳等过程,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
(2)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增强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进而掌握运算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教师以热情、高涨的主导情绪感染学生,力求教学过程轻松愉快,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符号的简洁美,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与运算;
难点:有理数的乘方法则的归纳。
五、教与学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个热身活动:
1.3+3=?
2.3+3+3=?
3.
4. 5×5=?
5. 5×5×5=?
6.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乘法定义的得来,得出乘方定义的思考。
(二)交流对话 探求新知
5×5=52
5×5×5=53
板书: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通过类比、联想、归纳,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实现知识重构,进而引进有理数的乘方的有关概念,同时也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
预期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模仿能力比较强,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类比、联想、归纳,学生能得出最后的结论。
(三)讨论辨析 深化概念
观察①24、②(-5)2、③-52、④、⑤、⑥21
指出上述式子的意义?
指出上述式子的指数、底数。
请同学们观察②和③、④和⑤不同点。
学生概括得出:当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底数应该添上括号.
设计意图:练习起点较低,关注每一位同学,对新知及时巩固,同时让学生比较发现“当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底数应该添上括号”.规定一次方的意义!
预期效果:学生能轻松完成练习,对“当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底数应该添上括号”能有感性认识。
(四)探究法则 例题讲解
1.提出问题:在an中,底数a表示什么?指数n表示什么?an就是多少个什么相乘?(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表意见、教师归纳、补充说明、板书答案)
2.探究(1)(-4)3 (2) (-2)4
教师讲解、板演
3.试一试:22 、(3/2)3 、 (-2)5 、(-3)3 、 (-2)6 、(-3)4(学生板演)
合作交流、归纳规律:
原式
结果
22
(3/2)3
(-2)5
(-3)3
(-2)6
(-3)4
请同学们试着总结法则
学生归纳: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再观察,尝试得出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预期效果: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也能找到一些“朋友”,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数学活动缩短了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数学变得可爱亲近了。
(五)拓展练习 巩固提高
(1)口答,请同学们说出下列式子结果的符号(1) (2) (-2)99 (3) (-5)198(4) -3200
(2)计算 ×8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确定乘方运算的符号,为后面混合运算做铺垫。
预期效果:第(4)小题容易符号出错
(六)反思小结 建议作业
反思小结:我知道了……我学会了……我还想知道……(先小组同学互相小结,然后小组汇报)
乘法——乘方(因数相同);乘方——乘法(计算)。
注意问题:(1)书写
(2)运算(先确定符号,再绝对值运算)
建议作业:必做题:P41练习第一、二、三题;
选做题:P43习题1.6第二题
设计意图:小结抓高度,通过整理新知,让学生将其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分层作业来巩固,满足不同需要的学生。
预期效果:达到小结、提升、分层巩固的目的。
六、板书设计
1.6 有理数的乘方
一、 乘方概念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记作,读作a的n次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二、运算法则
1.定符号 2.运算绝对值
三、探究 例题
计算
解:
七、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沪科版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总体上采取教师创设问题——学生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师生概括明晰的教学思路,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以问题为线索,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这样的设计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易于接受。
教学开始,提出问题,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归结出答案,由答案的表现形式再给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自然过度到新知的学习,接着层层设问,引出乘方以及与乘方有关的概念,采用归纳类比的方法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既有利于复习巩固旧知识,又有利于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在引入探究法则之前,创设与相关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弄清底数与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象an等于多少的问题是可以通过转化为乘法运算来实现的,从中体会转化的思想,为引入例题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题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在探索法则的教学环节中,用试一试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放手学生操作,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
在拓展训练环节中,设置几个容易出错的计算题,针对性的提出相关问题,采取先尝试,后引导,再探索辨析的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突破难点。
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重难点,熟练的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设计了能力训练环节,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集体合作的意识。
课件10张PPT。 1.6有理数的乘方(一)(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3+3=?3+3+3=?5×5=?5×5×5=?(二)交流对话 探求新知1010(二)交流对话 探求新知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nn(三)讨论辨析 深化概念观察① 、② 、③ 、
④ 、⑤ 、⑥1.指出上述式子的意义?
2.指出上述式子的指数、底数。3.请同学们观察②和③、④和⑤不同点 (四)探究法则 例题讲解 1.思考:在 中,a叫什么?表示什么?n
叫什么?表示什么? 就是多少个什么相乘?2.探究(1) (2) 3.试一试 (四)探究法则 例题讲解 你能发现结果中
的符号规律吗?正数的任何次乘方都取正号;
负数的奇次乘方取负号
负数的偶次乘方是正号
(五)拓展练习 巩固提高(1)口答,请同学们说出下列式子结果的符号 (2)计算(六)反思小结 建议作业反思小结:我知道了…我学会了…我还想知道……
(先小组同学互相小结,然后小组汇报)乘法乘方因数相同计算注意:1.当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底数应该添上括号. 2.运算时,先确定符号,再计算。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时
我们应该思考,这样才会进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