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海-气相互作用(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3 海-气相互作用(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7 18:1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理解海-气水热交换的基本方式与过程。
结合实际案例,了解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能够根据图文材料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目录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三、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
在图中:纬度低于30°N,热量收入多于支出;纬度高于30°N ,热量收入则少于支出,且在极地差值达到最大。想一想,根据热量收支情况,赤道会不会越来越热,极地会不会越来越冷?为什么?
引课
水分的交换
海-气相互作用是指海洋与大气间物质、能量持续交换的互相影响过程。海洋是地球上巨大的热能储存库,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太阳辐射
蒸发
降水
水汽凝结
海洋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一般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
热量的交换
太阳辐射
长波辐射
大气降水
海洋
海水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然后通过长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大气。
海水蒸发
水汽凝结
海水蒸发使海水失去热量,这些热量随水汽进入大气中,水汽凝结时,将热量释放出来。
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越多。
潜热输送
物质的交换
大气降尘
N、P
二氧化碳
吸收
溶解
沉积物
氧气
海洋生物
海洋
除水热交换外,海-气间带存在气体和固体物质的交换。以二氧化碳的交换最为重要。
海洋生物固定的二氧化碳,一部分通过 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残体分解释放到大气中,还有一部分形成碳酸盐沉积和有机碳沉积(煤、石油、天然气)。
水热平衡的动力
不同纬度海洋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导致大气产生高低纬度间的环流;海洋与陆地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形成季风环流;
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输动能,驱使海洋表层海水运动,形成大洋环流。
水热平衡的动力
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
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从而维持着全球的水热平衡。
全球水量平衡
海-气相互作用,进行水分交换,构成地球上生生不息的水循环。地球上的水时时刻刻都在循环运动,从长期来看,全球的总水量没有什么变化。
全球热量平衡
低纬度海洋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主要由大洋环流把低纬度的多余热量向较高纬度输送;在中纬度,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交换,把相当多的热量输送给大气,再由大气环流将热量向更高纬度输送。
全球热量平衡
低纬度海洋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主要由大洋环流把低纬度的多余热量向较高纬度输送;在中纬度,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交换,把相当多的热量输送给大气,再由大气环流将热量向更高纬度输送。
在图中:纬度低于30°N,热量收入多于支出;纬度高于30°N ,热量收入则少于支出,且在极地差值达到最大。但由于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的热量输送,赤道不会越来越热,极地不会越来越冷。
正常年份
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大气较稳定,气流下沉;西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
东岸:气温低---气流下沉---少雨
西岸:气温高---气流上升---多雨
秘鲁寒流上升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形成渔场。
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的译音。当信风减弱时,南美太平洋沿岸表层水温增高,秘鲁寒流近赤道段变性为暧流。当增温幅度大于0.5°C并持续几个月至半年时,便形成了一次新的厄尔尼诺事件。
厄尔尼诺
①大洋西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干燥少雨,甚至出现旱灾;
②大洋东岸:南美洲西部的秘鲁和智利北部地区降水增多,甚至出现洪涝灾害。
秘鲁附近的上升流势力减弱,饵料缺乏;表层海水增温,冷水鱼类不适应环境,鱼类大量死亡,秘鲁渔业严重受损。
厄尔尼诺发生后,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削弱了西太平洋沿岸的季风环流,使我国冬夏季风势力减弱。简要概括来看,厄尔尼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台风减少;南涝北旱;暖冬。
厄尔尼诺
(1)厄尔尼诺年,东亚季风减弱,中国夏季主要季风雨带偏南,江淮流域多雨的可能性较大,而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到河套一带少雨干旱。
(2)在厄尔尼诺年的秋冬季,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减少,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增多,冬季青藏高原多雪。
(3)在厄尔尼诺年我国常常出现暖冬凉夏,特别是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夏季温度偏低,出现低温冷害的可能性较大。拉尼娜年我国则容易出现冷冬热夏。
(4)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比常年少。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小女孩”的译音。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水温异常下降的现象。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故有“反厄尔尼诺现象”之称,但它对气候的影响程度及威力比厄尔尼诺要小。
拉尼娜
更暧
更冷
①大洋西岸:降水增多,甚至出现洪涝灾害;②大洋东岸:降水减少,干旱加剧;
秘鲁附近的上升流增强,渔业增产。
拉尼娜发生后,对我国的影响与厄尔尼诺相反,冬夏季风增强,台风增多;南旱北涝;冷冬。
活动
阿拉伯半岛东面为波斯湾,西面为红海,两地夏季气温常达30°C以上,而索马里沿岸一带的气温,最热季节一般不到25 °C。赤道以北附近,印度洋的表层水温承现东暧西冷的分布格局,对大气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热力作用,进而影响到其气压场。
(1)波斯湾、红海和索马里沿岸夏季气温存在显著差异,对此现象进行解释。
索马里面向印度洋,受陆地影响较小,且夏季沿岸为寒流,水温较低;红海与波斯湾海域封闭,面积较小,受陆地影响大,水温较高。
活动
阿拉伯半岛东面为波斯湾,西面为红海,两地夏季气温常达30°C以上,而索马里沿岸一带的气温,最热季节一般不到25 °C。赤道以北附近,印度洋的表层水温承现东暧西冷的分布格局,对大气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热力作用,进而影响到其气压场。
(2)简要描绘赤道以北附近,印度洋由东到西大气环流系统的剖面结构。
课堂检测
读海—气相互作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可以( )
A.使温差减小 B.使温差增大 C.使气温升高 D.使气温降低
2.海—气热量交换的主要途径是( )
A.大气降水 B.海水蒸发 C.季风环流 D.洋流
课堂检测
2016年为强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现象与南方涛动关系密切。塔希提与达尔文两地的海平面气压差的距平值被普遍地用以表示南方涛动的特征指数。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印度洋赤道低气压带差值的距平值连续保持负值时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备注: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下左图为1980—2016年南方涛动指数年际变化,纵轴数值表示南方涛动特征指数。下右图示意达尔文与塔希提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课堂检测
3.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 )
A.信风势力增强,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增温
B.信风势力增强,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降温
C.信风势力减弱,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增温
D.信风势力减弱,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降温
4.1988年至1992年( )
A.塔希提气压一直高于达尔文,1992年发生厄尔尼诺现象
B.塔希提气压一直低于达尔文,1988年发生厄尔尼诺现象
C.塔希提气压由高于达尔文气压转变为低于达尔文,1988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D.塔希提气压由高于达尔文气压转变为低于达尔文,1992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