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四川省各地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四川省各地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7 21:3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3 东汉的兴衰
1.(2022·四川内江·七年级期末)西汉灭亡的时间是
A.公元9年 B.公元25年 C.公元184年 D.公元200年
2.(2022·四川成都·七年级期末)计算涉及跨公元前后的时间,必须在计算出的时间总数上减去一年。因为公元纪年不设公元0年,即“前后相加再减一”,如计算公元前841年到公元1949年之间有多少年,正确的计算是841+1949-1=2789年。请同学们按此法计算: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距离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已经过去了( )
A.176年 B.177年 C.226年 D.227年
3.(2022·四川凉山·七年级期末)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史称东汉。其都城是( )
A.咸阳 B.洛阳 C.长安 D.镐京
4.(2022·四川乐山·七年级期末)“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A.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B.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C.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5.(2022·四川泸州·七年级期末)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6.(2022·四川泸州·七年级期末)我国古代王朝都经历了建立、发展、兴盛、衰亡的演变过程,人们称此过程为“朝周期”。其中“光武中兴”说的是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王葬
7.(2022·四川泸州·七年级期末)反腐败问题,因为涉及老百姓的利益,历来是民众最关心的话题。东汉时期光武帝采取的反腐败措施是
A.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
B.减轻刑法
C.合并州县,裁减官员
D.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8.(2022·四川德阳·七年级期末)光武中兴的准确含义是指汉光武帝刘秀
A.颁布禁止虐杀奴婢的诏令
B.恢复了汉朝政权和社会的安定发展
C.提倡节俭,取消苛捐杂税
D.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9.(2022·四川绵阳·七年级期末)刘秀,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庙号“世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统治时期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最终出现了盛世局面,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
10.(2022·四川泸州·七年级期末)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11.(2022·四川眉山·七年级期末)如图历史漫画反映了东汉时期的某一历史现象,这一现象是()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2.(2022·四川乐山·七年级期末)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是()
A.东汉皇帝寿命短 B.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东汉存在时间短 D.东汉争夺帝位斗争激烈
13.(2022·四川达州·七年级期末)某同学在学习“东汉的兴衰”这一课时,做了如下课堂笔记,其中错误的是( )
A.建立者——刘秀 B.兴盛局面——光武中兴
C.走向衰亡——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沉重打击——黄巢起义
14.(2022·四川遂宁·七年级期末)东汉中期以后的政权特征是
A.太后主政 B.外戚掌权
C.宦官专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5.(2022·四川乐山·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 B.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
C.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16.(2022·四川乐山·七年级期末)“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宗教信徒领导的农民起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也奠定了道教主要在社会底层传播、发展的历史格局。”这段材料叙述的是
A.大泽乡起义 B.项羽起义 C.刘邦起义 D.黄巾起义
17.(2022·四川广元·七年级期末)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是( )
A.张陵 B.项羽 C.陈胜 D.张角
18.(2022·四川眉山·七年级期末)“东汉前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政治权力。东汉中期以后,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衰亡。”该材料主要揭示的是
A.东汉前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出现了“光武中兴”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衰亡
C.农民起义推翻了东汉王朝
D.东汉中期以后,皇帝仍能控制国家政治权力
19.(2022·四川成都·七年级期末)东汉中后期,即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如表),无法主政。它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B.外戚和丞相交替专权
C.皇帝和宦官交替专权 D.丞相和太尉交替专权
20.(2022·四川南充·七年级期末)“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的这首诗描绘了东汉末年经济调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里苦的现实。造成此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落后 B.严重的自然灾害
C.北方各族的内迁 D.州郡割据战乱不已
21.(2022·四川广安·七年级期末)下列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东汉时期的是
A.黄巾起义 B.祖逖北伐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班超出使西域
22.(2022·四川广安·七年级期末)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增强,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史称______;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2.C
【解析】根据题干“计算涉及跨公元前后的时间,必须在计算出的时间总数上减去一年”可知,东汉建立在公元后25年,西汉建立在公元前202年,所以,计算方法是202+25-1=226年,C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
3.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B项正确;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排除A项;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史称西汉,排除C项;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推翻商朝统治,建立西周,定都镐京,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故“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根据题干“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是信息提示,关键词是“共同原因”。据所学可知,“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5.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故B项正确;文景之治是指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均与题干“刘秀”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6.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刘秀谥号为光武,所以称此时期为光武中兴,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
7.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25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他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这是光武帝采取的反腐败措施,D项符合题意;A项是光武帝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B项是光武帝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C项是光武帝减少国家开支的措施。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8.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所谓“光武中兴”,一是使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二是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三是天下出现盛世局面。B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9.B
【解析】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B符合题意;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A排除;开皇之治出现在隋朝,C排除;贞观之治出现在唐朝,D排除。故选择B。
10.D
【解析】据题干可知,题干反映了东汉时期外戚势力膨胀。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D符合题意;A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D。
11.D
【解析】根据材料漫画可得,东汉后期,外戚、宦官的权力起伏消长,成为了东汉后期政治的一大特点,皇帝年幼登记后,一般有皇太后主持朝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成年后,又结纳身边的宦官开始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D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诸侯的势力,排除A项;材料体现出权力争夺的局面,而不是社会稳定的局面,排除B项;材料不仅体现“太后”,而且还有“宦官”争夺权力,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解析】东汉后期动荡的原因是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豪强地主势力膨胀,争权夺利。材料中“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说明东汉时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并不是说明东汉皇帝寿命短,排除A项;自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到公元220年东汉才灭亡,东汉王朝存在的时间并不短,排除C项;材料不是说明帝位斗争激烈,是说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统治,D项符合题意;刘秀建立东汉,随后出现了光武中兴,但中后期由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走向衰亡,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4.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汉中后期,由于小皇帝继位,引发外戚专权,皇帝长大后依靠宦官夺权,造成宦官乱政。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使东汉后期时局动荡不安。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东汉中期以后、政权特征”是解题的关键,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使东汉后期时局动荡不安。
15.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东汉统治,但并没有导致其灭亡,黄巾起义历时9个月被镇压,B项符合题意;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排除A项;东汉中后期因即位皇帝大都年幼,导致外戚专权。皇帝长大后依靠宦官除掉外戚,又导致宦官专权。皇帝也大多早逝,造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排除C项;东汉建立者光武帝采取一系列稳定局面的措施,到他统治后期出现了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排除D项。故选B项。
16.D
【解析】根据材料“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宗教信徒领导的农民起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也奠定了道教主要在社会底层传播、发展的历史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利用这一宗教,发动了黄巾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宗教信徒领导的农民起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D项正确;大泽乡起义、项羽起义和刘邦起义均不是利用宗教发动的起义,排除ABC项。故选D项。
17.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张角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领导人,D项正确;张陵在巴蜀地区创立了五斗米道,不是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排除A项;项羽和陈胜都是秦末反对秦朝暴政的义军领导人,排除BC项。故选D项。
18.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衰亡。”说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衰亡,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东汉前期的社会发展局面,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及农民起义,且农民起义没有推翻东汉统治,排除C项;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说明皇帝不能控制国家政治权力,排除D项。故选B项。
19.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由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专权;皇帝长大后以靠宦官除掉外戚,行使君权,这就导致宦官专权。而皇帝寿命大都短暂,所以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恶心循环,A项正确;如前所述,皇帝依靠宦官夺回君权,与丞相关无关,排除BD项;皇帝寿命大都短暂,皇帝专权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A项。
20.D
【解析】“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描写的是东汉末年经济调敝、人口减少的局面,造成此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故D项正确;生产力水平落后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排除A项;严重的自然灾害,不是东汉末年经济调敝、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西晋时期北方各族的内迁,并且北方各族的内迁不会造成“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排除C项。故选D项。
21.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祖逖北伐是东晋初年由祖逖领导的北伐,B项正确;东汉末年爆发黄巾起义,东汉中后期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乱象,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排除ACD项。故选B项。
22. 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解析】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农婢,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历史上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