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四川省各地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四川省各地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7 21:3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0 秦末农民大起义
1.(2022·四川·雅安中学七年级期末)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秦始皇焚书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人们的言论 B.禁止儒学传播
C.树立秦国的形象 D.加强思想控制
2.(2022·四川遂宁·七年级期末)秦统一六国后所采取的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就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而言, 不具有进步意义的是
A.统一车辆道路宽窄 B.焚书坑儒 C.修筑万里长城 D.统一文字、货币
3.(2022·四川泸州·七年级期末)秦王朝统一天下后,“不亲其民,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下列秦朝措施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
A.严刑苛法 B.统一文字 C.设立郡县 D.开凿灵渠
4.(2022·四川达州·七年级期末)秦朝短暂而亡的原因包括( )
①沉重的赋税②繁重的徭役和兵役③法律严苛④ 秦二世更加残暴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5.(2022·四川眉山·七年级期末)“这一场农民起义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但是导火线却的确是由于刑事法律制度规定的不合理。”材料中的“社会经济原因”是指
A.国家暴政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B.国家刑律规定“失期,法皆斩”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朝政腐败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6.(2022·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校七年级期末)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一句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这句童谣暗指( )
A.秦朝的刑法特别残酷 B.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
C.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 D.阿房宫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
7.(2022·四川宜宾·七年级期末)秦朝因暴政在农民起义中灭亡、刘邦因“约法三章”在楚汉之争中胜利,给我们的相同启示是( )
A.得民心者得天下 B.刑法不能太严酷 C.为人不能太骄傲 D.强者定能胜弱者
8.(2022·四川南充·七年级期末)秦朝时“赫衣塞路,图圈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 )
A.人民常受到刑法处罚 B.当时社会治安混乱
C.人民的法制观念淡薄 D.用民文化素质不高
9.(2022·四川成都·七年级期末)秦朝时死刑种类繁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株连。这说明秦朝( )
A.徭役繁重 B.刑罚残酷 C.赋税沉重 D.残忍殉葬
10.(2022·四川泸州·七年级期末)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11.(2022·四川绵阳·七年级期末)公元前209年夏,秦朝爆发了农民起义,在时间的表述方法上还可以写作( )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末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末期
12.(2022·四川达州·七年级期末)农民起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A.西周末年的国人暴动 B.商朝的武王伐纣 C.大泽乡起义 D.楚汉之争
13.(2022·四川广安·七年级期末)抓关键词或找关键句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张楚政权”“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等信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国人暴动 B.黄巾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刘邦项羽起义
14.(2022·四川宜宾·七年级期末)《史记·陈涉世家》载“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误期要被处死),由此引发了
A.大泽乡起义 B.八王之乱 C.黄巾起义 D.楚汉之争
15.(2022·四川眉山·七年级期末)“我们因遇雨误期,是要被杀头的;即使去戍边也要死十之六七。壮士不死则已,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A.陈胜、吴广想夺权 B.人民群众强烈要求
C.延期到达将被处死 D.秦的暴政民不聊生
16.(2022·四川遂宁·七年级期末)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九百卒大泽乡起义,“伐无道诛暴秦”,吹响了反秦起义的号角。关于这次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领导人是陈胜吴广
B.爆发的原因是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
C.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D.它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17.(2022·四川遂宁·七年级期末)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下列有关项羽的历史典故中,最具“正能量”、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是
A.鸿门宴
B.破釜沉舟
C.霸王别姬
D.四面楚歌
18.(2022·四川自贡·七年级期末)“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个诗句描述了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的事迹。与此相关的人物是
A.陈胜 B.刘邦 C.吴广 D.项羽
19.(2022·四川内江·七年级期末)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A.大泽乡起义 B.咸阳之战 C.垓下之战 D.巨鹿之战
20.(2022·四川达州·七年级期末)下列成语典故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是( )
A.纸上谈兵 B.破釜沉舟 C.卧薪尝胆 D.围魏救赵
21.(2022·四川乐山·七年级期末)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棋类运动。根据棋盘,请你判断一下这种游戏的产生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A.牧野大战 B.晋楚争霸 C.吴越争霸 D.楚汉之争
22.(2022·四川遂宁·七年级期末)小静同学搜集了“背水一战、暗度陈仓、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典故,请你帮助她确定与这些典故相关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A.春秋争霸 B.秦灭六国 C.楚汉之争 D.战国争雄
23.(2022·四川凉山·七年级期末)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战争,这场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为( )
A.长平之战 B.牧野之战 C.淝水之战 D.楚汉之争
24.(2022·四川广安·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形势图(见下图)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三:二世元年七月,发(征调)闾左(贫苦百姓)适戍(因罪戍守)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按照征发的编排次序,都应当前往),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估计、揣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1)材料一中后来实力大增的秦国是哪个?(写字母)它实力增强主要与哪次变法有关?请说出这次变法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
(2)材料二中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后建立了怎样的国家?该国家掌管行政事务的中央最高职务叫什么?材料三所述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这一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3)从秦帝国的兴亡史里,你得到了哪些启发?(两点以上)
参考答案:
1.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故选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秦王扫六合”·巩固统一的措施
2.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焚书坑儒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具有进步意义,B项符合题意;修筑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匈奴的侵犯,排除C项;统一车辆道路宽窄、统一文字、货币,巩固统一的措施,排除AD项。故选B项。
3.A
【解析】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当时的刑罚及其残酷,所以严刑苛法能够证明秦代“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故选A;BCD是秦朝巩固统一方面的措施,与“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无关,排除。
4.C
【解析】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所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5.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朝施行暴政,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社会经济原因最终激起农民起义,秦朝灭亡,A项正确;国家刑律规定“失期,法皆斩” ,这是导火线,不是社会经济原因,排除B项;秦朝没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朝政腐败,排除C项;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是重要原因,不是社会经济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阿房指阿旁宫,秦始皇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如修建骊山陵墓和阿房宫等,体现了秦朝徭役繁重,导致民怨沸腾,B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秦朝的刑法,排除A项;阿旁宫不是陵墓,“阿房,阿房,亡始皇”指的是秦朝因实行暴政而灭亡,排除C项;发动起义灭亡秦朝的是陈胜吴广和之后的刘邦项羽等,与阿房宫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解析】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是不得民心,导致秦朝灭亡。刘邦“约法三章”是顺应民意,深得百姓爱戴,导致在楚汉战争中胜利,秦朝灭亡和刘邦胜利最能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A项正确;BC项只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不适应刘邦,排除;D项说法绝对化,排除。故选A项。
8.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述现象说明了刑法严酷,人们经常受处置。秦朝实行残酷刑法,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居都要受到牵连,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严刑峻法的处置,A项正确;由此可知,题干所述现象说明了秦朝刑法残酷,不能说明当时社会治安混乱、人民法制观念淡薄,也无法说明国民文化素质低,排除BCD项。故选A项。
9.B
【解析】据材料“秦朝时死刑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可知,这反映了秦朝法律严苛,刑罚残酷,轻罪重罚。B项正确;AC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秦朝的徭役繁重、秦朝的赋税很重和秦朝的刑法残酷都是秦的暴政的表现。秦朝统一度量衡和秦末农民起义无关。①②④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11.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公元前1年至公元前99年是公元前1世纪,以此类推可知公元前209年是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的时间计算是从前向后,所以公元前209年应该是公元前3世纪末,D项正确;综上所述可知ABC项写作错误,排除。故选D项。
12.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故C符合题意;西周末年的国人暴动是平民暴动,排除A;商朝的武王伐纣属于推翻暴虐王朝的战争,排除B;楚汉之争是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排除D。故选C。
13.C
【解析】根据材料“‘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张楚政权’‘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及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一队被派往北部边境的戍卒,在大泽乡遇雨受阻。按照严酷的秦朝法律,不能如期赶到戍地,将被处死。这些戍卒于是铤而走险,在陈胜、吴广领导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C项正确;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排除A项;184年,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起义军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排除B项;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因此平息。其中,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陈涉指的是陈胜,“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指的是陈胜等人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在行至大泽乡时遇上大雨,无法按期到达,按照秦朝律法要被处死,由此引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即大泽乡起义,A项正确;八王之乱是西晋诸侯王因争夺中央政权引发的内乱,排除B项;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起义原因是朝政腐败和自然灾害频发,排除C项;楚汉之争是刘邦、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
15.D
【解析】根据“我们因遇雨误期,是要被杀头的;即使去戍边也要死十之六七。壮士不死则已,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以看出,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在于秦朝的暴政,激化了社会矛盾,D项正确;ABC项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BC项。故选D项。
16.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大泽乡起义在秦朝军队的镇压下失败了,没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D项符合题意;大泽乡起义的领导人是陈胜、吴广,排除A项;大泽乡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排除B项;大泽乡起义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排除C项。故选D项。
17.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现在破釜沉舟是表达“正能量”、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成语,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能体现最具“正能量”、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人物“项羽”以及限定词最具“正能量”、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结合项羽的生平事迹,逐一分析四个选项,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鸿门宴、霸王别姬、四面楚歌的内容不具备最具“正能量”、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内容,可以排除。
18.D
【解析】依据“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D符合题意;ABC项人物与“破釜沉舟”无关,排除。故选择D。
19.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将秦军主力歼灭,D项正确;大泽乡起义的领导人是陈胜吴广,排除A项;咸阳之战与项羽无关,也不是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排除B项;垓下之战是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战役,排除C项。故选D项。
20.B
【解析】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破釜沉舟成语由此而来。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随后,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B项符合题意;纸上谈兵、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等都是春秋时期争霸中留下的成语,排除ACD项。故选B项。
21.D
【解析】根据棋盘中的“楚河、汉界”字样,联系所学可知,楚汉之争中,刘邦项羽本来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以西为汉,以东为楚,鸿沟就是楚汉边界,即楚河汉界。故选D。
点睛:解题时需抓住图片中的文字,结合课本补充知识做出判断,直选答案即可,此题不宜采用排除法。
22.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背水一战、暗度陈仓、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与楚汉之争有关,秦朝灭亡后,作为农民起义的两位领袖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天下,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背水一战”指的是汉将韩信率兵攻赵,出井陉口,令万人背水列阵,大败赵军,“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指的是项羽最终被刘邦的军队围困于垓下,霸王别姬,兵败自杀,C项正确;其他时间的选项都是错误的,排除ABD项。故选C项。
23.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D项符合题意;战国时期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其中规模最大、最激烈的是 长平之战,排除A项;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打败商纣,推翻商朝统治,排除B项;东晋时,谢石、谢玄败苻坚于淝水,前秦和东晋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排除C项。故选D项。
24.(1)C;商鞅变法;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2)秦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丞相;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3)国家的统一要注意以民为本,不能实行暴政,过度压榨人民。
【解析】(1)
根据图示内容可知是秦国势力大增,即C国;秦国势力大增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2)
根据“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秦统一六国。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该国家掌管行政事务的中央最高职务叫丞相,秦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根据“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按照征发的编排次序,都应当前往),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估计、揣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三所述是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3)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家的统一要注意以民为本,不能实行暴政,过度压榨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