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秦统一中国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四川省各地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秦统一中国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四川省各地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7 21:4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9 秦统一中国
1.(2022·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校七年级期末)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这一年处于( )
A.公元前3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前期 D.公元前2世纪后期
2.(2022·四川达州·七年级期末)年代尺有助于我们形成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李白诗作《古风》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中的(  )
A.A B.B C.C D.D
3.(2022·四川资阳·七年级期末)李白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诗中"秦王扫六合"指的是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秦统一全国
4.(2022·四川宜宾·七年级期末)观察下面三幅图,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明显是( )
A.民族融合形成华夏族 B.战乱不断与匈奴入侵
C.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D.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
5.(2022·四川眉山·七年级期末)“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从诗中可看出战国七雄中的秦国地理位置处于最( )端。
A.东 B.南 C.西 D.北
6.(2022·四川达州·七年级期末)习近平强调加大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曾经指出:“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秦朝时,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刺史 D.御史大夫
7.(2022·四川广元·七年级期末)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8.(2022·四川自贡·七年级期末)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朝 B.汉朝 C.夏朝| D.商朝
9.(2022·四川广安·七年级期末)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A.郡县制导致秦末农民战争
B.七国之乱都在汉初郡县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秦快速灭亡主要因为没有分封
10.(2022·四川广元·七年级期末)毛泽东说“百代都姓秦政治”,你认为这里的”制“指的是( )
A.世袭制 B.行省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11.(2022·四川·雅安中学七年级期末)陕西咸阳秦朝都城遗址出土的诏版中记载:“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材料中的“皇帝”是指( )
A.禹 B.启 C.黄帝 D.秦始皇
12.(2022·四川眉山·七年级期末)下图秦朝中央行政系统简表中的方框内应填写
A.御史大夫 B.三公九卿 C.司隶校尉 D.刺史
13.(2022·四川乐山·七年级期末)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可以概括为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大一统"局面的首次出现
C.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交融加强
D.封建社会繁荣、开放,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14.(2022·四川广安·七年级期末)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某学校历史组在当天推出了以“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为主题的文物图片线上展览。下列符合该主题的图片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22·四川资阳·七年级期末)下列文物中可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第一手史料的是( )
A.B. C. D.
16.(2022·四川资阳·七年级期末)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
A.世袭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17.(2022·四川达州·七年级期末)某班同学正在学习利用图示法学习秦朝历史,他们制作了下边图示,可知他们正在学习秦朝
A.加强思想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抵御匈奴南下 D.巩固国家统一
18.(2022·四川绵阳·七年级期末)秦朝建立后,李斯升任丞相。他建议秦始皇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郡具制,建议统一文字,又在统一法律、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这些建议和努力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 )
A.开疆拓土,青史留名 B.加强思想控制
C.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D.有效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
19.(2022·四川德阳·七年级期末)公元前221年,李斯等人建议秦王“自称“朕’,改‘令’为‘诏’”。其主要目的是
A.建立首个王朝 B.促进经济交流
C.彰显皇权独尊 D.实现文化一统
20.(2022·四川宜宾·七年级期末)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下面三幅图片展示的措施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巩固统一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文字 D.统一货币
21.(2022·四川自贡·七年级期末)秦统一后,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的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小篆
22.(2022·四川南充·七年级期末)史料记载的“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一现象最早应发生于( )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东汉
23.(2022·四川凉山·七年级期末)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始皇帝在经济文化上做的统一措施有( )
①统一文字 ②统一货币 ③统一度量衡 ④统一道路宽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24.(2022·四川遂宁·七年级期末)大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是
A.辽东、临洮 B.鸭绿江、嘉峪关
C.山海关、嘉峪关 D.山海关、临洮
25.(2022·四川德阳·七年级期末)长城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一位外国人曾这样评价:“一个能够修筑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克服不了的。”秦长城的主要功能体现在( )
A.扩大秦朝疆域 B.炫耀国威 C.划定国界 D.军事防御工程
26.(2022·四川遂宁·七年级期末)一位秦朝老人收到家书,得知其子在参与长城西起点处修筑。请你告诉老人他的儿子在下列哪个地方
A.临洮 B.长安 C.辽东 D.陇西郡
27.(2022·四川·雅安中学七年级期末)下列对长城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是抵御匈奴的著名城防 B.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性
C.秦长城东起临洮,西至辽东 D.蜿蜒万余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28.(2022·四川凉山·七年级期末)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从战国时期就开始修建。秦统一后修建的长城被誉为“万里长城”,它起止于( )
A.西海 辽东 B.陇西 东海 C.辽东 东海 D.临洮 辽东
29.(2022·四川广元·七年级期末)“它由秦始皇派蒙恬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里。”这句话描述的伟大工程是( )
A.秦长城 B.都江堰 C.灵渠 D.云冈石窟
30.(2022·四川内江·七年级期末)秦朝的疆域,最南达到
A.东海 B.南海 C.长城 D.陇西
31.(2022·四川广安·七年级期末)______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秦朝把文字统一成______,作为全国通行文字。
32.(2022·四川绵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李白
材料二: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唐胡曾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秦王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3)材料一中的秦王为巩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分别统一了什么?
(4)材料二中的“胡”指哪个少数民族?为了抗击这个少数民族,秦王采取了什么措施?
(5)“祸起萧墙内”指的是秦末农民起义,它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3.(2022·四川凉山·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请回答:
(1)秦国完成统一大业是在哪年?秦朝的都城在哪里?
(2)秦统一后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在中央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的官职名称各是什么?
(3)秦朝统一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34.(2022·四川眉山·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七雄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
材料二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继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秦军的战绩是全胜58次,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4次,败北3次。
——摘编自粟劲《秦律通论》
材料三 秦地处中国西北部的渭河流域,这一地理位置本身有助于秦国获得胜利,因为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难攻易守。秦统治者可以进攻东面的其他国家而无后顾之忧。……公元前318年,占领了四川的产粮大平原,这大大地扩大了秦的地盘,增强了秦的力量。……最后,秦统治者都是些能干而又野心勃勃的现实主义者,率先应用法家学说,将所有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二、三概括秦完成对全国统一的有利条件。
材料四 秦统一后,嬴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第一位始皇帝》
(2)材料四中的“这种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制度?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制度的实行产生的影响。
材料五 中央集权制是全国统一的重要条件,而全国大一统的局面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政治环境,即可以避免一些纷争和割据,可以减少某些统治阶级内部的有害战争。……统一集权的政治环境还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秦汉时中国第一次出现了大一统局面,“海内为一,开关梁(道路),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胡如雷《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和社会政治影响》
(3)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国古代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
35.(2022·四川广元·七年级期末)制度建设是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需要,它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三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四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以法家学说作为立国思想。他废除了所有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制度及这一制度选择部落首领的标准。
(2)材料二的“天下为家”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请指出确立这一制度的关键人物。
(3)材料三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制度的积极作用。
(4)材料四中的“新皇帝”指谁?其内容论及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深远影响?
36.(2022·四川凉山·七年级期末)材料一:鞅申变法改良之义,孝公大为赞赏,重用之;鞅“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材料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他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到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时期。为了巩固这来之不易的大一统,王朝在行政机构上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处处体现出国家最高权力的所属。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你说说材料中提及“兵革大强”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请分析材料一中所述之事于材料二所说王朝的建立有何作用?
(3)请你说说在行政机构上此王朝在中央设置了哪些主要官职?国家最高的权力是属于谁?
37.(2022·四川资阳·七年级期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图1中的文字主要记录了我国什么时期的历史。图2中秦朝颁行的全国通用文字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所示典籍属于哪两大学派的经典作品。指出图1学派创始人的治国主张。如何评价图2 学派的创始人。
38.(2022·四川乐山·七年级期末)秦始皇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也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千古一帝"。识读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探究。
(1)图1反映了秦朝对中央和地方管的管理,在地方管管理上采取了何种政治制度?请分别指出ABCD所代表的名称。
(2)图2中秦国的马字是什么字体?体现了秦朝巩固统治的什么措施?该措施的施行有何作用?
(3)除上述图片反映的措施外,秦始皇为巩固统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列举两点。
参考答案:
1.B
【解析】依据题干图片和公元纪年法可知,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公元前221年应属于公元前3世纪,因为公元前的时间数越小离现在越近,所以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后期,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2.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王扫六合”指的是秦朝统一六国。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即公元前3世纪。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3.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六合原指方位,这里指的是东方六国。“秦王扫六合"指的是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全国,D项正确;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其中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与秦国无关,长平之战是秦国打败赵国的战役,均与秦灭六国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4.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竞相争霸,操控政治局面。当时有众多的诸侯国,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到了战国时期,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的诸侯国左右着政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因此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最明显的趋势是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项正确;华夏族起源于炎黄时期,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匈奴入侵,排除B项;“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国“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最西端,物质基础雄厚。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商鞅变法后,秦实行法治,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具备了统一的历史条件。C项正确;ABD项都在秦国的东部,排除ABD项。故选C项。
6.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首创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注意区分秦朝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得出答案。
7.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为了更好的对全国进行统治,建立了中央集权制,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8.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据此可知,中央机构创立于秦朝时期,A项正确;汉朝晚于秦朝,排除A项;夏朝和商朝时期还没有设立皇帝,排除CD项。故选A项。
9.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这是说起义是因为暴政,而不是郡县制不好;“有叛国而无叛郡”,这是说七国之乱是因分封制,郡县是服从中央的,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暴政导致秦末农民战争,七国之乱都在汉初封国, 秦快速灭亡主要因为暴政,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0.C
【解析】所谓“秦政治”,是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封建制”,改成“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王朝任命,从而稳固了中央集权,也就成为几千年来中国政治体制的一个基本格局。简单说,秦政治就是中央集权制度。选择答案C。
11.D
【解析】根据材料“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皇帝’”及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天下以后,秦王嬴政自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D项正确;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排除A项;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标志着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排除B项;黄帝是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被称为“人文初祖”,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解析】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图中方框内应填写御史大夫,,A项正确;三公九卿是中央官制的名称,排除B项;司隶校尉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中央)和周边地方的监察官,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设置十三州部刺史,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解析】根据所学,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代继续巩固大一统的局面,B项正确;A项是夏商时期,C项是三国两晋时期,D项是隋唐时期,排除ACD项。故选B项。
14.D
【解析】依据题干“从春秋到秦汉”,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不属于这一时期,①排除;吴王夫差是春秋时期的诸侯王之一,属于这一时期,②正确;战国铜壶反映了当时的水陆攻战,属于这一时期,③正确;秦半两钱反映的是秦朝统一货币,属于这一时期,④正确。故选D。
15.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史料指的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秦始皇统一货币,全国使用统一的圆形方孔半两钱,这一货币直接反映了秦朝当时的货币情况,可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的第一手史料,A项正确;五铢钱是是汉武帝时期的货币,排除B项;开元通宝是唐朝时期的货币,排除C项;纸币最早出现于宋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秦朝“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可知,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秦朝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中央集权加强,B项正确,排除C项;世袭制、禅让制是王位或官位的传承制度,不是行政制度,排除AD两项。故选B项。
17.D
【解析】
题干图示反映了秦朝为巩固国家统一在经济上和文化上采取的措施。秦朝建立后,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统一文字为小篆。这些措施促进了秦朝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D符合题意;图片没有体现加强思想控制,A排除;图二没有体现加强经济管理,B排除;图片没有体现抵御匈奴南下,C排除。故选择D。
18.D
【解析】实现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统一文字、统一法律、度量衡和车轨等都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所以这些建议和努力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管理地方和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全,D项正确;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巩固统一,而不是开疆拓土、加强思想控制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排除ABC项。故选D项。
19.C
【解析】结合课本所学,秦始皇为表示皇帝的独尊地位,采纳李斯等人建议,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这些规定被历代王朝沿用。C正确,ABD排除。故选C。
20.A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图中分别是秦朝实行的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和统一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秦朝统治,巩固统一,A项正确;统一度量衡、 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只分别针对第三幅图、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不能反映三幅图的主题,排除BCD项。故选A项。
21.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一项是统一文字。统一用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统一文字便于国家政令的畅通和推行,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排除;B项是商周刻写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排除;C项大篆不是秦统一后的通用文字,排除。故选D。
22.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包含了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形制和统一文字这三项内容。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的差别很大,影响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秦朝还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因此,题干所述现象最早应发生于秦朝,C项正确;由此可知,题干所述现象最早发生在秦朝,因此,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23.A
【解析】秦始皇灭掉六国,实现统一,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经济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文化上实行焚书坑儒,①②③是经济文化上统一措施,统一道路宽度是交通方面内容,④错误。A项正确;BCD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A项。
24.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25.D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始皇让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由此分析D符合题意,故选D。
26.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蜿蜒万余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7.C
【解析】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C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南下,下令修建长城,长城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性,成为被中华民族的象征,被称为“万里长城”,AB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28.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抵御匈奴,秦始皇将战国时期各国在北方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筑成一条“万里长城”。秦朝时的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29.A
【解析】秦朝统一后,为了加强统治,派遣大将蒙恬抗击匈奴,北修长城。A项正确;都江堰是战国时期李冰修建,排除B项;灵渠位于南方,是沟通湘水和漓水的水利工程,排除C项;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开辟于魏晋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30.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它的的疆域,最南达到南海,东到东海,北到长城一线,西到陇西,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31. 甲骨文 小篆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得出①甲骨文;秦朝把文字统一成小篆,作为全国通行文字,得出②小篆。
32.(1)嬴政;灭掉六国,完成统一
(2)郡县制
(3)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4)匈奴;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5)秦的暴政
【解析】(1)依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结合所学分析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历史。所以说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嬴政或秦始皇,“扫六合”指的是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2)依据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后,为巩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在文化方面,统一了文字,以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4)依据材料二“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结合所学分析可知,材料二中的“胡”指的是匈奴;秦朝建立后,为抗击匈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同时还修筑了长城。
(5)结合所学可知: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33.(1)公元前221年、咸阳
(2)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3)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解析】(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国完成统一大业是在公元前221年,秦朝的都城设在咸阳。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统一之后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在中央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掌管行政事务的是丞相,掌管军事事务的是太尉,掌管监察事务的是御史大夫。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4.(1)经历长期战乱后,人民渴望国家安定统一;商鞅变法大大增强了秦国国力,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灭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占领物产丰富的四川,进一步增强了秦国实力(或四川物产丰富,为战争提供了物资保障。);统治者的雄才大略。(意思相近皆可)
(2)郡县制;影响:废除了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意思相近皆可)
(3)在中国实行中央集权才有利维护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减少动乱,维护社会稳定;便利各地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有利于经济发展(意思相近皆可)
【解析】(1)
根据材料一“战国七雄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可知经历长期战乱后,人民渴望国家安定统一;根据材料二“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继位的109年间……”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大大增强了秦国国力,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灭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材料三“秦地处中国西北部的渭河流域,这一地理位置本身有助于秦国获得胜利,因为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难攻易守。秦统治者可以进攻东面的其他国家而无后顾之忧……”可知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占领物产丰富的四川,进一步增强了秦国实力。
(2)
根据材料四“秦统一后,嬴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地方行政制度”是指郡县制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郡县制度的影响可从废除了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等方面进行回答。
(3)
根据材料五“中央集权制是全国统一的重要条件,而全国大一统的局面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政治环境,即可以避免一些纷争和割据,可以减少某些统治阶级内部的有害战争。……统一集权的政治环境还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结合所学可从在中国实行中央集权才有利维护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减少动乱,维护社会稳定、便利各地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有利于经济发展等方面回答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
35.(1)制度:禅让制。标准:有才能和贤明的人。(意思相近即可)
(2)制度:世袭制。人物:启。
(3)制度:分封制。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意思相近即可)
(4)秦始皇(嬴政)。郡县制。影响: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解析】(1)
根据材料可知,“尧知子丹朱之不肖”说明尧没有把联盟首领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丹朱是因为他的品行不好,而最终把位子传给品行高尚的舜,这一制度被称为禅让制,禅让的标准就是贤德之人。
(2)
根据所学可知,天下为家是指将首领之位传给自己后代的做法,即世袭制,夏朝建立者禹死后,他的位子被他的儿子启继承,这就是世袭制,所以“天下为家”反映的是世袭制,关键人物是启。
(3)
根据可知,“封建亲戚”是指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的制度,即分封制。“以藩屏周”说明了实施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疆土,维护周王朝的通知。通过分封制的实施,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
根据所学可知,“新皇帝”指的是秦朝的建立者秦王嬴政,他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封建国家和王国”指的是分封制形成的诸侯国,“废除了所有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指的是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使皇帝和中央牢牢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这种制度推向全国,这一制度被历代王朝沿用,所以这一制度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6.(1)商鞅变法;军事上采取了奖励军功的措施
(2)商鞅变法为秦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皇帝
【分析】(1)
根据材料一“鞅申变法改良之义,孝公大为赞赏,重用之”,可知与商鞅变法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公元前356年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获胜,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因此材料所述的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在军事上,采取奖励军功措施,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因此材料中提及“兵革大强”的直接原因是军事上采取了奖励军功的措施。
(2)
根据材料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他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到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所述之事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因此材料二材料一中所述之事于材料二所说王朝的建立的作用,是因为商鞅变法为秦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在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赢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因此在行政机构上此王朝在中央设置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主要官职,国家最高的权力是属于皇帝。
37.(1)时期:商周时期;文字:小篆(2分,错字不给分)
(2)图1:道家;图2:儒家。图1学派主张:“无为而治”;评价:孔子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分析】(1)
根据图1“刻有文字的甲骨”及所学可知,图1中的文字是甲骨文,记录了我国商周时期的历史。根据图2及所学知识可知,图2是秦朝时期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小篆。
(2)
根据《老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根据“《论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论语》记录的是孔子是言论。春秋时期的孔子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8.(1)郡县制;A:皇帝;B:丞相;C:御史大夫;D:郡守。
(2)小篆;统一文字,有助于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
(3)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等。
【解析】(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1反映的是秦朝建立后实行的各项政治制度,秦朝在地方管理上采取的是郡县制;A处是皇帝;B处是丞相;C处是御史大夫;D处是郡守。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国的马字最后成为全国统一文字,秦朝建立后统一的文字是小篆所以秦国的马字是小篆;这体现了秦朝采取的统一文字的措施,文字的统一有助于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除了统一文字外,秦始皇为巩固统治还采取了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