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四川省各地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四川省各地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7 21:4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 青铜器与甲骨文
1.(2022·四川达州·七年级期末)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2.(2022·四川泸州·七年级期末)我国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夏朝时开始出现最早的青铜礼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下列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 B.
C. D.
3.(2022·四川乐山·七年级期末)下图为清代潍县籍收藏家陈介祺收藏过的青铜器毛公鼎,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封而铸。它属于
A.酒器
B.食器
C.乐器
D.礼器
4.(2022·四川资阳·七年级期末)下图所示文物又称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该文物
A.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B.由一位著名的工匠独立铸造
C.是商代铸造的一种青铜礼器 D.现在已被列入出国展览名单
5.(2022·四川乐山·七年级期末)“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反映了商朝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2022·四川遂宁·七年级期末)如图是我国1964年发行的4枚邮票。据此判断邮票中的器物属于
A.陶器 B.瓷器 C.青铜器 D.铁器
7.(2022·四川广安·七年级期末)“对于当时的平民百姓而言,青铜器几乎是遥不可及的,他们的生活必需品多是陶器。另 外,骨、牙器用具的需要也推动了相应手工业的发展。”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青铜器相对贵重,是身份地位乃至权力的象征
B.平民百姓不喜欢青铜器,只喜欢使用陶器
C.骨、角、牙器用具较多,平民不需要青铜器
D.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数量不多,不如陶器精美
8.(2022·四川达州·七年级期末)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贵族使用礼器数量的不同反映了(  )
A.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B.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愈加成熟
C.腐败严重,奢靡之风盛行
D.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9.(2022·四川眉山·七年级期末)商代青铜冶铸技术日臻完善,留下了众多的青铜礼器,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等级界限的严格。这表明商朝人已将其用于他们最看重的
A.经济生产 B.政治活动 C.艺术审美 D.日常交往
10.(2022·四川乐山·七年级期末)巨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精美的“四羊方尊”可以证明当时我国
A.商业水平的提高 B.农耕文明的出现
C.铁器农具的改进 D.青铜器高超的工艺
11.(2022·四川宜宾·七年级期末)下列组图代表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其中商周青铜文明的代表成就是( )
A.猪纹陶体 B.四羊方尊 C.铜冰鉴 D.青瓷莲花尊
12.(2022·四川成都·七年级期末)它于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它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它”指的是( )
A.九州鼎 B.四羊方尊 C.司母戊鼎 D.编钟
13.(2022·四川广元·七年级期末)下列青铜器中,发掘出土于成都平原的是( )
A.三星堆青铜面具 B.四羊方尊 C.司母戊鼎 D.青铜利簋
14.(2022·四川南充·七年级期末)四羊方尊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被评定为我国青铜器十大顶级国宝之一。它的出土最能说明商朝青铜器()
A.制作工艺高超 B.种类丰富 C.分布范围广泛 D.数量众多
15.(2022·四川德阳·七年级期末)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面具 D.毛公鼎
16.(2022·四川广元·七年级期末)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后启青铜铭文,现代汉字由它演变而来。材料中的“它”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17.(2022·四川泸州·七年级期末)文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的重大成果。我国早在商朝时期便有了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商朝“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指(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草书
18.(2022·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校七年级期末)从简单的刻画符号到发明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9.(2022·四川遂宁·七年级期末)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日前提出了“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的阶段性成果,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汉字(汉语)排名第一.请说出与汉字一脉相承的最早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20.(2022·四川广安·七年级期末)林语堂在《如何理解中国人》中说:“中华民族有三座长城,第一座长城是从秦始皇开始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座长城是指汉字,……”汉字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开始出现于(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21.(2022·四川乐山·七年级期末)如下图中的文字,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商朝时期一直被使用到今天 B.直到近代才被人们发现和识别
C.记载的内容只涉及祭祀与战争 D.只运用象形这种造字方法
22.(2022·四川南充·七年级期末)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方法,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其中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的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 )
A.指事 B.象形 C.会意 D.形声
23.(2022·四川·雅安中学七年级期末)某同学在阅读课外书籍时,看到书中这样写道:“在商朝,贵族征讨其他国家胜利后往往举行祭祀,向祖先报捷。”如果要验证它的真实性,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应该是( )
A.《论语》 B.金文 C.甲骨文 D.铭文
24.(2022·四川资阳·七年级期末)小明在研究某段历史时作了如下记录,据此判断小明研究的主题是( )
最早被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们找到 最初当做包治百病的药材“龙骨”使用 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首次发现
A.高超的青铜铸造艺术 B.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
C.中医药的发展历史 D.清代金石学的发展
25.(2022·四川凉山·七年级期末)“信史”指的是有文字记载的较为详实可信的历史。我国信史始于发现(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化石
26.(2022·四川眉山·七年级期末)“至于商朝的历史,则因有近代殷墟出土的遗物为佐证,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对我们理解商朝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有很大帮助的文字是
A.小篆 B.甲骨文 C.隶书 D.行书
参考答案:
1.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距今7000年左右的河姆渡居民使用骨耜;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铜器,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春秋后期出现铁制农具。由此可见,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③④①②,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2.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司母戊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3.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西周的青铜器毛公鼎,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封而铸,是重要的礼器。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4.C
【解析】后母戊鼎是商朝是铸造的青铜器,主要是用于祭祀使用,属于礼器。故C符合题意;后母戊鼎是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不是最大,排除A;该青铜器至少由两、三百人铸造而成,排除B;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排除D。故选C。
5.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如著名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所以②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而①兵马俑反映的是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发展水平,排除,③彩陶反映的是半坡原始居民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排除。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6.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邮票中的器物是商周时期著名的青铜器造型,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商周时期著名青铜器皿,不是体现陶器,A项错误;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是商周时期著名青铜器的代表,而不是瓷器,B项错误;材料所述邮票中的器物是青铜器,而不是铁器,D项错误。
7.A
【解析】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逐渐由食器发展为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因此,依据材料“青铜器几乎是遥不可及的”说明青铜器相对贵重,是身份地位乃至权力的象征,A项正确;不是平民不喜欢青铜器,只喜欢使用陶器,是因为青铜器贵重,排除B项;因为青铜器昂贵,所以骨、角、牙器用具较多,排除C项;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数量丰富,并不是不多,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以后的青铜器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礼器的类型与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选项D符合题意;“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符合史实,但是题干内容没有体现,A排除;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愈加成熟,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B排除;腐败严重,奢靡之风盛行,与题干内容不符,C排除。故选D。
9.B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信息“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等级界限的严格”并结合所学可知,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由酒器为主变为以礼器为主,由食器发展为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或数量多少是区分贵族等级的标志)。说明了礼器的类型和数量的多少能反映出权力的大小和等级界限,因此这表明商朝人已将其用于他们最看重的政治活动,B项正确;经济生产、艺术审美、日常交往都与题干“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等级界限的严格”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D
【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商朝青铜器“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可以证明商朝时期青铜器高超的工艺,处于青铜时代,D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商朝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没有体现商业水平的提高,A排除;原始社会后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表明原始农耕文明出现,B排除;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农具出现并得到推广,C排除。故选D。
11.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青铜器文化的灿烂时期开始于商朝。夏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造型奇特、做工精美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是商周青铜文明的代表成就。B项正确;河姆渡居民用来盛装东西的陶器,是猪纹陶体,排除A项;铜冰鉴,是战国时期青铜酒器,排除C项;青瓷莲花尊,一般指北朝青瓷莲花尊,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解析】商周时期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其中司母戊鼎是典型的青铜器代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C项正确;九州鼎是夏朝时期铸造,排除A项;四羊方尊是商朝青铜器的精品,排除B项;编钟是战国时期的乐器,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三星堆文明发现于成都平原,所以发掘出土于成都平原的是三星堆青铜面具,A项正确;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青铜利簋出土于陕西,排除BCD项。故选A项。
14.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因此,四羊方尊的出土最能说明商朝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A项正确;仅四羊方尊这一件青铜器,无法说明商朝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也无法说明青铜器分布范围广泛,排除BCD项。故选A项。
15.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代表作有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C项正确;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商朝著名青铜器,毛公鼎是西周青铜器,均不是西南地区“三星堆”文化的代表作品,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A
【解析】依据题干“现代汉字由它演变而来”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汉字的形体指汉字的书写体态,现代汉字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上承原始刻绘符号,后启青铜铭文,A项符合题意;金文、小篆、隶书是汉字以后的演变形式,B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7.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汉字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A项正确;小篆是秦朝的官方字体,排除;隶书是汉朝时期推行的字体,C项排除;草书大约形成于汉朝,D项排除。故选A。
18.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A
【解析】商朝的甲骨文,是刻或写在龟甲及牛骨上的文字。这些文字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渊源关系,A正确,故本题选A。
20.B
【解析】商朝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B项正确;夏朝是在商朝之前,还未出现比较成熟的文字,排除A项;秦朝、西汉是在商朝之后,排除CD项。故选B项。
21.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著名学者王懿荣在买回来的药材里,发现龟甲和兽骨上刻有符号,他断定这是中国失传已久的古老文字。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B项正确;今天我们使用的文字不是甲骨文,排除A项;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排除C项;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排除D项。故选B项。
22.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已知最早的系统成熟的文字,其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构字方法,其中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的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指的是象形,B项正确;指事指的是以象征性的符号表示意义的造字法,排除A项;会意指的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新字的造字法,排除C项;形声指的是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新字的造字法,排除D项。故选B项。
23.C
【解析】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朝的人大都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问,而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因此有助于人们了解商朝时期的历史,C正确;《论语》是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属于儒家经典,A排除;金文或铭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但其在周朝比较流行,因此不是题干中所述最有说服力的文字材料,BD排除。故选C。
24.B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代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在1500个以上。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故小明研究的主题是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B项正确;高超的青铜铸造艺与“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不符,排除A项;中医药的发展历史与“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不符,排除C项;清代金石学的发展与“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5.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周时期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记事在龟甲或是兽骨契刻的文字,这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由此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A项正确;西周时期出现刻写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排除B项;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后通令全国使用的字体,排除C项;化石是指地壳中包存的属于古地质年代的动物或植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排除D项。故选A项。
26.B
【解析】根据材料“至于商朝的历史,则因有近代股墟出土的遗物以为佐证,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可知,清末发现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主要记载商朝的政治、经济、祭祀等活动;甲骨文是一战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B项正确;小篆是秦朝统一的文字,排除A项;隶书是秦以后形成的,排除C项;行书产生于楷书之后,约东汉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