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下册2.3蚕长大了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下册2.3蚕长大了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27 22:2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3 蚕长大了
动物的一生
一、导入新课
可爱的蚕宝宝已经慢慢长大了,在这段时间里,你是怎么照顾它们的?它们样子有变化吗?大家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二、讲授新课
蚕卵已经孵化出了蚕宝宝,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子呢?
二、讲授新课
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黑色的,很小,像蚂蚁一样。
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变白了,变大了,会吐丝和蜕皮。
二、讲授新课
1.观察蚕房中蚕的生活。它们的“家”有什么变化?
观察方法:从蚁蚕孵出开始,观察蚕宝宝的吃食、排便和活动等情况,了解蚕的生活和它们的“家”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观察准备:蚕、蚕盒、放大镜
二、讲授新课
怎样知道蚕还活着?
蚕会运动、进食、排便,这说明它还活着。
1.观察蚕房中蚕的生活。它们的“家”有什么变化?
二、讲授新课
1.观察蚕房中蚕的生活。它们的“家”有什么变化?
这一次看到的和上一次有什么不一样?
这一次看到的蚕比上一次看到的大了一些,颜色也变白了,蚕房里的丝更多了。
二、讲授新课
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我们必须保证给蚕提供新鲜的、干净的桑叶,否则会危及到蚕的生命安全。
二、讲授新课
2.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幼虫是动物个体发育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有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器官或构造,以适应其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通俗来讲就是“成虫小时候”。
二、讲授新课
2.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胸部
头部
腹部
胸足
气门
腹足
尾足
尾角
二、讲授新课
2.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蚕的口器属于咀嚼式口器,非常适于咀嚼桑叶。进食时,蚕用胸足协助口器把持桑叶,由上到下进食桑叶,在桑叶上会留下弧形的痕迹。
二、讲授新课
我们观察到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腹部有10个体节。通过观察蚕吃食物和蚕的运动,知道了蚕的头部有口器,主要作用是取食;腹部有足,主要作用是运动;身体两侧的小黑点主要作用是呼吸。
二、讲授新课
1.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刚孵化出的蚁蚕很小,像蚂蚁一样,身体很柔软;在生长过程中,蚕的身体由短变长,由细变粗,体色由黑色变成白色,身体表面有许多细毛,变得光滑等。
二、讲授新课
2.用身体的哪些部分感知周围的环境?
蚕宝宝头上虽然有六个单眼,但是视力非常不好,只能大概感受亮和暗,看不清具体东西。所以大部分情况下,蚕是靠嗅觉、味觉器官来寻找和辨别食物的。
二、讲授新课
3.用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
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食物,还需要注意保持蚕盒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幼蚕以桑叶为食,给桑叶要有一定的时间和数量,每天可以在清晨、中午、下午和晚上睡觉前各给桑叶一次,睡觉前可多放一些。对于4~5龄大蚕可适当增加给桑叶的频率和数量。
三、课堂小结
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蜕4次皮。
蜕皮
蚕的蜕皮
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皮不能随着身体长大而长大,当蚕的身体长大受到限制时,蚕就要蜕皮。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由蚕卵孵化出的幼虫为一龄幼虫,此后每蜕一次皮,就增加一龄,因此可用“蜕皮次数加1”来计算虫龄。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要蜕4次皮。
蚕的蜕皮现象
蚕 龄
蚕宝宝在幼虫阶段共要蜕皮四次,每蜕一次就算增加一岁。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第一龄;眠后进入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入第三龄;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四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大眠后就进入第五龄,五龄的蚕宝宝长得极快,体长可达6~7厘米。
一至五龄蚕
三、课外拓展
在蚕房中搭些小架子或用纸做些小格子为蚕结茧做准备。观察蚕吐丝的过程,用图画记录下来。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