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三、第四单元复习
目录
02
高频考点
01
思维导图
03
单元考点演练
思维导图
高频考点
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________________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2.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________________”。
东京
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3.1911年10月10日,________________爆发。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________________”。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2 000多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终结。
5.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君主专制制度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6.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7.1915年,______________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_____》(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是________________开始的标志。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资产阶级共和国
陈独秀
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
8.《新青年》和________________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阵地,________________(“德先生”)与________________(“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
9.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____________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掀起了一股________________的潮流。
北京大学
民主
科学
五四运动
思想解放
10.________________年5月4日,北京3 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提出“________________,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________________爆发了。
11.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多地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________________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1919
外争主权
五四运动
工人阶级
12.五四运动是一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先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________________运动。
13.1917年俄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先进青年知识分子
广大人民群众
思想启蒙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4.1921年7月23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上海开幕,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成立,________________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陈独秀
1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________________了。
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
单元考点演练
一、选择题
1. 据统计,1907年,广东陆军各级学校参加同盟会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30%以上;云南陆军讲武堂,学校高级职位均为革命党人把控,革命刊物《民报》在校内广泛传播,教员甚至设置革命书籍密室以供学生阅读。由此可知( )
A. 军校成为革命者的重要根据地
B. 南方多省的革命力量发展迅猛
C. 同盟会十分重视培养宣传人才
D. 废科举堵塞了士人的上升通道
A
【解析】题干反映了广东陆军各级学校的学生很多都加入了同盟会,云南陆军讲武堂的主要领导都是革命党人,而且校内革命氛围浓厚,这些现象说明了军校成为革命者的重要根据地,A选项符合题意;题干只涉及广东省和云南省,不代表南方多省,排除B选项;C、D选项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
2.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
A.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族主义
B. 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 三民主义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D. 三民主义的前提是推翻清朝统治
C
3.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
A. 推翻清朝的统治
B.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C. 建立君主立宪制
D. 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D
4. 孙中山在中华民国成立典礼上宣布:“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务必一洗而去之。”仅仅4天后,孙中山发表《宣告各友邦书》,承诺清廷与各国所订立条约、所借外债、所认赔款及外国人在中国各种特权继续有效。这表明( )
A. 辛亥革命已彻底失败
B. 孙中山放弃了共和理想
C. 临时政府被广泛承认
D.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性
D
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以及……是‘揖美追欧’的结果,也是‘五四’以前八十年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几代人的奋斗而取得的最富深远意义的结果。”下列最能体现“揖美追欧”精神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
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A
6. 1912年5月,有记者问孙中山,愿意由袁世凯接任总统职位,是出于个人意愿,还是出于国家利益?孙中山回答:“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这反映了( )
A. 袁世凯具有求民主共和革命理想
B. 媒体深刻影响政治格局
C. 孙中山对袁世凯的本质认识不清
D. 孙中山灵活的革命策略
C
【解析】民主共和是历史发展的潮流,袁世凯为了窃取革命果实,实行假共和真专制,孙中山对袁世凯的本来面目认识不清,让位于袁世凯,这体现出孙中山的政治局限性,C选项符合题意;袁世凯为了窃取革命果实而“鼓动共和”,是假共和真专制,排除A选项;题干无法体现媒体深刻影响政治格局,排除B选项;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反映了孙中山高尚的政治品质,但不利于中国革命,是一个失误,并非“灵活的革命策略”,排除D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
7. “从20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下列选项中,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人们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 儒家思想不符合社会需要
C. 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而尊孔
D. 当时人们的思想两极分化
C
8. 1917年,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指出,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中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这说明了( )
A. 帝制时代的旧思想阻碍共和实现
B. 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挽救民族危亡
C. 洗刷帝制思想逐渐成为国民共识
D. 更新国民思想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D
9. (2021天水市)题9图中的先进知识分子,在20世纪初掀起了一场主张改造国民思想的新文化运动。他们高举的口号是( )
A. 救亡图存 B. 民主共和
C. “实业救国” D. 民主与科学
D
10. 五四爱国运动已成燎原之势,全国30多个城市,卷入到斗争中来;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参与其中。这说明五四运动( )
A. 是由先进知识分子领导的爱国运动
B. 取得惩办国贼拒签和约的胜利
C. 广泛发动人民群众且涉及的范围广
D.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锋
C
11.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的“补课”和“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
A. 彻底地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C. 明确反对封建主义、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D. 大力宣传民主科学、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所以说,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以说,五四运动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
12. 茅盾在《五四运动回忆录》中写道:“我抛弃了从前‘书不读秦汉以下,文章以骈体为正宗’的信条,……开始钻研马克思主义,浏览欧洲十九世纪各派的文艺思潮,并努力翻译、介绍。”由此可知,五四运动( )
A. 刺激国人开始关注西方文化
B. 促使知识分子思想发生转变
C. 激发了中国青年的反抗意识
D. 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
B
13.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而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是因为广大工人阶级起来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该学者旨在说明( )
A. 戊戌变法提出变法图强的口号
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C.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D. 政治革命需要广大民众支持
D
14. 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1923年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则将高潮推向了顶峰。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C. 《辛丑条约》的签订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
15. 1840—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就主要表现为“上升”了。下列选项能作为“上升”趋势最好理由的是( )
A. 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 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五四运动使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
二、非选择题
16.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一直探索适合中国的救国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因宪政失败,导致社会失序,道德沦胥,人皆以为忧。如何挽救,如何寻找国家社会的新的出路,议论分歧。有识者力排复古倒退的逆流,坚持变革、进步的立场,提倡面向世界,解放个人,并认识到从浅近的新文学入手,以达变革人们的思想,乃至变革社会的目的。
——耿云志《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夕,新旧思想冲突之聚焦》
材料二 从白话文开始的“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一大批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从……领域激发和影响沉睡的中国人,尤其是唤起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文化深处奠定社会变革的思想基础和提供智力来源。
——徐平《解放思想与文化深层意识的觉醒》
材料三 《新青年》在除旧之后,紧接着就开始布新,广纳各种新思潮,实验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纷纷被介绍进来。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江巍《〈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材料四 1920年1月29日,孙中山致海外同志的信中说:“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兵法‘攻心’,语曰‘革心’,皆此之故。故此种新文化运动,实为最有价值之事。”
——耿云志《孙中山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浅近的新文学入手”的这场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2分)“有识者”主张如何变革?(2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宪政失败(或:北洋政府掀起复古倒退的逆流;北洋政府统治下政治混乱)。提倡面向世界,解放个人,从新文学入手,先变革思想进而变革社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运动从哪个领域“激发和影响沉睡的中国人”?(2分)对当时的中国青年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
思想文化领域。激发了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除旧”中的“旧”指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表现。(2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
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越来越多。
(4)根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认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共同影响是什么?(2分)→侧重考查历史解释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促进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2分)→侧重考查历史解释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