屺亭中学2014届九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测试(10月)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卷两部分,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拾(shè)级???????? 惬(qiè)意????地壳(qiào)???玲珑剔(dī)透 B.怅惘(wǎng)?????褒(bǎo)贬????污垢(gòu)????泠泠淙淙(líng) C.嶙峋(lín)???????? 崛(jué)起????簌(shù)簌???? 销声匿(nì)迹 D.孕(yùn)育??????古刹(chà)????圩(wéi)子???? 分道扬镳(biāo)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我们若经不住糖衣炮弹的考验,就会亵渎圣职且辜负人民的重托。
B.陶渊明一生傲骨嶙峋,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C.日本政府公然制造事端编造谎言,指责我国海军的正常巡航,其目的是不屑置辩的。
D.温家宝总理在任职期间恪尽职守鞠躬尽瘁,真正做到了无愧于人民。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A.延:邀请 B.语:告诉 C.足:足够 D.为:对,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攻克3D电视健康和安全的难题,是3D电视时代真正到来的关键。
B.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挥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C.中央美术学院的每一位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D.学校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罪。
5.对下面这段文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随着互联网的兴盛和消费主义的大行其道,“清宫剧”逐渐走入娱乐化的歧途,有的甚至打着野史的擦边球,胡乱编撰和篡改史实,以“戏说”代替“历史”。“鞭子飞舞闹银屏”,纵观层出不穷的“清宫剧”,题材雷同、纯属娱乐的低级制作不在少数。有批评指出,这不仅凸显影视创作者创造力匮乏和历史底蕴浅薄,也在潜移默化中对社会渲染了不良风气。 “‘清宫剧’泛滥是市场导向错误,价值观取向混乱的表现。”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认为,有些导演对野史文化概念模糊化,把握不当。历史剧要通过精心策划和创新,不要盲目跟风拍摄,“一味的编撰和歪曲,容易误导观众”。
A.“清宫剧”逐渐走入娱乐化的歧途,与互联网的兴盛和消费主义的大行其道是分不开的。
B.有些“清宫剧”打着野史的擦边球,胡乱编撰和篡改史实,这容易误导观众,让观众的价值观取向混乱。
C.根据观众的喜好和市场投资的需要,用“戏说”代替 “历史”,这是一种文学影视作品创作的方向。
D.影视创作者要提升自己的历史底蕴,增强创造力,以期给社会提供优良的有积极意义的“清宫剧”。
二.阅读与赏析(共45分)
(一)(12分)
太祖迎天子都许①,遗攸书曰:“方今天下大乱,智士劳心之时也,而顾观变蜀汉,不已久乎!”于是征攸为汝南太守,入为尚书。太祖素闻攸名,与语大悦,谓荀彧、钟繇曰:“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以为军师。建安三年,从征张绣。攸言于太祖曰:“绣与刘表相恃为强,然绣以游军仰食于表,表不能供也,势必离。不如缓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若急之,其势必相救。”太祖不从,遂进军之穰②,与战。绣急,表果救之。军不利。太祖谓攸曰:“不用君言至是。”乃设奇兵复战,大破之。
是岁,太祖自宛征吕布,至下邳,布败退固守,攻之不拔,连战,士卒疲,太祖欲还。攸与郭嘉说曰:“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乃引沂、泗灌城,城溃,生禽布。
注:①许:地名,许昌。②穰:地名,今邓州内城东南隅。
6.下列句子中的“之”与 “进急攻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辍耕之垄上 B.忘路之远近
C.怅恨久之 D.令辱之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荀攸很受曹操的仰慕,后被曹操重用,担任了军师。
B.荀攸随太祖征战,能根据对手的不同情况进行谋划。
C.荀攸认为,张绣和刘表之间已经貌合神离,提出对付张绣要用急攻之计。
D.荀攸等人建议曹操,趁吕布士气尚未恢复,水淹下邳城,终取得了胜利。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太祖迎天子都许 都: ②遗攸书曰 遗:
③太祖素闻攸名 素: ④城溃,生禽布 禽: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2分)
译:
(2)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2分)
译:
(二)(4分)
10.阅读上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1)请赏析诗歌第一句中的“满”字。(2分)
答:
(2)诗歌第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
答:
(三)(5分)
为人宽厚,以和为贵
①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因为芝麻丁点儿的事而大动肝火,大打出手。与之形成对比的人则对于个人得失并不斤斤计较,他们胸襟坦荡,持有“以和为贵”的处世态度。
②大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襟怀坦荡,大度宽宏,抱着以和为贵的处世态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战国时期的蔺相如为了国家的稳固,三让廉颇,终使廉颇心悦诚服,成就了史上有名的将相和。而那些度量狭小的人,不仅嫉贤妒能,而且刚愎自用,听不进善意的劝谏。所以,小鸡肚肠的庞涓才会兵败马陵道,其人其事只能是贻笑天下。
③可见,为人宽厚,以和为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可以化陌生为知音,也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而一心为己,不顾他人可以把小事变成大事,可以将好友变为夙敌,也可以使高尚变为猥琐。
④澳大利亚作家、演说家安德鲁·马修斯说过:“一个脚跟踩扁了紫罗兰,而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是啊,多一份包容,少一些隔膜,我们在人生路上才会让自己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⑤所以,无论做人做事,我们都要有一个宽容厚道的“心眼”。
11.文章第②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答:
12.请你谈谈对文章第④自然段画线句的理解。(2分)
答:
(四)(14分)
走进春天的怀里
②后来,大的战乱来了,无数安守家宅的人流离道途,破衣在风沙里飞舞,饥饿、疲困、丧家失子的惨痛,把人们变成苦忍的骆驼,在无尽的长路上跋涉着。等到看惯了战乱中的人脸,反而修正了我早期的印象,觉得那些骆驼并没有那么怪、那么丑,它们比人更能默默的忍耐,更能吞饮一切的痛苦。
③迎着风沙朝西走。在深浓的夜幕中,辽阔的原野上,我走着,心里摇响着驼铃声,幻想自己成为一只骆驼,忍着饥、忍着渴、忍着苦。在风雨霜雪的路上,我想念过骆驼;在饥饿干渴中,我想念过骆驼;当脚底起了流浆水泡,走路像针刺的时刻,我忍住泪,更想起那些负重的驼群了。如果有一天,我真能走到骆驼们生长的家乡,我真会诚心诚意和它们做朋友呢。
④但我一直没有机会进入想象中的沙漠,偶尔见到几只骆驼,也都是寂寞的流浪者,为那个时代默默的负重奔走。后来转到南方,连一只骆驼也难见了,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一只骆驼,在人生的道路上,默默行走多年了。这不只是一种空无的幻觉。我曾在长途的饥渴中,咀嚼自己蓬勃的、嫩草般的青春,当我在深夜的灯前,打开稿笺,让我的精神在格子上一步步行走时,人世便变为广阔无涯的瀚海,永远也走不到边了。
⑤我多么希望我的作品,响成一片叮当的驼铃,除了安慰我半生行走的寂寞,也能为在人生旅程上行走的人们,带来一丝慰藉和盼望。从纯美的感情世界里走出来,从沉重的依乡恋土的情怀里走出来,从一长串战乱的时光里走出来,临波顾影,已两鬓星霜了。我真的是一只憔悴的骆驼,日以继夜的走着,走着,年轻的孩子看我,就像我童年看骆驼一样,怕是又老、又丑、又怪吧。但道路给我智慧和耐力,使我不呻吟,不叫喊,不颓丧。尽管已再没有大把的青春让我咀嚼了,我还会走下去的。只要苍天给我呼吸,我就拼命的前进,每走一步,我笔下便会扬起一串驼铃的叮当。
⑥一群走过中国大地的骆驼,竟然影响了我一辈子,使我一生行迹,像骆驼行走在沙漠上一样,处处都有饥饿寒冷,都有风雨霜雪。把历史的苦难和现实的苦难,都驮负在背脊上,何止我这一匹骆驼呢?
⑦据说骆驼队行进时,都让最老的、熟识道路的、有过无数跋涉经验的骆驼走在最前面;小的骆驼,走在中间;像我这种半老不老、又不强壮的骆驼,只能殿后了。希望先辈的姿影作为引导,年轻一辈的勇锐行姿作为激励,使我勉力跟上而不落队。让我们在驼铃的交响中,走到春天的怀里去,一直走到春来雨润的绿洲。
13.第②段加点的“我早期的印象”指的是对骆驼怎样的印象?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印象?(3分)
答:
14.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答:
15.第④段中加点词“咀嚼”很耐人寻味,请结合句子品析。(3分)
答:
16.文章以“走进春天的怀里”为题,有何用意?(4分)
答:
(五)(10分)
17.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 ,春色未曾看。
②死即举大名耳, 。
③ ,春风不度玉门关。
④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⑤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
⑥ ,大雪满弓刀。
⑦泪眼问花花不语, 。
⑧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表达与交流(共4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声音,无处不在:大自然中的风声雨声,蝉鸣鸟语;生活中的歌声书声,笑声哭声;亲人朋友的安慰、鼓励、批评;还有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其中,一定有某种声音最让你难忘。它也许会让你想起一段往事,也许会让你产生丰富的想象,也许会让你领悟到可贵的哲理……
请以“最难忘的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
(2)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