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上数学 3.树叶中的比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六上数学 3.树叶中的比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9-27 22:4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树叶中的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 66、67 页树叶中的比的内容。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学习了如何求比值之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活动——测量树叶中的比。通过测量、比较同一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发现树叶中隐藏的秘密。比如同一种树叶,长和宽的比值都比较接近;比值接近的不同树叶,形状也相似;树叶长与宽的比值越大,树叶就越狭长等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加强学生对比的认识。
学情分析:学生们在之前已学习过比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是在前面学习比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的。同时六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稍强,也掌握了测量物体的长的基本方法,为这节课打下了基础。因此,本堂课以小组合作为主,通过合作、交流、汇报活动,让学生学会新知,并从中体验成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计算、比较、分析等活动,初步发现虽然树叶的大小各不相同, 但同一种树的树叶长和宽的比值都比较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2、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比的知识探究树叶的长与宽之间的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能发现同一种树叶长和宽的比值都是比较接近的,比值接近的不同种树叶的形状比较相似。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一张你最喜欢的树叶、一副三角板和一条直子,计算器。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请看题。对就是树叶,想得真快。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大自然中“树叶中比的秘密”。
2、课前大家收集了许多种树叶,请你仔细观察采集的树叶,在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种树叶的特点。(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分享好的方法、经验)
3、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树叶,你们认识吗?把你认识的树叶告诉大家。课件出示课文的8张树叶。(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4、通过观察这些树叶,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每张树叶的特点)
5、根据树叶的这些特征,我们从数学的角度,还可以怎样比较这些树叶的形状呢? (引导学生从比的角度来研究树叶。学生会根据课文的提示说出“可以测量每片树叶的长和宽,再比较;可以算出同一种树叶长与宽的比值,再比较;可以算出不同树的树叶长与宽的比值,再比较。)
二、探索实践
1、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到这里,老师这里收集了一张榕树的树叶,你能根据课本的提示,测量它的的长和宽吗? (设计意图:测量得到的准确数据,才能为本课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小组合作学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1)小组分工:1人负责测量树叶的长和宽;1 人负责用计算器计算比值,要求比值的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人负责记录1;1人负责汇报。五人小组合作完成。
(2)动手操作。按要求填写表格 1 和表 2。
3、交流汇报。
(1)观察表1,你发现了什么?
同一种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都比较接近。
(2)观察表 2 ,通过观察,你还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面说说。
不同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一般不同,但如果比值接近,它们的形状也是相似的。长与宽的比值越小,树叶显得宽一些,比值越大,树叶就越狭长。
4、巩固练习:星期天,小明和小伙伴来到学校,他们在同一棵树下,每人采集了一片树叶,并分别量出每片树叶的长和宽
编 号 长 宽 比 值
1 18 8
2 33 15
(1)求出每片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在这棵大树上,小刚采集了一片树叶的长是110毫米,这片树叶的宽大约是大树毫米(得数保留整数)
(3)小芳在这棵大树上,也采集了一片树叶的宽是80毫米,这片树叶的长大约 是大树毫米(得数保留整数)
(4)小丽采集了一片树叶,量得长和宽分别是119毫米和14毫米,你认为这片树叶是从小伙伴们采集树叶的那棵大树上摘的吗?为什么?
三、回顾反思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树叶中的比?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你知道了树叶中的哪些奥秘?你还有什么体会或想法吗?
( 教师总结:在自然界中还隐藏着很多有趣的规律,只要我们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就能发现和解决问题,我希望大家今后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去发现身边的数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揭开自然界的奥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