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新课导入
Q:大清真的亡了吗?
辛
亥
革
命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二、武昌起义
学习目标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整合辛亥革命前后革命志士的奋斗,培养时空观念,理解辛亥革命的爆发不是偶然性。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通过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史实,用史料解读辛亥革命的评价与认知。
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对于辛亥革命的结果是成败并存,一分为二的分析。由于阶级的局限性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第一幕
革命志士的奋斗
起义名称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影响 结果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镇南关起义 (广西起义)
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
1906
1907
1907
1911
萍乡、浏阳、醴陵
刘道一
蔡绍南
同盟会名声大振,同盟会成立后的首次起义。
失败,刘道一等遇害
安庆
绍兴
徐锡麟
秋 瑾
失败,徐锡麟、秋瑾遇害
镇南关
孙中山
黄 兴
失败
广州
孙中山
黄 兴
极大鼓舞了人民的斗志
失败,后来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合葬与广州黄花岗,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1.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刘道一
(1884~1906)
1906年被清政府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2岁。
刘道一在狱中面对严刑拷打,怒斥道:“士可杀不可辱,死即死耳!”他在狱中写下诗句:“天地方兴三字狱,但期吾道不终孤。舍身此日吾何惜,救世中天志已虚。”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麟囚于枷,至市,剜[wān]其肉,剐[guǎ]其体肤,剖心斩首而死。
——《清史稿》
...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宋庆龄题词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他参加了广州黄花岗起义,因伤被俘,5月3日在广州天字码头被枪杀,年仅24岁;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林觉民《与妻书》
他在广州起义前三天
写下《与妻书》,此时他
的妻陈意映正身怀六甲。
黄兴绝命书
“本日即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不敢有负诸贤之期望……绝笔于此,不胜系恋!”
——黄兴《绝命书》
材料研读: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第二幕
武昌起义燃烈火
—武昌起义
二、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
准 备:
导 火 线:
参与组织:
时 间:
地 点:
主要力量:
过 程:
结 果:
湖北的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利用有利时机,积极策划在武昌起义。
共进会负责人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形势非常紧迫。
文学社、共进会、同盟会
1911年10月10日
湖北武昌
湖北新军
湖北新军是清末重臣张之洞在湖北训练的新式军队。将领开明,环境宽松,思想进步。湖北新军直接加入革命组织的有2000多人,受其影响的4000多人,站在清方一边的不足千人,本是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但湖北新军后来反而成为了向清王朝打响“第一枪”的首义之师。
谋划起义
谋划主体:
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
起义主要力量:
有革命倾向的湖北新军
计划泄露
10月9日,炸弹不慎引爆,遭到全城搜捕
士兵首义
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营革命党人率先起义,夺取楚望台军械库,打开城门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
三镇胜利
一夜间占领武昌全城,随后汉阳、汉口新军起义响应。
二、武昌起义——过程
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二、武昌起义——过程
黎元洪:清朝官僚。武昌起义爆发后被自己的部下从姨太太的床底下拖出,革命党人用枪逼迫黎元洪,后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以致后来有人在背后叫他“床下都督”和用枪逼出来的都督。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
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武昌
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汉口
汉阳
二、武昌起义——扩大发展
1. 湖北独立:10.10; 2. 湖南独立:10.22
3. 陕西独立:10.22; 4. 山西独立:10.29
5. 云南独立:10.30; 6. 江西独立:10.31
7. 上海独立:11.3; 8. 贵州独立:11.4
9. 浙江独立:11.5; 10. 江苏独立:11.5
11. 广西独立:11.7; 12. 安徽独立:11.8
13. 福建独立:11.9; 14. 广东独立:11.9
15. 四川独立:1911.11.27
清王朝迅速
土崩瓦解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
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旧址
二、武昌起义
首义之城——武汉
材料一: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辛亥革命千年未有之变局,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打上了一个铁和血的铸成的句号。
三、家国情怀: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封建帝制
≠
封建制度
皇帝没了,清朝灭了。
反封建
反帝
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清帝退位诏书
三、家国情怀: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废帝。溥仪登基,12天后这出闹剧即草草收场。
材料三:
临时政府鼓励华侨来华投资,成立实业部,颁布一些鼓励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1912年至1919年,新增资本至少有一亿三四千万元左右,相当于此前50年间投资的总和。
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剪辫子
禁止缠足
材料四: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不过修剪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颗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芽的。
——胡适
三、家国情怀: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局限性:
1.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2.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林觉民
秋瑾
邹容
徐锡麟
黄兴
宋教仁
章太炎
孙中山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视死如归、、敢为人先、前赴后继、浴血奋斗、不怕牺牲……
四、家国情怀:革命志士的精神品质
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样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武装起义革命党人
他们的青春、幸福乃至生命,都与国家存亡的时代主题紧紧相连;他们甘愿用自己的一切作为祭品,奉献于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而你生活在他们用青春和鲜血换来的盛世,请问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奋斗!
19世纪末
1911年10月10日
1912年3月
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广义: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
释义:辛亥革命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与封建制度
(1)君主专制制度是以君主专制、独裁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政治制度。在我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是以辛亥革命中清帝退位为标志的。
(2)封建制度则是一个综合性的政治概念,它不仅包括封建的政治制度,还包括封建的经济制度、封建的土地制度以及封建思想、文化等。
释义:封建制度和封建君主专制
革命志士的奋斗
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镇南关起义
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时间:1911年4月
地点:广州
意义:鼓舞了斗志
地点:湖北武昌
意义(局限性):
经过:首义成功,全国响应
推翻了 宣告了 开创了 推动了 打开了 使 促进了 (没有....没有.....)
辛亥革命
革命主力:湖北新军
课堂小结
1.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黄花岗起义
随堂演练
2.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质变”。“质变”是指辛亥革命(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3.“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
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④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随堂演练
4.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在经济方面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这反映出资产阶级发动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 B.平均地权
C.建立民主共和国 D.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辛亥革命是成功的
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史料证实、历史解释
讨论:你同意下列那个观点,请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