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7 23:2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说一说这个哪个国家?
学习目标:
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
2、掌握大化改新的内容及意义;
3、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原因和幕府统治的发展。
课标要求
重点: 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幕府统治的特点。
难点: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幕府统治的影响。
一、6世纪前的日本
根据课本p52,找出日本6世纪前的发展过程。
1.发展过程:
1世纪-2世纪
大和政权 统一日本
5世纪
3世纪
出现上百个国家
(与中国发生过
通使关系)
奴隶制国家“大和国”
出现
一、6世纪前的日本
根据课本p52,找出日本6世纪前的统治方式。
1.发展过程:
2.统治方式:
最高统治者称“大王”
王室
部民制
私有领地
组织形式—部
部民地位近似奴隶
土地私有制
部民制
贵族
原因1:日本政局动荡,皇权旁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二、大化改新
1.原因:
大化前夕,上自王族、下至豪强,不但占领“国县山海林野池田”、贫民百姓无立足之地,大批劳动力成为王族、豪族等有势之家的私有民。豪族之间互相争战,自立为强,并且藐视大王和朝廷,自己修筑宫殿、园陵,进调赋税时,首先满足自己,然后再向朝廷进调。
日本政局动荡,皇权旁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二、大化改新
1.原因:
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这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原因2:唐朝高度繁荣,制度先进
唐朝高度繁荣,制度先进
日本政局动荡,皇权旁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二、大化改新
1.原因:
日本共派遣隋使4次,遣唐使19次,其中成行并到达长安的13次,每批数百人。对于人口不足300万的日本,来学习中国先进文化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相当大。使节团成员中有外交官员、僧侣、留学生和工艺、艺术等各方面的人才。
原因3: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回国后,要求改革
唐朝高度繁荣,制度先进
日本政局动荡,皇权旁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回国后,要求改革
二、大化改新
1.原因:
唐朝高度繁荣,制度先进
日本政局动荡,皇权旁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回国后,要求改革
2.时间:
646年
3.人物:
孝德天皇
4.特点:
仿效唐朝
根据课本p53,找出大化改新的概况。
二、大化改新
1.原因:
唐朝高度繁荣,制度先进
日本政局动荡,皇权旁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回国后,要求改革
2.时间:
646年
3.人物:
孝德天皇
4.特点:
仿效唐朝
5.内容:
政治上
天皇
神祇官
太政官
中务省
式部省
治部省
民部省
兵部省
刑部省
大藏省
宫内省
国(国司)
郡(郡司)
里 (里长)
二省八官制
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
二、大化改新
1.原因:
唐朝高度繁荣,制度先进
日本政局动荡,皇权旁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回国后,要求改革
2.时间:
646年
3.人物:
孝德天皇
4.特点:
仿效唐朝
5.内容:
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上:土地私有制—土地公有制
均田制: 丁男可分得100亩土地
租庸调制:粟2石
服劳役20天(或纳绢3尺/天)
唐朝
经济上
日本
   ①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②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买卖。
③统一赋税
班田收授法
二、大化改新
1.原因:
唐朝高度繁荣,制度先进
日本政局动荡,皇权旁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回国后,要求改革
2.时间:
646年
3.人物:
孝德天皇
4.特点:
仿效唐朝
5.内容:
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上:土地私有制—土地公有制
二、大化改新
1.原因:
唐朝高度繁荣,制度先进
日本政局动荡,皇权旁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回国后,要求改革
2.时间:
646年
3.人物:
孝德天皇
4.特点:
仿效唐朝
5.内容:
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上:土地私有制—土地公有制
6.影响: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三、幕府统治
1.原因:
土地私有兼并严重,大庄园”不输不入“
中央对地方失去控制。
三、幕府统治
1.原因:
土地私有兼并严重,大庄园”不输不入“
中央对地方失去控制。
豪强建立军事集团,”武士“
三、幕府统治
1.原因:
土地私有兼并严重,大庄园”不输不入“
中央对地方失去控制。
豪强建立军事集团,”武士“
2.建立时间:
2.建立标志:
12世纪晚期
源赖朝设幕府于镰仓。
幕府本指将领军帐,后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用法始于镰仓幕府建立。
三、幕府统治
1.原因:
土地私有兼并严重,大庄园”不输不入“
中央对地方失去控制。
豪强建立军事集团,”武士“
2.建立时间:
3.建立标志:
12世纪晚期
源赖朝设幕府于镰仓。
4.实质: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封建军事独裁统治。
三、幕府统治
1.原因:
土地私有兼并严重,大庄园”不输不入“
中央对地方失去控制。
豪强建立军事集团,”武士“
2.建立时间:
3.建立标志:
12世纪晚期
源赖朝设幕府于镰仓。
4.实质:
封建军事独裁统治。
5.武士道:
(1).效忠对象:
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2).影响:
积极:延伸为理想而不屈奋斗的精神
消极: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