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测试 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测试 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8 20:1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三单元教学质量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娴熟xián 周济jǐ 不辍 chuò 溃退kuì 锐不可当dāng
B.悄然qiāo 锃亮zèng 国殇shāng 面颊jiā 屏息敛声bǐng
C.镌刻juān 着舰zhuó 翘首qiáo 要塞sài 杳无音信yǎo
D.教诲 huì 畸形 jī 炽热zhì 绯红fēi 深恶痛疾wù
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我校在第一时间紧急动员,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相关校领导为副组长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启动防控工作。
B.《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选集》,作者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
C.阅读了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后,使我感知到了富有哲理的语言,了解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看法。
D.《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
B.“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
C.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
D.从宣统元年(1909)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1919)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
4.对下列句子的大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不绝的山峰,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B.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悬崖峭壁,五光十色。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二人这样的闲人罢了。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官员,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后,(就)流连忘返。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媒体是正能量传播的主渠道,要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而不是让暴力和“负能量”动摇民众的信念.
②而正能量的传播需要传播者负责任的态度.
③正能量只有得到及时、广泛的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④同时,个体传播者也需要有正确的态度.
⑤只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守住道德、法律的底线,才能与媒体合力用正能量坚固人们的精神高地.
A.①②⑤④③ B.③②①④⑤ C.①⑤③④② D.③⑤①④②
6.下列各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辽宁舰官兵娴熟地操作着航空母舰”提取主干是“官兵操作航空母舰”。
B.“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几串”是数量词;“拥抱”是动词。
C.“走在美丽的中海公园中”是动宾短语;“东部城市”是并列短语。
D.“她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中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回首已往的学习生活,我们再一次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勤奋、踏实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B.大家喜欢的智能手机均内置新版软件移动视窗操作系统,并拥有通话、上网冲浪和观看视频等。
C.校运会上,李杰用相机把参赛同学拼搏的身影和助威同学鼓励的话语一一摄入镜头。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8.下列对相应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峡》中第四段作者引用渔歌歌谣,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B.《答谢中书书》通过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象,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C.《记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D.《与朱元思书》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已经打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全社会应该从容不迫地应对。
B.自以为胜券在握的唐某在开牌时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C.飞机开始下降,他已经能够看到下面的沧海桑田了。
D.快递小哥常年风里来雨里去,奔走在大街小巷,穿梭于车水马龙,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陶隐居集》等。
B.《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
C.《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画家,字摩诘,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D.《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全集》传世。
二、情景默写
11.默写诗句。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
(3)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4)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其二)]
(5)《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材料二:农耕时代,当时没有现代技术,一切靠天吃饭,农田的耕作播种需要了解天象,预测天气气候。于是,我们的先人就发现可以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来认识外界自然变化,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慢慢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
材料三:从科学角度上讲,“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也就是黄金零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24个节气正好360度。
材料四:不仅古代,在现代“二十四节气”也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清明节气的祭祖活动、冬至的吃饺子等;在农村,二十四节气仍然指导着农民朋友们的农事活动;中医的理论体系会要求医生考虑节气,也就是结合天气气候特点和病人的病症来看病,广大老百姓也会按照节气规律来改变作息饮食和养生。
12.根据材料一,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曲中的景物应该在________、________等节气中。
13.后三组材料分别从“二十四节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来介绍。
14.以下是征集到的传承“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措施,其中不符合的两项是(   )
A.鼓励种植、销售反节气蔬果。
B.把节气列入课本,把节气故事编成民谣。
C.各大报纸设专版宣传节气知识。
D.各个单位定期举行相关节气的知识竞赛。
E.取消小长假,恢复“五一”长假。
四、语言表达
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流传数量最多、影响最广。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唐之前,也有《离骚》等优秀诗作,但诗的语言过于文人化,口语化程度不高,能被完整记住、广为流传的名篇名句却不多。唐代诗歌语言出现了一个巨大变化,诗歌的平民化和口语化程度大大改善。朗朗上口,易记易背。唐诗流传甚广,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_____.唐诗中多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等格律诗。格律化的运用,大大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便于记诵。因此,唐诗流传既多且广,至今不衰。
(1)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
16.下列各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水光山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阴里,更是美不胜收。
17.颔联中的“几处”“谁家”换成“处处”“家家”好不好?为什么?
六、对比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月色入户( )
(2)盖竹柏影也( )
(3)止午、未、申三时( )
(4)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安可为俗士道哉?
20.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1.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蘑菇(有删改)
阿来
(1)在这个电影布景般的镇子尚未兴建之前,只有河水日夜冲击愈益广阔的沙滩,这里所描述的高山峡谷,是藏族嘉绒部族栖居的地方。
(2)在外公死了很久的一个夏天,嘉措突然想起幼年时外公说过的话。那时他上小学,羊群在草坡上散开,老人和孩子坐在一丛青的阴凉中间,看着永不知疲倦的鹰在空中飞旋,突然外公的鼻翼就像动画片中狗的鼻翼一样掀动起来并说:“你听。”但却什么声音都没有。
(3)“用鼻子。”眨巴着眼睛的老头是个颇具幽默感的人。
(4)嘉措的鼻子果然就“听”到了一股细细的幽香。老头把光头俯向外孙,在他耳边低语:“悄悄地过去,把它们抓来。”说完他就嘿嘿地笑了。
(5)就在十步之外,嘉措采到了三朵刚刚破土而出的蘑菇,一些薄薄的、潮湿松软的苔藓下还有东西拱动,慢慢地小小的蘑菇就露出油黑的面孔,一股幽香立即弥漫在静谧的林间。这时,他确实像是听到了什么声音。
(6)外公把蘑菇用佩刀切成片,撒上盐,在火上烤熟,细嫩无比,芬芳无比。后来,两人还用羊奶煮过蘑菇,味道就更加令人难以忘怀了。现在,放羊的老人已经死了。
(7)蘑菇在这个地区特指松茸,蘑菇季节马上就到来了,一朵朵幽香的蘑菇像超现实主义的花朵一样从青树根的旁边,林间的青草底下,岩石的阴影下开放出来,到菌伞渐渐撑开,香气就渐渐消失了,然后腐烂。代理商把冷藏保鲜设备最好的车开来,收到松茸立即往省城,然后上飞机直抵日本,说奶油烧松茸在东京、巴黎是一道价值上百美金的菜肴。
(8)哈雷请嘉措和启明吃饭,热气腾腾的锅里是去年的干蘑菇,更浓烈的香是红烧猪肉。“我倒要仔细品品,”嘉措说,“一下身价百倍的东西是个什么味道。”一阵大笑后,三个人都不说话,好像在回想那味道。
(9)七月的第一场夜雨飘然而至,悄然而起的夜雾在渐渐沥沥的雨声中四处弥漫,带来了湍急溪流边潮湿山岩的气息,蘑菇幽然的香气音乐一样细弱地在林间蜿蜒流淌。
(10)第一批蘑菇上市了,一只只放在硕大的黄叶子上,顶上粘着几根松针,一丝碧绿的苔藓。只是它们再不是镇上人可以随意享用的了,一上市就哄抬到五十元一斤。设在供销社、外贸局、冷库的收购点都声称自己是真正的代理商,它们竞相抬价,价格一下飞涨到八十元一斤。
(11)星期天,嘉措如约和两个朋友去找蘑菇。望着他们往山坡上猛窜的背影,涌入他心头的已不是单纯的友情了。他们商定,找到一斤蘑菇就吃掉,找到两斤就卖掉一斤,买一瓶茅台酒。现在,他俩肯定被超出这个想象的想象所激励,神情焦躁,汗水淋漓,却不肯把脚步稍稍放慢一点。而嘉措脚步轻松,穿过山腰结着红果的灌丛带时,他还去观赏琥珀色的蝉蜕。
(12)嘉措想谈谈外公,但他知道他们不感兴趣。譬如外公掏出一块玉石般晶莹的盐让每只羊都舔上一口,然后叫外孙也用舌尖接触一下。要是他知道蘑菇一下身价百倍时,会感到惊异吗?外公已经死了。他的生命像某一季节的花香一样永远消失了。
(13)“你外公的蘑菇在哪里?”朋友的问话打断了他的遐想。“快了。”那里鼎足而立三块白色的石英石像牧人熬茶的锅庄,外公给它起名为“仙人锅庄”。嘉措就像从未离开过一样找到了这里。三块石头依然洁白无瑕,但一群蘑菇已经开始腐烂了。
(14)嘉措抑制住对两个朋友的失望,带他们去第二个地方,“初五的月亮”是白桦林环绕的一弯新月形草地,一只只黝黑的蘑菇闪烁光芒,两个朋友欢跃起来,扑向草地。他们显然不知道怎样采蘑菇,他俩扑向那些高立在草丛中,张开菌伞,香气散失的大蘑菇。最好的尚掩没在浅草中的却被他们压碎了,所以,本该采到五六十斤的地方只弄到二十多斤。嘉措讲外公怎样取蜂蜜,他用柏树枝熏起轻烟,柏烟升起后,蜜蜂就不频繁进出了,再把空心草茎插进蜂巢就可以吸食蜜糖了。嘉措讲这些时,哈雷和启明一副心猿意马的样子。
(15)他俩迫不及待地问还有没有这样的地方。“有,可我不想去了。”“为什么?”哈雷问。“算了,”启明说,“是我也想一个人发财。”“那下山去吧,比预想已经超出了十倍。”
(16)两个朋友又返身朝山上爬去。嘉措喊:“告诉你们一些名字,动动脑子会找到的。”外公给长蘑菇的地方取的名字都不太写实,而是写意的。有水潭的地方叫“镜子里的星光”;那片最幽深只偶尔漏进几斑阳光的树林叫“脑海”。喊完,嘉措就掉头下山,经过外公坟地时,他伫立一阵。原本不高的土丘被羊群踏平了,上面的草散发着明净爽朗的芬芳。
(17)他俩下山来了,并对嘉措做了好些辜负了他们友谊的表情,但嘉措一直向他们微笑。 因为他知道自己今后还需要交朋结友。他们依然是朋友。
(18)有时嘉措也想,他们明年还会让我去找外公的那些蘑菇吗?那我们就不是朋友了。
22.按照故事发展,梳理小说主要情节。
回忆和外公一起采蘑菇、吃蘑菇→__________→带着两个朋友找蘑菇→__________
23.第(12)段中,“外公掏出一块玉石般晶莹的盐让每只羊都舔上一口,然后叫外孙也用舌尖接触一下。”外公的这种行为你是怎么理解的?
24.阿来的《蘑菇》中有多处用嗅觉来写蘑菇,请赏析下面句子。
七月的第一场夜雨飘然而至,悄然而起的夜雾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四处弥漫,带来了湍急溪流边潮湿山岩的气息,蘑菇幽然的香气音乐一样细弱地在林间蜿蜒流淌。
25.模仿外公给长蘑菇的地方取名字的办法,给下面的地方取名字,并说说你命名的理由。
有水潭的地方叫“镜子里的星光”,那片最幽深只偶尔漏进几斑阳光的树林叫“脑海”。
漫山遍野丛生着野花的草甸叫“_____________”,命名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26.经历了这次采蘑菇的事之后,嘉措在内心深处是否还把哈雷和启明当作朋友?请结合文本,阐述理由。
八、作文
27.学过这个单元后,你一定联想到了令你陶醉的多娇江山。不必说五岳的高大巍峨,让人生发“一览众山小”的豪壮;不必说喜马拉雅雪峰的洁净,让人获得“心灵常拂拭,不使染尘埃”的人生启迪;不必说滚滚长江水,让人生发“浪花淘尽千古英雄”的感慨;不必说滔滔黄河浪,让人生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感喟……就是一座座普通的小山、一条条不知名的小河,也常常令人流连忘返,赞叹“江山如此多娇”。
请以“江山多娇”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1.C
2.C
3.A
4.B
5.B
6.C
7.D
8.A
9.C
10.C
11. 山山唯落晖 芳草萋萋鹦鹉洲 馨香盈怀袖 岂不罹凝寒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12. 从“立秋” 到“霜降”的六个节气中任选两个 13. 由来或来历 科学原理或科学说明 (社会)意义或者影响 14.AE
15.(1)把“改善”替换为“提高”(2)就是诗歌的格律化
16.D 17.不好。“几处”“谁家”突出是当时正是早春时节,飞鸟不多。
18. (1)门 (2)大概是 (3)仅仅,只是 (4)美妙 19.(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2)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 20.(1)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2)甲文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21.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22. 蘑菇被哄抬得身价百倍 对朋友失望中怀念外公 23.外公有生活情趣,热爱自然;他也在教育和引导孩子热爱和亲近自然;这也是祖孙俩感情深,特别亲近的表现。 24.这句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蘑菇的香气比作音乐,用听觉来写嗅觉,写出了蘑菇香气的带给人的那种不可捉摸,飘忽幽远的感觉。 25. 示例:彩云美好的梦 五彩斑斓的野花丛给人以美的感受,也能激发人们对美好的憧憬。 26.不是。虽然表面上他们可能依然是朋友,那也只是因为嘉措觉得需要朋友,在内心深处已经不再把他们当朋友。因为他们找蘑菇,找到了比预想的超出了十倍还想继续,很贪心;他们还因为没有经验和急躁,毁坏了大部分的蘑菇,对自然没有热爱之心;他们毫不关心嘉措讲述的外公给蘑菇圈取名、舔盐巴、取蜂蜜等美好的回忆,只是让嘉措带路,对嘉措怀念外公的情感也不能体会;他们认为嘉措想一个人发财……所以,嘉措对哈雷和启明非常失望,内心深处已不会把他们当作真正的朋友了。
27.江山多娇
在深邃的夜空下仰望,用心灵丈量天与地的距离;在江南朦胧的烟雨中徘徊,感受寂寥雨巷的惆怅;在淳淳暖阳下冥想,纤手展开泛黄的画卷,那股千年亘古不变的墨香扑面而来,眼前缓缓呈现出那泼墨山水画,如此多娇……
轻轻推开那扇三字窗,黎明咬破夜的唇,将那抹鲜红的血迹留于天际,青石小桥之上,点点跃动的金粉,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悄然隐入晨曦氤氲的水汽重。深吸一口气,清新的芬芳如同那用甘露熬制的莲子羹的清香的气息。
颔首低头,小桥之下,玉带银河,绕城而绕,汩汩潺潺,轻抚摸过水中的荇草,碧绿而柔软的腰身随波而动,婀娜多姿。潮湿的溪岸上,最富柔情的柳树自然是少不了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一支令我难以忘却的,如今一见,倒也确实如此。
嘴角轻轻划过一丝微笑,我推开虚掩的朱红漆的木门,“吱呀——”的一声,悠远绵长。一边用手抚过布满青苔的墙面,一边莲步轻移,远处,似乎在这幽深的街道里逢见一个身影娇小的人儿。暮然回首,她却已经隐没在了灯火阑珊处。自然是再也遇不见了。
风月弥香,月白风清,一切静谧而美好得如同余秋雨所说:“柔婉的语言,姣好的面容,精致的林木,幽深的街道,处处给人以感官上的宁静和慰藉。”
风儿轻撩起我额前的刘海,心底仿佛绽开了一朵花似的,启唇喃喃道:如此多娇。
不知何时,感到似乎有一双粗糙儿又有力的大手正抚过我的脸,这是怎么了?回过神,原来只不过是俗世的风尘,可是,我却感到了我已经身在那茫茫荒漠之中了。
大漠的秋季,火舞狂沙,枯黄的树叶飘飞满天,日光黯淡了原本蔚蓝的天空。抬头眺望,飘飞的蓬草在风中摇曳生姿,这不禁使我联想到:“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想必当初那满腹惆怅的白衫男子也一定看到了这番景象吧!
踏沙而行,脖颈间的围巾扬起长长的流苏,前方天与地的交接处,闪烁了橘红色的光,流光溢彩,那轮酒红色的的落日,留给人无限的遐思,一直飘远,真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呵。我道:“如此多娇。” 千娇百媚的中华江山在我的心中谱下了悠悠的一曲,让我不禁为这片土地而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