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习成果认定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C.本题考查学生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的能力。第一空,“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
失的事物。前文有“生态衰”,用来形容“楼兰古城”,此处应选“黄沙漫天”。第
二空,“妥善“,妥当完善。“妥当”,稳妥适当。语境中与“利用”搭配,应选“妥
善”。第三空,“杀鸡取卵”,比喻只图眼前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以卵击石”,
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此处与“竭泽而渔”相对应的应是“杀鸡取卵”。第四
空,“如火如荼”,原形容军容之盛。后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如日中天”,
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此次用来形容公益活动热烈开展。应选“如
火如荼”。故选 C。
2.A.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
①语序不当。“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
句序不当,先“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再“留下了满目的生态创伤”。
②搭配不当。“制造”和“财富”搭配不当,改为“创造财富”。故选 A。
3.B.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本题,后句是“保护环境的自觉……”,
利用句式的一致性,排除 AC项;与“强大动力”搭配,“凝聚”比“凝结”更合适,
更合乎语境,排除 D项。故选 B。
4.D.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十八岁”改成“二十岁”;B.《左
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祝
福》就是选自《彷徨》;
5.C.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①良庖岁更刀,“岁”,名
词作状语,每年;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成活下来;④为肥甘不足于口
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⑤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固”,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固;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
为鉴;⑦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辇车;⑧日削月割,以趋于
亡,“日”和“月”,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故选 C。
6.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概括信息的能力。D.“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中药
流通业构成了完整的经济产业链”论述的是中医药的发展情况,不属于原因。故选
D。
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信息的能力。C.“说明中医类医护人员技术精湛”
错误,人数的增多可以看出人们对中医类医疗机构的认可,不能直接看出“中
医类医护人员技术精湛”。故选 C。
8.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B.“因而成为当前我国增长
最快的产业之一”强加因果,由材料一“中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优势的系统的现代经济产业之一。……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增
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可以看出,二者并没有因果关系。C.“再一次印证了中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 6 页)
医药文化‘前卫’的传播方式”错误,由材料四“除了传播方式很‘前卫’,
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就连远在太空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
们,也享受到了科技感十足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可知,印证的是“中医药与
现代科技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D.“只要……就”表述绝对,原文是“抓
住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大局的有利时机,进一步
强化中医药文化内涵阐释,丰富传播形式,让中医药文化更好地融入群众的
生产生活”,不是充分条件,而是必要条件。故选 A。
9.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D.“病”,疲劳,困苦,
精疲力尽。句意:今天累死我了。故选 D。
10.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则”,连词,
就。句意:君子学习了道德礼仪就会有仁爱之心。“则”,连词,表转折,
却。句意:对于他自己。却以从师学习为耻。B.“之”,结构助词,用于主
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潮州百姓祭祀韩文公。“之”,动词,去,
到,往。句意:项伯就连夜骑马到刘邦驻军地。C.“以”,介词,因为。句
意: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以”,介词,用。句意:加上外国军队
的侵犯。D.“而”,连词,表顺承关系。句意: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
“而”,连词,表顺承关系。句意:考虑到(事情)适宜就采取行动。故选
D。
1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
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
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
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分析可知,句中出现的“者”都是表停顿的助
词,第一处的“天下之不助苗长者”是偏正短语,意思是天下人不犯这种
拔苗助长错误的,在此处应为主语,与“寡”构成主谓句,不可断开,排
除 A、B。“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与“助之长者揠苗者也”应
是结构相同的两个句子,且每句中都出现了“者”,表句中停顿,故应在“助
之长者”之后断句,排除 D。
1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①“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
忘”是描写对妻子的思念,⑥“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是描
写写作的辛苦,这两项都不体现孟子的“浩然之气”。故含有这两项的选项
都是错误的。故选 C。
1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苏轼认为
韩愈受到贬谪、遭遇诽谤、不能安身于朝廷,全是天意的结果”说法错误。
通过阅读文本一可以,这些是属于人的方面。
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那一定有一种不依附形体而成立,不依靠外力而行动,不等待出生就存在,不随着
死亡就消逝的东西了。(“依”,依附;“形”,形体;“恃”,依靠。)
(2)这就是所说的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判断句式;藉,同借;赍,送给,付与)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第 2 页(共 6 页)
15.韩愈在文、道、忠、勇这四个方面的表现,正体现了上文所写的浩然正气。韩愈提倡
古文运动,一扫八朝以来的文坛积弊;用儒道把天下人从异端邪说的沉迷中拯救出来;
他的忠诚曾触犯了皇帝的恼怒;他的勇气能折服三军的主帅。(答出 3点即可满分,
用原文句子作答,答对也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文本一中“文起八代
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
浩然而独存者乎”可知,韩愈在文、道、忠、勇这四个方面的表现,正体现了上文
所写的浩然正气。韩愈提倡古文运动,一扫八朝以来的文坛积弊;用儒道把天下人
从异端邪说的沉迷中拯救出来;他的忠诚曾触犯了皇帝的恼怒;他的勇气能折服三
军的主帅。
参考译文:
(一)潮州韩文公庙碑
苏轼
一个普通人而能够成为百代的师表,他的片言只语可以为天下后世所效法,这样的人
都是参助天地化育万物、关系国家盛衰兴亡的人。他们之所以降生在世上是有来历的,他
们的去世也是有某种缘由的。孟子说:“我善于涵养我的至大至刚之气。”这种气,它存在
于寻常事物之中,而充塞于天地之间。突然遇到这种气,王公大臣就会失去他们的高贵,
晋、楚大国就会失去他们的富有,张良、陈平就会失去他们的智慧,孟贲、夏育就会失去
他们的勇力,张仪、苏秦就会失去他们善辩的口才。这是什么使他这样的呢?那一定有一
种不依附形体而成立,不依靠外力而行动,不等待出生就存在,不随着死亡就消逝的东西
了。
从东汉以来,儒家之道沦丧、文风颓坏,各种异端邪说蜂拥而起。只有韩文公从一个
平民的身份奋起,谈笑间一挥手,天下人就一起倾倒在他面前听从他,使道和文风又回归
正统,到今天大概已有三百年了。韩文公倡导的文风使从东汉到隋代已经衰败了八代的文
风重又振作起来,他提倡的儒家道统拯救了沉溺于佛老思想的天下人心,他的忠谏触犯皇
帝使之大怒,他的智勇却胜过了三军的统帅,这难道不就是参助天地化育万物、关系国家
盛衰兴亡、胸中充满至大至刚之气的人吗?
我曾经论析过天与人的区别,认为人凭借智力没有做不出来的事,而天则容不得虚伪
的东西。人的智慧可以欺骗王公大臣,却不能欺骗猪、鱼等纯任天性的小动物;人们凭借
武力可以取得天下,却不能得到普通男女的心。因此,韩文公专一真诚的心意能够驱散衡
山上空的乌云,却不能解开唐宪宗心头的迷惑;能够驯服残忍的鳄鱼,却不能消除李逢吉
的诽谤;能取信于南海的百姓,世代被他们立庙祭祀,却不能使自己在朝廷有一日安宁;
这是因为韩文公所擅长的是顺应天道,不擅长的是处理人事。
起初,潮州人不懂得读书学习,韩文公就委派进士赵德当他们的老师,从此,潮州的
读书人都真诚努力地学习文章和礼仪,这种风气影响到一般民众,直到现在,潮州是出了
名的容易治理的地方。孔子的话确实正确:“君子学习了道德礼仪就会有仁爱之心,百姓
学习了道德礼仪就容易驱使。”潮州百姓祭祀韩文公,每顿饭必祭奠他,遇到旱涝、疾病、
瘟疫,凡是有什么需求一定要到祠堂去祈祷文公的神灵保佑。而韩文公庙在刺史公堂的后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第 3 页(共 6 页)
面,百姓去祭祀出入很不方便。前任太守想请求朝廷改建一座新庙,没有成功。元佑五年,
朝散郎王涤来做这里的地方官,他培养读书人、治理百姓,一律效仿韩文公的做法。百姓
对他的治理心悦诚服之后,他就发布命令说:“愿意重新修建韩文公庙的人听我的命令。”
民众就兴高采烈地着手修建,选择了距潮州城南七里的地方为庙址,用了一年时间新庙就
修成了。
有人说:“文公离开京城万里之遥,而被降职到潮州去,不到一年就被召回了,假如
他死后有知的话,他对潮州没有留恋之情是很显然的。”我说:“不是这样。文公的神灵在
天底下,就好像水在地下一样,没有什么地方不能到达。而只有潮州人对他的信仰如此之
深、思念又如此之切,祭祀的香火缭绕不绝,人们的感情凄怆真挚,好像又看到了韩文公
一样。譬如凿井挖出了泉水,而说水只存在于这个地方,难道有这样的道理吗?”
(二)
(公孙丑问):“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
(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坦荡
的胸怀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
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
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所以我说,告子不
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
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
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
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
已全部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
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
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公孙丑问):“怎样才算是领会别人的言论呢?”
孟子答:“偏颇的言论,知道它不全面的地方;过激的言论,知道它陷入错误的地方;
邪曲的言论,知道它背离正道的地方;躲闪的言论,知道它理屈辞穷的地方。从心里产生,
必然会对政治造成危害;用于政治,必然会对国家大事造成危害。如果圣人再世,也一定
会同意我的话。”
16(1)B.解析:B项,“写作者半夜才回到故乡,更显出漂泊江湖的凄苦”分析错误,
“三更归梦三更后”一句,写成了诗人客居他乡,思乡情切,于是,做
了归乡的梦,半夜“归梦”,引起人无限的愁思和惘怅。
16(2)①羁旅客思之愁;②思乡怀亲之意;③怀才不遇的伤感;④光阴易逝的感慨;
(答出 3点即可满分)
17.(1)端章甫;(2)咏而归;(3)洎牧以谗诛;(4)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5)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的字有:章甫,咏,洎,谗诛,磷,庾。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第 4 页(共 6 页)
18.BD.解析:A项,“为全文奠定了温馨的基调”错,应是表现吴承墨重回故地的愉悦、
温馨的感受,也衬托了王老板的热情;且阅读全文可知,全文基调不是“温
馨”,作品中的鉴赏家在利益的驱使之下,做出了违背职业道德事情,全
文流露出的是一种讽刺与淡淡的哀伤。C项,“是为了用同乡的情谊打动
他们”说法错误。王老板是安排吴承墨夫妇赏梅花听评弹,为了用乡情打
动他们,从而引发他们的落叶归根的想法,为下文送别墅铺垫。E项,“可
见他对鉴定‘很有分量’的八大山人的山水长卷承受着过大的心理压力,
所以此次鉴定结论失准”不准确,他是因为在利益的驱使下,做出了违背
职业道德事情,承受了过大的心理压力而生病住院的。
19.动作和神态描写。(2分)“凑近”“深呼吸”,刻画了吴承墨的严谨态度;目光停留的
动作呆立的神态,表明他已经不能确定这幅画是真迹,内心犹豫矛盾。(2分)
20.①王老板赠送别墅给吴承墨,表明他本来就知道这幅画是赝品,想贿赂吴承墨得到是
真品的鉴定。②吴承墨发现画上印泥颜色淡,画面没有冰片和麝香气息,与八大山人
真迹不符,暗示是赝品。③吴承墨在鉴定书上签字盖章时手发抖,不愿落墨盖章,表
明他心知是赝品,内心犹豫挣扎。(每点 2分)
解析:本题中,题干问的是“小说结尾交代,八大山人的山水长卷是赝品。在前面的情节
发展过程中已多次暗示这幅画是假的,请找出其中三处,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小
说的情节设题。首先找出三处暗示,然后进行分析。可以根据小说的情节和描写内
容考虑。“‘如果师母喜欢,我就送给你们!’王老板说”,王老板要送别墅给吴承墨,
可见对他一定有所要求;“可这回,这种感觉却没有”“ 只是印泥稍稍淡了一些,
略显浅薄”“ 目光又在那方印章上停留了足有数分钟,随后轻轻点了点头,呆立在
那里”,鉴定的过程可以看出吴承墨的迟疑、犹豫,暗示了画是假的。“而且八大山
人早年用的墨里都混有冰片和麝香,可是这张画上,一丝气味也闻不到”“可是看
到后来,山也是山,水也是水,只是山水间的草寮,却变成了小别墅”,这也暗示
了画是假的,面对巨大的金钱诱惑,吴承墨的内心还在交战。“手似乎有点发抖”
“手似乎有点不听话,微微发颤”,都暗示了吴承墨心知画是假的。
21.(1)宝钗扑蝶:宝钗来至潇湘馆,想找黛玉一起来玩,看到宝玉先进去了,怕引起猜
疑就避开来。这时看到两只玉面蝴蝶非常可爱,就追上去企图捉住玩耍。宝钗随
着蝴蝶赶到滴翠亭,无意中听到小红和坠儿在亭中谈一些闺房私话。为了避免尴
尬和无趣,她装出一付正找黛玉的样子,还大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结果小红和坠儿便误会黛玉偷听了她们的谈话。
(2)黛玉葬花:宝玉在沁芳桥边桃花底下看《会真记》,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
一大半来,落得满身满树满地皆是。宝玉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
但在黛玉看来,“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
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于是提出了“葬花”的想法:“那畸角上我有
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
干净。”黛玉去怡红院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吃了闭门羹,闷闷不乐。又眼看着
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于是在沁芳桥畔
含泪葬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第 5 页(共 6 页)
(3)宝玉挨打:宝玉在聚会中认识了蒋玉涵,他是忠顺王府中王爷心爱的戏子,与宝
玉交好。宝玉与蒋玉涵有比较密切的私交,所以忠顺王府找不到蒋即来贾府寻人。
二是宝玉在王夫人处和金钏说话被王夫人听到,即要撵金钏出去,金钏羞愤自杀。
正值贾政听说丫头自杀,问起此事,贾环背地使坏,说宝玉强奸丫鬟。贾政气极。
忠顺王府又正好来人问贾政要寻蒋玉涵,指名要问宝玉。贾政又怕极。素来贾政
又最器重宝玉,连气带怕又恨铁不成钢,数罪并罚,将宝玉毒打一顿。
(4)海棠结社:贾政点了学差上任之后,宝玉没了父亲的管束,更觉自由自在。这日,
接到探春的一幅书帖,倡议起个诗社。宝玉大喜,赶到秋爽斋来,果然众姊妹都
在那里了。黛玉道:“既然起诗社,咱们就是诗翁了,应当各自取个别号。”大家
七嘴八舌的商议。于是定李纨为社长,迎春、惜春监场。探春急着今日就要开社。
恰好贾芸送来两盆白海棠花,就取作了题目。又从韵牌匣中抽出了盆、魂、痕、
昏四宇限作韵脚。一炷香之间,众人思索,陆续作出。众人因首社以海棠诗起端,
就议定社名为“海棠诗社”。
(5)香菱学诗:薛宝钗将香菱带入大观园做伴,香菱羡慕姑娘们都会吟诗作赋,缠着
宝钗要学。林黛玉知道后指点香菱,为她讲解了一下作诗的常识,又让他看王维
的五言,太白的七言等名家诗篇。香菱看后与黛玉探讨感受。并要求作诗。黛玉
让她咏月。香菱先作了两首诗。均被否定。她一心作诗。竟痴痴傻傻。最后终于
在梦中得了一首,博得大家的赞赏。
22.①“启示”改为“启事”;②“出生”改为“诞辰”;③“斧正”改为“修改”;
④删除“此致敬礼”及其后的叹号;⑤落款日期与主办单位互换位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和得体的能力。①“启示”与“启事”读音相同,语
意差别很大。启示,启发开导,使有所领会。启事,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这里
应为“征稿启事”。②“出生”过于口语化,应改为“诞辰”。③“斧正”是请别
人修改自己的文章,此处是文学社修改作者的文章,使用对象不得体,应改为“修
改”。④这个文稿是“征稿启事”,不是书信,“此致敬礼”是书信格式,应删除
“此致敬礼”。⑤落款格式错误,落款的时间和单位的位置不当,“2020年 3月 5
日”与“涅槃文学社”互换位置,单位在上面,时间在下面。
23.审题:材料对“磨”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围绕“磨”字,考生可以通过组词来获得写
作的灵感。比如,提示语中的“磨擦、磨合”,可以写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磨
合;“研磨、打磨”,可以写人生需要精心打磨;“磨练、磨砺”,可以写成长需
要磨练;“‘磨’能带来精致”可以写慢工出细活;“‘磨’代表一种慢生活”,
可以写要懂得享受生活;“‘磨’意味着没有效率”则可以写不能“磨洋工”。
考生也可以自己立意。可写有关磨难的故事;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谈对磨难的
看法、认识;结合古今中外有关名人磨难的事迹,书写自己的独特体悟;也可
写磨难降临时我们如何正确面对……
参考立意:
(1)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磨合;(2)人生需要精心打磨;(3)成长需要磨练;
(4)慢工出细活;(5)要懂得享受生活;(6)这个时代不能“磨洋工”等。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第 6 页(共 6 页)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习成果认定
高一语文
第Ⅰ卷(共26分)
一、(每题2分,共6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_______的楼兰古城,是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索取留下的深刻教训;润泽一方的都江堰,记录下中国人_______利用
自然的朴素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代塞罕坝人接力传承,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人类与生态环境互动的诸多事例,一遍遍警示和昭示我们:_______、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已是必然选择。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如今,绿色生活方式已经是中国社会的新时尚,生态环保思想日益成为主流文化。垃圾分类制度逐步推进,绿色出行为“最后一公里”难题找到了答案,“地球一小时”等环保公益活动_______……( );保护环境的自觉,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过眼云烟 妥善 杀鸡取卵 如日中天
B.黄沙漫天 妥当 以卵击石 如日中天
C.黄沙漫天 妥善 杀鸡取卵 如火如荼
D.过眼云烟 妥当 以卵击石 如火如荼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工业化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的生态创伤。
B.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也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
C.工业化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疮痍。
D.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自然的热爱,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B.热爱自然的情怀,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C.对自然的热爱,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D.热爱自然的情怀,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4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童子,是指未成年的男子;冠者,是指成年男子,古时候男子在十八岁的时候要行 加冠礼,表示其已经成年。元杂剧角色主要有末、旦、净、丑,女主角称为正旦, 男主角称为正末。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通史,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 秋》三传”。《史记》全书体例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叙述上起黄帝、下 至汉武帝约3000 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C.《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作品,作者鲁迅。他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祝福》就是选自《呐喊》。
D.杜牧,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号樊川,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苏洵,北宋著名散文家,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人,苏洵与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
5.下列加点字词,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良庖岁更刀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为肥甘不足于 口与 ⑤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⑦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⑧ 日削月割, 以趋于亡
A.①⑦⑧/②④/③/⑤/⑥ B.①⑧/②④/③⑥/⑤⑦
C.①⑦⑧/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③⑤/⑥/⑦
二 、 (每题 2 分 ,共 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6~8 题。
材料一:
中医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
随着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相较于副作用相对较大的化学药,中成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成药学优势日益凸显,中成药服务发展迅猛。
目前,中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系统的现代经济产业之一。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中药流通业构成了完整的经济产业链。我国每年向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大量的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摘编自2017年1月中国报告网)
材料二:
2017年初,浑身布满穴位的针灸铜人,在瑞士日内瓦世卫总部亮相,而早在2011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发表了中药治疗甲流的临床研究成果,这两件事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标志事件。
在西医看来属于“不治之症”,中医却依然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中医彰显了独特的优势,可以解决一些西医无法解决的难题。
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目前已遍及183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建立的高质量中医药中心已有10个。
(摘编自2017年2月《人民日报》)
材料三:
(摘自前瞻研究院数据)
材料四:
随着中医药文化日渐融入大众生活,传统的中医药和现代科技、当代文化潮流“深情 相拥”刮起阵阵 “国潮风”。
近日,中医药动漫形象 “灸童”在京亮相。这位可爱的中医药 “小学徒”身着传统服 饰,梳着发髻,身体上有针灸穴位的标记,腰间挎着的葫芦彰显出中医药有机天然的特点, 体现出中医药文化天人合一的内在精髓。
设计动漫 “代言人”是创新传播方式推广中医药文化的新尝试。其实,早在几年前, 有关部门和地方就开始探索以新潮形式表达传统的中医药,来普及中医药文化理念和中医 药基础知识。
从 2018 年 11 月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福建中医药大学 围绕中医药文化传播密切合作,共同开发了青少年中医药健康文化系列漫画产品,在共青 团中央微信公众号 “团团健康小课堂”栏目持续推出。在此基础上,2020 年又推出科普图书《漫话中医之团团健康小课堂》。
“图书+新媒体”的传播路径,让传播量呈现指数级增长趋势。来自 “共青团中央” 微信公众号的数据显示,“团团健康小课堂”篇均阅读量超 10 万人次,累计阅读量超两千 万人次。
从中医药文化纪录片《本草中国》《悬壶岭南》《本草中国 2》,到中医药动画片《本 草药灵》和中医药动画短片《手指的魔法》……优秀的中医药视频和动漫文创作品近年不 断涌现,在国内频频掀起 “中医热”。
除了传播方式很 “前卫”,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就连远在太空的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们,也享受到了科技感十足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 室近日发布的视频显示,科研人员为航天员准备了放松理疗的工具——便携式穴位刺激装 置。这套装置充电后即可使用,针对不同身体部位还有专门设计,为航天员在轨身体健康 保驾护航。
抓住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大局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强化中 医药文化内涵阐释,丰富传播形式,让中医药文化更好地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
(摘编自2022 年 2 月新华社评论)
(
.
..
)6.下面不属于中医药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的原因的一项是
A.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
B.中成药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和优势。
C.在西医看来属于“不治之症”,中医却依然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解决一些西医无法解决的难题。
D.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中药流通业构成了完整的经济产业链。
(
.
..
)7.结合材料三图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1-2019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持续上升,增长率有波动。
B.2014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2019年增长至24758亿元,可见未来我国中药行业具有较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C.2011-2017年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数呈现逐年递增长趋势,说明中医类医护人员技术精湛。
D.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占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的比重7年间增加了1个百分点,表明中医类医疗机构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8.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药动漫形象“灸童”的问世,是创新传播方式推广中医药文化的新尝试。
B.中药产业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系统的现代经济产业,因而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C.远在太空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们,享受到了科技感十足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再一次印证了中医药文化“前卫”的传播方式。
D.只要抓住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有利时机,强化中医药文化内涵阐释,丰富传播形式,中医药文化就可以更好地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
三、(每题2分,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3 题。
(一)潮州韩文公庙碑
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
来,其逝也有所为。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
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于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
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煮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二)
公孙丑①:“敢问夫子恶②乎长?”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
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③即于心,则候
矣。我故曰告子④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
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公孙丑:“何谓知言?”
曰:“诐辞⑤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选自《孟子 ·公孙丑章句上》)
【注】①公孙丑:孟子的学生。②恶:同“乌”,疑问词,哪,何。③慊:同“惬”。快心,满意。④告子:孟子同时代人,两人所持观,点不同,有过辩论。⑤诐辞:偏颇的言辞。
(
.
..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然遇之 卒:同“猝”,突然
B.谈笑而麾之 麾:指挥
C.皆笃于文行 笃:专一
D.今日病矣 病:忧虑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子学道则爱人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潮人之事公也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以其外之也 加之以师旅
D.其子趋而往视之 度义而后动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B.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C.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D.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2.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结合(一)(二)两段内容,全都能够体现孟子“浩然正气”之说的一组是
①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③留将正
气冲霄汉,著成信史照尘寰。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⑤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⑥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
.
..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语段(一)中,首段议论纵横捭阖,明写先贤的生死踪迹,暗写韩愈是参天地、关盛衰、生有来、死有为的非凡哲圣,可与先贤比肩为伍。
B.所谓“天人之辨”,就是分清天意和人为两个方面的情况,苏轼认为韩愈受到贬谪、遭遇诽谤、不能安身于朝廷,全是天意的结果。
C.有人认为在潮修建韩庙并无意义时,苏轼直接出面,以“如水之在地中”来比喻韩愈之神“无所往而不在也”,说明韩愈影响之广大深远。
D.“浩然正气”是孟子对个人最后精神境界的描述,它对约束人心、塑造正直而坚毅的人格功莫大需。
第Ⅱ卷(共94分)
四、(20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3分)
(2)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3分)(出自《谏逐客书》)
15.结合语段(一),概括韩愈的“浩然之气”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16.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各题。(5分)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①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②,棋未收,叹新丰孤馆③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只做过“嘉兴路吏”,创作此曲时,他旅寄江湖,已十年不归。②灯花:
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③新丰孤馆:《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尽店家冷遇。
(
.
..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声梧叶一声秋”一句,写秋雨绵绵,梧叶声声,烘托出秋天萧瑟的氛围。
B.“三更归梦三更后”一句,写作者半夜才回到故乡,更显出漂泊江湖的凄苦。C.“一声”、“一点”、“三更”的反复咏叹,更使人感到长夜难捱的凄凉和寂寞。
D.末句“都到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却有引人遐思、令人回味之功。
(2) 概括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 (3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宗庙之事,如会同,________________,愿为小相焉。
(2) 浴乎沂,风乎舞雩,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4)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
(5)《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秦始皇奢 侈,连梁柱上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
五、(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国宝
吴承墨刚走下站台,梅城就用一场裹着梅花气息的温润小雨款待了他。让他感到温润
的,还有王老板的那双手。见面握手是一种常见礼节,可王老板握着他的手时,掌心竟有些发热发潮。
下榻,洗漱,吃早茶。吴承墨迫不及待地问:“东西在哪里?”“不急不急。”王老板高一语文第7页(共10页)
说,“您老刚下车,先在这里养养神。”“那是,养好了精神,看东西才不会走眼。”吴师母说。
午饭后,王老板就拉着吴承墨和师母直奔梅园。吴承墨的童年是在这里度过的,江南小城的梅花,曾给他带来多少灵感与熏陶。进了梅园,他一看到满园盛开的梅花,竟高兴得孩子似的手舞足蹈,当场吟就一首咏梅诗:不为浮华动,月下独自开。吟吟低浅唱,一枝报春来。刚刚吟完,王老板就拍手赞叹。吴承墨诗兴大发,又接连吟了好几首。
第二天早餐桌上,吴承墨又问起东西在哪里。王老板还是说:“不急不急。我听收藏圈里的人说,您是国宝级的大师,您只要闭着眼在书画前走一走,用鼻子闻一闻,就能鉴定出是真品还是赝品。”“那都是人家瞎吹的。”吴承墨说。
早餐后,王老板租了一条观光船,沿着古运河一路游览,还请来了两位评弹演员。老两口品着时鲜,喝着美酒,听着琵琶的伴奏和美女的清唱。吴承墨真的有些醉了,是被乡情陶醉了。陶醉之余,竟自言自语道:“看来,老了还是回江南来定居,江南的山水养人。”“这是古今常理,落叶归根嘛,大师!”王老板附和。
闲谈中,王老板终于提起了那件东西。竟是一代国画宗师八大山人的一帧山水长卷。吴承墨下意识地发出一声叹息:“哦!”这些年,他过目的书画不少,但能鉴定如此有分量的国宝,还是头一回。
第三天早茶后,王老板带吴承墨夫妇驱车驶入一个新建小区。一幢幢别墅在湖光山色中隐现,路边,一株株春梅正含苞欲放。王老板领着两人走向湖边的一幢独体小别墅——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仿古建筑,门前就是鹤湖。转到三楼露天阳台,王老板朝湖面一指,道:“大师,您作首诗吧。”此刻,波光潋滟的湖面上,一群白鹤正飞上飞下,盘旋起落。吴承墨顿时诗兴大发,脱口吟道:岸边梅花湖中鹤,哪是青来哪是白?天上嫦娥楼上客,哪是人来哪是仙?王老板又是拍手赞叹:“好诗好诗!吴师母,喜欢这里吗?”“岂止是喜欢,我都不想走了!”吴师母笑道。“如果师母喜欢,我就送给你们!”王老板说。话音刚落,吴承墨就说:“这么贵的小楼,你就是敢送,我也不敢收啊!”吴师母看了他一眼。
下午,王老板将二老接到了拍卖公司,从保险柜里拿出一个用黄缎装裱的轴盒,从里面取出一个装裱精致的卷轴,缓缓将其打开。吴承墨就像一个上手术台的主刀大夫,穿上白大褂,戴上白手套,围着长案缓缓转了一周,然后走近,俯身向展放在案上的墨宝。画面上有江南的群山、曲水、春梅,依山临水傍梅的,是一间小小的草寮。八大山人画草寮,只是草草数笔,淡墨上漂一层赭石,极其传神,似乎住在草寮里的人,都不食人间烟火。
吴承墨特别喜欢八大山人的画,只要一看到八大山人的作品,浑身就会似过电一般。可这回,这种感觉却没有。他拿起放大镜细细审读起来,用笔,用墨,包括题款,都没有任何破绽。他将放大镜瞄准了题款下面的那方印章。这是鉴定书画的最后一道关口。那是一方八大山人常用的印章,只是印泥稍稍淡了一些,略显浅薄。他又站到了画前,将鼻子
头,呆立在那里。
晚上吴师母就跟他吵了一架。吴师母道:“你今天吃错药了?你头都点了,怎么就不肯落笔?”“我还是有点吃不准。”他说,“那方印章看上去没问题,只是印泥按说不应该那么淡。而且八大山人早年用的墨里都混有冰片和麝香,可是这张画上,一丝气味也闻不到。”“你这是鸡蛋里挑骨头!”吴师母道。“看来,还得再看一遍。”吴承墨小声说。
三天后,他又将画面上的笔墨以及题款、印章细细看了一遍,再将鼻子一次次凑近画面。起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可是看到后来,山也是山,水也是水,只是山水间的草寮,却变成了小别墅。里面传出一个声音:“就你清高?就你圣洁?就你不食人间烟火?”
吴承墨转身拿笔蘸墨的时候,手似乎有点发抖。紧挨着他的吴师母说:“承墨,你随便写,就当平时练字。”这么一说,他的手就不抖了。
刚在鉴定书上签了字,吴师母已将揿了印泥的那方大章递了过来。他接过后,手似乎有点不听话,微微发颤。吴师母就捏住他的手腕,朝下按去。
第二天,吴承墨夫妇就要返京了,王老板掏出一串钥匙:“师母,这是一点小小心意。”
回到北京,吴承墨就住院了。医生说他是因为太劳累,再加上心理压力太大。一个多月后,吴承墨才出了院。早晨,他从刚送来的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梅城市博物馆花重金从私人手中购得的一件国宝——八大山人山水长卷,经鉴定竟然是赝品。
吴承墨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眼前一黑……
(取材于徐锁荣同名作品)
18.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头写梅城裹着梅花气息的温润小雨,为全文奠定了温馨的基调。
B.小说的故事情节紧紧围绕在梅城很集中的几个地点,时间也显得很紧凑,人物也主要是吴承墨夫妇和王老板三人,这些都是微型小说的特点。
C.王老板安排吴承墨夫妇赏梅花听评弹,是为了用同乡的情谊打动他们。
D.小说中的王老板,精明圆滑,虽然着墨不多,但性格鲜明,形象丰满。
E.吴承墨回到北京后住了院,可见他对鉴定“很有分量”的八大山人的山水长卷承受着过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此次鉴定结论失准。
19.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20.小说结尾交代,八大山人的山水长卷是赝品。在前面的情节发展过程中已多次暗示这幅画是假的,请找出其中三处,简要分析。(6分)
六、(10分)
21.从下列情节中任选其一,进行复述。要求:不少于120字。(5分)
(1) 宝钗扑蝶 (2) 黛玉葬花 (3) 宝玉挨打 (4) 海棠结社 (5) 香菱学诗
凑近画面,做着一次次深呼吸。 目光又在那方印章上停留了足有数分钟,随后轻轻点了点
(
.
...
)22.下面是某校文学社为征文活动草拟的一篇应用文初稿,在用语和格式方面有五处不恰
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 分)
征稿启示
2020 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 172 周年、马克思出生 202 周年,为纪念无产阶级伟 大导师,鼓励学生探究马克思思想理论,我校涅槃文学社决定,在 5 月 4 日举办一次征文 活动。特向全体同学征集文章,欢迎广大同学踊跃投稿。
具体要求如下:
一、根据征文目的选定角度,题目自拟,以议论文为主,必须原创,5000 字以内。
二、稿件请送至涅槃文学社编辑部,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和“征稿”字样。 由于人手有限,未录用的稿件,概不退还,敬请谅解!
三、投稿截止时间 4 月 20 日,对于采用的稿件,本社团有斧正的权利。
此致
敬礼!
2020 年 3 月 5 日
涅槃文学社 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 (50 分)
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磨”既有磨擦、磨合的意思,也有研磨、打磨的意思,还有磨练、磨砺的意思……有时候,“磨”能带来精致;有时候,“磨”代表一种慢生活;有时候,“磨”意味着没有效率……
以上文字给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述。
要求:①自选角度,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
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