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生物
考试时间: 75分钟 试卷总分: 100分
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一1-3章
说明:本试卷由第I卷和第II卷组成。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主观题,按要求答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第I卷(选择题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1.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图甲是内环境的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体液中的不同成分,图乙表示体液中这几种成分相互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图乙中的A、B、C、D
B. B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流到C
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和C1-
D.图甲中⑧④处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
2.高温烫伤或运动摩擦均会在皮肤的表皮与真皮层间形成“水泡”,有一定的痛感,几天后“水泡”往往会自行消失。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出现刺痛感的原因是条件反射的结果
B.水泡形成原因可能是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组织液生成增多
C.水泡自行消失的原因可能是其中的液体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高温烫伤后可立即用凉水反复冲洗,预防“水泡"产生
3.口服补液盐散(II)可用于细菌性肠炎引发严重腹泻。该药物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钾、枸橼酸钠、葡萄糖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严重腹泻会导致人体内无机盐和水分的大量丢失
B.血糖浓度、肠道内无机盐相对稳定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C.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离不开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D. 细菌性肠炎患者口服补液盐散(II)利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4.房水是由睫状体突产生的,充满在眼前、后房内的一种透明清澈液体。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主要作用是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如果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青光眼是我国主要致盲原因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房水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
B. 泪液是房水外排形成的种液体, 具有抑制细菌生 长的作用
C. 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渗透压的平衡
D.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
5.下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切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
B.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
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
6.当你在野外草地 上玩耍时,旁边的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蛇, 于是你非常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此时,你可能撒腿就跑,也可能原地不动冷静地应对。当你确认安全之后,心跳、呼吸等会慢慢恢复。上述反应过程中,神经系统扮演了主要角色,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疾跑等躲避动作依赖骨骼肌的运动,不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
B.人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是因为躯体运动神经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C.心跳等内脏器官的活动是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不受意识控制
D.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7.一位老人突然出现脸部、手臂和腿部麻木等症状,随后上下肢无法运动。检查发现,他的脊髓、脊神经、四肢都正常,但脑部有血管堵塞导致大脑某区损伤。这类现象称为脑卒中,在我国非常普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患者的大脑皮层第 运动区可能有损伤
B.患者能发生膝跳反射,但针刺左手没有感觉
C.刺激患者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
D.患者出现尿失禁,是由于血管堵塞破坏了低级排尿中枢
8.研究人员对突触a、b的突触前神经元给予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测量两突触前、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静息状态下膜两侧存在一定的电位差是Na+内流所致
B.刺激后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一个小的动作电位,但该动作电位不能传播
C.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类似,自身可产生动作电位却抑制突触后
神经元兴奋
D.兴奋在突触前、 后神经元间的传递有一 定的延迟,与神经递质主动转运出突触前膜、扩散到突触后膜有关
9.就生物学角度而言,“惊魂未定”就是人或动物受到惊吓刺激,兴奋在反射弧中的突触处发生复杂的变化,产生一种持续增强的突触效应, 导致紧张的情绪久久不能平复,其机理如下图所示(nNOS是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能以精氨酸为底物,利用氧生成NO和瓜氨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谷氨酸的作用是引起NO扩散并调节谷氨酸的释放
B.Ca2+内流,与钙调蛋白结合后激活nNOS,促进NO的生成
C.若神经元轴突外的Na+浓度降低,神经元产生的动作电位变大
D.谷氨酸与A受体结合后会引起Na+内流,属于兴奋型神经递质
10.某同学注射新冠疫苗时,局部反射弧结构如下,A、B、C为神经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同学在注射疫苗时没有缩手,说明其反射弧结构异常
B.乙酰胆碱能促进Na+内流,5- 羟色胺能促进Cl内流
C.若要解除来自B神经元的抑制,使神经元C兴奋,需要给子A更强的刺激
D.兴奋传至突仙小体时,能引起Ca2+内流,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
11.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严重腹泻后只补充水分不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
②针刺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
③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④能够升血糖的激素只有胰高血糖素
⑤甲亢病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
⑥糖尿病患者体内细胞吸收利用血糖的速率加快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12.如下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表示物质,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该器官为骨潞肌,则①可表示胰高i血糖素,②可表示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
B.若该器官为胰腺,则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能是胰液
C.若该器官为性腺,则①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可表示性激素
D.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13.血糖平衡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是保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下列关于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糖受体基因在全身组织细胞中都会表达,故血糖可进入所有组织细胞
B.胰岛素受体基因在全身组织细胞中都会表达,胰岛素可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
C.人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作用于肌细胞促进肌糖原分解以补充血糖
D.胰高血糖紫与肾上腺素具有协同关系,它们的分泌都存在神经调节和分级调节
14.图中曲线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有 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代表CO2,则在b-c时段细胞呼吸强度增加
B.若X代表甲状腺激素,则d点时TSH分泌会减少
C.若X代表血糖,则c→d的变化过程主要与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升高有关
D.若X代表抗利尿激素,则在c点时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强
15.生物科学史蕴含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下列科学史实验与结论不相符的是( )
A.A B.B C.C D.D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计15分少选1分选错0分)
16.如图为人体体液各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可实现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交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b和d
B.体力劳动后手掌磨出的水疱中主要成分是c
C. d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至少需要穿过3层膜
D. d与b、c在成分及含量上最大的区别是蛋白质含量较高
17.下列关于不同系统层次中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进行基因表达时,机体通过调节RNA聚合酶与DNA的结合来调控转录
B.酶促反应过程中,产物达到定量时会抑制反应进程,以防止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C.多细胞生物体中调亡的细胞会由细胞增殖产生的新细胞及时补充
D.动物主要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18.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代表人体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代表低血糖,则b可代表促进肝糖原分解,C可代表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B. 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可分别代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C.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减少和产生渴觉
D.若A代表效应器,a为温度降低,则b、 c可分别代表促甲状腺激素以及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
19.如图为健康小鼠从温度为Tl的环境进入温度为T2的环境后,机体散热量随时间变化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T2环境中要减少散热量,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B.为维持体温相对稳定,T2 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若将小鼠从T2转移至T1环境,感受温度变化的感受器与刚进入T2时一致
D.皮肤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的感觉中枢后再进行体温调节过程
20.饮入大量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叫作水利尿。科学家发现向清醒狗的颈动脉内持续灌注高渗盐水或蔗糖溶液5分钟就可以抑制原有的水利尿,而切除垂体后这种反应则完全消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利尿现象是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导致的
B.水利尿被抑制的原因是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C.切除垂体后不再抑制原有的水利尿是机体无法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导致的
D.抑制原有的水利尿是机体进行神经一体液调节的结果
第II卷(主观题55分)
二、主观题(本大题共5小题,计55分)
21. (12分)钾在动植物食品中含量丰富,人体钾的来源全靠从食物中获得,图下是人体钾代谢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
(2)食物中的钾离了进入细胞需要经过_________系统,内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钾离子对维持________ ( 填“细胞外液”或“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而血清钾高于5.5rmol/L以上时,被称为高血钾症。尿毒症患者通常容易出现高血钾症,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体钾离子排出体外的主要途径,而尿毒症患者由于______________(填器官)功能出现障碍,导致钾离子滞留在体内出现高血钾症。
22.(10分)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主要症状为情绪低落。单胺类递质假说认为抑郁症发病机制是大脑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 缺乏:神经内分泌假说认为抑郁症与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HPA轴)过度激活有关。图1是5-HT在突触间隙发挥作用以及再摄取示意图,图2是HIPA轴及相关激素示意图,字母代表物质、数字代表过程,请回答:
(1)根据图1可知,当兴奋传导到神经末梢时,电压敏感钙通道打开,Ca2+进入细胞促进5-HT的释放。5-HT在突触间隙以_______的方式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______进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2)5-HT发挥作用后被5HT转运体重新转移到细胞内的去向有______,当突触间隙5HT含量过多时其与突触前受体结合通过过程③抑制5-HT的释放,意义是_____________。
(3)图2中B是_____ , HPA 轴过度激活可能使过程④和⑤所示的______调节出现障碍。
(4)根据两种假说,下列哪些药物可以治疗抑郁症_____
A.苯乙腓(5-HT水解酶抑制剂) B.帕罗西汀(5-HT转运体抑制剂)
C.槟榔十三味丸(降低皮质醇的量) D.可的松(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23. (10分)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 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__________方式进入胞内。Ca2+与____共同作用,使C酶的_____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4)图中内容从________水平揭示了学习、记忆的种可能机制, 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4. (12 分)下图是人体内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④代表不同的调节方式,A~G代表不同的细胞或结构。 回答下列问题:
(1)人刚进入寒冷环境中,产热量和散热量分别_____(填“增加”、 “减少”或“不变”)。
(2)结构C在反射弧中是____________。A、B两种细胞中,_________细胞是G(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做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碘在F中参与激素的合成,则D参与合成的相关激素是_________。D通过E控制F的分泌活动体现了__________调节。F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后,可反过来调节D和E中有关激素的分泌,属于_________调节。人体在发高烧时,体温上升期人体的④分泌增加,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有______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接下来的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4)人体激素调节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
25.(11分)研究得知,胰岛B细胞内K+浓度为细胞外28倍,细胞外Ca2+浓度为细胞内15000倍,胰岛B细胞存在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图为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机制示意图和胰岛素分泌调节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据图1分析可知,葡萄糖通过___________方式进入胰岛B细胞,氧化分解后产生ATP.
当ATP升高引起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此时静息电位的绝对值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此时触发了Ca2+大量内流,使胰岛B细胞产生兴奋,进而_____ (填 “促进”或“抑制”)胰岛素的释放该过程中细胞膜内侧的电位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
(2)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范围是_______。 分析图2 可知,血糖浓度 上升,刺激下丘脑某一区域,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该过程属于______调节。 正常人体内能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号分子有_____________。
(3)抗体1、抗体2、抗体3导致的糖尿病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
A.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B. 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
C.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D. 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4)为研究血浆维生素D3 (用VD3表示)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科研人员根据血浆VD3含量水平,将受试者分为3组,跟踪统计4年后2型糖尿病发病率,得出如下数据:
据表分析,血浆VD3含量与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_________(填“正相关”或“负相关")。研究表明,当胰岛B细胞内Ca2+达到一定浓度后,开始释放胰岛素。据此推测,血浆VD3能_____,从而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本溪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生物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0 20 题 小题 共计 计 5 45 分)
1.单项选择题 1-5:DABBC 6-10:DACCA 11-15:BDBBD
2.不定项选择 16.ACD 17.D 18.ABCD 19.AB 20.ABD
二、主观题(本大题共 5小题,计55 分)
21.(12 分 每空 2 分)
(1)神经—体液—免疫
(2)消化系统和循环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细胞内液 排尿(尿液) 肾(脏)
22.(10 分 除特殊说明外 每空 2 分)
(1)扩散(1 分) 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1 分)
(2)进入突触小泡、 被 5-HT 水解酶水解(2 分) 防止 5-HT 的过多释放,使突触后膜持续过度兴奋(2 分)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1 分) 负反馈 (1 分)
(4)ABC(2 分)
23. (10 分 每空 2 分)
(1)神经递质
(2)协助(易化)扩散 钙调蛋白 空间结构
(3)Ⅱ
24. (12 分 除特殊说明外 每空 1 分)
(1)增加、增加 (2 分 全对给 2 分)
(2)感受器 B 细胞膜上存在与该激素分子结合的受体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分级 (负)反馈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等于
(4)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2 分 至少答出 3 条 答不全给 1 分)
25. (11 分 除特殊说明外 每空 1 分)
(1)协助扩散 减小 促进 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2)3.9-6.1mmol/L 神经 葡萄糖、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2 分 答不全不给分)
(3)C
(4)负相关 促进胰岛 B 细胞吸收钙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