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3.百合花 香雪 (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3.百合花 香雪 (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8 11:1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百 合 花》
《哦,香雪》
学习任务安排
任务一: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任务二:初读小说,梳理结构
任务三:精读小说,赏析作品
任务四:探究小说的人物形象
任务一: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茹志娟(1925-1998),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其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曾用笔名阿如、初旭。1925年9月生于上海。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1950年起,陆续在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特写,后来结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禅院》《百合花》等短篇集。
《百合花》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百合花花语和寓意
百合花非常的美好,它的花语有美好家庭的含义,寓意着家庭幸福、和谐。
很多百合花都是白色的,所以花语有纯洁、庄严的含义,寓意着神圣、庄严、纯洁的事情。
写作背景:
1946年中秋节,总攻海岸之战打响,茹志鹃在总攻团的前线包扎所做战勤工作。她在包扎所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去借被子。战斗开始后,她负责记录那些牺牲的战士的姓名、单位,在这过程中不禁设想他们的亲友、他们生前的愿望,以及他们心中的秘密。当时的情景她一直没有忘记。
1947年,莱芜战役中,她跟随一个通讯员去前沿,在路上敌人的炮弹不时呼啸而来,通讯员为了减少伤亡,有意拉开距离,但她却紧张得不由自主地往他身边靠近,通讯员一见她走近就加快步子往前跑;某次战斗时,她和汪岁寒到一个班里旁听班会,听说了一位排长的事迹,那位年轻的排长是战斗英雄,却很害羞,说说话就脸红,这种反差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回首往事,茹志鹃决定要写一个普通的战士、一个年轻的通讯员的故事。她大约用了一个星期就完成了小说《百合花》,后发表在1958年第3期的《延河》杂志上。
铁凝
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的小说。
任务二:初读小说,梳理结构
1、了解小说三要素和小说主旨
2、阅读小说,根据故事情节发展顺序梳理小说行文结构,归纳小说主旨
3、学生展示分享
小说三要素
小说的三要素:鲜明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
1、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带路
借被
牺牲
根据故事发展顺序梳理结构
开端
发展
高潮
献被
结局
百合花
小通讯员、“我”
小通讯员、新媳妇、“我”
小通讯员
新媳妇
任务三:精读小说,赏析作品
对一般小说的赏析,需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从这些基本要素出发完成对小说各方面的赏析。根据本篇小说特点,主要选取了两个角度来进行探究。
任务1:探究小说的人物形象
任务2:品读小说的细节描写
2、人物形象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肖像、细节等
侧面:环境烘托、次要人物的衬托,他人的评价,作者的评价等
1、小说塑造了小通讯员、新媳妇等青春形象,结合文本探究这两个形象及塑造方法。
要求:分组合作,每小组选择一个人物进行探究,(确保两个人物都有小组选择)组内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做好分享准备。
小通讯员的形象特征
①憨厚朴实,拘谨腼腆。比如,“带路”情节中“张皇”“数摸”这两个动词突出了小通讯员那种忸呢的神态、拘谨局促的心理。另外还有“借被”的情节也能体现这一点。
善解人意,关心他人。比如,走走停停,给我两个馍馍体现出他关心“我”。当他意识到自己借东西的方式方法有问题,可能会给群众造成不良影响时,就马上松松爽爽地跟“我”前去解释。而借到被子以后,知道这是人家新婚时唯一的嫁妆,心里又立刻感到不安,又要把被子再送回去。
③不畏牺牲,舍己为人。他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有着高度的阶级觉悟和革命责任感。为了保护担架队员英勇捐躯。
④天真纯洁,充满朝气,对生活和自然无比热爱。即将发起总攻的时刻,还在枪筒上插上几根树枝和野菊花。
细节描写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小环节。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作家对于每个细节描写都是有深刻用意的,或塑造人物形象、或推动情节发展、或表现场景环境、或表现主题、或表达作者情感……
“小通讯员衣服上撕开的破洞”这一细节在小说中出现了四次,请一一找出来并说明作用。34 43 53 56
1、(第34段)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衣,表现了通讯员的腼腆羞涩,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发现伤者是通讯员做铺垫。
2、(第43段)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时“我”看到的,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预示着“我”还会看到。
3、(第53段),“我”看见“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一方面表现通讯员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和新媳妇正是通过这个破洞才认出这个伤员就是小通讯员。
4、(第56段),新媳妇缝那个破洞,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崇敬和悲痛之情。
小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 7、42
表现小通讯员的天真质朴,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
两个干硬的馒头
第一次(第42段)小通讯员要去时给“我”留下两个馒头,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
第二次(第57段)是当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呼应前文情节,表现“我”对物存人亡的悲痛之情。
新媳妇形象特征
1.美丽纯朴:初见; 到了包扎所,她又主动把被子“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2.善良高洁:她听说借被子是为了打仗为了老百姓之后,把自己唯一的嫁妆借给了部队;擦拭遗体,缝补破洞
3.果断坚毅:小通讯员牺牲后,当卫生员动手要揭掉小通讯员身上的百合花被子时,新媳妇“劈手夺过被子”
小说主旨归纳:
小说通过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个小通讯员的故事,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任务1:探究小说的人物形象
《百合花》刻画了战争时代的具有人情美的青春人物形象,以独特的视角对当时时代历史条件下人的情态和心理进行勾画,借助人物心灵深处的触动传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绪,启迪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追求。
分析小说的形象,要抓住小说中的相关描写,概括其形象特点,理解其形象意义和作用。从而更加准确、深刻地把握小说的主旨。
2、小说中“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请结合小说对“我”的作用加以分析。
2、“我”的作用:
故事的叙述者:小说是通过“我”的角度来叙述的,娓娓道来,起到了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情节发展的推动者:“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侧面衬托主要人物:通过“我”带有女性特征的细微观察,使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跃然纸上。
女性视角:独特的女性视角是这篇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个特点主要是通过“我”这个人物形象来体现的。在去前沿包扎所的路上,“我”主动找通讯员搭话,主动认老乡,甚至问他有没有娶媳妇的言行,表现出战争年代革命队伍中的女同志特有的一种泼辣”,是一个具有强烈性别意识的人物。
主旨角度:与主要人物一起凸显小说主旨。
补充任务:小说的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总起来说就是四种情形: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人称或视角变换叙述。
独特的女性视角是本篇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立象以尽意——分析物象的意蕴及作用
《百合花》中,百合花有什么象征意义?
百合花色泽淡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
象征意义——小通讯员和新媳妇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
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
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性格美、人情美。
铅笔盒的意义铅笔盒的意义
小木盒就是香雪的铅笔盒
笨拙、陈旧
自动铅笔盒: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哒”的一声,便严严实实……
文化和知识、现代文明,象征着追求知识、追寻文明
香雪对新生活的向往、执着的追求、自尊自爱香雪对新生活的向往、执着的追求、自尊自爱
①台儿海以往的宁静 ②旅客和气做买卖
③有一只自动合的铅笔盒 ④用鸡蛋換来铅笔盒
⑤独自赶路回家
香雪
善良与质朴
自尊与刚强
坚定与执着
迈向现代文明的农村姑娘形象
香雪:
①美丽清纯:在乘客的眼里,香雪的眼睛是“洁如水晶的”、令人信任的,面孔是洁净的, 唇是“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人们看到香雪不但“心中会升起种美好的感情”,而且“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看火车时,她跑在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头。别的姑娘可以和“北京话”说笑,香雪却不敢帮腔,甚至听了就脸红。
②自尊刚强:女同学们对她的嘲笑,使她意到贫穷是不光彩的;得到了铅笔盒,她执意将那一篮子鸡蛋留下;香雪渴望台儿沟改变现状,变得富足、进步,她认为台儿沟应该是“这样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
③坚毅执着:为了换取自动铅笔盒,她在那停车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这对一个平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很大的勇气。
④渴求进步: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别的姑娘注意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甲盖还要小的手表,而香雪注意的则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姑娘们总是用鸡蛋、红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和尼龙袜,而香雪则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个自动铅笔盒。
主题探究
主题一:赞美香雪等女孩子的纯洁心灵和美好品性。
主题二:赞美香雪积极向上,执着追求目标的精神。
主题三:赞美迫切的要求冲破封闭的文化氛围、走向现代文明的纯美自尊的农村青年。
作者铁凝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的态度是怎样的?
她为什么要刻画香雪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呢?
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为主题服务
情节概括:
D1-4:火车来到封闭的台儿沟;
D5-55:姑娘们看火车,交换物品;
D56-71:香雪换铅笔盒误上火车;
D72-结束:香雪夜走归家,心情变换。
情节运行中,人物形象渐渐饱满:
香雪:淳朴纯真善良,向往知识文明,聪慧有上进心;
圆形人物和偏平人物: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变化!
次要人物:凤娇、北京话;他们的作用!
主题:社会—从封闭愚昧落后,走向开放文明进步的中国。(《陈奂生上城》)
小结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也是铁凝的成名作。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3、典型环境
典型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小说中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
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暗示社会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烘托人物形象
3、推动情节发展
4、深化或揭示作品主题;
任务探究三 
创设人物活动的舞台——鉴赏环境描写
《百合花》中写“我”对故乡竹海的联想有什么作用?
这种联想有助于情节的展开,刻画人物性格,补充背景材料,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突出其某个特点,或支持细节,从而升华主题。
答案
故乡竹海写得富有诗情画意,这样写,一方面点明了小通讯员心灵美好品质纯朴高尚性格形成的原因,景物美与人物美相得益彰;
另一方面,也抒发了“我”对故乡的无比热爱之情,推动了“我”的感情变化,即由先前的生气,到发生兴趣和“亲热”起来。
这样写,既表现了战士之间那种百合花一样纯洁无邪高尚动人的情感,即人性的美,又加强了作品的抒彩,增强了作品感人的艺术力量。
纯真无邪
香雪看火车时她跑在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别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脸儿”、“北京话”调笑,香雪却不但不敢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
…把头发梳得发亮,然后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火车过来姑娘们心跳着涌上前去,像看电影一样,挨着窗口观望……
对山外世界的好奇、向往
“北京话”……有没有相好的不关凤娇的事,可她愿意对她好,难道非得是相好的才能这么做吗?
无私无邪
纯净之美……纯净之美……
……香雪的小木盒呢,尽管那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的呢……
简朴、淳朴、真挚
纯净之美……纯净之美……
…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台儿沟一定是这样的:那时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
自尊、淳朴
…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
坚毅、执着
……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
纯洁、明净
……也许就因为香雪是学生吧,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打听北京大学要不要台儿沟的人,打听什么是“配乐朗诵”……
渴求上进
1、“小通讯员衣服上撕开的破洞”这一细节在小说中出现了四次,请一一找出来并说明作用。
2、除了“小通讯员衣服上撕开的破洞”这一细节多次出现外,文中还有几处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请至少找出两处,并加以分析。
3、阅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横线词语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②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4、总结归纳小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第1题:
第一次(第34段)是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衣,表现了通讯员的腼腆羞涩,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有了这个破洞,新媳妇才从伤员中认出了他,也才有为牺牲了的通讯员缝军衣的感人场面;
第二次(第43段)是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时“我”看到的,此处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埋下伏笔,预示着“我”还会看到。
第三次(第53段),“我”看见“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一方面表现通讯员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和新媳妇正是通过这个破洞才认出这个伤员就是小通讯员。
最后一次(第56段),新媳妇缝那个破洞,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崇敬和悲痛之情。
第2题:
呼应的细节描写 对应的段落 具体作用
小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 第7、42段 表现小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特点。
两个干硬的馒头 第42、57段 第一次小通讯员要去时给“我”留下两个馒头,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第二次(第57段)是当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引发读者对前文情节的回想,也表现“我”对物存人亡的悲痛之情。
第3题:
“异样地瞟”“劈手”“狠狠地瞪”几个词语是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这几个词一改新媳妇过去的羞涩忸怩,表达了对我们冷漠的不满;低着头为战士缝补肩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表达极为深沉的哀悼和崇敬之情。
4、总结归纳小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归纳1-3题的细节描写的作用类型,总结出来。
阅读下发的段落材料,讨论每个段落运用的细节描写及作用,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形成共识,然后与大家交流分享。
提示:可以结合小说三要素和小说主旨等角度思考
细节描写的作用总结
刻画人物形象
表现人物心理
展现人物特征
烘托人物性格、精神状态、命运
推动情节发展
表现生活环境
增强艺术感染力
3、结合小说分析以“百合花”为题的寓意和好处。
4、这虽是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但却洋溢着一种美感,请结合作品说说它“美”在哪里。
二、高考链接
1、(2020 新课标Ⅰ)《越野滑雪》第8题: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4分)
2、(2019 浙江卷)《呼兰河传(节选)》第10题: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4分)
第11题:结合故事情节,概括“我”的形象。(4分)
第12题: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6分)
3、(2019年 新课标2卷)《小步舞》第8题: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