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说课稿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9-28 10:4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说课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一、说教材
本节所学的内容是在学生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能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好基础。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预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在观察、操作、猜想、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际操作、思考探究,学生能在生活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学生能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教学重点: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本节课力求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自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参与探索、分析、说理、概括的全过程,实现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
实践法: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做一做,利用这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有序活动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三、说学法
自主探究法:本节课力求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自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参与操作、观察、猜想、严整、交流和归纳的全过程,实现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会发现,学会创新。
小组合作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一直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不仅能展示自己的想法、见解,还能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纠正,使认识渐趋完善、深化。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和交往能力,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采用开展多次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辨析同学们的答案,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做”数学,在实践中学习新知,交流体会新知。 (红色可不说)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中我安排了以下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1、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比较图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谁的体积大?2、出示一个长方体集装箱,问:要知道它的体积,该怎么办?
教师问:可以怎样来验证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说出可以切成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来比较。教师演示后,接着你还能切吗?使学生认识到:切开数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有一定的局限性,那么怎么办 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以此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两个比较问题,即激活了学生已有的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知识和经验,又唤醒了学生主动探究体积公式的欲望。)
(二)联系实际、自主探究
这一部分安排了四个层次的教学活动。
第一层次:教师用投影出示一组长方体,让学生观察、发现并归纳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取决于它的长、宽、高的大小。
第二层次学习例9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感知长方体体积与他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建立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猜想。这一层次,要求学生用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让学生将每次摆出的长方体的相关数据填入指定的表格中。这个表格中包含了长、宽、高、正方体的个数和体积等项目。这些项目的设置既使学生在操作中有了关注的问题,又能为学生通过分析获得的数据,并建立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猜想奠定基础。
例9的学习要抓住两个关键环节:一是要让学生明确操作的要求,并启发学生有条理的完成操作活动;二是在操作完成后,要引导学生对表格中的数据加以分析,从而建立起关于长方体体积和他的长、宽、高关系的初步猜想。
第三层次,教学例10。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验证前面建立的猜想。教学时,分成三个步骤进行。1、先出示例题中的三个长方体,让学生说说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提出:摆这些长方体个需要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引导学生利用例9发现的关系进行思考,并作出初步猜想。2、学生分小组摆出上述长方体后,让学生先说收摆出的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看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数一数每个长方体中小正方体的个数,看是否与先前的猜想相同。3、组织学生讨论:从例9例10中,你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他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并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第四层次,出示长方体的直观图,并用字母表示长、宽、高和体积的字母公式,再组织相应的交流。对于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让学生自己推导或自学。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a的立方的含义,并掌握读、写方法 。
(设计意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提要求,其他的完全放手由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讨论、交流、猜想来完成。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历操作、观察、讨论、交流、猜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整个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感悟、体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数学思维不断发展,也获得了情感体验。)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对于新知的学习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效果。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几道练习题。
1.基础练习 :数学课本26页:“试一试”和“练一练”
2.提升练习:数学课本28页第3题。
3.拓展创新:怎样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
(四)全课总结、深化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方面谈。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对新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内化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