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6.夜间飞行的秘密
yíng zhèng dāng
苍 蝇 证 明 铃 铛
zhàng yíng píng
障 碍 物 荧 光 屏
读准字音
苍蝇 证明 铃铛
障碍物 荧光屏
读准字音
{
系
jì 系铃铛
xì 联系
读准多音字
1.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呢?
2.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3.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仅靠雷达就可以吗?
4.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
5.无线电波和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6.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面两次实验?
7.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下面七个问题中,哪几个问题必须读完全文才能解答?
问题清单
针对课文内容的问题 联系生活经验的问题 针对写法的问题
问题清单
针对课文内容的问题 联系生活经验的问题 针对写法的问题
1.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呢? 2.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3.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仅靠雷达就可以吗? 4.无线电波和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1.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 2.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1.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面两次实验?
1.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呢?( )
2.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
3.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仅靠雷达就可以吗?( )
4.无线电波和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
回答问题,读懂课文
1.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呢?( )
2.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
3.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仅靠雷达就可以吗?( )
4.无线电波和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
回答问题,读懂课文
障
碍
物
嘴
读课文第7自然段,找文中的关键词句,补充下图,借助下图讲一讲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雷
达
读课文第8自然段,找文中的关键词句,补充下图, 借助下图讲一讲雷达是怎样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的。
障碍物
根据蝙蝠发出超声波进行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盲人用的探路仪。
声呐是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和反射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
联系生活经验提的问题,例如,“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只能通过查找资料或者请教他人来解答,从课文里是找不到答案的。
读课文第4-6自然段,找出关键词句,填写表格。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实验次数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最终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实验次数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最终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一个铃铛也没响,一根绳子也没碰着。
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里飞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封住
借助表格,讲一讲科学家是怎样做这三次实验的。
思考作者为什么将后两次实验略写。
实验次数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最终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一个铃铛也没响,一根绳子也没碰着。
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里飞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封住
问题清单
针对课文内容的问题 联系生活经验的问题 针对写法的问题
读课后的《它们是茎,还是根?》片段,尝试分别从三个角度提出一两个问题。
问题清单
针对课文内容的问题 联系生活经验的问题 针对写法的问题
1.马铃薯和藕的茎是什么样子的? 2.变态茎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1. 生活中,还有哪些块茎? 2.这些变态茎都是可以吃的吗? 1.为什么片段一开始先提马铃薯和藕,而不直接提变态茎?
2.为什么要通过举例子来写每一种变态茎?
我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