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 敌后战场的抗战
1.(2022·四川资阳·八年级期末)1937年9月,有一场战役粉碎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令八路军威名远扬,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它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第三次长沙会战
2.(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出击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 )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3.(2022·四川德阳·八年级期末)取得抗战以来第一次胜利,打破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是
A.八一三事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4.(2022·四川内江·八年级期末)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 )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5.(2022·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彭德怀自述》里记载了发生在1940年的某次战役:“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这次战役是( )
A.阳明堡之战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6.(2022·四川凉山·八年级期末)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的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百团大战 D.枣宜会战
7.(2022·四川内江·八年级期末)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八路军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其指挥者是( )
A.李宗仁 B.朱德 C.林彪 D.彭德怀
8.(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在敌后战场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材料中提到的历史事件是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长沙会战 D.百团大战
9.(2022·四川·雅安中学八年级期末)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10.(2022·四川泸州·八年级期末)毛泽东给彭德怀发电说“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毛泽东这样说的原因是
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
B.是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C.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D.有力的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11.(2022·四川遂宁·八年级期末)有人在做历史作业时遇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哪里?”的题目,结果他做错了,你的正确答案是
A.太原
B.延安
C.瑞金
D.西柏坡
12.(2022·四川内江·八年级期末)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 )
A.南京 B.重庆 C.北京 D.延安
13.(2022·四川内江·八年级期末)1942年,在反“扫荡”作战中血洒疆场的八路军副参谋长是( )
A.杨靖宇 B.张自忠 C.谢晋元 D.左权
14.(2022·四川广安·八年级期末)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当时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陕甘宁边区首府( )。
15.(2022·四川资阳·八年级期末)在战火纷飞的年月,国共两党能够从民族大义出发,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相逢一笑泯恩仇,谱写了一段众志成城的兄弟赞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1)材料中所提到的“军事学校”指的是哪所学校?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摒弃前嫌。
——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
材料三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3)材料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据材料二、三,指出在抗日战争时期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可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
材料四 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4)请例举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国共合作的典型战役。指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16.(2022·四川广元·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1月3日,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函,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将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修改为“十四年抗战”。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
——节选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而国共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国共分别主导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中国的抗日战争之所以出现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既相区别又相互依存,形成共同对敌的态势,首先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合作抗战是中国的制胜法宝》2015年9月19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教材修改后的“十四年抗战”的具体标志和时间。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是在哪次会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并分别列举一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取得胜利的战役。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形成的抗战精神是什么?
17.(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
请回答:
(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随后,中国共产党派谁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2)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什么事件促使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
(3)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奔赴抗日前线,写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什么?“百团大战”是在谁的指挥下,取得了重大胜利?
(4)材料三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
(5)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18.(2022·四川宜宾·八年级期末)综合探究题。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不断开创革命新局面,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让我们走进党史,探究问题。
【红船起航】
材料一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情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及中共诞生的时间。
【生死转折】
材料二
(2)据长征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叙述字母ABC处发生的大事。
【中流砥柱】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摘自义教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请用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史实说明材料的观点。
(4)综上所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19.(2022·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天朝田亩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纲领的土地分配原则。
材料二 “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后来孙中山又……作了解释:“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一千,或至多二千;就算那地价将来因交通发达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土地政策,并指出这一政策在反封建方面的局限性。
材料三 毛泽东率领……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土地革命方针的会议名称,并写出土地革命路线的主要内容。
材料四 1937年5月,毛泽东在苏区党的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为了停止国内的武装冲突,共产党愿意停止使用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中国土地是属于日本人,还是属于中国人,这是首先待解决的问题,那么,由暴力没收办法转变到新的适当的方法,就是完全必要的。”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土地政策》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党愿意停止使用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的主要原因以及“新的适当的方法”的具体方法。
参考答案:
1.A
【解析】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林彪的指挥下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该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A符合题意;百团大战开始于1940年,B不符合题意;台儿庄战役开始于1938年,主要是国民党李宗仁指挥的战役,C不符合题意;第三次长沙会战是1941年,不是由八路军参战,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注意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区别。八路军主要是在敌后战场。国民党军队主要是正面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作战。
2.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出击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平型关大捷,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A项正确;淞沪守军浴血奋战,使日军被迫转移战略主攻方向,打破其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B项;台儿庄战役是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排除C项;百团大战是彭德怀领导的,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37年八路军领导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第一次胜利,打破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指挥下,在平型关一带伏击日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B项正确;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排除A项;武汉会战最终失利,排除C项;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共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发生在1940年,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解析】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路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据“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战役是百团大战,此役的指挥者彭德怀,C项正确;阳明堡之战发生在1937年,排除A项;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排除B项;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1940年下半年在华北地区展开的交通破袭战,因此根据材料相关信息可知C项正确;平型关大捷、淞沪会战和枣宜会战的主要目标都不是破袭日本交通线,排除ABD项。故选C项。
7.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八路军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即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的指挥者是彭德怀,D项正确;李宗仁是台儿庄战役的指挥者,排除A项;朱德和林彪都不是百团大战的指挥者,排除B、C项。故选D项。
8.D
【解析】百团大战是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由材料“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在敌后战场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可判定为百团大战,故D项正确;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的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的一部分,1937年9月25日的平型关大捷属于太原会战的一部分,长沙会战时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排除ABC。故选D项。
9.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为粉碎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与扫荡,振奋抗战军民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D项正确;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均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的抗战,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D
【解析】1940 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 100 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百团大战有力的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D项正确;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排除A项;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排除B项;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敌后战场的作战,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因此正确答案是延安,故选B。
【解析】
12.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延安,D项正确;南京和北京都是日军占领区,排除AC项;重庆是国民政府所在地,排除B项。故选D项。
13.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在反“扫荡”作战中血洒疆场的八路军副参谋长是左权,D项正确;杨靖宇是东北抗联的将领,1940年壮烈牺牲,排除A项;张自忠是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牺牲于1940年的枣宜会战中,排除B项;谢晋元在淞沪会战中率“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1941年被叛徒杀害,排除C项。故选D项。
14.平型关大捷,延安。
【解析】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在延安。
15.(1)黄埔军校(或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2)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处于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共产党从大局出发,力主推动全国抗日;全国人民的抗日需求,保家卫国等等(1点即可)
(3)百团大战;民族精神: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每材料各取一点即可)
(4)平型关大捷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分析】(1)
根据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结合所学可知建立的军事学校是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2)
根据材料二“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摒弃前嫌”结合所学可从中日民族矛盾地位上升,中国处于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共产党从大局出发,力主推动全国抗日;全国人民的抗日需求,保家卫国等方面来回答“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三“(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作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结合所学可知是百团大战;民族精神:根据材料二“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可归纳出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根据材料三“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可归纳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不畏强敌,不怕牺牲。
(4)
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国共合作的典型战役是平型关大捷,1937年9—11月,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配合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粉碎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16.(1)标志:九一八事变。时间:1931年9月18日。
(2)淞沪会战。
(3)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正面战场:台儿庄保卫战等。敌后战场:百团大战等。
(4)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团结合作,不畏艰难、不怕牺牲、自强不息、患难与共等等。
【分析】(1)
标志、时间:根据所学可得出,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2)
会战:根据所学可得出,1937年淞沪会战持续了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3)
标志:根据所学可得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正面战场:根据所学可得出,1938年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敌后战场:根据所学可得出,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4)
精神: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团结合作,不畏艰难、不怕牺牲、自强不息、患难与共等角度作答。
17.(1)九一八事变;杨靖宇。
(2)七七事变;七七事变。
(3)台儿庄战役;彭德怀。
(4)南京大屠杀。
(5)我们应该表示强烈的愤慨和严正抗议,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珍爱和平,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等。
【解析】(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九一八事变后,随后,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七七事变促使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根据材料二“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可知,该内容反映的是七七事变。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是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取得了重大胜利。
(4)
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该材料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南京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作练习刺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据战后中国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查证,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5)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应该表示强烈的愤慨和严正抗议,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珍爱和平,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等。
18.(1)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情神。1921年7月。
(2)A处召开了遵义会议;B处是四渡赤水河;C处是甘肃会宁会师。
(3)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撤入关内,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进行了百团大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
【解析】(1)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情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可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情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
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处召开了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B处是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C处是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3)
根据材料三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可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撤入关内,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进行了百团大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4)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等等。
19.(1)原则:平均分配。
(2)政策:平均地权。(答出“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核定地价”同等给分)
局限:未提出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3)会议:八七会议。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或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等)。
(4)因素: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或为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方法: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原则是平均分配。
(2)根据材料二的“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土地政策是平均地权。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土地政策的局限在于未提出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根据材料三的“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可知土地革命路线的主要内容是:打土豪,分田地。
(4)根据材料四的“中国土地是属于日本人,还是属于中国人,这是首先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愿意停止使用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新的适当的方法”的具体方法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