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五四运动
1.(2022·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校八年级期末)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准备,为新的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新的革命斗争”是指
A.旧民主主义革命 B.人民解放战争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改造
2.(2022·四川广元·八年级期末)“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1919年,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实业救国新时代
C.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3.(2022·四川巴中·八年级期末)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代表顾维钧先生说:“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我想问问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直接导致了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辛亥革命的爆发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以下口号出自于五四运动的是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废除二十一条”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⑤“反对华北自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⑤
5.(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还我青岛"口号,展现近代中国青年力量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6.(2022·四川·雅安中学八年级期末)“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自由 B.爱国 C.平等 D.博爱
7.(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材料所反映的这一历史事件体现出的核心精神是( )
A.爱国主义 B.艰苦奋斗 C.开拓创新 D.乐观主义
8.(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对下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1919年6月12日
A.这场运动在上海爆发 B.运动是由学生最先发起的
C.运动后期的主力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 D.这场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9.(2022·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校八年级期末)《重返五四现场》中记载:“噩耗传来,有如当头一棒,天旋地转,青年学生尤为愤慨,以至演成1919年5月4日的北京示威运动。”文中所说的“噩耗”指( )
A.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 B.列强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C.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10.(2022·四川自贡·八年级期末)某班开展“看口号猜历史事件”的竞赛活动。下列竞猜对应正确的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
B.“扶清灭洋”---太平天国运动
C.“打倒列强,除军阀”---辛亥革命
D.“民主”和“科学”---护国战争
11.(2022·四川巴中·八年级期末)五四运动是一次厂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
A.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中国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2.(2022·四川广安·八年级期末)五四运动激发和启迪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工商业者参与其中。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五四运动( )
A.参与阶层多 B.持续时间长 C.波及地域广 D.以学生为先锋
13.(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一书,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该材料反映的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新文化运动
14.(2022·四川内江·八年级期末)五四运动后期,运动的中心转移到( )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天津
15.(2022·四川资阳·八年级期末)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序幕。这个时代指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资本主义时代 D.社会主义时代
16.(2022·四川宜宾·八年级期末)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
北京高校被捕学生回校 曹汝霖等免职令和拒签和约的报道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C.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D.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
17.(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2019年5月4日,人民日报登载了新华社记者撰写的文章《百年青春心向党 矢志建功新时代——致敬中国青年运动100周年》。此举是为了纪念
A.黄花岗起义 B.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18.(2022·四川凉山·八年级期末)以下对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
C.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
D.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19.(2022·四川宜宾·八年级期末)这一年,北京学生走上街头,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一年,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声援学生爱国运动;这一年,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一年”是
A.A B.B C.C D.D
20.(2022·四川凉山·八年级期末)“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护国战争
21.(2022·四川自贡·八年级期末)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根据提示,下图中①应填的正确史实是( )
A.军警支持 B.农民起义 C.工人罢工 D.士兵参与
22.(2022·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下列四幅图片最能直接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五四动员 B.打倒卖国贼
C.五四口号(部分) D.打倒孔家店
23.(2022·四川广元·八年级期末)“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鲜活的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整个社会却依然笼罩在传统文化氛围中。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材料一中的“改良”和“革命”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当时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为“救治中国政治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3)材料三中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语句是什么?它反映出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
参考答案:
1.C
【解析】材料“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准备”,这表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故“新的革命斗争”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故排除A,C符合题意;人民解放战争从1946年到1949年,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到1956年,排除BD。故选C。
2.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1919年,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项正确;辛亥革命开启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排除A项;张謇兴办实业,开启了实业救国新时代,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我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解析】据材料“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协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可知,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直接导致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4.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口号主要有:“外争主权,内诛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誓死力争”“保我主权”“勿作五分钟爱国心”“争回青岛方罢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头可断,青岛不可失”“中国宣告死刑了”。故①③④正确,C符合题意; 1935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故②错误;提出“反对华北自治”的口号和运动是“一二·九”运动,故⑤错误;因此,排除ABD。故答案为C。
5.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青年学生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还我青岛"口号,展现近代中国青年力量,故D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主张扶清灭洋,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传播开来,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和科学,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6.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描述的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带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色彩。这一口号强调“中国的土地”“中国的人民”,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故选B;ACD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7.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爆发后,爱国学生到赵家楼胡同找曹汝霖等卖国贼问罪,曹汝霖慌忙躲了起来,正在曹宅的章宗祥被学生捉住痛打了一顿,学生们还放火焚烧了曹宅,上述材料与这一事件有关,体现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8.A
【解析】根据材料“《上海学联告同胞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史称"五四运动"。故这场运动在北京爆发,后期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了上海,A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运动是由学生最先发起的,后期的主力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曹、章、陆被罢免,故BCD表述正确,排除BCD。故选择A项。
9.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无视中国主权,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举国震怒。1919年5月4日,北京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引发了五四运动。因此文中所说的“噩耗”指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选项D符合题意;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A排除;八国联军进侵华战争,列强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B排除;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与题干内容不符,C排除。故选D。
10.A
【解析】“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的口号,A符合题意;“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B排除;“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战争的口号,C排除;“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D排除。故选择A。
11.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2.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工商业者等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参与其中。因此,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五四运动的参与阶层多,A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五四运动的起止时间和运动地区的变化,因此,无法说明五四运动持续时间长和波及地域广,排除BC项;题干材料没有指出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初,法、英、美等国召开巴黎和会。会议竟决定将德国在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消息传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C项符合题意;《马关条约》签订是在1895年,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15年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ABD排除。故此题选C。
14.B
【解析】根据所学,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项。
15.A
【解析】“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序幕”指的是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正确;BCD项都与五四运动无关,排除。
16.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1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3 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从图片“北京高校被捕学生回校”和“曹汝霖等免职令和拒签合约的报道”可知,这说明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D项正确;图片未体现五四运动爆发原因,排除A项;图片未体现五四运动的主力和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的信息,故排除B、C项。故选D项。
17.C
【解析】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由材料“2019年5月4日”“中国青年运动100周年”,可知指五四运动,故C项目正确;黄花岗起义发生在1911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发生在1923年,一二·九运动发生在1935年,排除ABD。故选C项。
18.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反帝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项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9.C
【解析】1919年5月4日,爱国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游行示威。“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项正确;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排除A项;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排除B项;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排除D项。故选C项。
20.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讲演,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他们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北洋军阀政府却对此进行镇压。C项正确;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排除B项;护国运动是孙中山反抗袁世凯恢复帝制进行的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
21.C
【解析】依据示意图信息“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可知,1919年6月3日后,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其它城市的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因此图中①应填的正确史实是工人罢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2.C
【解析】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中,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最能直接反映五四运动性质。C项正确;五四动员不能直接反映五四运动性质,排除A项;打倒卖国贼不是最能直接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图片,排除B项;打倒孔家店不是最能直接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图片,排除D项。故选C项。
23.(1)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2)新文化运动; 口号:民主、科学。
(3)语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解析】(1)
根据所学可知,“温和的改良”|指的是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他们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指的是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统治,终结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
根据所学可知,以陈独秀为首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认为仅有的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独立人格,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即新文化运动。“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指的是陈独秀提出的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
(3)
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为表达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不满,揭露主义列强的侵略罪行,五四运动爆发。运动中提出的口号外争主权体现了反帝的一面,内除国贼体现了反封建的一面,所以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语句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说明了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