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中华民国的创建
1.(2022·四川自贡·八年级期末)下列栏目是某班同学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A.师夷长技 B.国家统一 C.军阀割据 D.走向共和
2.(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它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财产、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自由和权利。这里的“它"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2022·四川遂宁·八年级期末)“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它”指的是
A.《清帝退位诏书》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大总统誓词》
4.(2022·四川自贡·八年级期末)下图是胡适主编的《留美学生季报》民国四年秋季第三号的封面。该期发行于
A.1911年 B.1915年 C.1924年 D.1931年
5.(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6.(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采取卑劣的手段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的是
A.段祺瑞 B.宋教仁 C.袁世凯 D.黎元洪
7.(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民国38年是公元多少年
A.1948年 B.1949年 C.1947年 D.1946年
8.(2022·四川遂宁·八年级期末)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下列关于南京的历史事件中,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签订
②太平天国定都于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宣告成立
④辛亥革命爆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22·四川广安·八年级期末)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是( )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清帝退位诏书》 D.“明定国是”诏书
10.(2022·四川凉山·八年级期末)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是( )
A.黄兴 B.孙中山 C.袁世凯 D.宋教仁
11.(2022·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1949年10月1日这个伟大的日子,被永远载入史册。与它有关的节日是
A.青年节 B.建党节 C.国庆节 D.建军节
12.(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A.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C.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D.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13.(2022·四川泸州·八年级期末)“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辛亥革命在“破旧”方面的“首创之举”是( )
A.创立了中华民国 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4.(2022·四川巴中·八年级期末)20世纪初,当欧洲逐渐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的时候,列宁曾热情地称赞"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这里列宁称赞的是( )
A.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气象一新 B.十月革命使中国人民看到曙光
C.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D.国共合作推动了大革命的兴起
15.(2022·四川资阳·八年级期末)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这主要是指辛亥革命( )
A.推翻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B.结束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C.根除了国民固有的封建思想 D.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
16.(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下图是《清帝退位诏书》,这一实物资料充分佐证了辛亥革命推翻了( )
A.资本主义 B.封建制度
C.封建帝制 D.帝国主义
17.(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辛亥革命被称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掀起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开办京师大学堂
C.宣告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创办《青年杂志》
18.(2022·四川广安·八年级期末)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强调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辛亥革命的里程碑意义是( )
A.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19.(2022·四川资阳·八年级期末)1840年,中国的大门被打开,让国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外面世界。时而流血,时而反思,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国人一直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中“少数人觉悟”是指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的哪一经济方面的具体历史事件 此事件“学西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摘编自《清定立宪开国会折》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为此他们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在思想上具有怎样的意义?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无不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辛亥:摇晃的中国》
(3)据材料所述,请概括本次“革命”取得的成果。但也有人说,此次“革命”进行的救国探索也失败了,假若这一观点成立,请你给出一个合适的理由。
参考答案:
1.D
【解析】武昌起义、民国建立即中华民国建立、清朝告终、约法颁布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它们都属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向共和过程中的重要史实,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走向共和,D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时期师夷长技,A排除;当时国家没有完成统一,B排除;题干没有涉及军阀割据,C排除。故选择D。
2.A
【解析】根据“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体现了平等、自由的原则,A符合题意;B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C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材料没有涉及,D排除。故选择A。
3.C
【解析】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B
【解析】根据材料中“民国四年”这一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纪年换算成为公元纪年,需要加1911,所以民国四年等于公元1915年,故选B;其他三个选项中的时间均换算错误,故排除ACD。
5.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首先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又攻占了汉口和汉阳。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C项符合题意;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A项不合题意;1923年北洋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宪法》又名曹锟宪法,双十宪法,是中华民国十二年10月10日由中华民国宪法会议公布的第一部中华民国宪法。B项不合题意;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不久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是解题的关键。可知按时间,按宪法的性质判断。据所学辛亥革命后,1912年3月孙中山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确定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颁布的,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民国宪法》1923年颁布的宪法;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1914年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
6.C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后,袁世凯借助帝国主义的支持,窃取了临时大总统的职位,C项正确;段祺瑞是后来北洋政府的国务总理,排除A项;宋教仁主要是组织改组国民党,后被袁世凯刺杀,排除B项;黎元洪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总统,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1年为1912年,则民国纪年法转换公元纪年法的方法:民国纪年法年份+1911=公元纪年法年份(例如:民国100年换算公元纪年,就是100+1911=2011,民国100年就是公元2011年)。公元纪年法转换民国纪年法的方法:公元纪年法年份-1911=民国纪年法年份(例如:公元2011年换算民国纪年,就是2011-1911=100,公元2011年就是民国100年)。本题民国38年=1911+38=1949年,B项正确;1948年为民国37年,排除A项;1947年为民国36年,排除C项;1946年为民国35年,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在南京与英国签署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在此;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故①②③叙述正确,A项正确;辛亥革命爆发于武昌,④叙述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9.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献,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B项正确;《中华民国约法》制定于袁世凯执政时期,主要目的是维护袁世凯的独裁专制,排除A项;《清帝退位诏书》宣告了清政府的灭亡,排除C项;“明定国是”诏书是光绪帝为百日维新颁布的改革纲领,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B项正确;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的不是黄兴、袁世凯和宋教仁,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天成为国庆日,C项正确;青年节五月四号, 建党节七月一号;建军节八月一号,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2.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912年”,结合所学知识,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胜利后,各省代表齐集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可知,“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评价的是中华民国成立,B项符合题意;A项评论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C项不能从评论中体现出来;D项不符合史实,新文化运动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B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故辛亥革命在“破旧”方面的“首创之举”是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B正确;创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属于辛亥革命在“立新”方面的首创之举,AC排除;辛亥革命果实被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窃取,没有能够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D排除。故选B。
14.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20世纪初,当欧洲逐渐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的时候”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一战临近的背景下列宁所言,列宁称赞的是辛亥革命后社会政治生活活跃的景象,故A符合题意;十月革命使中国人民看到曙光、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国共合作推动了大革命的兴起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20世纪初,当欧洲逐渐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的时候”是解题的关键,一战临近正是辛亥革命后的时间段。
15.A
【解析】依据材料,其强调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句号”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A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没有结束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B排除;辛亥革命没有根除了国民固有的封建思想,C排除;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D排除。故选择A。
16.C
【解析】依据《清帝退位诏书》的“宣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2月12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于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夏历),颁布退位诏书,作统治之最后结束。《清帝退位诏书》,这一实物资料充分佐证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故C符合题意;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清帝退位诏书》无关,故AD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制度,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识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帝制,并没有推翻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在土地改革中废除的。
17.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被称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的主要原因是宣告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掀起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的是洋务运动,排除;B项京师大学堂是在戊戌变法时期创办,排除;D项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排除。故选C。
18.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A项正确;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排除B项;戊戌变法运动,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排除C项;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懦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革命性质,排除D项。故选A项。
19.(1)洋务运动;器物变革(或学习西方的科技)
(2)戊戌变法(维新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成果:推翻了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政体(答出2点即可);理由: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或革命果实被窃取)
【分析】(1)
根据材料一“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可知“少数人觉悟”是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掀起的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2)
根据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可知康有为的救国主张是提出学习日本,实行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
成果:根据材料三“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为推翻了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政体等。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以说此次“革命”进行的救国探索也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