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2022·四川巴中·八年级期末)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海战唯恃船炮”军事优势是战争的关键。但慈禧太后的意识比李鸿章的见识更能发挥影响: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军备废弛
B.观念落后
C.资金短缺
D.制度腐败
2.(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电视剧的主题。若再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史实是( )
A.英法炮轰广州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3.(2022·四川·雅安中学八年级期末)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花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清军战斗力不强 B.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C.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D.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4.(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黄海海战结束后,光绪帝为海战中壮烈殉国的海军将领垂泪撰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位海军将领是
A.左宝贵 B.关天培 C.邓世昌 D.丁汝昌
5.(2022·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校八年级期末)“卅(三十)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化掷金黄。”这首诗中提到的历史事件有
A.洋务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
C.戊戌变法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戊戌变法和甲午中日战争
6.(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2018年9月21日,国家文物局证实在大连庄河海域的沉船就是124年前中弹沉没的北洋水师的“经远舰”。据此可以判断,该舰参与了
A.甲午中日战争
B.北伐战争
C.护国战争
D.百团大战
7.(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有此场景的史实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黄海海战 D.义和团运动
8.(2022·四川资阳·八年级期末)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甲午中日战争”的时事报道。其中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
A.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北京条约》 B.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日本侵略者进犯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
9.(2022·四川·雅安中学八年级期末)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下列历史人物中能体现这种民族精神的是( )
①林则徐②叶志超③左宗棠④邓世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2022·四川广安·八年级期末)“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关天培 B.聂士成 C.邓世昌 D.左宝贵
11.(2022·四川泸州·八年级期末)“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尽毁于日本”是指
A.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B.日本夺取制海权 C.旅顺惨案 D.黄海大战
12.(2022·四川广元·八年级期末)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前列强主要的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就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D.《马关条约》使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13.(2022·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校八年级期末)有人曾感慨道:“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在“苛刻的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割让
A.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B.九龙司地方一区
C.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D.香港岛
14.(2022·四川广元·八年级期末)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学习日本的热潮,留学日本、翻译日本书籍成为时尚。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启蒙运动的兴起 B.甲午战争的失败
C.民族资本的发展 D.新式学制的创立
15.(2022·四川广安·八年级期末)中国近代史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既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这个人物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16.(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标志着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愿望破产的是 (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C.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D.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
17.(2022·四川广元·八年级期末)“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口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8.(2022·四川巴中·八年级期末)下表是i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口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
1894 69.49 6. 26 24.25
1900 62.99 11.20 25.81
1905 55.71 14.04 30.25
1910 50.89 16.14 32.97
1914 48. 31 20.39 31.30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此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D.对共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19.(2022·四川德阳·八年级期末)下图是1898年法国《小巴黎人》杂志的一幅插图,反映了甲午战后
A.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人民反抗 B.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0.(2022·四川遂宁·八年级期末)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面对这一状况,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
A.支持清政府变法维新 B.积极争取在华设厂的权利
C.支持清政府反抗外来侵略 D.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1.(2022·四川遂宁·八年级期末)下图是近代列强两次侵华战争后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 表示开放的通商口岸),其变化反映了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总数不断减少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2.(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下图示意图反映出( )
A.列强勒索的赔款数额逐渐增多
B.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沿海向内地延伸
C.列强割占的领土面积越来越大
D.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23.(2022·四川广元·八年级期末)史学家郭廷以认为:自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历次战争结束后,“其间中国多少尚可喘息苟延”,但“中日战后,情势急转直下,外来的凶猛压力,跟踪而至,片刻未弛,真可谓危急存亡之秋”。符合其观点的是
A.甲午中日战争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B.中日战争后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甲午中日战争加重清政府的财政负担 D.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4.(2022·四川凉山·八年级期末)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虎门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25.(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上述内容出自∶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瑗珲条约》
26.(2022·四川凉山·八年级期末)被郑成功收复后的台湾再次离开祖国是被谁占领(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27.(2022·四川自贡·八年级期末)历史漫画寓史于画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下图漫画反映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某条约签订后的情景。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28.(2022·四川泸州·八年级期末)1894年,外国在华资本约0.54亿元,为中国产业资本的1.5倍;到1911年,外国在华投资约20亿元,以高出数倍的绝对优势对中国资本造成巨大的压力。由此可见
A.清朝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B.中国民族资本举步维艰
C.中国的主要矛盾是是民族矛盾 D.中国完全成为外国侵略者的市场
29.(2022·四川泸州·八年级期末)与之前签订的条约相比《马关条约》出现了列强侵华的新特点是
A.开通商口岸 B.割让领土 C.设立租界 D.在中国投资设厂
30.(2022·四川德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条约节选》
材料二
材料三 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和丰船厂、增裕面粉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铁路。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材料中的条款破坏了中国哪方面的主权?该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图片是哪次侵华战争造成的?该图反映了在这次战争中列强对中国犯下了什么罪行?
(3)材料三中“ 战争”最有可能是哪场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三列强对中国侵略方式的变化。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回顾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D
【解析】根据“李鸿章认为“海战唯恃船炮”军事优势是战争的关键。但慈溪太后的意识比李鸿章的见识更能发挥影响: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从材料中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等信息反映出,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与落后。所以D符合题意,ABC都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C
【解析】结合题文,依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中日海军在黄海大东沟激战,致远舰被敌舰击中,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率致远舰撞向敌旗舰吉野号,欲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敌击中鱼雷发射管引发管内鱼雷爆炸沉没,全舰官兵246人为国殉难。清末书画家高邕(亦有资料认为是光绪帝亲书)为其撰写了著名的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故C项符合题意;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A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故B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时,清军将领丁汝昌殉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故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C。
3.D
【解析】根据材料“恭亲王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则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和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项。
4.C
【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北洋水师与日本舰队进行的一次海战,这次海战中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国捐躯,C正确;左宝贵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平壤战役中牺牲,A排除;关天培是鸦片战争中牺牲的清军将领,B排除;丁汝昌是北洋水师提督,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威海卫战役中自杀殉国,D排除。故选C。
5.B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三十年间,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筹建海防,建立新式海军,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故B符合题意;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没有涉及新式海军作战,故A不符合题意;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三十年间,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筹建海防,建立新式海军,而非戊戌变法,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A
【解析】结合甲午战争的过程我们可知,1894年9月,中日甲午海战在黄海北部大东沟海域爆发,“经远舰”受到四艘日舰围攻,全舰官兵不畏强敌,英勇接战,直至最终沉没。所以A符合题意,BCD项战争与“经远舰”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7.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9月,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C
8.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而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排除A项;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罪行,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林则徐禁烟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抗击日军壮烈殉国都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叶志超是甲午战争的平壤战役弃城逃跑的清军将领,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C
【解析】根据材料“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并结合所学可知,诗中描绘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的情况,致远舰管代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C项正确;关天培是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名将,排除A项;聂士成在抗击八国联军时牺牲,排除B项;左宝贵牺牲于1894年的平壤战役,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尽毁于日本”指的是甲午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A项正确;日本夺取制海权的是黄海大战,排除BD项;旅顺惨案由于威海无关,排除C项。故选A项。
12.C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信息“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这说明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极大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甲午战后,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排除;B项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甲午中日战争前列强已经获取贸易和投资特权,排除。故选C。
13.C
【解析】从材料的“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指的是1894-1895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故C符合题意;清政府被迫割让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指的是中俄《瑷珲条约》,排除A;清政府被迫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指的是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排除B;清政府被迫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指的是中英《南京条约》,排除D。故选C。
14.B
【解析】依据题干“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学习日本的热潮,留学日本、翻译日本书籍成为时尚。”结合所学知识,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强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中国出现的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中国认识到日本这个小国竟然比中国还要强大,先进,于是就掀起了学习日本热潮。B正确;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兴起,A排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学习日本没有直接关系。C排除;1905年废除科举之后,我国开始创立了新式学制。D排除;故选B。
15.B
【解析】依据题干“他既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签订了《马关条约》,在洋务运动中作为地方的代表创办了洋务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标志着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愿望破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在封建官僚主导下,目的是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是随着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不是洋务运动的目的,不符合题意;选项C中法战争是中国边疆危机表现的一个方面,不符合题意;选项D义和团运动是在洋务运动破产后才出现的,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7.B
【解析】根据题干“割台湾,赔两亿,······。开口岸,设工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因此,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马关条约》的内容,故选B项,排除ACD项。
18.A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从1894年到1914年,日本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逐年加大,表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强,故A项正确;对英贸易比重降低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强有关,并不能说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故C项错误;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的变化说明列强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故D项错误。综上答案 A。
19.D
【解析】依据题干漫画信息“1898年、CHINE、持刀的外国人”,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使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纷纷在中国建立“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故D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中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人民反抗、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抓住题干漫画关键词“1898年、CHINE、持刀的外国人”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使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0.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7年,面对列强掀起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D项正确;美国没有支持清政府变法维新,排除A项;积极争取在华设厂的权利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美国也没有支持清政府反抗外来侵略,排除C项。故选D项。
21.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放的通商口岸都在东南沿海;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因此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长江中下游地区,选项C符合题意;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总数不断减少,不符合史实,A排除;《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排除;《马关条约》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排除;故选C。
22.B
【解析】依据示意图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的《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1895年的《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题干示意图反映出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沿海向内地延伸,故B符合题意;列强勒索的赔款数额逐渐增多、列强割占的领土面积越来越大在示意图中不能体现,排除AC;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排除D。故选B。
23.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使中国的民族危机加重,故D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中日战争后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使列强由商品输出专为资本输出,与材料表述的理解片面,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加重清政府的财政负担,表述片面,故C项错误;故选D。
24.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马关条约》中强迫中国开放了沙市、重庆等通商口岸,这已经深入到了中国腹地,而且《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化程度,B项正确;《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虎门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排除B项;《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
25.B
【解析】1895年春,日本马关、中方李鸿章与日方伊藤博文,双方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B项正确;ACD项条约与台湾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26.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给日本,从此,日本对台湾进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直到1945年抗 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才收回了台湾,C项正确;排除ABD。故C项正确。
27.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9世纪末”结合所学,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随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项正确;《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排除A项;《天津条约》签订于1858年,排除B项;《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8.B
【解析】根据材料“1894年,外国在华资本约0.54亿元,为中国产业资本的1.5倍;到1911年,外国在华投资约20亿元,以高出数倍的绝对优势对中国资本造成巨大的压力”,并结合所学可知,外国资本迅速增长,这使中国民族资本举步维艰,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清朝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国的主要矛盾是是民族矛盾”,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完全成为外国侵略者的市场”,排除D项。故选B项。
29.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标志着列强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D项正确;开放通商口岸、割让领土和设立租界在《马关条约》之前已经存在,排除ABC项。故选D项。
30.(1)《南京条约》;贸易主权;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甲午战争;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我们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等。(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
内容:根据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可知,材料一是《南京条约》的内容。主权: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条款破坏了中国贸易主权。影响: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南京条约》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战争: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片是圆明园遗址,是第二次鸦片战争造成的。罪行: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3)
战争:根据材料三“ 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和丰船厂、增裕面粉厂,美国烟草公司……”,并结合所学可知,“ 战争”最有可能是甲午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侵略方式的变化: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可知,列强对中国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影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
认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我们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等方面谈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