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四川省各地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四川省各地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8 15:4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 太平天国运动
1.(2022·四川·雅安中学八年级期末)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在这次农民战争中,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率军北伐 B.永安封王 C.天京事变 D.进行西征
2.(2022·四川凉山·八年级期末)《资政新篇》的作者是( )
A.杨秀清 B.石达开 C.曾国藩 D.洪仁玕
3.(2022·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近代史上的农民运动中,首次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三元里抗英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4.(2022·四川巴中·八年级期末)洪秀全领导的农民战争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的标志性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永安封王 C.定都天京 D.北伐、西征
5.(2022·四川广安·八年级期末)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政权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定都天京 D.西征获胜
6.(2022·四川自贡·八年级期末)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线索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下面表格内容反映的事件是( )
兴起 全盛 失败
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7.(2022·四川广元·八年级期末)下图所示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构导图,图片不能说明的是( )
A.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 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C.鸦片战争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8.(2022·四川遂宁·八年级期末)“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柳亚子的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达到全盛(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定都天京
C.太平军北伐和西征 D.金田起义
9.(2022·四川内江·八年级期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一理想出自(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劝世良言》 D.《天朝田亩制度》
10.(2022·四川泸州·八年级期末)“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这一首民谣描述了下列哪一运动
A.五四运动 B.戊戌变法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1.(2022·四川广安·八年级期末)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事变发生的根源在于( )
A.天京被清军包围 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将士们贪生怕死 D.列强对清朝的支持
12.(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政权稳定后,太平天国领袖们开始着手建立他们心中的“太平天国”。下列文献中哪一个是太平天国领袖建立其理想社会的纲领文件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治通鉴》 C.《资政新篇》 D.《北京条约》
13.(2022·四川宜宾·八年级期末)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示意图,其中②处的事件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天京事变 D.天京沦陷
14.(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该纲领规定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获的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这个纲领是( )
A.《资政新篇》 B.《海国图志》 C.《四洲志》 D.《天朝田亩制度》
15.(2022·四川泸州·八年级期末)钱穆先生在谈到太平天国时曾说:“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
A.发动金田起义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提出《资政新篇》 D.定都天京
16.(2022·四川德阳·八年级期末)美国学者杰明 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作者认为( )
A.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了半殖民地 B.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
C.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社会经济 D.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17.(2022·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校八年级期末)“它坚持斗争14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最终以失败告终。”材料描绘的是( )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太平天国起义 D.义和团运动
18.(2022·四川资阳·八年级期末)漫画形象地解释了近代一部历史文献的核心内容。这部文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2022·四川广元·八年级期末)选取关键信息是识记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下列信息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的是
A.金田起义
B.洪秀全
C.“扶清灭洋”
D.《天朝田亩制度》
20.(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城内太平军将士万余人,全部壮烈牺牲,无一降者。入城湘军,肆意焚掠,繁华的古都南京顿成瓦砾。湘军屠城后,‘秦淮长河,尸首如麻’,而十之八九为老幼妇孺。太平天国英雄们艰苦卓绝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优秀人物的伟大牺牲精神。”这里的“城”当时被太平军称为(  )
A.南京 B.北京 C.天京 D.东京
参考答案:
1.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日渐尖锐化,导致天京事变发生。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C符合题意。故选C。
2.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干王洪仁玕根据他对西方文明的了解,创作《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的重要纲领性文件,这是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项正确;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的东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翼王,但不是《资政新篇》的作者,排除AB项;曾国藩是晚清湘军首领和洋务派代表人物,也不是《资政新篇》的作者,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了,A项正确;三元里主要是打击英国的殖民统治,不属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排除B项;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和光绪帝丢下江山社稷,仓皇出逃,在逃亡途中,慈禧太后下令斩杀义和团战士。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但不是首次,排除C项;“辛亥革命”不是首次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B项正确;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事件,排除A项;定都天京发生在永安封王之后,与建立政权组织无关,排除C项;北伐、西征是为推翻清朝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的军事行动,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领导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带领太平军一路北上,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建立了与清朝对峙的政权,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6.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北伐西征是太平天国军事上全盛时期,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因此表格反映的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故B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与表格信息不符合,排除ACD。故选B。
7.C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伴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在此背景下,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材料中无法说明鸦片战争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C项符合题意;A、B、D项均符合史实与材料,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8.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太平军进行北伐和西征,到1856年,西征胜利,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达到全盛,C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 体现了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愿望,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形式建立政权,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9.D
【解析】根据“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可得出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它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强烈地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要求,以及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D项正确;A项是魏源写的,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排除A项;《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排除B项;《劝世良言》是基督教新教派最早的中文布道书,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拿下南京立天国”可知,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改名天京,正式建立政权,C项正确;五四运动时清朝已经覆亡, 戊戌变法运动、 义和团运动不反清,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1.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胜。但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1856年发生的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事变发生的根源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表现为“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也不可能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B项正确;天京被清军包围发生在天京事变后,排除A项;“将士们贪生怕死”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天京事变的发生是太平天国自身原因所致,与列强对清朝的支持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解析】根据所学,《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A项正确;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排除B项;《资政新篇》颁布于1859年,排除C项;D项是1860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的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C项正确;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排除A项;1851年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排除B项;1864年,太平天国都城天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解析】依据题干“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该纲领规定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并结合所学可知,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这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反映了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与魏源有关,排除;C项与林则徐有关,排除。故选D。
15.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该制度中提出了平分土地的主张,与“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的描述相符,B项正确;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并不能体现“推行均田制度”,排除AD项;《资政新篇》是提出要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B项。
16.C
【解析】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导致国力衰减”可知作者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只限于广东一带,是太平天国运动导致“几百万中国人死去……导致国力衰”即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严重破坏经济发展,C项正确;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最后失败,没有推翻清王朝统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近代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7.C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故C符合题意;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排除A;火烧圆明园是英法联军的暴行,排除B;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排除D。故选C。
18.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由此可知,漫画信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是《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故A符合题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排除B;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排除C;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排除D。故选A。
19.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金田起义标志太平天国兴起,故A不符合题意。洪秀全称天王,是太平天国领导人,故B不符合题意。“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故C符合题意。《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颁布的土地制度为核心的革命纲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否定型选择题,亦称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错误”、“不正确”、“没有”、“不是”、“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词语。方法:①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②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③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
20.C
【解析】依据“城内太平军将士万余人,全部壮烈牺牲,无一降者。入城湘军,肆意焚掠,繁华的古都南京顿成瓦砾。湘军屠城后,‘秦淮长河,尸首如麻’,而十之八九为老幼妇孺。”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都城天京陷落,太平军与敌人展开了惨烈的巷战。数百名留在天京各府、衙、馆里的太平天国官员及其家属,集体自焚。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悲壮地失败了。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入城湘军,肆意焚掠,繁华的古都南京顿成瓦砾。”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可知,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轰塌城墙,冲入天京城内。守军将士与敌人展开巷战,大部分战死,其余突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