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戊戌变法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四川省各地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戊戌变法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四川省各地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8 15:4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6 戊戌变法
1.(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下图为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这些报刊
A.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
C.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D.为变法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2.(2022·四川广安·八年级期末)“甲午一战,变局急转而为‘世变之亟’”。拉开这场“变局”序幕的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创办报刊 C.组织学会 D.戊戌政变
3.(2022·四川自贡·八年级期末)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当时发生,可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第一手史料是( )
A.学者撰写的戊戌变法论文
B.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叙述
C.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D.影视作品中“公车上书”的片段
4.(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其具体措施有
A.废除科举制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颁布剪辫法令
5.(2022·四川凉山·八年级期末)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明定国事”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当时的清朝皇帝是( )
A.道光帝 B.宣统帝 C.光绪帝 D.嘉庆帝
6.(2022·四川宜宾·八年级期末)康有为认为“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认为的强国之路在于
A.变法图强 B.自强求富 C.民主共和 D.暴力革命
7.(2022·四川凉山·八年级期末)高呼“有心杀敌,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走向刑场的是( )
A.康有为 B.谭嗣同 C.梁启超 D.邓世昌
8.(2022·四川内江·八年级期末)以下历史人物我们可以统称为()
A.民主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9.(2022·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戊戌变法运动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也经历了高潮。将戊戌变法运动推到高潮的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成立强学会 C.百日维新 D.六君子事件
10.(2022·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校八年级期末)有史学家认为:“戊戌维新是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首次尝试,是对中国2000多年封建之道不可变的传统观念的第一次突破……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曾经起过觉醒人民的作用。”这说明变法( )
A.传播了西方启蒙思想 B.推翻了封建正统思想
C.巩固了君主专制统治 D.具备广泛的社会基础
11.(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就已经产生了议院制度的雏形,《孟子》一书的诸大夫,就相当于西方的上议院,而所谓的国人,类似于西方下议院。梁启超旨在( )
A.宣传传统文化 B.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呼吁变法图强 D.寻找依据推进变法
12.(2022·四川德阳·八年级期末)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在这两大领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和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C.鸦片战争和戊戌变法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13.(2022·四川资阳·八年级期末)1898年,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谭嗣同作为洋务派的代表,领导了洋务运动
B.谭嗣同的流血牺牲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
C.谭嗣同等维新派领导的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D.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没有产生积极影响
14.(2022·四川广安·八年级期末)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废除变法诏令。( )、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 )”。
15.(2022·四川凉山·八年级期末)请举出对应的历史事件
中国人民禁烟斗争伟大胜利:
中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最高峰:
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
16.(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草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摘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学习西方。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1)依据材料一,李鸿章为“中国欲自强”而做出的努力的一场运动是什么?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列举一个这场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该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2)材料二中“中国的失败”指的是什么?康有为、梁启超探索新的救国之道指的是什么事件?
参考答案:
1.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主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故C符合题意;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排除A;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排除B;戊戌变法失败了,排除D。故选C。
2.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A项正确;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排除BC项;戊戌政变,标志变法失败,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史料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因此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第一手史料是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C项正确;而ABD项属于第二手史料,是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排除ABD项。故选C项。
4.B
【解析】根据“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可知,指的戊戌变法。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1898年6月,光绪帝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的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被称为戊戌变法。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是戊戌变法内容之一,B符合题意;ACD项均不是戊戌变法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5.C
【解析】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下诏“明定国是”,宣布变法。C项正确;道光帝是鸦片战争时期的皇帝,排除A项;宣统帝是末代皇帝,排除B项;嘉庆帝是1820年之前的皇帝,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解析】康有为属于维新派,主张通过变法实现国家富强。依据材料“皆以变法而强”“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说明康有为认为的强国之路在于变法图强,故A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B项;民主共和是革命派的主张,排除C项;暴力革命是革命派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98年,慈禧发动戊戌政变,谭嗣同被捕,最终高呼“有心杀敌,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走向刑场,B项正确;康有为、梁启超脱险出走日本,邓世昌黄海海战中牺牲,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8.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维新派是活动于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政治派别之一。以康有为、严复、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主要代表的维新派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C项正确;民主派是在民主革命中,以民主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治派别,排除A项;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排除B项;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百日维新将戊戌变法运动推到高潮。C项正确;1895年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排除A项;资产阶级维新派成立强学会,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排除B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首次尝试、第一次突破、觉醒人民的作用”可知,这体现了传播了西方启蒙思想,故A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否定了封建正统思想,朱元璋采取的强化皇权的措施巩固了君主专制统治,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具备广泛的社会基础,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D
【解析】材料表明梁启超认为西方的代议制在中国古代就已出现其雏形,这表明其在为实行君主立宪寻找历史依据,以推动变法维新,D项符合题意;梁启超是要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AB两项不符合题意;呼吁变法图强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推进变法,C不符合题意。
12.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引进了一些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批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主张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故选D。
13.C
【解析】根据材料谭嗣同的语言,可以看出他要为中国变法而牺牲的决心,其目的是解决中国 “ 不昌 ” 的问题,谭嗣同等维新派领导的变法,想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很多措施都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C项正确;谭嗣同是维新派,不是洋务派,排除A项;维新变法最后失败了,排除B项;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的历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4.谭嗣同,百日维新。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变法触犯了慈禧太后的利益,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15.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公车上书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禁烟斗争伟大胜利是虎门销烟,中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最高峰是太平天国运动,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是公车上书。
16.(1)运动:洋务运动。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等(任写一个即可)。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戊戌变法。
【分析】(1)
根据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草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可得出,李鸿章为“中国欲自强”就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运动是洋务运动,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洋务运动中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等,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
据材料二“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学习西方。”可得出,这场失败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梁启超探索新的救国之道指的是戊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