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1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8 16:2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课程标准
一、秦朝疆域的统一
(一)秦统一的原因
1、客观条件
(1)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2)各地域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统一是民心所向,经济发展的需要,说明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民心所向
经济发展的需要
梁惠王:“天下恶乎定?”孟子:“定于一。”——《孟子·梁惠王章句》乱莫大于无天子,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息。——《吕氏春秋》
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日益走向封建化,这就规定了历史走向由纷乱到统一的历史趋势。一家一户的家庭劳作虽然体现生产力进步,但是遭遇自然灾害容易绝收使农民生活无着,这就需要有强大实力国家的救济。另外,和精细耕作的农业生产密不可分的水利灌溉工程和在当时还属于高端技术的四时耕作、物候节气、良种培育等都需要统一强大的国家来实现。
——据葛颂、郭建峰《从小农经济发展窥探春秋战国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1)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2、秦国完成统一的有利因素和秦国的努力
秦国地处西部,关中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且农业基础稳固,郑国渠的修建更使得秦国耕地面积扩大,成为秦国东进的后备粮仓;偏居西陲,社会环境稳定,使其本国国土免受战争摧残,同时也能集中精力迎敌,向东扩展……秦国的独特地理条件加速了统一的步伐。
——据李娟娟《秦统一六国中的地理因素再论》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李斯《谏逐客书》
(2)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秦之)国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 敬、忠信。……入其国(首都),观其士大夫,……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观其朝廷,其朝(早)间听决,百吏不留,恬然如无治者。 —《荀子 强国篇》
(3)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秦统一的过程
(1)东方: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先后灭掉东方六国
(2)南方: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并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3)北方:秦击退了匈奴的进攻,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史记·商君列传》
(三)秦朝疆域的四至
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兆、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1、确立皇帝制度:创立皇帝称号,规定皇帝独尊、皇权至高无上
2、中央设三公九卿: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南至北向户,北居河为塞” ,是指南方到南方越族地区,在北方据守黄河为边境”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3、地方推广郡县制: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产生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中央





郡县制的主要特点:郡县的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实现了中央集权,属于官僚政治
内容 分封制 郡县制
建立基础 血缘关系 按地域划分
传承制度 世袭 中央任免
官员权责 诸侯在封国内有世袭统治权 只拥有行政权
与中央之间的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 (地方分权)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
体制性质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二)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措施
1、经济: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车子两轮间的距离统一为6尺
2、文化:统一文字
3、社会: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有关秦律的竹简
湖南里耶古城出土的有关秦代户籍的竹简
小篆
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的原因:
加强对六国贵族豪强的监视控制,消除原六国地区的分裂因素,促进关中、巴蜀等地的发展等
三、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1、秦的统一,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
2、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
3、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4、秦朝确立的政治体制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历代对秦始皇统一和秦制给予高度评价: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四、秦的暴政
1.暴政表现
(1)秦始皇穷奢极欲、征发繁重,百姓不堪重负
(2)秦法刑法严苛,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3)秦始皇焚书坑儒
2.暴政影响: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秦二世继位,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的尖锐化,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
五、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1.秦朝灭亡
(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领导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
(2)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入咸阳,秦朝灭亡
时间 事件
公元前213年(始皇三十四年) 秦始皇下令“焚书”
公元前212年(始皇三十五年) 秦营建阿房宫、骊山陵;秦始皇下令“坑儒”
公元前211年(始皇三十六年) 有人刻“始皇帝死而地分”于东郡陨石上,秦始皇将陨石周边所有百姓全部杀死
公元前210年(始皇三十七年) 秦始皇病死;赵高、李斯矫诏立胡亥为太子,赐死扶苏;
胡亥继位为秦二世,杀蒙恬、蒙毅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 秦二世杀诸公子、公主,继续大兴土木;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建立“张楚”
刘邦,项梁、项羽起兵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 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刘邦攻入咸阳,秦灭亡
按照下列表格,概述秦朝灭亡的原因
秦的暴政,激化了秦朝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矛盾,最终引发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统治
2.楚汉战争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项羽最终被刘邦击败。
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
刘邦:“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
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分封政策失当
材料一:(刘邦进关后)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
——荀悦《汉纪》
材料二:(项羽引兵入咸阳后)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1、秦汉时期实施郡、县二级的行政区划,最基层的地方行政长官为县令,由
A.中央委派 B.贵族世袭 C.地方推举 D.百姓选举
2、《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内侍)或告丞相,丞相后损(减少)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这则材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秦皇多疑暴虐 B.丞相统驭百官 C.秦时崇尚简朴 D.皇权至高无上
3、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时段文字流行状况。下列有关由A到B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造纸和印刷术的出现和应用是变化的前提
②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③小篆作为统一的官方文字,有利于秦朝思想文化的繁荣
④促进了秦国实现统一大业
A.② B.③ C.②④ D.①④
A
D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