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气的温度
(一)大气层
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与地球的半径(约6371千米)相比,大气显得很薄。
(二)大气层的意义
大气层像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对于我们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物而言,大气层的存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
大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
(2)大气层的存在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变化得以发生,也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比较小。
(3)大气层阻挡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和小天体的撞击。
(三)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重点)
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 ~ 2 500 C之间,具体变化规律见以下图表:
高度 变化趋势
85千米以上 大气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
55~ 85千米 大气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
12~ 55千米 大气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
0~ 12千米 大气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
二、大气的分层
(一)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
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二)大气分层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层序 高度 气温分布特点
外层 层底距地表约500千米 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
暖层 自中间层顶到500千米 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
中间层 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 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
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到55千米 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
对流层 从地面向上约17~ 18千米(赤道地区 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
从地面向上约8千米(两极地区)
(三)大气层的特点
(1)对流层: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大都发生在该层。
(2)平流层:平流层内有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的臭氧层。平流层温度的升高主要是由于臭氧层的臭氧吸收来自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同时以热的形式释放大量的能量。由于平流层内以平流运动为主,没有云、雨等天气现象,飞机多在平流层中飞行。
(3)中间层:由于中间层没有臭氧这一类可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量的组分,因此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这种温度下高上低的特点,使得中间层的空气再次出现强烈的垂直对流运动。
(4)暖层:也称为电离层,电离层能将电磁波反射回地球,对全球的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意义。航天飞机能到达该层。
(5)外层:空气极其稀薄,温度很高,可达数千度,人造卫星多在该层工作。
三、对流层
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都集中在对流层,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
(一)对流层的厚度
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8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17~ 18千米。
(二)对流层的特点
(1)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对流层因此得名。
(2)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四、天气
(一)概念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二)组成
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等。
(三)现象
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刮风、下雨、雷电等。
五、气温
(一)气温的含义
气温是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是大气的温度,它能告诉人们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二)气温的影响
气温的高低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在春节期间,我国黑龙江省冰天雪地,而海南岛却是鲜花盛开,就是由两地气温差异明显造成的。
(三)气温的单位
我国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
(四)气温的测量工具
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在气象观测中通常要用到三种温度计,列表如下:
温度计种类 作用
普通温度计 定时测量气温
最高温度计 测量一天中的最高气温
最低温度计 测量一天中的最低气温
(五)气温的测量
(1)在气象观测中,温度计通常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百叶箱是安置测温仪器的防护设备,测量温度的温度计要水平放置于箱内,朝向北面开着,一般安装在离地面约1.5 米高度的地方。
(2)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即14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六)气温对生命活动和人类的影响
(1)气温与生命活动关系密切
很多动物的行为和气温变化有关。例如,随着气温的升高,狗的呼吸频率会明显加快并伸出它的舌;每当冬季到来,气温降到7~ 8℃时,蛇就开始选择干燥地带的洞穴、树洞和岩石缝隙作为蔽身之地,进人冬眠。
(2)气温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也很大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 ℃。在35 ℃的气温时人感到炎热难耐,0 ℃的气温时有很冷的感觉。各种农作物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大气对处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
大量现象表明,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大气的压强简称大气压。
(二)马德堡半球实验
证明大气压存在最著名的实验,它不仅证实了大气压存在,还向人们生动地说明了大气压的数值是很大的。
(三)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1)大气有重力一一产生压强的根本原因。
(2)大气会流动一一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四)平时人感觉不到大气压存在的原因
身体内外空气相通,身体各部位内外所受压力相同,内外平衡。
二、大气压的大小
(一)测量大气压的工具
(1)空盒气压计:空盒气压计上有两行刻度,一行以百帕( hPa)为单位,一行以毫米汞柱( mmHg )为单位,1毫米汞柱约为133帕。该气压计携带和使用比较方便。
(2)水银气压计:水银气压计内有一支细玻璃管,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会随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读出的水银柱高度为多少毫米,大气压即为多少毫米汞柱。该气压计的测量比较精确。
空盒水银
(二)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空气的密度越小,大气压也就越小。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
人们经过反复测定,发现在海拔2 000米以内,每升高12米,大气压大约要降低133帕(1毫米汞柱),到了5 700米高的地方,大气压要比海平面上减小一半;而在32000米的高空,大气压就只有海平面上的百分之一了。
(三)大气压的数值
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数值接近于1.01 x 105帕,人们通常把这个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标准大气压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其数值相当于1厘米2的面积上施加约10牛的压力。
三、生活用品与大气压
(一)真空压缩袋
是专门用来保存体积较大的物品的,不但可以省去许多储存空间,还可防霉、防蛀、防菌防潮等。其工作原理是把物品放进真空袋里,抽出袋内空气,外界的大气压把物品压扁。
(二)吸尘器
吸尘器是靠电动机高速驱动风机叶轮旋转,使空气高速排出,而风机前端吸尘部分的空气不断地补充风机中的空气,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与外界大气压形成负压差。在负压差的作用下,吸人含灰尘的空气,经滤尘器过滤,排出清洁的空气,负压差越大,风量越大,则吸尘能力越好。
(三)离心式水泵工作原理
水泵启动前,向泵壳里灌满水,在动力机的带动下,叶轮高速旋转,水被甩出去,在转轴附近形成一个低压区,外面的水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推开底阀通过进水管进人泵壳。进来的水又被叶轮甩到出水管,这样一直循环下去, 就不断把水送到了进水管高处。
四、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一)大气压的特点
(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同一高度的不同区域,大气压的数值不一定相同。
(3)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大气压也会不同。
(4)般来说,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晴天的大气压比阴雨天高。
(二)高气压区和低气压区在相同高度上的区别
比较项目 高气压区 低气压区
范围 气压高的区域 气压低的区域
空气流动方向 从上向下 从下向上
空气的变化 越往下气温越高,水蒸气越不容易液化 气温逐渐降低, 空气中携带的水蒸气容易液化
对天气的影响 多晴朗天气 多阴雨天气
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低压区。由于空气的上升,使地表的气压下降,形成低气压,而上升的空气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由于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下降,水蒸 气发生液化, 在高空形成云,云积聚后可能形成降水。反之,如果大气下沉,地表气压上升形成高气压,由于高空气体下沉遇热不会出现水蒸气液化的现象,也就不会出现云,故天气晴朗,空气干燥。
五、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一)大气压的变化对人体会有一定的影响
人在晴朗的天气,一般心情比较舒畅,而在阴雨天,会感到疲倦和心情烦躁。这主要是由于晴天的气压较高,而阴雨天的气压较低。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青藏高原会因气压减小缺氧等原因,产生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高原反应;当飞机起飞时,乘客的耳膜会产生一种不舒适的感觉等。这一切都是由大气压的变化引起的。
(二)拔火罐疗法的原理
正常情况下,人皮肤内外侧受到的压强是相等的。当用带橡皮球的玻璃罐吸皮肤时,一部分空气被排出,玻璃罐内的压强会减小,人体内外的压强差会使该部位的皮肤向外凸出,同时血液就会因体内的压强较大而聚集到玻璃罐吸附处,从而使皮肤出现红斑。中医的拔罐疗法就应用了这一原理。 如果外界压强更低一些,血液就会被压出皮肤。
(三)人体对大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可通过自身的调节或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如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舱内必须进行增压,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必须穿上内部加压的航天服等,使这些反应减轻或消失。
六、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
(一)实验探究:探究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
探究过程:用酒精灯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用大针简缓缓地向烧瓶内充气,使瓶内气压增大。然后停止加热,待水温稍降,再缓缓地从烧瓶内抽气,使瓶内气压减小。
实验现象:向烧瓶中充气时发现沸腾的水不沸腾了;从烧瓶内抽气时,水又重新沸腾了。
实验结论:气压的大小会对液体的沸点造成影响。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升高;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
(二)应用
高原上水的沸点较低,在高原上需要用压力锅来做饭,压力锅就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制成的。当外界气压为1x 105帕时,一般家用压力锅内的压强接近2x105帕,锅内水的沸点接近120℃,因此,用压力锅煮食物既可以保证在低压地区将食物煮熟,还可以提高烧煮食物的速度,节省燃料。
七、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气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
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气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二)应用
(1)窗帘飘出窗外的现象分析:由于窗外风速较大,窗外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窗内空气流动速度小,压强大,窗帘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压”出窗外。
(2)化油器工作原理: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化油器上有一段突然变窄的管道与汽油供给部分相连,当气流经过狭窄的管道时,由于流速变大,压强变小,汽油就会从喷管喷到气流之中,变成雾状。
(3)喷雾器和香水瓶的工作原理与化油器的工作原理一样。
(三)液体的压强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小
(四)飞机的升力
飞机在高速运动时,飞机的周围就会形成一个相对于飞机的高速气流,由于机翼上凸下平,上方气流的速度大于下方气流的速度,机翼下侧受到的向上的压强大于上侧受到的向下的压强,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使飞机得到一个向上的升力。
一、风
(一)风的形成
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如果一个地方的气压和另一个地方的气压高低不同,即有的地方气压高,有的地方气压低,空气就会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这样就形成了风。
(二)风的基本要素
风是有方向和大小的,用风向和风速来表示。风向和风速是描述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1)风向:风吹来的方向,有“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个基本方向。天气观测和预报中常使用8种风向。如果风是从东边吹向西边,那么这个风的风向是东风。
(2)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常用的单位有米/秒、千米/时等。风速常用风级表示。
(三)各风级的名称、风速和风效
风速常用风级表示。风级一般分为0~ 12级,每级风的名称、风速及在陆地上产生的风效都会有所不同。见下表:
风级 风的名称 风速(米/秒) 陆地上的风效
0 无风 0~ 0.2 船静,烟囱排出的烟直上
1 软风 0.3~ 1.5 烟能偏向一侧显示风向,但风向标不转动
2 轻风 1.6~ 3.3 脸部感觉有风,树叶有微响
3 微风 3.4~ 5.4 树叶和小树枝摇动不息,旗帜展开
4 和风 5.5 ~ 7.9 地面纸片和灰尘被吹起,小树枝摇动
5 清风 8.0~ 10.7 有叶的小树摇动,湖面有小波
6 强风 10.8~ 13.8 大树枝摇动,电线鸣响,举伞困准
7 劲风 13.9~ 17.1 全树摇动,迎风步行感觉困难
8 大风 17.2 ~ 20.7 树枝折断, 人向前行感觉阻力非常大
9 烈风 20.8 ~ 24.4 烟囱被吹断,屋顶受损,瓦片吹飞
10 狂风 24.5~ 28.4 树连根拔起,建筑物被毁
11 暴风 28.5 ~ 32.6 陆上罕见,房屋被吹走,造成重大损失
12 台风 大于32.6 陆上极少,会造成巨大的灾害
注:以上是陆地上形成的风级,海上的风级最大可达17级。
(四)风的测量
气象观测中是用风向标和风速仪来观测风向和风速的。
(1)风向:测量风向的仪器是风向标,风向是指它们的尖端指向。
(2)风速:气象观测中,测风速的仪器是风速仪。
(五)风的符号
天气图上用风向标来表示风向和风速。一般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都是近地面的风向标。风向标的矢杆表示风向。风向标上的矢羽表示风速,一个小三角旗表示20米/秒,长横线表示4米/秒,一 短横线表示2米/秒,
(六)风的影响
风对人类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有些动物的行为也和风有关。例如:在大风暴来临前,沙漠中的骆驼会表现出惊恐、不肯行走;刮大风时,鸟类不轻易起飞。
二、空气的湿度
除了雾、雨水和雪等可见的水外,我们平时是看不到空气中的水汽的。其实,不论是阴雨天还是晴天,冬天还是夏天,室内还是室外,湿润的海洋上空还是干燥的沙漠地区,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
(一)湿度的概念
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它是表示空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体积的空气里含有的水汽越少,则空气越干燥;含有的水汽越多,则空气越潮湿。
(二)湿度的测量
(1)测量仪器
测量空气湿度的仪器称为湿度计。干湿球湿度计是最常用的湿度计,它由一支干球温度计和一支湿球温度计组成,湿球温度计的球部有湿棉纱包着。湿度计的种类还有很多,如毛发湿度计、自动感应湿度计等。
(2)测量方法
在生活中,空气的湿度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用干湿球湿度计测量空气相对湿度的方法:先读出干球温度计的读数,再读出湿球温度计的读数,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差,最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即可得出相对湿度。
(三)湿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也越大。许多天气谚语就是根据湿度来判断天气变化趋势的。例如,“蜻蜓低飞,不雨也阴”,就是由于大雨前空气中的湿度较大,蜻蜒的翅膀因沾上水分而不能高飞。
三、降水
(一)水汽凝结
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就很难再容纳更多的水汽了。如果气温降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也会随之降低,空气中的水汽会附着在微小的灰尘颗粒上形成细小的水珠,即发生水汽凝结。例如我们肉眼看到的云或雾就是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的条件下凝结出的细小水珠或冰晶。
(二)降水的形成
空气中凝结的水珠和冰晶很小,形成云后飘浮在空中,并不一定形成降水。水珠和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渐增大,最终形成雨滴、雪或冰雹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最常见的降水是降雨。
降水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或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 );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三)降雨量的测定
(1)计量单位:毫米。
(2)含义:降雨量表示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
(3)测量器具:雨量筒
(4)观测方法:气象观测中,常用雨量筒把雨水收集起来,观测时把雨量筒内的储水瓶中的雨水倒入雨量杯内,读出的刻度即为降雨量。雪和冰雹等融化后可用同样的方法测量。
四、获得天气预报的信息
(一)天气预报信息的来源
(1)看电视、听广播、拨打气象预报电话及查看互联网。
(2 )通过分析天气图,自己预测天气。
(3)通过气象观测,自己作出天气预报。
(二)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天气预报主要包括阴晴、云量、降水概率、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风向与风级等内容。
(1)云量与降水等级
总云量占空比例 天气状况 12小时降水量(毫米) 等级
8/10以上 阴 大于30 暴雨
5/10~ 8/10 多云 15~30 大雨
3/10 ~ 5/10 少云 5~ 15 中雨
3/10以下 晴 小于5 小雨
(2)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3)“偏南风3级”:表示风向为偏南风,风级为3级。
(4)“气温15~ 23℃”:表示最低气温为15℃,最高气温为23℃。
五、天气图
(一)天气图的概念
很多电视台都有天气形势分析预报。天气形势常用天气图表示。天气图是一种可以表现不同地方气象信息的地图。
(二)等压线
在天气图上,把同一时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用曲线连起来,这条曲线就是等压线。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分析出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高压、冷锋等。
(三)锋
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锋面。
(1)冷锋: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冷锋,常带来降雨、大风和降温天气。
(2)暖锋: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常带来降雨天气,气温升高。
名称 冷锋 暖锋
示意图
表示符号
移动 冷空气→暖空气 暖空气→冷空气
过境时 降雨、大风、降温等 云、雨,多连续性降雨
过境后 天气转睛,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下降 天气转睛,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举例 我国北方夏季暴雨、我国冬季寒潮 我国华南地区的春暖多晴,一场春雨一场暖
(四)天气预报中信息的来源
现在的天气预报除了地面观测站收集的信息以外,还有大量用气象卫星气象雷达气象探测火箭、气象探测气球海洋气气象数据自动收集装置、自动遥感和遥测装置等等收集的各种气象信息。气象工作者利用计算机来处理这些上千万个天气信息数据,模拟天气变化,从而准确地预报天气。
一、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1、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的天气特征,它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天气 气候
概念 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某一地区多年的平均天气
区别 A.短时间的B.多变的 A.较长时期的B.变化不大的
联系 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就是气候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海陆性质、地形、季风。
(1)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A.纬度位置不同的大地区,由于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使得它们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
B.四季分明(夏季高,冬季低)
(2)海陆性质对气候的影响
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冬季降温幅度较大的是陆地;夏季升温幅度较大的是陆地。这是由于海洋和陆地在比热性质上的差别造成的。
同一纬度,离海洋较近的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小,反之,离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气温的年较差较大。
此外,海洋上水汽充足,空气湿润,因此沿海地区的降水一般要比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更丰富。
(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A.迎风坡:吹来的风含有丰富水汽,空气受阻上升→遇冷凝结→降水;天气湿润,降水多,植被茂盛。
背风坡:空气下沉,干燥少雨,植被低等,植被单调。
B.海拔高:温度低,植被稀少;海拔低:温度高,植被茂盛。
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4)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季风是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
季风产生的机理:因为海水比热比砂石大。
夏天:海水不易升温,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形成高压区,陆地形
成低压区,风从海洋吹向内陆,形成东南季风(偏南风)。
冬季:相反
二、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在我国东部有较大范围的季风气候。
(一)类型
自南向北分布着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二)分布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是季风气候区。
(三)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①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如下: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月份分配不均。
(2)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
冬季风 夏季风
源地 亚洲蒙古、西伯利亚一带 太平洋、印度洋
风向 偏北风(东北季风、西北季风) 偏南风(东南季风、西南季风)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影响范围 除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台湾岛、海南岛以外都受影响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
影响 气温低,降水少 气温高,降水充沛
(3)季风气候的影响
夏季:我国东部季风区气温高,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冬季:我国北方冬季气候寒冷,大雪会影响公路、铁路、航空和内河航运。在牧区,冬季的“雪暴”可能会冻死大量的牲畜,但北方作物生长期长,能够积累更多的营养。冬季的大雪不但会冻死一些危害农作物的害虫,而且还会像地毯-样保护庄稼不受冻害。我国南方的气候温暖,农作物的成熟期较短。海南省就是利用其“暖冬”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丰富了人们冬季的菜篮子。
三、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称为非季风区,非季风区降水稀少。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大多为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
(一)我国西部气候的特点
冬寒夏热,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全年降水量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大;日照充沛。
(二)形成原因
西北地区深处内陆,且受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受大陆的影响很大。
(三)干旱气候的影响
(1)气温日较差大,光照时间长,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可以促进农作物养分的贮存。吐鲁番的瓜果特别甜就是因为阴雨天少,晴天多,日照时间很长,植物可以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大量的淀粉糖类等物质。一到夜间,气温降得很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这样就减少了养分的消耗。所以果实中能够积累大量的营养物质。
(2)由于西部地区干旱少雨,大大限制了农作物的种植种类,西部地区适宜种植耐旱的农作物,如小麦、棉花、玉米等。
(3)干旱地区的生物有许多适应干燥、少雨环境的形态特征和行为。如仙人球粗大的茎是贮存水分的地方,叶子退化成针刺状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抬尾芥虫在大雾的深夜爬上沙丘顶,高高地抬起屁股是为了让凝结在身上的水沿着身体流到嘴里,这是它们获得水分的主要方法。
四、寒潮、 台风和洪水
我国是一个灾害性天 气频发的国家。灾害性天气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一)寒潮
(1)概念: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
(2)成因:寒潮是由强冷高气压活动引起的。
(3)天气现象: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
(4)防范措施
准确预报寒潮,可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大风、严寒对农作物牛羊等造成的危害。获悉气象台发布寒潮警报后,应立即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如对水管采取保暖防冻措施,以免冰冻时水管破裂。为了避免寒潮降温、霜冻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应种植耐寒作物,调整作物的播种期。可采取熏烟、燃烧燃料、覆盖、灌水等措施,提高近地面气温或土壤表层温度。
(二)台风
(1)概况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台风的半径一般有数百千米。台风中心叫做台风眼,那里风平浪静,云量很少。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的区域是狂风暴雨区。
(2)台风重灾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台风的重灾区,浙江、台湾、福建、广东是受台风影响明显的地区。
(3)危害:狂风、暴雨
台风在海上会形成狂风巨浪,它带来的大风能吹倒大树和不牢固的建筑物,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台风带来的暴雨会造成洪水泛滥河堤决口、水库崩溃、淹没农田和村镇等。
(4)防御台风灾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预报水平的提高,台风引起的生命伤亡在迅速减少。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对台风进行监测的手段。
当台风来临时,不要待在大树下和电线杆旁,也不能躲在不安全的房屋内。在海上航行的船舶要进港避风。
(5)台风有利的一面
台风天气虽然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但在干旱季节,台风会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利于缓解旱情,如可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同时台风对缓和高温天气也有一定的作用。
(三)洪水
(1)概况:洪水是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2)原因
自然原因:持续性暴雨、台风。
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围湖造田、侵占河道、城市的无序发展等。
(四)干旱:干旱也是我国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全国各地都会发生。
(五)其他气象灾害
我国其他气象灾害还有沙尘暴、冰雹、霜冻等。
沙尘暴:给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它使土壤变得贫瘠,农作物及各种设施遭到掩埋和损害,污染环境,对人、动植物造成危害。防范措施:使用防尘、滤尘面罩,戴眼镜,穿戴防尘的手套、鞋袜以保护皮肤;及时关闭门窗;尽量减少外出等。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知识梳理
大气层、气温
大气压
风和降水、天气预报
影响气候的因素、气象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