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最新】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 相互作用(基础案+升华案+巩固案,含答案,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最新】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 相互作用(基础案+升华案+巩固案,含答案,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10-26 15:42:57

文档简介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一课时)
?
【大成目标】2分钟导读
1.通过学习,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物体的运动速度改变,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在具体问题中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 【重点】
3.知道重力的概念,会测量重力.
4.掌握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与哪些因素有关,会确定质量均匀分布且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位置.
5.知道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概念. 【难点】
【使用说明】
1.本节内容一个课时
2.【A】【B】【C】分别为易、中、难等级要求
【基础案】8分钟
1、物体的运动状态用 来描述,只要物体的 变化了,不管是 还是 改变了,都说这个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2、在外界的作用下,物体 发生了变化,就说物体发生了形变。
3、在物理学学中, 叫做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
4、力的矢量性:力是 ,力的三要素是 、 、 。力的大小可以用 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
5、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在

6、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 ,其中g是 ,重力的方向总是 ,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 。 重心的位置与 和 有关,质量均匀分布且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 位置.
7、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自然界中的四种相互作用是 、 、
____________
【升华案】15分钟
一、力和力的图示
1、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指的什么?你能举出例子吗?如:
2、你还能举出物体发生形变的例子吗?如?
3、什么原因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物体发生形变呢?
4力的定义是
5、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力,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将加快物体的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将阻碍物体的运动,这说明力的方向不同,它的作用效果也不一样,可见,要把一个力完全表达出来,除了指明力的大小,还要指明力的方向。所以力是矢量
6、力的单位是什么呢?
7、要想测量力的大小,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呢?
8、要具体描述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力,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动手做一做:
【B】如图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
如何画力的示意图?
二、重力
1、重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进行测量,可以根据公式G=mg计算,(其中的g是我们以前所学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它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高度和纬度有关.当高度增加时,g的值 ;当纬度增加时,g的值为 )。
3、重力的方向总是
4、重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位置与什么因素有关?是如何进行确定的呢? 重心的位置与 和 有关,质量均匀分布且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 .
做一做:
1、【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物体的各部分中,只有重心处受重力
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第52页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请把自己阅读的内容总结一下?
【巩固案】13分钟
1. 【A】物理学中用一根带有_____ _的线段来表示力,____ __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这样的力的表示法称为__________;如果线段的长短严格按照___ __来画,这样的表示法叫做______ _.
箭头,箭头,力的示意图;比例,力的图示
2.【A】重心是物体所受______ _____,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_______ __,重心在物体几何中心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力的作用点,不在物体上,质量均匀分布,外形规则
3. 【A】在物理学中我们把_______叫做力.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附近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_____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重力的方向_____,重力的作用点在_____
  物体的相互作用 大小、方向、作用点。地球、地球、竖直向下、重心。
4.【A】在公式G=mg中,在地球表面处g=9.8N/kg,在月球表面处g′=1.63N/g .一个质量是50kg的人,在地球表面处所受的重力为_____N;他在月球表面处所受的重力为_____N
490 81.5
5.【A】请你判断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D)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物体竖直上升,是因为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升力。
C.物体只有相互接触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D.同一个物体既可以是施力物体也可以是受力物体。
6.【A】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CD)
A.一个力可能有两个施力物体   
B.力的三要素相同,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未必改变
D.物体发生形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7.【B】关于力的描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作某力的图示时,若选定的标度不同,那么表示这个力的线段的长度就不同,但箭头的指向是相同的
B.描述力只要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了
C.两力相同指两力大小相等即可
D.两力相同指两力的大小、方向、施力物体、受力物体都相同,实质上指的同一个力
8.【B】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图示如图3-1-4所示,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C )
A. 这三个力都相等
B. 这三个力中只有F1和F2相等
C. 这三个力都不相等
D. 这三个力,必定有三个施力物体和三个受力物体
9.【B】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CD)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B.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必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C.把一物抬到高处,其重心在空间的位置也升高了
 D.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在跃过横杆时,其重心在身体之外
10.【B】关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 在地球上方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也不管是否存在其他力的作用
B. 在地球各处的重力方向都是相同的
C.向上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小于向下运动的同一物体所受重力
D.对某一物体而言,其重力的大小总是一个恒量,不因物体从赤道移到南极而变化
11.【C】关于四种相互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CD )
A.使原子核内质子、中子保持在一起的作用是电磁相互作用
B.在天然放射现象中起作用的基本相互作用是弱相互作用
C.万有引力和电磁相互作用是远程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近程力
D.地球绕太阳旋转而不离去是由于万有引力作用
12.【C】水平地面上一辆小车的重力是50N,受到与水平面成30°的斜向上的25N的拉力。试画出小车的重力和拉力的图示(图3-1-5)。
  见图3-1-5右图
13、【B】 有一条质量均匀分布的长为L的绳子盘在水平地面上,现将它竖直向上拉起,当它的下端恰好离地时,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L/2)
  
14.【C】如图3-1-6所示,把一边长为lm的匀质立方体,绕bc棱翻倒,当AbcD平面处于竖直位置时,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 (0.2m )
【课堂小结】2分钟
3.2、弹力(一课时)
?
【大成目标】2分钟导读
1、通过阅读课本,知道形变、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2、通过分析、讨论,知道什么是弹力,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弹力有无【重点】【难点】
3、通过练习,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画出它们的示意图【重点】【难点】4知道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掌握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使用说明】
1.本节内容为一个课时
2.【A】【B】【C】分别为易、中、难等级要求
【基础案】8分钟
1、 叫做形变。所有物体均能发生形变。2、 叫弹性形变, 叫范性形变, 叫弹性限度。3、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是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的形变方向 (相同或相反);与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力的方向 ;弹力是 发生形变产生的(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4、弹力的方向:压力、支持力的方向 。
4、绳子的拉力方向 。
5、弹簧的弹力方向 。6、胡克定律: ;K为劲度系数表示: ,单位 ;
【升华案】15分钟
一、弹性形变和弹力
1、什么叫做弹性形变?什么叫做非弹性形变?
2什么叫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3、(小组讨论完成)常见弹力有几种?举例说明,分析它们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们的方向?
问题探究1、如图所示图中的球和棒均光滑,试分析它们所受到的弹力?(用铅笔、直尺规范作图,完成后组内交流,如有疑难上课时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二、胡克定律
1、胡克定律的内容:
2、表达式:(你能分清各个字母的物理意义吗?)
式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 表示
3、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组讨论完成)
问题探究2、一根长6cm的橡皮条上端固定,下端挂0.5N物体时长度为8cm,要再拉长1cm则再挂多重物体?劲度系数是多少?
【巩固案】13分钟
1. 【A】判断正误:
(1)相互接触挤压的物体均产生形变。( 对 )(2)AB相互接触挤压,A发生形变要恢复原状会对B产生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A形变方向相反。( 对 )(3)物体形变的方向与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力的方向相同。( 对 )
(4)弹簧的弹力方向总是指向弹簧收缩的方向( 错 )
2.【B】关于弹力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B、只要两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有弹力。C、只要有形变就一定有弹力。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的作用。3.【B】判断下列各情况中小球的受力情况并作出受力示意图。
4、【C】分析球或物体受到的弹力。
7、【C】量得一只弹簧测力计3N和5N两刻度之间的距离是2.5cm,求1、求3N刻度与零刻度线之间的距离。2、该弹簧的劲度系数。
【课堂小结】2分钟
3.3摩擦力(一课时)
?
【大成目标】2分钟导读
1.通过阅读,理解摩擦力、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概念【重点】
2.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和静摩擦力的方向【难点】
3. 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4、会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重点】
【使用说明】
1.本节内容为一个课时
2.【A】【B】【C】分别为易、中、难等级要求
【基础案】8分钟
1、摩擦力是发生在两个 物体之间,阻碍物体
发生 或 的力。
2、静摩擦力的定义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 。
3、最大静摩擦力的定义 。
4、静摩擦力的大小随着外动力的增大而 ,并与外动力的大小 。
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有 和 。
3、举出生活中的有益摩擦:
举出生活中的有害摩擦: 。
【升华案】11分钟
一、合作探究
1、摩擦力产生在怎样的物体之间?
2、两个物体在什么状态下能产生摩擦力?
3、摩擦力产生在什么地方?摩擦力的方向有何特点?
4、每个同学都擦过黑板,对黑板擦和黑板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有什么感觉?你认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



7、摩擦力都是有害的吗?列举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每组至少列举6条)
8、怎样可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9、增大摩擦力的措施有哪些?举例说明。
10、减小摩擦力大小的措施有哪些?举例说明。
二、反思总结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不光滑,有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不一定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不一定是阻力。
3.滑动摩擦力可由公式F滑=μFN计算,或由物体平衡条件计算,改变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就可以增大或减少摩擦力
4.静摩擦力不是定值,有一个范围,即0~Fm,由物体运动和其他受力情况决定。
【巩固案】19分钟
1、【A】判断题
(1)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紧自行车刹车闸是为了增大压力来增大
自行车与地面的摩擦力 (√ )
(2)在接触面之间加润滑油,可以消除摩擦 ( ╳ )
(3)物体只有在运动时,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 用 ( ╳ )
(4)物体运动越快,受的摩擦力就越大 ( ╳ )
(5)物体静止时,就一定没有受到摩擦 力 ( ╳ )
(6)如果没有摩擦,我们在路面上就寸步难行 (√ )
2、【A】甲、乙两同学沿同一直线,水平向右拉一木箱,甲用60N的力,乙用40N的力,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则木箱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是〔 B 〕
A.100N,方向向右 B.100N,方向向左
C.20N,方向向右 D.20N,方向向左
3、【B】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运动鞋底的花纹是为了增大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B.冬天下雪后,常见民警在汽车上坡的地方洒上一些炉灰,目的是增大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C.生活中离不开摩擦,摩擦越大越好
D.工厂工人师傅用的锉刀表面总是凹凸不平的,目的是为了增大锉刀与工件之间的摩擦
4、【B】笨重的箱子放在水平地而上,我们推不动它是因为 ( C )
A、这物体的惯性很大 B、这物体受到的推力小于摩擦力
C、这物体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平衡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B】关于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C )
A.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 D.摩擦力大小总正比于接触面上的压力
6、【B】下列关于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 B D)
A、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B、物体间的压力增大时,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不变
C、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等于μN D、静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7、【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B C )
A、若某接触面上有滑动摩擦力,则也一定有弹力
B、弹力的方向与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垂直
C、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相对滑动
D、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8、【C】用手握住一个油瓶(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 )
A、一般瓶中油越多,手必须握得越紧
B、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不管手握得有多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
D、以上说法都正确
9、【C】有三个相同物体叠放在地面上,如图,物体之间及物体和地面之间不光滑。ABC静止。( A )
A、C受地面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向左。
B、A受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B对C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D、C和地面间无摩擦力
10.【C】右图中物块A重10N,A和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当悬挂物B重量增大到3N时,开始沿桌面滑动。求:(1)B物体重1N时A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多大?(2)B物体重6N时,A与桌面的摩擦力多大?(3)当A物体上再加上重10N的C物体,B物体重6N时,A与桌面的摩擦力多大?(1N、2.5N、5N)
11、【C】一根质量为m,长为a的均匀木棒,它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用F力推动,当其经过如图所示位置时,求f。( f=μmg )
13、【C】如图物体静止,F力作用处光滑,求静摩擦力。当力F变为3F 时,再求静摩擦力。(均为mg)
【课堂小结】2分钟
力的合成(二课时)
?
【大成目标】2分钟导读
1.知道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理解平行四边形法则,树立等效观点,形成等效思想。【重点】
2.培养交流合作的精神,在交流合作中发展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会用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 【重点、难点】
【使用说明】
1.本节内容两个课时
2.请同学认真阅读课本后完成以下学习内容
3.【A】【B】【C】分别为易、中、难等级要求
【基础案】13分钟
1.一个力与几个力产生了同样的效果,可以用这一个力代替那几个力,这一个力就叫做那几
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一个力的分力. 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总结
2.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
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就是平行四边形定则.
3.两个以上力的合成: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跟第三个力的合力,直到所有的力都合成进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力的合力.
4.当两个力互相垂直时, F=
5合力大小的范围:一般地|F1-F2|≤F≤F1+F2 ;
6.什么样的力是共点力?
【升华案】30分钟
一、合力、分力、力的合成
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的作用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一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二、探究力的合力的方法.
演示1: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悬挂一个钩码,拉力分别为F1和F2;再用一个弹簧秤悬挂同一个钩码,拉力为F.
分析:F1和F2共同产生的效果与力F产生的效果是相同的,即均使钩码处于静止状态.由于力F产生的效果与力F1和F2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力F就叫做力F1和F2的合力.这种等效代替的方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
演示2:将如图3-4-1所示实验装置安装在贴有白纸的竖直平板上.
橡皮条GE在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下,沿直线GC伸长了EO这样的长度,若撤去F1和F2用一个力F作用在橡皮条上,使橡皮条沿着相同的直线伸长相同的长度,则力F对橡皮条产生的效果跟力F1和F2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力F等于F1和F2的合力,在力F1和F2的方向上各作线段OA和OB,根据选定的标度,使它们的长度分别表示力F1和F2的大小,再沿力F的方向作线段OC,根据选定的标度,使OC的长度表示F的大小.
图3-4-1
演示3:以OA、O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ACB,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发现对角线与合力很接近.
自主探究问题:那么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不是可以用以F1和F2的有向线段为邻边所作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呢?
自主探究实验:将白纸钉在方木板上,用图钉固定一橡皮筋,用两只弹簧秤同时用力互成角度地沿规定方向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另一端伸长到O点,记下此时两弹簧秤的示数,这就是分力的大小,再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也把橡皮筋拉到位置O,弹簧秤的读数就是合力的大小,细绳的方向就是合力的方向.用力的图示作出这3个力观察找出3个力之间的关系
总结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就是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3-4-2.


图3-4-2
自主探究问题:合力F与F1和F2的夹角有什么关系?
如果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为θ,当θ=0°时,它们的合力等于多少?当θ=180°时,它们的合力又等于多少?
三、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具体应用
1.图解法
(1)两个共点力的合成:从力的作用点作两个共点力的图示,然后以F1、F2为边作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长度即为合力的大小,对角线的方向即为合力的方向.
用直尺量出对角线的长度,依据力的标度折算出合力的大小,用量角器量出合力与其中一个力之间的夹角θ.
如图3-4-3所示.
图3-4-3
图3-4-3中F1=50 N,F2=40 N,合力F=80 N.
(2)两个以上力的合成: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跟第三个力的合力,直到所有的力都合成进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力的合力.
2.计算法
先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然后依据数学公式(如余弦定理、勾股定理)算出对角线所表示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图3-4-4
当两个力互相垂直时,如图3-4-4有:
F=
tanθ=F2/F1.
四、合力大小的范围:
运用合力与分力关系模拟演示器,让两个力F1和F2之间的夹角θ由0°→180°变化,可以得到:
(1)合力F随θ的增大而减小.
(2)当θ=0°时,F有最大值Fmax=F1+F2,当θ=180°时,F有最小值Fmin=F1-F2.
(3)合力F既可以大于,也可以等于或小于原来的任意一个分力.
(4)一般地|F1-F2|≤F≤F1+F2
五、共点力
学生自学课本上有关共点力的知识,教师提示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什么样的力是共点力?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更多个力的作用,有些情况下这些力共同作用在同一个点上,或者虽然不是作用于同一个点上,但是他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做共点力.
2.你认为掌握共点力概念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掌握共点力时,不仅要看这几个力是不是作用于一个点,还要看它们的延长线是不是交于一个点.

【巩固案】33分钟
巩固训练1.教材例题(见课本)

巩固训练2.如图3-4-5所示,一个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静摩擦力作用,而且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其中F1=10 N,F2=2 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多少?
图3-4-5
解析:F1和F2的合力F12=F1-F2=8 N,方向向右,又因物体受三力作用且合力为零,故静摩擦力f=8 N,方向向左.
若撤去力F1,则木块受F2作用而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此时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为2 N,方向向右,木块仍保持静止状态,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零.
答案:0
1.【A】教材第64页“问题与练习”1
2.【B】教材第64页“问题与练习”2
3.【B】教材第64页“问题与练习”3
4.【C】教材第64页“问题与练习”4
5.【B】甲、乙两个小孩共同推着一辆小车在水平地面上以0.5 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丙小孩单独使同一辆小车在同一水平面运动,下列情况中丙对车的作用力与甲、乙对车的合作用力相同的是(A B )
A.丙推着小车以0.5 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
B.丙拉着小车以1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
C.丙推着小车以0.5 m/s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
D.丙推着小车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的瞬间
6.【B】关于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F1、F2与其合力F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F的大小随F1、F2间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B.F大小一定大于F1、F2中最大者
C.F大小随F1、F2间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D.F大小不能小于F1、F2中最小者
7.【B】大小分别为30 N和25 N?的两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两个力的合力F的大小一定为( D )
A.F=55 N B.F≤5 N
C.F≥55 N D.5 N≤F≤55 N
8.【C】如图3-4-6为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跟它的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θ的关系图象,则这两个分力大小分别是( B )
图3-4-6
9、【C】 探究力的合力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 B) A.??以结点为研究对象,视结点为抽象的质点。 B.?? 拴两根绳、用两个弹簧拉橡皮条的结点至O位置时,结点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只拴 一根绳,用一个弹簧拉橡皮条的结点至O位置时,结点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 C.?在弹性限度内,橡皮条的拉力与与橡皮条长度成正比。 D.?必须使用刻度为牛顿的弹簧称。 10、【C】探究力的合力实验中,若保持F1和F2的大小不变,则关于这两个力的合力F合的说法正确的是:(B D) A.?合力F合的大小随F1和F2的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B. F1和F2的夹角在0o~180o之间时,夹角越小,合力F合越大。 C. F1或F2的大小总是小于合力F合的大小。 D. 合力F合的大小不一定大于F1或F2的大小。
【课堂小结】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