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初中化学上学期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测试课堂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沙河口期末)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要先做灯火实验,是因为地窖中哪种气体含量较高( )
A.二氧化碳 B.甲烷 C.一氧化碳 D.氧气
2.(2021九上·电白期末)2020年9月22日,我国对全球宣布: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实现这两个目标,碳循环必不可少,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
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
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
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3.(2021九上·中山期末)在书写档案文书时,最好使用( )
A.纯蓝墨水笔 B.铅笔 C.圆珠笔 D.碳素墨水笔
4.(2021九上·防城期末)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K,向充满CO2的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立即关闭K,振荡,观察现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C.关闭K后,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最终与大气压相等
D.该实验说明CO2能与石灰水反应
5.(2021九上·芝罘期末)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主要污染源,每年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汽车使用燃料通常为汽油或柴油(主要含C、H元素,基本不含N元素),燃料与吸入的空气在发动机内反应,产生的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目前汽车尾气处理系统中可安装催化转化器,尾气中的CO和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2CO+2NON2+2CO2。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尾气处理时CO发生了还原反应
B.尾气外理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C.由上述资料推知氮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反应
D.减少尾气污染还可通过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
6.(2021九上·仙桃期末)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
B.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D.等质量金刚石和等质量石墨中所含原子数相同
7.(2021九上·宜城期末)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①在常温下都不稳定;②在空气中都能燃烧;③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④在反应中都表现出氧化性;⑤在反应中都能表现出还原性。正确的是( )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8.(2021九上·八步期末)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石灰石
B. 向一定量灼热的氧化铜中不断通入一氧化碳
C. 一定量的木炭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D.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9.(2021九上·临泉期末)有关CO2、CO的实验设计不正确的是( )
目的 鉴别CO2,CO 鉴别CO2,CO 除去CO2 除去CO
操作
选项 A B C D
A.A B.B C.C D.D
10.(2021九上·深圳期末)已知反应:X+CuO→Cu+Y(反应条件已省略),X、Y均为纯净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Y可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小于Y
C.常温下,X、Y一定是气体 D.若X是单质,则Y一定是氧化物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孟津期末)如图所示:水槽内盛有澄清石灰水,点燃高低两支蜡烛,用钟罩将其扣在水槽内。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哪些主要现象 ?(至少写出三条)
12.(2021九上·镇平月考)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为 色,反应的方程式是 ,加热后溶液呈 色,反应的方程式是 ;盛装石灰水的瓶壁上常有一层白膜,这层白膜的成分主要是 ,要洗净表面的白膜要用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13.(2021九上·揭东月考)现有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氦气 ④ 氢气 ⑤ 氮气,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可代替氢气作为探空气球的气体是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可以燃烧的气体是 ;可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的保护气是 ;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14.(2020九上·东明期末)物质通常都有两面性。既会有对人类有用,有益的一面,也会有害甚至有毒的一面。请仿照下表中的例1,另举两个例子对这一观点进行阐述:(用具体物质举例,不要用抽象概念举例)
对人类有用、有益的一面 对人类有害甚至有毒的一面
例1 氧气供给人类呼吸 长时间处于高浓度氧气中,会使人“氧中毒”
例2
例3
15.(2020九上·通辽期末)请用相关的序号填空。
A冰箱除味剂 B切割玻璃 C干电池电极 D作燃料 E冶炼金属
(1)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
(2)石墨的导电性能好可用来作
(3)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强可用来作
(4)单质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
(5)碳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可用来
三、简答题
16.实验室有一盖有玻璃片的集气瓶装有一瓶无色气体.请你做出一种假设(猜想),并按你的假设填表,完成探究过程.
假设(猜想) 验证方法及操作 可能看到的现象 结论
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17.当空气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达到1%时,对人就有害处;达到4%~5%时,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时,能使人不省人事,呼吸停止,以致死亡.一个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容易积存二氧化碳气体,为保证人身安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确定人是否能直接进去.
四、综合题
18.(2021九上·八步期末)碳和碳的氧化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依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甲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
(2)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碳单质有广泛的用途,图乙中用到的碳单质是 ;图丙用到石墨的物理性质是 ;图丁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造成这三种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 。
(3)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应用广泛。如下图①②③是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
④是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图中只涉及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有 (填序号),图②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是 ,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汽水等碳酸饮料是利用二氧化碳有 的性质制成的。
五、实验探究题
19.(2021九上·百色期末)按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请回答下列问
(1)装置B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字母编号)。
(3)装置C、D在实验室中都可收集气体,其中不能用来收集二氧化碳的是 (选填字母编号)。
(4)E中的实验现象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5)F装置中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石蕊纸花由紫色变红色的原因是 。
20.(2021九上·河源期末)当空气中的CO2含量超过一定量时会影响人体健康。
【查阅资料】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为1%时,人会有心跳加快、困乏、注意力不集中、轻度恶心等症状;体积分数为5%时,会有呼吸不畅、头晕、耳鸣、血压升高等症状;体积分数为10%时,会有严重缺氧、丧失意识、昏迷等症状。
【提出问题】在没有专业测量仪器的情况下,如何检验空气中CO2的含量已经达到影响人体健康的程度?
【设计实验】依据CO2的性质,设计检验方法。
CO2性质 检验方法 预期现象
方法1 用燃着木条检验 燃着木条熄灭
方法2 与水反应 用X溶液检验 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方法3 与石灰水反应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
(1)方法1依据的CO2性质是 。
(2)根据方法2的预期现象推断,所需试剂X是 溶液。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法3的原理: 。
(4)【配制样品】常温常压下,配制CO2体积分数不同的气体样品。
【进行实验】常温常压下,集气瓶和试管中盛有空气或气体样品,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实验过程
空气 正常燃烧 溶液无明显变化 溶液无明显变化
1%的CO2气体样品 正常燃烧 溶液无明显变化 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
5%的CO2气体样品 正常燃烧 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
【解释与应用】
从灭火原理分析,方法1中均没有出现“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是 。
(5)1班有部分同学在教室内出现“困乏、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时,小林同学想用上述实验方法检测教室内CO2气体的含量,他应该选用的方法是 (填方法序号)。
(6)2班小瑜同学收集了教室中的气体,尝试用方法2进行实验,发现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由此现象推测此时教室中CO2的含量可能为____(填字母序号)。
A.1%以下 B.1% C.1%~5% D.5%以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地窖中空气流动性差,蔬菜等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值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要先做灯火实验,若火焰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地窖中存在大量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故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然后氧化分解体内的营养物质释放CO2,故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微溶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非常有限,不可能通过该反应来解决因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问题,故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D. 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做法是合理的,故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氢氧化钙是微溶物,进行分析。
3.【答案】D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档案需要长时间保存。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所以最好使用碳素墨水笔书写。纯蓝墨水笔、圆珠笔长时间保存字迹容易变得模糊。铅笔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其位于纸张表面,较容易因纸张间的摩擦被带走而变得模糊。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A、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而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B、反应消耗二氧化碳,锥形瓶内压强减小,空气会从长颈漏斗下端进入锥形瓶,使装置内气压最终与大气压相等,长颈漏斗中液面不会上升,符合题意;
C、空气会从长颈漏斗下端进入锥形瓶,使装置内气压最终与大气压相等,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说明CO2能与石灰水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及装置气压变化情况分析。
5.【答案】A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尾气处理时CO与氧结合变成了二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说法符合题意;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前含有4个分子,反应后含有3个分子,故尾气外理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说法不符合题意;
C、汽车使用燃料通常为汽油或柴油(主要含C、H元素,基本不含N元素),燃料与吸入的空气在发动机内反应,产生的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说明是NO是氮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说法不符合题意;
D、减少尾气污染,可通过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CO转化为二氧化碳发生氧化反应分析;
B、根据方程式确定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是否改变分析;
C、根据汽车尾气中的成分分析;
D、根据充分燃烧可减少尾气污染分析。
6.【答案】D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碳在氧气中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A不符合题意;
B.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的大小相同,故B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金刚石具有空间网状结构,石墨具有层状结构,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是不相同的,故C不符合题意;
D. 石墨、金刚石均为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故等质量的金刚石和等质量的石墨中含有碳原子的个数相同,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进行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①碳在常温下稳定;
②碳和一氧化碳在空气中都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③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④在与氧气、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中都得氧,表现出还原性;
⑤在与氧气、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中都表现出还原性;
正确的是②③⑤;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8.【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石灰石,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从0开始增多,稀盐酸反应完全,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量灼热的氧化铜中不断通入一氧化碳,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逐渐减少,反应完全后生成铜的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C、一定量的木炭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随着反应进行,木炭的质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符合题意;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固体和氧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逐渐减少,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C、根据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D、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进行分析
9.【答案】D
【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一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 C、二氧化碳能与碳粉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区别进行鉴别。
10.【答案】C
【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解析】【解答】已知反应:X+CuO→Cu+Y(反应条件已省略),X、Y均为纯净物,符合条件的反应有:,、
Y可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法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氢气和碳在化学反应中做还原剂,夺走氧化铜中的氧元素,生成物Y的质量增大,说法不符合题意;
C、X可能是一氧化碳、氢气和碳、Y可能是二氧化碳、水,常温下碳是固体,水是液体,说法符合题意;
D、若X是单质,则X是碳或氢气,则Y是水或二氧化碳,Y一定是氧化物,说法符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可生成使石蕊变红的碳酸分析;
B、根据还原剂得氧后质量增大分析;
C、根据碳、一氧化碳、氢气都具有还原性且碳为固体分析;
D、根据氢气和碳得氧后生成氧化物分析。
11.【答案】钟罩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高处蜡烛先熄灭,低处蜡烛后熄灭;钟罩内液面上升等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蜡烛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又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不容易及时向四周扩散,使得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上升,使得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于玻璃罩内的氧气被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玻璃罩内的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液面升高。
故填:钟罩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高处蜡烛先熄灭,低处蜡烛后熄灭;钟罩内液面上升等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装置内压强减小分析。
12.【答案】红;CO2+H2O=H2CO3;紫;H2CO3=CO2↑+H2O;碳酸钙CaCO3;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溶液变为红色,反应的方程式是CO2+H2O=H2CO3,加热后,碳酸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水显中性,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所以溶液呈紫色,反应的方程式是:H2CO3=CO2↑+H2O;
盛装石灰水的瓶壁上常有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成分主要是CaCO3,要洗净表面的白膜要用稀盐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方法分析,结合方程式书写原则解答。
13.【答案】③;②;④;⑤;①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氦气的密度小且化学性质稳定,可代替氢气作为探空气球的气体,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燃烧,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的保护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分析】根据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性质分析。
14.【答案】CO2可以做气体肥料;CO2能产生温室效应;水可以灌溉农田;水多了可引发水灾(只要合理均得满分)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CO2有益的一面是可以做气体肥料,有害的一面是CO2能产生温室效应。(2)水有益的一面是可以灌溉农田,有害的一面是水多了可引发水灾。
【分析】列举物质性质和用途的两面性。
15.【答案】(1)B
(2)C
(3)A
(4)E
(5)D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B切割玻璃;(2)石墨的导电性能好可用来作:C干电池电极;(3)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状结构,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的吸附能力强可用来作:A冰箱除味剂 ;(4)单质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 E冶炼金属;(5)碳(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可用来: D作燃料。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物质的用途反应物质的性质,据此分析
16.【答案】解:检验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的石灰水;
故答案为:
假设(猜想) 验证方法及操作 可能看到的现象 结论
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向集气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17.【答案】解: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不供给呼吸,所以可用燃的蜡烛放进去若能继续燃烧,表明二氧化碳的含量较低;若蜡烛不能继续燃烧,表明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人不能进去.
故答案为:点燃的蜡烛放进去若能继续燃烧,表明二氧化碳的含量较低;若蜡烛不能继续燃烧,表明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人不能进去.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解答,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18.【答案】(1)6;二
(2)金刚石;质软;吸附作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①④;较低的蜡烛先熄灭,较高的蜡烛后熄灭;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图甲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
(2)图乙中用到的碳单质是金刚石,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图丙用到石墨的物理性质是质软;图丁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性,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良好的吸附性,可以吸附颜色、气味等,造成这三种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①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涉及物理性质;
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涉及物理、化学性质;
③制作汽水等碳酸饮料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涉及物理、化学性质;
④干冰制造云雾效果,升华吸热,涉及物理性质;
故填:①④;
图②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是较低的蜡烛先熄灭,较高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其中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汽水等碳酸饮料是利用二氧化碳有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每一部分的含义进行分析
(2)根据碳单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19.【答案】(1)分液漏斗
(2)CaCO3+2HCl=CaCl2+H2O+CO2↑;B
(3)C
(4)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纸花变红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装置B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实验室使用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C收集;
(4)E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F装置中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石蕊纸花由紫色变红色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纸花变红。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利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及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20.【答案】(1)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2)石蕊
(3)
(4)二氧化碳含量较低,不能隔绝蜡烛与氧气的接触
(5)方法2、方法3
(6)C;D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不支持木条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紫色石蕊试液正确;
(3)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
(4)方法1中,三个集气瓶中伸入的小木条均没有熄灭,则证明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低,依然不能使木条熄灭;
(5)小林同学想要测量教室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则选择的方法应该能够有明确的不同现象。方法2、方法3中,根据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可以明显的观察到有不同的现象,所以借此可以检测教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6)小瑜同学收集到的样品气体后,利用方案2进行实验,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则证明样品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至少大于1%,则可能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为大于等于1%,故答案为CD。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燃烧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低不能将氧气全部隔绝分析;
(5)根据对比实验的设计要求分析;
(6)根据方案2产生明显现象时二氧化碳的含量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初中化学上学期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测试课堂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沙河口期末)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要先做灯火实验,是因为地窖中哪种气体含量较高( )
A.二氧化碳 B.甲烷 C.一氧化碳 D.氧气
【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地窖中空气流动性差,蔬菜等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值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要先做灯火实验,若火焰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地窖中存在大量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2021九上·电白期末)2020年9月22日,我国对全球宣布: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实现这两个目标,碳循环必不可少,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
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
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
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故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然后氧化分解体内的营养物质释放CO2,故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微溶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非常有限,不可能通过该反应来解决因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问题,故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D. 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做法是合理的,故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氢氧化钙是微溶物,进行分析。
3.(2021九上·中山期末)在书写档案文书时,最好使用( )
A.纯蓝墨水笔 B.铅笔 C.圆珠笔 D.碳素墨水笔
【答案】D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档案需要长时间保存。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所以最好使用碳素墨水笔书写。纯蓝墨水笔、圆珠笔长时间保存字迹容易变得模糊。铅笔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其位于纸张表面,较容易因纸张间的摩擦被带走而变得模糊。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分析。
4.(2021九上·防城期末)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K,向充满CO2的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立即关闭K,振荡,观察现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C.关闭K后,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最终与大气压相等
D.该实验说明CO2能与石灰水反应
【答案】B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A、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而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B、反应消耗二氧化碳,锥形瓶内压强减小,空气会从长颈漏斗下端进入锥形瓶,使装置内气压最终与大气压相等,长颈漏斗中液面不会上升,符合题意;
C、空气会从长颈漏斗下端进入锥形瓶,使装置内气压最终与大气压相等,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说明CO2能与石灰水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及装置气压变化情况分析。
5.(2021九上·芝罘期末)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主要污染源,每年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汽车使用燃料通常为汽油或柴油(主要含C、H元素,基本不含N元素),燃料与吸入的空气在发动机内反应,产生的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目前汽车尾气处理系统中可安装催化转化器,尾气中的CO和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2CO+2NON2+2CO2。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尾气处理时CO发生了还原反应
B.尾气外理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C.由上述资料推知氮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反应
D.减少尾气污染还可通过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
【答案】A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尾气处理时CO与氧结合变成了二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说法符合题意;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前含有4个分子,反应后含有3个分子,故尾气外理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说法不符合题意;
C、汽车使用燃料通常为汽油或柴油(主要含C、H元素,基本不含N元素),燃料与吸入的空气在发动机内反应,产生的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说明是NO是氮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说法不符合题意;
D、减少尾气污染,可通过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CO转化为二氧化碳发生氧化反应分析;
B、根据方程式确定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是否改变分析;
C、根据汽车尾气中的成分分析;
D、根据充分燃烧可减少尾气污染分析。
6.(2021九上·仙桃期末)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
B.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D.等质量金刚石和等质量石墨中所含原子数相同
【答案】D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碳在氧气中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A不符合题意;
B.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的大小相同,故B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金刚石具有空间网状结构,石墨具有层状结构,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是不相同的,故C不符合题意;
D. 石墨、金刚石均为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故等质量的金刚石和等质量的石墨中含有碳原子的个数相同,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进行分析。
7.(2021九上·宜城期末)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①在常温下都不稳定;②在空气中都能燃烧;③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④在反应中都表现出氧化性;⑤在反应中都能表现出还原性。正确的是( )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答案】B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①碳在常温下稳定;
②碳和一氧化碳在空气中都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③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④在与氧气、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中都得氧,表现出还原性;
⑤在与氧气、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中都表现出还原性;
正确的是②③⑤;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8.(2021九上·八步期末)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石灰石
B. 向一定量灼热的氧化铜中不断通入一氧化碳
C. 一定量的木炭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D.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石灰石,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从0开始增多,稀盐酸反应完全,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量灼热的氧化铜中不断通入一氧化碳,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逐渐减少,反应完全后生成铜的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C、一定量的木炭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随着反应进行,木炭的质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符合题意;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固体和氧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逐渐减少,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C、根据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D、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进行分析
9.(2021九上·临泉期末)有关CO2、CO的实验设计不正确的是( )
目的 鉴别CO2,CO 鉴别CO2,CO 除去CO2 除去CO
操作
选项 A B C D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一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 C、二氧化碳能与碳粉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区别进行鉴别。
10.(2021九上·深圳期末)已知反应:X+CuO→Cu+Y(反应条件已省略),X、Y均为纯净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Y可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小于Y
C.常温下,X、Y一定是气体 D.若X是单质,则Y一定是氧化物
【答案】C
【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解析】【解答】已知反应:X+CuO→Cu+Y(反应条件已省略),X、Y均为纯净物,符合条件的反应有:,、
Y可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法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氢气和碳在化学反应中做还原剂,夺走氧化铜中的氧元素,生成物Y的质量增大,说法不符合题意;
C、X可能是一氧化碳、氢气和碳、Y可能是二氧化碳、水,常温下碳是固体,水是液体,说法符合题意;
D、若X是单质,则X是碳或氢气,则Y是水或二氧化碳,Y一定是氧化物,说法符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可生成使石蕊变红的碳酸分析;
B、根据还原剂得氧后质量增大分析;
C、根据碳、一氧化碳、氢气都具有还原性且碳为固体分析;
D、根据氢气和碳得氧后生成氧化物分析。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孟津期末)如图所示:水槽内盛有澄清石灰水,点燃高低两支蜡烛,用钟罩将其扣在水槽内。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哪些主要现象 ?(至少写出三条)
【答案】钟罩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高处蜡烛先熄灭,低处蜡烛后熄灭;钟罩内液面上升等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蜡烛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又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不容易及时向四周扩散,使得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上升,使得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于玻璃罩内的氧气被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玻璃罩内的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液面升高。
故填:钟罩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高处蜡烛先熄灭,低处蜡烛后熄灭;钟罩内液面上升等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装置内压强减小分析。
12.(2021九上·镇平月考)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为 色,反应的方程式是 ,加热后溶液呈 色,反应的方程式是 ;盛装石灰水的瓶壁上常有一层白膜,这层白膜的成分主要是 ,要洗净表面的白膜要用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答案】红;CO2+H2O=H2CO3;紫;H2CO3=CO2↑+H2O;碳酸钙CaCO3;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溶液变为红色,反应的方程式是CO2+H2O=H2CO3,加热后,碳酸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水显中性,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所以溶液呈紫色,反应的方程式是:H2CO3=CO2↑+H2O;
盛装石灰水的瓶壁上常有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成分主要是CaCO3,要洗净表面的白膜要用稀盐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方法分析,结合方程式书写原则解答。
13.(2021九上·揭东月考)现有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氦气 ④ 氢气 ⑤ 氮气,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可代替氢气作为探空气球的气体是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可以燃烧的气体是 ;可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的保护气是 ;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答案】③;②;④;⑤;①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氦气的密度小且化学性质稳定,可代替氢气作为探空气球的气体,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燃烧,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的保护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分析】根据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性质分析。
14.(2020九上·东明期末)物质通常都有两面性。既会有对人类有用,有益的一面,也会有害甚至有毒的一面。请仿照下表中的例1,另举两个例子对这一观点进行阐述:(用具体物质举例,不要用抽象概念举例)
对人类有用、有益的一面 对人类有害甚至有毒的一面
例1 氧气供给人类呼吸 长时间处于高浓度氧气中,会使人“氧中毒”
例2
例3
【答案】CO2可以做气体肥料;CO2能产生温室效应;水可以灌溉农田;水多了可引发水灾(只要合理均得满分)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CO2有益的一面是可以做气体肥料,有害的一面是CO2能产生温室效应。(2)水有益的一面是可以灌溉农田,有害的一面是水多了可引发水灾。
【分析】列举物质性质和用途的两面性。
15.(2020九上·通辽期末)请用相关的序号填空。
A冰箱除味剂 B切割玻璃 C干电池电极 D作燃料 E冶炼金属
(1)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
(2)石墨的导电性能好可用来作
(3)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强可用来作
(4)单质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
(5)碳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可用来
【答案】(1)B
(2)C
(3)A
(4)E
(5)D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B切割玻璃;(2)石墨的导电性能好可用来作:C干电池电极;(3)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状结构,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的吸附能力强可用来作:A冰箱除味剂 ;(4)单质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 E冶炼金属;(5)碳(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可用来: D作燃料。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物质的用途反应物质的性质,据此分析
三、简答题
16.实验室有一盖有玻璃片的集气瓶装有一瓶无色气体.请你做出一种假设(猜想),并按你的假设填表,完成探究过程.
假设(猜想) 验证方法及操作 可能看到的现象 结论
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答案】解:检验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的石灰水;
故答案为:
假设(猜想) 验证方法及操作 可能看到的现象 结论
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向集气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17.当空气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达到1%时,对人就有害处;达到4%~5%时,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时,能使人不省人事,呼吸停止,以致死亡.一个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容易积存二氧化碳气体,为保证人身安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确定人是否能直接进去.
【答案】解: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不供给呼吸,所以可用燃的蜡烛放进去若能继续燃烧,表明二氧化碳的含量较低;若蜡烛不能继续燃烧,表明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人不能进去.
故答案为:点燃的蜡烛放进去若能继续燃烧,表明二氧化碳的含量较低;若蜡烛不能继续燃烧,表明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人不能进去.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解答,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四、综合题
18.(2021九上·八步期末)碳和碳的氧化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依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甲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
(2)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碳单质有广泛的用途,图乙中用到的碳单质是 ;图丙用到石墨的物理性质是 ;图丁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造成这三种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 。
(3)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应用广泛。如下图①②③是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
④是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图中只涉及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有 (填序号),图②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是 ,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汽水等碳酸饮料是利用二氧化碳有 的性质制成的。
【答案】(1)6;二
(2)金刚石;质软;吸附作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①④;较低的蜡烛先熄灭,较高的蜡烛后熄灭;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图甲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
(2)图乙中用到的碳单质是金刚石,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图丙用到石墨的物理性质是质软;图丁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性,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良好的吸附性,可以吸附颜色、气味等,造成这三种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①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涉及物理性质;
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涉及物理、化学性质;
③制作汽水等碳酸饮料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涉及物理、化学性质;
④干冰制造云雾效果,升华吸热,涉及物理性质;
故填:①④;
图②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是较低的蜡烛先熄灭,较高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其中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汽水等碳酸饮料是利用二氧化碳有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每一部分的含义进行分析
(2)根据碳单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五、实验探究题
19.(2021九上·百色期末)按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请回答下列问
(1)装置B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字母编号)。
(3)装置C、D在实验室中都可收集气体,其中不能用来收集二氧化碳的是 (选填字母编号)。
(4)E中的实验现象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5)F装置中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石蕊纸花由紫色变红色的原因是 。
【答案】(1)分液漏斗
(2)CaCO3+2HCl=CaCl2+H2O+CO2↑;B
(3)C
(4)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纸花变红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装置B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实验室使用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C收集;
(4)E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F装置中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石蕊纸花由紫色变红色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纸花变红。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利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及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20.(2021九上·河源期末)当空气中的CO2含量超过一定量时会影响人体健康。
【查阅资料】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为1%时,人会有心跳加快、困乏、注意力不集中、轻度恶心等症状;体积分数为5%时,会有呼吸不畅、头晕、耳鸣、血压升高等症状;体积分数为10%时,会有严重缺氧、丧失意识、昏迷等症状。
【提出问题】在没有专业测量仪器的情况下,如何检验空气中CO2的含量已经达到影响人体健康的程度?
【设计实验】依据CO2的性质,设计检验方法。
CO2性质 检验方法 预期现象
方法1 用燃着木条检验 燃着木条熄灭
方法2 与水反应 用X溶液检验 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方法3 与石灰水反应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
(1)方法1依据的CO2性质是 。
(2)根据方法2的预期现象推断,所需试剂X是 溶液。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法3的原理: 。
(4)【配制样品】常温常压下,配制CO2体积分数不同的气体样品。
【进行实验】常温常压下,集气瓶和试管中盛有空气或气体样品,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实验过程
空气 正常燃烧 溶液无明显变化 溶液无明显变化
1%的CO2气体样品 正常燃烧 溶液无明显变化 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
5%的CO2气体样品 正常燃烧 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
【解释与应用】
从灭火原理分析,方法1中均没有出现“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是 。
(5)1班有部分同学在教室内出现“困乏、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时,小林同学想用上述实验方法检测教室内CO2气体的含量,他应该选用的方法是 (填方法序号)。
(6)2班小瑜同学收集了教室中的气体,尝试用方法2进行实验,发现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由此现象推测此时教室中CO2的含量可能为____(填字母序号)。
A.1%以下 B.1% C.1%~5% D.5%以上
【答案】(1)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2)石蕊
(3)
(4)二氧化碳含量较低,不能隔绝蜡烛与氧气的接触
(5)方法2、方法3
(6)C;D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不支持木条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紫色石蕊试液正确;
(3)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
(4)方法1中,三个集气瓶中伸入的小木条均没有熄灭,则证明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低,依然不能使木条熄灭;
(5)小林同学想要测量教室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则选择的方法应该能够有明确的不同现象。方法2、方法3中,根据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可以明显的观察到有不同的现象,所以借此可以检测教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6)小瑜同学收集到的样品气体后,利用方案2进行实验,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则证明样品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至少大于1%,则可能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为大于等于1%,故答案为CD。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燃烧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低不能将氧气全部隔绝分析;
(5)根据对比实验的设计要求分析;
(6)根据方案2产生明显现象时二氧化碳的含量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