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课题 1米有多长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材分析 《1米有多长》是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3节。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米的长度单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总结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具体出长度单位“米”。“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具体,教材通过三个步骤帮助学生体会米有多长,第一步:通过同学们一厘米木棍接起来,体会1米有多长;第二步:通过测量学生身高,体会1米有多长;第三步:通过测量教室等场景,体会1米有多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等这些简单的活动,真正体会到1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在进行认识“米”教学时,充分联系前面厘米有多长,使学生体会到在表示距离时,要用“米、厘米”作单位,并介绍怎样用字母表示以及厘米与米之间的关系,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创设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2.学习内容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多数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厘米。但“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重要和常用,学生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材通过设计动物游乐园买票的情境,引入1米,使学生体会学习米的必要性,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浅入深地提出了四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米的长度概念。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1米有多长的过程,感受长度单位的实用性。通过测量活动,体会长度单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重点 在实践活动中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0厘米,能测量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
难点 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1.下面的物体有多长,填一填。2.画一条10个1厘米连起来的线。 二、导入新课师:周末,长颈鹿和小乌龟去游乐园玩。可是到了门口,长颈鹿被保安给难在门口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
讲授新课 一、说一说课件出示:师:哪位小朋友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反馈:游乐园要求“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师:长颈鹿被难在门口,想想是为什么?师:那么小乌龟呢?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它们的身高情况的?师:大家知道1米有多长吗?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米。 认一认,想一想课件出示:师:这把尺子叫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1厘米的小棒,准备用这些小棒测量这把米尺的长度。现在分组摆一摆,量一量。反馈:100根这样的小棒接起来,才够1米长呢!师:通过摆一摆,你还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得出:我发现米尺的1小格代表1厘米。师:米尺上的1大格表示多少厘米呢?反馈:米尺上的1大格表示10厘米。师:现在我们10个10个地数一数,看看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好吗?引导学生得出:米尺上有100个1厘米,1米=100厘米,米可以用m表示。 二、比一比,说一说师:小朋友们,猜一猜1米从脚底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分?师:同桌用米尺量一量。反馈:……师:在我们的身上还能找到1米的长度吗?张开双臂,量一量双臂张开的长度。反馈:我的双臂张开大约是1米。三、量一量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接下来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看看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长多少米? 四、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 师:先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课件出示:师:看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注意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根据数据的大小来确定计量单位。完成教材“试一试”师:估一估,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观察下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观察得出:门大约有2个小明高,小明大约有2个机灵狗高。小明大约有100厘米高。机灵狗大约有50厘米。师:用米尺量一量,黑板有多长。想想测量时注意什么?反馈:用米尺测量时,量好1米后要用粉笔做上记号,然后从记号处开始量起。师:剩下的长度不够1米怎么办?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 学生: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1米,要买票。学生:小乌龟的身高不足1米,不用买票。学生:因为门口处有1米的标记。学生摇头。学生分组摆一摆,然后集体反馈。学生自由说说。学生独自数一数,然后集体反馈。学生自由数一数。学生自由猜猜。同桌相互把米尺竖放,找出1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分,然后展示反馈。同桌合作完成,然后集体反馈。学生分组测量教室。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填一填。学生独自观察,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然后集体反馈。学生分组测量黑板的长度,然后展示反馈。学生:看看是多少厘米,用几米几厘米表示。 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初次接触1米,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用一厘米木棍接起来,体会1米有多长,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等思维能力。通过比一比,说一说,感受身体上的米尺,进而加深学生对1米的认识。通过量一量,再次让学生感受1米的长度,同时学会测量长度。通过本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试一试的学习中,将所学的知识加以深化,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练习 1.连一连。(下面的物体应该用米还是厘米)2.准备一些10厘米的纸条,在1米长的绳子上摆一摆,并填空。3.下面是四位同学在体育测试时的跳远成绩,根据表中信息排出他们四人的名次。 4.拓展应用:小明家离学校有45千米,小强家离学校有51米,两位同学的家和学校在同一条直线的路上。两位同学家最远相距多少米?最近相距多少米?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讲完新课后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可以使学生及时进行知识反馈,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板书 1米有多长 1米=100厘米比较短的物体 厘米比较长的物体 米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