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上册《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课件((共1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必修上册《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课件((共1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8 17:1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乡土本色
第一章
篇名
核心观点
关键概念
论证思路
《乡土中国》
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乡土本色”
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土头土脑”的乡下人(农民)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人与土地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不流动
强烈的地方性稳定性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馀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
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
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
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
死者不远葬,坟墓多绕村。
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
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
朱陈村 白居易
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
1、小农经营
2、合作需要
3、安全保证
4、土地继承
思考:现代社会、乡土社会、礼俗社会、法理社会分别又什么特点?
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得讲个明白,尤其怕口说无凭,需要画押签字,这样才使得法律产生。
乡土社会:法律是无从发生的,乡土社会从对彼此的熟悉中得到信任,是来源一种规矩。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礼俗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是“有机的团结”。
法理社会:一种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是“机械的团结”。
思考:乡土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①中国社会是不流动的,具有稳定性。
②中国社会是“熟悉”的社会。
③中国社会是“礼俗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