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赤壁赋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师,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还不足以勾画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林语堂《苏东坡传》
賦者,铺也,铺彩摛文,体物写志也。
——刘勰《文心雕龙》
《赤壁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散结合。形式上也继承了汉赋“主客问答”的特点。
任务一:初读,自由放声朗读,找出心情词句。
乐甚——愀然——喜而笑
乐甚(因何而乐) 苏子愀然(悲之内涵) 客喜而笑(因何转悲为喜)
任务二:再读,填表,体会心情变化过程。
任务二:研习文本、体会心情变化过程。
乐甚(因何而乐)
良辰(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美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处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赏心
浩浩乎------
飘飘乎------
乐事
泛舟游、诵明月诗、歌窈窕章、纵一苇、品美酒
苏子愀然(悲之内涵)
客喜而笑(因何转悲为喜)
4.壮志难酬之悲
望美人兮天一方
3、人生短暂之悲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2.个体渺小之悲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个人
1、英雄安在之悲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
这个男人有故事------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他从监狱里走来,他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他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他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
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他擦一把脸,喘一口气,四周一片静寂,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
——余秋雨《东坡突围》
乌台诗案中,他遭到的迫害是严酷的,这个不乏少年狂气的壮年人,不但受到政治的打击,而且受到精神的摧残,在被拘之初,曾经和妻子诀别,安排后事,“自期必死”,心情是很绝望的。在牢狱中,死亡的恐惧又折磨了他好几个月。而亲朋远避,更使他感到世态炎凉. 贬到黄州以后,物质生活向来优裕的诗人,遭遇贫困,有时竟弄到饿肚子的程度。
“流寓黄州二年,适值艰岁,往往乏食,无田可耕,盖欲为陶彭泽而不可得者。”
——苏轼《晚香堂书帖》
三年儋州:“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泉”蛮荒之地。上呈给皇帝的《至昌化军谢表》中,苏轼哀陈:
------并鬼门而东骛,浮瘴海以南迁。生无还期,死有余责。伏念臣顷缘际会,偶窃宠荣。曾无毫发之能,而有丘山之罪。宜三黜而未已,跨万里以独来。恩重命轻,咎深责浅。------
而臣孤老无托,瘴疠交攻。子孙恸哭于江边,已为死别;魑魅逢迎于海上,宁许生还?念报德之何时,悼此心之永已。俯伏流涕,不知所云------
四年惠州:他对生活始终充满眷爱,将别人根本不屑吃的羊骨头买回,兴高采烈地撒盐火烤,告诉远方的朋友们,他从羊脊骨中啖出了蟹鲜。
每当凄厉悲凉的心情来袭时,苏轼如何化解悲哀,实现自己心灵的突围?
水月之悟: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里有庄子的相对论。 宇宙可以是一瞬的事,生命也可以是无穷的。从变角度看,则生命是短暂的;从不变角度看,则生命与物质世界皆是不朽的。
—— 这里还有佛家的哲学。人有七情六欲,痛苦源于欲望,学会放下执念:“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人生短暂,不如活在当下,将五官开放,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尽情享受自然、历史文化的美好,艺术的美好。
何羡?何哀? ——超然物外、乐观豁达
乐甚(因何而乐) 苏子愀然(悲之内涵) 客喜而笑(因何转悲为喜)
良辰(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1、英雄安在之悲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
水月之悟:
变: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不变: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永恒、不朽)
——何羡?何哀?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放下执念、超然物外)
清风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投身自然、享受美好)
——乐观豁达
美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处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个体渺小之悲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赏心 浩浩乎------ 飘飘乎------- 3、人生短暂之悲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乐事 泛舟游、诵明月诗、歌窈窕章、纵一苇、品美酒 4.壮志难酬之悲 望美人兮天一方 学习任务二:研习文本、体会情感变化过程。
纵观苏轼的一生,其人生实践的首先是儒家志在当世的入世思想和舍我其谁的济世精神,同时也汲取了释道两家的思想营养。儒道释三家养料如同一帖多味的中药,被苏轼融合成了一剂养心剂,明显起到养心、安心的作用,因而使他在险恶困苦的环境中,能化险为夷,化解和超越了九死一生的人生悲剧,始终保持光风霁月般的赤子之心,以一位“乐天派”的智者形象与世人相视而笑。
这位生活的达人、积极入世的英才、通权达变的智者、秉性难改的乐天派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任务三:请跟帖——苏轼的朋友圈
情境:壬戌夜游,作《赤壁赋》
苏轼发朋友圈:夜游赤壁,不亦快哉!
欧阳修:此文一出,老夫又当避路!
王安石:好一个翰林学士!(赞)
子由:(嘘)
柳宗元:其境过清,不可久留(抱抱)
苏小妹:兄长,快回家烧肉!
林语堂:真是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苏轼@林语堂:呵呵
我:
任务三: 穿越时空的对话
请跟帖。(写一句话。阅读感悟、评价、启迪均可)
(1)通权达变的智者!
(2)想起了那個留下5000字遺书然后走向大海的25岁青年------
(3)人生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
(4)达則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5)生活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
(6)人生不如意常十之八九,常思一二。
(7)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人间万千光景,苦乐喜忧、跌撞起伏,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季羡林《悲喜自渡》
(8)纵令这尘世是一个黑暗的地牢,我们总得尽力使生活美满。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永恒的。
——林语堂《苏东坡传》
作业、拓展:
(1)、背诵《赤壁賦》
(2)、比较阅读苏东坡的赤壁词赋。(两赋一词)
明代毛坤:予尝谓东坡文章仙也,读赤壁二赋,令人有遗世之感。
孙绍振:苏东坡的赤壁诗赋中,出现了两个赤壁,两种风流和两个苏东坡。一个是出世的智者,在逆境中放浪山水,作宇宙人生哲学思考,享受生命的欢乐;一个是入世的英才,明知生命暂短,仍然珍惜着建功立业的豪情。两个苏东坡,在他内心轮流值班,似乎相安无事,但又不无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