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培优同步精品学案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新课标】
2022年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学习目标】
1.通过归纳秦朝的暴政,从“史料实证”的角度了解秦朝灭亡的原因。
2.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及启示。
3.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发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点:理解秦的暴政与陈胜、吴广起义的因果关系;
难点:探究秦朝灭亡的原因;理解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
1.“唯物史观”素养:通过学习农民起义推翻暴秦的史实,学生初步形成人民群众是历史真正的主宰者,是历史进步的推动力的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素养:学生识读《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楚汉之争形势图》,培养空间观念和基本识图能力;通过动画演示,培养学生按时间先后顺序梳理历史线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3.“史料实证”素养:学生经过对“秦朝成年男子服役比例饼图”、摘自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史记·项羽本纪》等史料的研习,初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1.要素学习法——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在学习中要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部曲(原因、经过、结果),训练系统、有序地掌握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图片描述法——结合“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运用简练的语言,简单叙述整个农民起义的过程。
3.成语故事讲述法——本课涉及的成语、典故较多,可组织讲故事,归纳成语、典故,感悟其深刻含义,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秦的暴政
1.秦始皇的暴政
(1)赋税沉重:迫使农民将 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2)繁重的徭役: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府 和 ,如修建骊山和阿房宫,修筑长城。
(3)刑罚残酷:法律 ,刑罚极为残酷。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十多种。
2.秦二世的暴政
秦二世更加残暴,残杀大批宫女和工匠,为其 ,凶残地杀死自己的兄弟姐妹,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恣意挥霍,穷奢极欲,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陈胜、吴广起义
1.原因:
(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直接原因:戍守长城遇雨误期,按律要被处死。
2.概况。
(1)时间: 年。
(2)地点: 。
(3)发展:攻占 县, 称王,建立 政权。
(4)结果:起义失败,吴广、陈胜被部下杀害。
3.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
项羽刘邦起义:
(1)项羽:在 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2)刘邦:率军直抵秦都咸阳, 年,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
1.性质:统治阶级为 ,展开的争战。
2.双方:西楚霸王 和汉王 。
3.逆转:势力强大的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处于弱势的刘邦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双方力量逐渐逆转。
4.结果:刘邦军队将项羽包围在 ,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最终胜利。
材料 秦律繁杂,刑罚残酷。一人犯罪,株连亲族、邻里。百姓坐罪者极多,以致“猪衣(穿囚服者)塞路,图圈成市”,恐怖万状。大量农民“亡逃山林,转为盗贼”。
探究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除了上述原因外,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还有哪些?
【例1】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了( )
A.秦朝人民习俗,不喜欢穿鞋子,喜欢住拐杖 B.秦朝刑罚残酷
C.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D.拐杖是外来品
解析:A项是明显的错误答案。C项鞋子和拐杖之间不存在市场竞争。D项,鞋子和拐杖都是中国固有的商品,不是外来品。B项,秦朝刑罚残酷,很多人都受到了砍脚的处罚,因此,拐杖就显得比较紧缺。
答案:B
跟踪训练
1.秦朝政府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有( )
①农民缴纳大部分收获物作为赋税 ②征调民去服兵役 ③征调农民去服徭役 ④农民缴农纳一定数量的秦半两钱作为赋税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从修建骊山陵、长城和阿房宫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是( )
A.繁重的谣役 B.沉重的赋税 C.残酷的刑罚 D.可怕的殉葬
3.秦始皇死后,继位的是( )
A.李冰 B.秦孝公 C.李斯 D.秦二世
材料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探究 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写出该事件发生的时间、历史地位。
【例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秦朝刑罚残酷,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B.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两次农民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D.秦末农民起义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此后秦朝一畈不振
解析:此题是一道否定式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选择的能力。本题在解答时关键要审清题干要求,即要求选择说法有误的选项。结合教材分析可知,A项是秦暴政的内容之一,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要求,故不选。C、D两项都是秦末农民起义的史实,说法正确,也在不选之列。在B项中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应属于秦末农民起义的两个阶段,而不是两次农民起义,说法错误,所以应选B项。
答案:B
跟踪训练
4.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 )
①陈胜 ②项羽 ③吴广 ④刘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陈胜建立的政权名称是( )
A.“张楚” B.“大楚” C.“楚” D.“汉”
6.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爆发于大泽乡 B.建立过农民政权 C.推翻了秦朝统治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及认识
原因
秦帝国建立不久,有一块陨石从天而降,有人便趁机在上面刻了诅咒秦始皇的话:“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派御史严查,未果,便将陨石附近的住户全部处死,但这丝毫不能挽救秦朝灭亡的命运。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有( )
①滥用民力,赋役沉重 ②刑罚严苛 ③长年征战,兵役繁重 ④沉重的赋税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④
秦始皇穷兵赎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钼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往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秦朝灭亡。秦的暴政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B
秦朝灭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楚汉之争的性质是( )
A.汉取代秦的战争 B.项羽和刘邦争夺农民起义领导权的战争
C.秦末农民战争的继续 D.项羽和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
本题为判断型选择题,考查楚汉之争的性质。性质要从战争所呈现的目的以及刘邦、项羽的身份两个方面分析。楚汉之争是指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所进行的战争。这一时期,秦朝已经灭亡。项羽和刘邦的身份从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变成了西楚霸王和汉王。他们之间的战争是以争夺帝位为目的的,属于统治集团内部争夺帝位的斗争,故选D项。
D
1.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
A.社会治安混乱 B.法律非常严苛 C.人们的法治观念淡薄 D.国民素质不高
2.从修建骊山陵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在于( )
A.繁重的徭役 B.沉重的赋税 C.残酷的刑罚 D.可怕的殉葬
3.《正说中国历代末帝之胡亥》中记述了被逼无奈的农民揭竿举事,发动起义,使者把这个消息奏报给二世,二世并不重视,反而将使者下狱的一段历史。这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是( )
①陈胜 ②项羽 ③吴广 ④刘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秦末农民起义的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原因 B.爆发时间 C.领导者 D.历史意义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上缴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被活活累死。
材料二 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材料三 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二中“亲族都得处死”“邻里都受牵连”的刑罚当时分别称作什么?
(3)材料三中农民起义的领袖是谁?他们为什么要发动起义?
(4)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无联系?为什么?
1.古人的诗词歌赋往往也是历史史实的见证史料,能从中窥见历史中的点点痕迹。“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其中反映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是( )
①大禹治水 ②秦末农民战争 ③北魏孝文帝迁都 ④“焚书坑儒”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假如时光倒流,你回到了公元前3世纪晚期的中国。你有可能遇到下列哪些事情?( )
①分封诸侯②“焚书坑儒”③最高统治者称作“皇帝”④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是小篆⑤项羽、刘邦起义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3.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以方士卢生、侯生妖言惑众、诽谤皇帝为由,牵连坑杀儒生四百六十多人。今人在事发地立有石碑“秦坑儒谷”,以示纪念。该石碑的位置可能在今( )
A.陕西临潼 B.江苏南京 C.河南洛阳 D.四川成都
4.《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戊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该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据1975年湖北云梦出土秦简记载,因大雨延期,根本不会斩首。由此可见( )
A.史学研究需要多重证据 B.《史记》内容均需考古证实
C.历史真相永远无法还原 D.秦简记载内容完全真实可信
5.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1 图2项羽 图3 刘邦
(1)图1再现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三幅图片中的主要人物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3)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一些同本课有关的成语,根据所学知识按照因果关系进行重新排序。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破釜沉舟
约法三章 族诛连坐
(4)强大的秦朝只存在了十几年就灭亡了,它给我们什么深刻的启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培优同步精品学案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新课标】
2022年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学习目标】
1.通过归纳秦朝的暴政,从“史料实证”的角度了解秦朝灭亡的原因。
2.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及启示。
3.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发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点:理解秦的暴政与陈胜、吴广起义的因果关系;
难点:探究秦朝灭亡的原因;理解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
1.“唯物史观”素养:通过学习农民起义推翻暴秦的史实,学生初步形成人民群众是历史真正的主宰者,是历史进步的推动力的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素养:学生识读《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楚汉之争形势图》,培养空间观念和基本识图能力;通过动画演示,培养学生按时间先后顺序梳理历史线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3.“史料实证”素养:学生经过对“秦朝成年男子服役比例饼图”、摘自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史记·项羽本纪》等史料的研习,初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1.要素学习法——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在学习中要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部曲(原因、经过、结果),训练系统、有序地掌握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图片描述法——结合“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运用简练的语言,简单叙述整个农民起义的过程。
3.成语故事讲述法——本课涉及的成语、典故较多,可组织讲故事,归纳成语、典故,感悟其深刻含义,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秦的暴政
1.秦始皇的暴政
(1)赋税沉重:迫使农民将 三分之二 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2)繁重的徭役: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府 徭役 和 兵役 ,如修建骊山和阿房宫,修筑长城。
(3)刑罚残酷:法律 非常严苛 ,刑罚极为残酷。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十多种。
2.秦二世的暴政
秦二世更加残暴,残杀大批宫女和工匠,为其 殉葬 ,凶残地杀死自己的兄弟姐妹,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恣意挥霍,穷奢极欲,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陈胜、吴广起义
1.原因:
(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直接原因:戍守长城遇雨误期,按律要被处死。
2.概况。
(1)时间: 公元前209 年。
(2)地点: 大泽乡 。
(3)发展:攻占 陈 县, 陈胜 称王,建立 张楚 政权。
(4)结果:起义失败,吴广、陈胜被部下杀害。
3.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农民大起义 。
项羽刘邦起义:
(1)项羽:在 巨鹿之战 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2)刘邦:率军直抵秦都咸阳, 公元前207 年,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
1.性质:统治阶级为 争夺帝位 ,展开的争战。
2.双方:西楚霸王 项羽 和汉王 刘邦 。
3.逆转:势力强大的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处于弱势的刘邦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双方力量逐渐逆转。
4.结果:刘邦军队将项羽包围在 垓下 ,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最终胜利。
材料 秦律繁杂,刑罚残酷。一人犯罪,株连亲族、邻里。百姓坐罪者极多,以致“猪衣(穿囚服者)塞路,图圈成市”,恐怖万状。大量农民“亡逃山林,转为盗贼”。
探究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除了上述原因外,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还有哪些?
提示 秦朝法律严苛,刑罚残酷。可以从沉重的赋税、大规模的征调民力服往役和兵役、秦二世更加残暴等方面进行考虑。
【例1】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了( )
A.秦朝人民习俗,不喜欢穿鞋子,喜欢住拐杖 B.秦朝刑罚残酷
C.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D.拐杖是外来品
解析:A项是明显的错误答案。C项鞋子和拐杖之间不存在市场竞争。D项,鞋子和拐杖都是中国固有的商品,不是外来品。B项,秦朝刑罚残酷,很多人都受到了砍脚的处罚,因此,拐杖就显得比较紧缺。
答案:B
跟踪训练
1.秦朝政府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有( )
①农民缴纳大部分收获物作为赋税 ②征调民去服兵役 ③征调农民去服徭役 ④农民缴农纳一定数量的秦半两钱作为赋税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从修建骊山陵、长城和阿房宫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是( )
A.繁重的谣役 B.沉重的赋税 C.残酷的刑罚 D.可怕的殉葬
3.秦始皇死后,继位的是( )
A.李冰 B.秦孝公 C.李斯 D.秦二世
材料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探究 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写出该事件发生的时间、历史地位。
提示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例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秦朝刑罚残酷,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B.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两次农民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D.秦末农民起义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此后秦朝一畈不振
解析:此题是一道否定式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选择的能力。本题在解答时关键要审清题干要求,即要求选择说法有误的选项。结合教材分析可知,A项是秦暴政的内容之一,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要求,故不选。C、D两项都是秦末农民起义的史实,说法正确,也在不选之列。在B项中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应属于秦末农民起义的两个阶段,而不是两次农民起义,说法错误,所以应选B项。
答案:B
跟踪训练
4.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 )
①陈胜 ②项羽 ③吴广 ④刘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陈胜建立的政权名称是( )
A.“张楚” B.“大楚” C.“楚” D.“汉”
6.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爆发于大泽乡 B.建立过农民政权 C.推翻了秦朝统治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及认识
原因
(1)根本原因:秦的残暴统治,主要表现在秦始皇实行沉重的赋税、繁重的谣役和兵役,严酷的刑罚以及秦二世更加残暴的统治。
(2)直接原因:陈胜、吴广等在大泽乡遇大雨,到渔阳去成守长城误期,按照秦律,戊守误期要被处死。认识封建王朝爆发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一般是王朝统治者实行的腐朽残暴的统治;统治者应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谨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秦帝国建立不久,有一块陨石从天而降,有人便趁机在上面刻了诅咒秦始皇的话:“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派御史严查,未果,便将陨石附近的住户全部处死,但这丝毫不能挽救秦朝灭亡的命运。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有( )
①滥用民力,赋役沉重 ②刑罚严苛 ③长年征战,兵役繁重 ④沉重的赋税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④
秦始皇穷兵赎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钼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往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秦朝灭亡。秦的暴政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B
秦朝灭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秦朝灭亡前后,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1)秦朝灭亡前,刘邦、项羽有共同的敌人—秦统治者。项羽的军队在巨鹿打败了秦军主力,刘邦进逼咸阳。他们的目的是推翻残暴的秦朝,所以属于农民起义,其性质是推翻秦朝的农民战争。
(2)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刘邦的共同敌人不存在了,他们双方战争的目的是争夺帝位。此时的战争,不再是农民战争,而属于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
楚汉之争的性质是( )
A.汉取代秦的战争 B.项羽和刘邦争夺农民起义领导权的战争
C.秦末农民战争的继续 D.项羽和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
本题为判断型选择题,考查楚汉之争的性质。性质要从战争所呈现的目的以及刘邦、项羽的身份两个方面分析。楚汉之争是指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所进行的战争。这一时期,秦朝已经灭亡。项羽和刘邦的身份从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变成了西楚霸王和汉王。他们之间的战争是以争夺帝位为目的的,属于统治集团内部争夺帝位的斗争,故选D项。
D
1.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
A.社会治安混乱 B.法律非常严苛 C.人们的法治观念淡薄 D.国民素质不高
2.从修建骊山陵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在于( )
A.繁重的徭役 B.沉重的赋税 C.残酷的刑罚 D.可怕的殉葬
3.《正说中国历代末帝之胡亥》中记述了被逼无奈的农民揭竿举事,发动起义,使者把这个消息奏报给二世,二世并不重视,反而将使者下狱的一段历史。这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是( )
①陈胜 ②项羽 ③吴广 ④刘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秦末农民起义的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原因 B.爆发时间 C.领导者 D.历史意义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上缴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被活活累死。
材料二 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材料三 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二中“亲族都得处死”“邻里都受牵连”的刑罚当时分别称作什么?
(3)材料三中农民起义的领袖是谁?他们为什么要发动起义?
(4)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无联系?为什么?
1.古人的诗词歌赋往往也是历史史实的见证史料,能从中窥见历史中的点点痕迹。“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其中反映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是( )
①大禹治水 ②秦末农民战争 ③北魏孝文帝迁都 ④“焚书坑儒”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假如时光倒流,你回到了公元前3世纪晚期的中国。你有可能遇到下列哪些事情?( )
①分封诸侯②“焚书坑儒”③最高统治者称作“皇帝”④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是小篆⑤项羽、刘邦起义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3.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以方士卢生、侯生妖言惑众、诽谤皇帝为由,牵连坑杀儒生四百六十多人。今人在事发地立有石碑“秦坑儒谷”,以示纪念。该石碑的位置可能在今( )
A.陕西临潼 B.江苏南京 C.河南洛阳 D.四川成都
4.《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戊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该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据1975年湖北云梦出土秦简记载,因大雨延期,根本不会斩首。由此可见( )
A.史学研究需要多重证据 B.《史记》内容均需考古证实
C.历史真相永远无法还原 D.秦简记载内容完全真实可信
5.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1 图2项羽 图3 刘邦
(1)图1再现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三幅图片中的主要人物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3)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一些同本课有关的成语,根据所学知识按照因果关系进行重新排序。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破釜沉舟
约法三章 族诛连坐
(4)强大的秦朝只存在了十几年就灭亡了,它给我们什么深刻的启示?
基础通关
1.B 【解析】秦朝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且刑罚极为残酷,因此使得监狱里人满为患。故选B项。
2.A【解析】骊山陵墓、长城、驰道等工程属于土木工程,修建它们必须大量役使民力,这属于摇役的范畴。故选A。
3.C【解析】由“被逼无奈的农民揭竿举事”“二世”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二世时,陈胜、吴广不满秦的暴政,揭竿起义的史实。故应选C项。
4.B【解析】本题是一道逆向型选择题。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于公元前209年,故爆发时间错误,选B。
5.(1)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罚残酷。
(2)“族诛”“连坐”。
(3)陈胜、吴广。为了推翻实行残暴统治的秦朝。
(4)有联系。正是由于秦朝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陈胜、吴广才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的统治。
能力提升
1.B 【解析】据“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可知,书中提到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是秦末农民战争和“焚书坑儒”。“坑灰”是指秦始皇实行的“焚书坑儒”,“刘项”是指刘邦、项羽,他们是秦末农民起义的代表,所以诗中提到的重大历史事件有“焚书坑儒”、秦末农民战争。B项符合题意。
2.A【解析】抓住题干中“公元前3世纪晚期”可知这一时间限制,可知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秦朝时期。秦朝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建立封建帝制、统一文字等;而分封诸侯是西周时期的制度,在秦朝时期已经废除。故选A。
3.A【解析】秦朝的都城是陕西咸阳,“秦坑儒谷”应在成阳附近,故A项符合题意。
4.A【解析】由材料“《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该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据1975年湖北云梦出土秦简记载,因大雨延期,根本不会斩首”可知,《史记》的记载与湖北云梦出土秦简记载的内容是不一致的,这说明史学研究需要多重证据。故选A。
5.(1)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的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掀起轰轰烈烈的反抗秦朝统治的农民起义。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消灭了秦军主力,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刘邦:直接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3)族诛连坐——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
(4)任何政策的推行,必须考虑到人民的承受能力,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统治者要爱惜民力。(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