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
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
1.知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2.知道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衣、食、住、行上的变化。
3.分析理解中国民族工业和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及特点。
学习目标
近代民族工业: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划分
(2)发展时期
(1)产生时期
(3)短暂的春天
(4)再度受挫
是指产生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内容讲解
洋务运动的刺激
正是在洋务派主持下,中国拥有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企业里,一些地主、官僚、商人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
-----《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
时间:
原因:
江南制造总局炼钢厂
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铁厂
洋务运动的刺激
材料一:···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1895年清政府发布的上谕
2.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①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 “实业救国”的道路。
时间:
原因:
表现:
②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材料二: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张謇全集《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实业救国的思想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甲午战败后,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大生纱厂,获利颇丰。除纱厂外,张謇还创办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创立了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机构,有些在国内还是首创的,如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相关史事
3.“短暂的春天”(黄金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原因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内因
外因
时间:
材料一: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
——南京临时政府法令
材料二:“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张謇的理念决定了他事业的规模,当时西方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纺织市场留出了一个巨大空间。 ——《一名伟大的失败英雄》
3.“短暂的春天”(黄金时期)
表现:
项目 1914年前 1914年后
棉纺厂数目 22个 64个
纱锭数目 70余万枚 222余万枚
缫丝厂数目 170多家 430多家
面粉厂数目 40多家 120多家
1914到1919年我国面粉出口情况
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4.再度受挫(萧条)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战后)
原因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时间: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商加大进入中国市场的力度,外资实力雄厚,技术先进,民族企业明显处于劣势,生存发展实是不易。
———《张謇和胡雪岩的人生沉浮》
材料二:1935年以后,中国通商银行、中国实业银行、四明商业储蓄银行、新华信托银行小四行,也被官商合办、政府控股、干预人事等方式拉进了国家金融系统。国家资本在金融业中占据了主体和主导位置。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
萌芽和艰难发展
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再度受挫
凋谢萎缩
产生
发展
短暂的春天
再度受挫
甲午中日战争后
1895年
辛亥革命后
1912年后
一战结束
1918年
热潮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1)整体上: 比较落后,始终不占主导地位
原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材料: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2)类型: 轻工业多、重工业少
原因: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3)分布地区:
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原因:这些地区自然经济解体较早,便于利用新技术,交通发达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
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的火车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中国近代以前的交通工具
近代交通工具的出现
传统的摇把子电话
19世纪70年代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出现在香港到上海之间。
近代通讯工具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①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溥仪剪辫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去除旧俗,向清王朝以及封建主义传统挑战,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②易服饰
马褂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特有的含义:
前襟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
其左上口袋倒写“山”字形留有插钢笔的位置,象征以文治国;
前襟有五粒纽扣,象征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督五权分立的理念;
袖口的三粒扣子代表三民主义;
衣领为封闭竖领,表示“三省吾身”、严谨治身的理念。
清朝旗袍
民国旗袍
旗袍
③劝禁女子缠足
视频:
缠足
④废除跪拜礼,改称谓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视频:
晚清
文明结婚
生活方式 崇洋逐新的趋向
饮食
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
婚丧
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
休闲娱乐方式
公园、咖啡馆在大都市风行一时
服饰
在时装、烫发流行之际,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⑥新式风俗
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不平衡
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社会生活的变化
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萧条: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风俗习惯的改变
新式交通的出现
新式婚丧礼节的出现
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课堂小结
1.甲午中日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人是( )
A.张之洞 B.张謇 C.荣宗敬 D.范旭东
2.张謇在创办第一家工厂时,引起了轰动。原因是( )
①张謇的身份和他的举动按当时的社会观念看,反差太大 ②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开办工厂是风险很大的事情 ③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在当时是新生事物 ④为了取得广告效应,张謇事先做了大量宣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A
随堂检测
3.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民族工业的萌芽出现在明末清初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高潮出现在抗战期间
C.抗战结束后,民族工业得到迅速的恢复
D.辛亥革命后,国内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的热潮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的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①北洋政府加大了对民族工业的扶植力度 ②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③西方列强无暇顾及,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民族企业家找到了快速发展的途径 ⑤民族工业通过军火生意积累了发展的资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 D.③④⑤
D
C
经济上: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
思想上: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进程。
政治上: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 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历史》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简要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作用有哪些?(经济;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