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羚羊木雕》同步测试练习题
(一) ①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站起来,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②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③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1. 这段文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人物,主要内容是 ,文中有语言描写,也有_______描写,_______描写。
2. 奶奶“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 这是为什么?
3. “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中“等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第一节中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5. 选文从哪些方面写妈妈一定要追回木雕?
6.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奶奶这样说是因为( ) A.奶奶的话是批评儿子和儿媳重财轻义的行为。 B.表现奶奶忍无可忍。 C.表现奶奶对孙女的疼爱。 7.妈妈让“我”把一盒糖送给万芳的目的是什么?她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8.文中括号部分是对妈妈的( )描写和( )描写,表现了什么?
9.“屋子里静极了”的作用是什么?
10.爸爸妈妈逼“我”去讨回羚羊木雕,表现了父母怎样的心理?
11.“我”推开妈妈的糖果的原因是( )
A 因为万芳不缺糖果吃
B 因为“我”知道万芳不爱吃糖果。
C 因为“我”和万芳之间真挚的友谊,不是物质的交换所能代替的;讨回羚羊木雕对“我们”之间友谊的破坏,也不是一盒糖果能弥补得了的。
D “我”以此表达对爸爸妈妈的不满和反抗。
(二)
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①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②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③“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给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1.指出文中三句分别运用了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2.这段描写,表现了“我”的什么心情?
(三)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1.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
A 月光本身给人带来寒冷的感觉。
B 冷冷的月光烘托出心情的悲凉。
C 冷冷的月光说明夜已深了。
D 冷冷的月光给人带来凄凉的感觉。
2.说说文中为什么写万芳的出现?
3. 如果你是万芳,你此时想些什么呢?请描绘你的心理活动。(不超30字)
(四)
1.依据上下文,在下列各句“说”字前填上恰当的修饰性的词语。
(1)“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 )地说。
(2)“你现在就把它要回来!”妈妈( )地说。
(3)我要把裤子换过来,她却( )地说:“算了吧,……”
2.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 (死死、紧紧、狠狠)地盯着我。
(2)“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 (严肃、严格、严厉)。
(3)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 (轻轻、 悄悄、慢慢)地对我说。
(4)我 (呆呆、默默、久久)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3.选出对加线词语在句中所起作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将序号填入相应括号中。
(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
A 交代本来被妈妈忘记的事,又想起来了。
B 写出妈妈的惊恐、着急和“我”的害怕。
C 为东西的遗失而紧张、害怕。
D 为东西的遗失而愤怒。
(2)“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 )
A 写出妈妈立场的稳定、坚强。
B 写出妈妈态度的不动摇。
C 写出“我”对妈妈态度的不满。
D 写出妈妈态度的固执、生硬。
4.对本文的中心意思所作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通过羚羊木雕的故事,热烈地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并告诫父母要理解少年之心,尊重他们的友谊。
B 本文通过爸爸把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了“我”的例子,来表现父母对子女的疼爱。
C 本文的主旨,是在批判成年人重财轻义的错误思想。
D 本文通过“我”与万芳的交往,热情地赞颂了青少年之间崇高的友情。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①我没有理由了。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来,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②上幼儿园我们就在一起。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我们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做“合二而一”。
③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上的大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④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后来,我听说为了这件事,她妈妈让她对着墙站了一个钟头。
⑤“为什么你不说裤子是我的?”
⑥她嘿嘿地笑着:“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
⑦我要把裤子换过来,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站两个钟头……”直到现在,我身上还穿着她的运动裤。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的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1)这段文字记叙的顺序是( )
A 顺叙 B 倒叙 C 插叙
(2)这段文字有概括叙述,有具体叙述,按要求将段落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 概括叙述: B 具体叙述:
(3)这段文字刻画的主要人物是 ,她的特点是
(用文中的词语)。
(4)这段文字在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时主要运用的是( )
A 肖像描写 B 动作描写
C 语言描写 D 心理描写
参考答案:
(一)1. 妈妈 爸爸 奶奶 “我” 妈妈爸爸仍设法让“我”要回羚羊木雕 心理 行动 2. 奶奶知道儿媳是一定要让“我”要回木雕的,也知道“我”的难处,所以左右为难, 不好说什么。 3. 等待着“我”答应去要回木雕。4. 羚羊木雕很贵重,不能送人,一定得要回来。5. 第一,拿出糖果盒,让“我”去换;第二,说自己舍不得送人;第三,等候“我”表态;第四,反驳奶奶的话。 6.A C 7. 参考:目的是让“我”用糖果换回羚羊木雕。因为在她看来,这样做既可以使“我”保住面子,又不会伤害“我”和万芳的友情。8. 动作 语言 她坚决要“我”用糖果换回羚羊木雕的态度。9.表明“我”和爸爸妈妈的矛盾冲突发展到了顶点,双方处于僵持状态。10. 参考:羚羊木雕太贵重了,父母舍不得让“我”送人;父母并不重视孩子的友谊,重财轻义。11.C
(二)1. ① 心理 ② 动作 ③ 语言 2. 参考:表现了我被母亲逼得无奈,只得不情愿地要回木雕的痛苦、惭愧的心情。
(三)1. B 2. 表现孩子们珍视的、渴望的还是友谊。3.略
(四)1.略 2.略 3.BD 4.B 5. (1)C (2)A①②。B ③④⑤⑥⑦。(3) 万芳 仗义 (4) C